登陆注册
2861000000026

第26章 第五讲 会意(3)

我国古代诗词以押韵为通则,以联为一完整的意义单位。而诗歌结构的特点之一,便是具有跳跃性,空白感。即使是佳作,也往往可截取一联或数联,成为较原诗更为凝练的小诗。这种特性有些像生物中的蚯蚓,斩断后的蚯蚓仍能生存,且自成首尾。散文不可断章取义,而“断章取义”在诗歌赏析中司空见惯。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古诗)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以上各例均非全豹,但长久以来,它们都独立在全篇之外为人传诵。这种文摘式的小诗,一方面较原诗文字更少,更精练;另一方面较其在原诗中意蕴更多,更灵活。这是因为诗的摘句较之全篇,更只表现片段情感和某一情感之情态,更不受具体人事和一时一处思想的拘束,这使得欣赏者所产生的感应所受制约较少,而随机生发的可能性却较大。“赋诗言志”,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很时髦的磨饰外交辞令的办法,诗句的借用,实际上包含着创新性的赏析,非相当熟悉诗篇、熟悉生活,而反应敏捷者,是难于措置如意的。在今天,我们仍经常在全新的意义上借用古人诗句来表情达意,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这些诗句都已超出诗人写作时的思想,而具有新的归趣。诗词欣赏虽然也是从字词句义的理解开始,必受到作品一定的规范和制约,须摸索作者形象思维的途径进行,但这种探求又远非亦步亦趋,反之,它带着被形象兴发的全部激情和想象,能动地发掘着隐藏在形象深处,连作者也不曾意识到的东西。“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是记游山玩水之实,然熟味之却又感到它不仅如此,还能从中体认到一种寻求与顿悟的情趣。陶渊明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表面是写景,苏东坡却看出“见道之言”,亦其例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一段论学妙语向为人所乐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节取了三首词,一是晏殊《蝶恋花》,原意不过说离愁别恨,被引申为迥出时流,立志高远;二是柳永《凤栖梧》,原意不过说春日相思的憔悴与执著,被引申为锲而不舍,百折不回;三是辛弃疾《青玉案》,原意不过是情人邂逅相遇,被引申为柳暗花明,事业成功。这种引申实际上已经是远离作者原意的创用,虽“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但它们确实又具有超越自身的象征意蕴,“非大词人不能道”,也非深于美学的大学者不能发。与此相映成趣的,还有李泽厚的“三境界”说:禅宗常说有三种境界,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描写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情况。第二境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描写已破法执我执,似已悟道而实尚未的阶段。第三境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就是描写在瞬刻中得到了永恒,刹那间已成终古。在时间是瞬刻永恒,在空间则是万物一体,这也就是禅的最高境地了。(《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习惯是诗歌创作的大敌,也是审美与欣赏之大敌。有形容它是感觉的厚茧,感情的面具,语言的套轴,是停滞和衰老。正因为如此,古代诗人不断地创新和变法,唐有唐音,宋有宋调,审美经验是一种凝神观照的形式,是对审美对象的性质以及结构的一种喜爱的注意,而习惯对审美经验则起着障碍与败兴的作用。好诗被说坏,往往因为说论者心中先有习惯的框框,如此一见诗中有落花,先就得出“见容华易谢”的结论。如王琦评论李贺《南园》(花枝草蔓眼中开),认为仍是伤春的套路。殊不知这诗颇有奇趣,诗人独具只眼,恰恰从人们只看得见感伤的落花景象中看到一段好的故事:不是零落成泥,不是落花流水,而是风花相爱,燕尔新婚。所以洋溢在诗中的不是凄楚的感伤,而别有一种轻快与亲昵的情调,是对大自然的丰富含蕴的富于奇趣的一个发现。这种童话般的优美境界,在同一作者的《梦天》《天上谣》一类诗中也可以看到。

诗贵创新,赏析岂可仍旧?高明的鉴赏者将诗读到会心处,也有一种创造的愉快和自豪。金圣叹解杜诗《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数句道:此方看画。上既说明此图为昆仑方壶矣,此忽故作惊怪,恍恍惚惚,疑是洞庭,疑是日本,疑是赤岸。约此图,满幅是洞大水,天风翻卷,其势振荡。而于一角略作山坡、树木,更点缀数船,避风小港。画者既无笔墨相着,题者如何反着笔墨?于是万不得已,作此眼光历乱,猜测不得之语,以描写满湖大水。然后承势补完渔舟山木,悉遭大风之所刮荡也。而又有“中有云气随飞龙”七字者,原来王宰此图,满湖纯然大水,却于中间连水亦不复画,只用烘染法,留取一片空白绢素。

披诗见画,能入能出,可谓善于还原了。赏析到此,他又不禁得意起来:“此是王宰异常心力画出来,是先生异样心力看出来,是圣叹异样心力解出来。王宰昔日滴泪谢先生,先生今日滴泪谢圣叹,后之锦心绣口君子,若读此篇,拍案叫天,许圣叹为知言,即圣叹后日九泉之下,亦滴泪谢诸君子也。”这种自豪与愉快,是那些感情冰结的批评家和“读诗必此诗”的村学究们所难于领略的罢。

【赏析示例】

野有死麇(《诗经·召南》)

野有死麇(jūn),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sù),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撼我帨(shuì)兮,无使尨(máng)也吠。

这首情诗写一位少年猎手求爱的事,余冠英说:“丛林里一位猎人获得了獐和鹿,也获得了爱情。”(《诗经选》)

猎人打得的这獐和鹿,同时就是送给女方的礼物了。以自己亲手打来的猎物作馈赠,意义当然不同寻常,比市场上买来的值得炫耀。首章是对情事的概略叙述。注意那个“包”字,这是关于送礼需要包装的最早记载。在周代,白茅是南方贡物,《左传》有“包茅”一说(见僖公四年)。白茅是编织材料。我想这鹿不会是用白茅草草包裹,而应是以白茅编织物包之,这一点于诗意很关重要。其次要注意的是“诱”字:“诱”是有前提的行动;女方有爱的要求(“有女怀春”),男方和她套近乎,便是“诱”。

首章已把话说完了。二章实是在首章的基础上作补充描绘,是变相的叠咏。诗中的獐和鹿实在只是一回事,是易辞申意(诗的同义词借代很宽泛),把它说成送了两回礼,是误会。二章除了增加一个兴句“林有朴樕”,其余三句就是首章前三句的变格(错位)反复。

三章纯写对话,是此诗特色所在。约会当在女家,必是黄昏以后,背了女方家人的幽会。所以女方叫男方不要毛手毛脚,不要把衣上玉饰弄得太响,不要惊动了宠物小狗。钱钟书:“按幽期密约,丁宁毋使人惊觉,致犬啀喍也。王涯《宫词》:‘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高启《宫女图》:‘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可与‘无使尨也吠’句相发明。”(《管锥编》一)

诗写女方口吻极妙,完全从声音上着想,符合夜晚幽会的特定情境。这里写了幽会中拉拉扯扯的事,《毛诗序》说是“恶无礼也”,不免煞风景。其实,这就像今天男女幽会时,女方对男方说:“讨厌——有人。”“讨厌”是因为有人,心里美滋滋的,哪里就“恶无礼”呢。对话的加入,为诗平添风趣。

全诗语译如下:“野外猎得一头獐,白茅编袋来包装;少女多情人漂亮,少年和他搞对象。/林中乔木连灌木,野外猎得一头鹿;白茅编袋红绳束,少女纯情美如玉。/‘哥哥你别慌嘛,别拉我衣裳嘛,别使狗儿叫汪汪嘛。’”

【按语】

汉儒解此诗为“恶无礼也”,这篇赏析解为“讨厌——有人”。就是以意逆志,还原生活。

焦仲卿妻(汉乐府)

(原诗太长,从略)

这首诗最早见于梁·徐陵《玉台新咏》,题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作今题,通行本或取首句为题。开篇“孔雀东南飞”两句是起兴,浓缩了汉乐府中一首禽言诗即《艳歌何尝行》的诗意:“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暗示这首诗将叙述一则夫妻悲剧。汉乐府中还有另一首诗即《古艳歌》:“孔雀东飞,苦寒无衣。为君作妻,心中恻悲。夜夜织作,不得下机。三日载疋,尚言吾迟。”与这首诗开头的内容相同,或是它的蓝本。

诗前有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从最后两句可知,这个序不出于作者,而出于编者。它概括得并不好,比如说“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就很不准确。“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也很粗略。但它告诉读者,这首诗是汉末人所作,诗中孱入了汉以后风俗描写,应出后人增饰。不过从全诗的意匠经营和艺术水准看,应主要成于一人之手。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使人称道的,是人物语言的描写。沈德潜《古诗源》评点说:“诗中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鲁迅称赞《红楼梦》中人物语言是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焦仲卿妻》以五言诗摹写人物语言,居然也达到这样个性化、性格化的水准,更称绝活。读懂人物语言,也就成为赏析这首诗的一个关键。这首诗把前两句的起兴撇开,一开篇就是人物语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这一段是兰芝对焦仲卿讲的话,是小两口儿关上门讲的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通常分析只说这是“年龄序数法”,就是没悟出它是什么意思。这个意思一句话说完,就是:“我是完全配得上你焦仲卿的。”因为这段话表明兰芝是受过良好教养的。这段话讲得这么直率,这么不客气,表现出这小两口儿的关系是好呢,还是坏呢。当然是好,不然就不可能说得这样冲:“你在府中忙公事,天天不回家,你妈在家折磨我,焦家的媳妇难当。”常言道:“婆婆不是妈妈”,真是一个精辟的命题。总之,兰芝这段话是情绪化的,也只有在焦仲卿的面前,兰芝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后来,在焦仲卿向兰芝致歉的时候,她还拿话顶撞过他:“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但换了一个对象,换了一个场合,兰芝就不这样说话。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这段话是在兰芝离开焦家,即“上堂谢阿母,母听去不止”时,对焦母讲的。这段话的意思用一句话说完,就是:“我完全配不上焦仲卿。”这段话自责自谴,与她当焦仲卿面讲的那段话,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当然是违心的话,却也表现出兰芝这个人物在语言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她是注意到对方的可接受性的,是看人说话、因人而异,看场合说话、因地而异的。换言之,她很会说话。而且常常准备违心地迁就别人,尤其是家长。由此可见,焦母加给她的“无礼节”的罪名,是不成立的,是不攻自破的。

兰芝回家,受到母亲的责备,心中很委屈,她的申辩只有一句:“儿实无罪过。”对于母亲,只需女儿这一句话,就沟通了,就原谅了。但在婆婆那里就不行——“婆婆不是妈妈”呀。这一段对话还表明,这一对母女是很能交心的。在县令来求媒时,母亲还征求女儿意见,“汝可去应之”,让女儿自己拿主意,是多么民主呀。兰芝是这样回答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这段话捏拿得多么好啊,“恐此事非奇”就是:恐怕这样不好吧。人们在生活中就是这么说话的。“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这十个字最耐人寻味,须痛下眼看。“徐徐更谓之”就是:慢慢再说吧。这是什么意思?用民间的话说,就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看焦仲卿的,如果“结誓不别离”之说并不停留在口头,兰芝还有什么话说呢,她只能奉陪。要是事情并不如此,换言之,焦仲卿的话兑不了现,那就是另一码事了。总之,兰芝是替妈妈着想了的,她并没有把话说死。她坚守的只是,宁使曲在人,莫使曲在我——“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所以,“自誓不嫁”的概括,是不够准确的。

母亲好说话,哥哥就不那么好说话了。当太守家来求婚时,阿母道:“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依然是一副慈母心肠。哥哥却不依了: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好个“怅然心中烦”,现在人们还是这样说话。“作计何不量”就是:拿主意怎么不动脑子。连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先嫁得府吏,再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否”是否卦,天在下地在上。“泰”是泰卦,天在上地在下。“否泰如天地”就是:彼此有天壤之别。“其往欲何云”说是:这样发展下去怎么得了!通常分析都说哥哥态度专横,其实他这一番话也很在理。出乎意料的是,兰芝听完哥哥的话,竟然把头抬起来,说话也简明扼要起来,表明她的主意拿定了: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理实如兄言”,这是兰芝的换位思考,她永远会换位思考。虽然她与焦仲卿有割不断的情根爱胎,但对母亲和哥哥也怀有很深的负罪感——毕竟自己成了娘家人的包袱。“处分适兄意”,是承认家长的权利。“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是说自己和焦仲卿虽有情分,却无缘分,是认命。总之,在家庭、在哥哥施加的压力下,“不久望君来”的底线是守不住了。所以,兰芝一边以泪洗面,一边下意识服从和迁就——“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同类推荐
  • 2015中国年度散文

    2015中国年度散文

    王蒙、刘兆林、毕淑敏、林清玄……40余位作家的40余篇佳作,或着眼现实,或回眸历史,无论思辨文字,还是抒情篇章,在认识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均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本书由中国散文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网络时代生活智慧短文妙语

    网络时代生活智慧短文妙语

    本书精选当代生活短文妙语,主要内容涉及:伦理与智慧、为人处事方法、正能量话题、男士与女士、搞笑的小段子、赞美与祝福、人间真情、蓝色幽默、真心交友、美德孝道等。
  •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一个着勇敢的职业,一个代表着荣耀的职业,一个体现人性的骄傲的职业,一个无惧于生死的职业残酷的战争时时有,战地记者处处在。他们因为无畏,因为敬业,毅然奔赴战争最前线,接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其中必定有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书介绍了当代著名战地记者的非凡经历,他们无畏的精神、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书以真实性、新性性、宏大性、可读性和流畅性的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物形象。
  • 低眉尘世,随遇而安

    低眉尘世,随遇而安

    十年后,走在人群中,你是怎样的一个人?被人仰视,那自是锦树银花,风光得意。被人俯视,则必是俯首于世俗,满是谄媚与疲态。可是这些人,都不是我。十年后,我愿做一个内心不慌,脚步不乱,内敛、沉静的人,纵使前途莫测,我将走到蓝天碧水深处。愿这书中的文字,点醒你的糊涂,增添你的丰饶,滋润你的年岁。
  •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
热门推荐
  • 天地玄涯

    天地玄涯

    简介一(励志版):天可有涯,地可有涯,修行可有涯?若有,哪里有行处,哪里是玄涯?若无,我也愿尽我一生的力量,开辟出人所未有的奇迹。因为我相信:修山有路勤为径,玄海无涯苦作舟。简介二:(猥琐版):为了让坏人头疼,我得学会阴谋诡计;为了让坏人嫉妒,我得多勾搭美女。为了让坏人倒霉,我得好好修行。这世道,就是坏人太多啊……
  • 傲武剑尊

    傲武剑尊

    万年岁月沉浮,新的轮回始动,秦冰一个嚣张的纨绔子弟,他本可以逍遥尘世却奈何遭人陷害,身陷危机,最终得爷爷秦战所救,继而进战灵开启御灵传承,得九帝万灵剑,踏上征战九天之路,战灵学院,鏖战四院,遗迹空间热血挥洒,沉睡万古的青铜棺携莫大诡秘降临世间,当秦冰踏过鲜血与尸骨成就九天第一人,才发现冥冥中一只巨大的手掌笼罩着九天大陆。沉封万古的帝路开启,九帝传承相继出现,谁能最终踏过所有帝者,成就最强帝尊................
  • 灵武大帝

    灵武大帝

    灵动天地,武破乾坤!天才辈出,妖孽横行!被迫远离氏族的少年,心中无尽的呐喊:在我归来之日,便是这天下颤栗之时!披荆斩棘之路,创造永世传奇!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异域天界

    异域天界

    他!从地球穿越了。到哪里了?原来是一个阶位大陆。什么大陆呢。强者为尊的异域大陆。呵呵!你猜他一个地球人会什么?结果到处碰钉!什么都不懂。实力最弱的他该怎么办,怎么才能重返地球?一切靠实力,让我们见证主角白尘的未来吧……
  • 英灵战歌

    英灵战歌

    当浩劫来临,谁能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当黑暗来临,谁能带领众生找到回家的路。是谁以一腔热血遍洒三界,获得众生的认同。是谁血屠千里,只为守护心中的那份执念。是谁带领众生,共战三界豪雄。是谁只为兄弟,一日白首。三年大陆战,十年三界征。匆匆百年过,到底何为胜。谁言英雄无悔,我说英雄有悔
  • 穿越之妖孽傻王妃

    穿越之妖孽傻王妃

    单身的小资女竟莫名其妙的穿越在了新婚王妃的身上...好吧,看在夫君长的那么妖孽的份上,她认了。。未料到自己的身份其实只是个人质,离!才不受不了这鸟气~她从不沾花惹草,只是为什么...门外来了那么多找自己算账的妖孽男...
  • 疾风剑客

    疾风剑客

    各有所求,请教大师!出征,参加大赛!坚毅,跋山涉水!达到目标,却误入歧途!剑客们到底该如何决择?在这个刀光剑影的世界,他们又会遇到什么?
  • 世界500强企业留人之道

    世界500强企业留人之道

    公司对手下的工作人员非常信任,员工深受公司内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对公司非常满意,从而热爱他们的本职工作,并尽力做出最大努力帮助公司实现企业目标。
  • 宠妻至上,捡个老公是古人

    宠妻至上,捡个老公是古人

    假如对现代男人失望的话,嫁给古代男人又如何?孤儿院长大的殷音,不期而遇600年前的明代皇亲。他化名为陶明,只为躲避明军的追杀,却不料穿越到了600年后的今天。殷音不知陶明的真实身份,带他闯荡大都市,却阴差阳错搞出许多误会和笑话。生活虽然清苦,但不乏温情和喜感,点点滴滴都感受到久违的人情味。殷音励志不受命运左右,要立足于大都市,却始料未及卷进一场复仇的漩涡。她因此遇到一个令她又爱又恨的钻石男。古今两大反差极大的男人,她会选谁?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