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5200000024

第24章 义篇(1)

仲淹义田

宋范仲淹,千亩义田,以济群族,衣食赖焉。

宋朝宰相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自幼孤贫,勤学苦读,从青年时代开始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

范仲淹端拱二年八月二日,范仲淹生于徐州,次年父亲不幸逝世,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①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②,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一心想要济世救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算命先生,问道:“我以后能不能当宰相?”算命先生说:“小小年纪,口气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你看我可不可以当医生?”算命先生很好奇,怎么两个志愿差距这么大?他就问范仲淹为什么?范仲淹回答:“唯有良医和良相可以救人。”算命先生说:“你有这样善良的想法,真良相也。”

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二十一岁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③泉寺读书,经常一个人伴灯苦读,每到东方欲晓,僧④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上一点儿韭⑤菜末,再加点盐,就算是一顿饭。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范仲淹看不惯朱家兄弟奢侈浪费,无所事事,便多次规劝,不料,朱家兄弟听得不耐烦,有次便脱口说:“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范仲淹听了一怔,觉得话中有话,便追问为什么,有人告诉他:“你乃姑苏范氏之子,是你母亲带你嫁到朱家。”他听罢方知。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动,下决心脱离朱家独立生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白山,独自前往南京求学去了。范仲淹入学后,皇帝来了也不出去观看,昼夜不停地苦读,五年未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极点,就用凉水浇脸,来驱除倦意,他的食物很不充裕,不得不靠喝粥度日,甚至粥不够,一天只能喝上一顿,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这种情况被他的一个同学,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了,回家告诉了父亲,于是留守就叫人给范仲淹送来许多饭菜。可是,几天过去了,食物都放坏了,仍不见范仲淹尝一口。那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习惯于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读,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又擅长诗文的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考中进士,这时,他把母亲接来,赡养侍奉,方恢复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步入仕途。

仁宗天圣六年,当朝宰相王曾、副宰相晏殊赏识其才干,保举他到北宋中央任秘阁校理。从那时起到庆历五年为止的十七年间,他曾四次进京任职,又四次遭贬降职,屡遭打击,政治仕途可谓“几起几落”。但他始终清正廉洁、坚持改革,与朝中一些守旧官员以及腐朽势力做坚决的斗争。

明道二年,范仲淹被召进宫里,任右司谏。但没过多久又因得罪把持朝政的守旧官员受到排挤,再次被贬出东京。他第一次在朝任职时,正值仁宗皇帝继位不久,但这个皇帝并不掌握实权,大权全掌握在刘太后手里。刘太后独揽大权,胡作非为,满朝文武官员敢怒而不敢言。只有范仲淹一人不顾自己官小位低,冒死上书,请求皇太后把大权交给仁宗皇帝。副宰相晏殊见状大为吃惊,连忙劝道:“你这样上书,不但自己倒霉,还要连累我这个推荐人。”范仲淹听后严肃地告诉他:“尽管我是你推荐的,但你却常常因怕我不称职而感到羞愧,没想到现在我又因为忠直而得罪了你。”晏殊听后,无言以对。后来范仲淹终因大胆上书而触怒刘太后,被赶出东京,贬至河中府任职。

景佑二年,他由于在苏州治水有功,第三次被召进东京,授天章阁待制。但这次他又因揭露宰相吕夷简等人结党营私、嫉贤妒能的丑行而受到打击再次被贬,到陕西任职。在送别的途中,他对送行的朋友这样说:“第一次被贬,你们在送我时说我是此行极光(非常光荣),第二次你们说我是此行愈光(更加光荣),这次你们又称我此行尤光(尤其光荣),而我这前后已是‘三光’了。”

公元1043年,范仲淹又一次奉诏回京,不久便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与富弼、韩琦等人共同主持朝政。这时的北宋王朝阶级矛盾异常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边境夷族又乘虚而入,差不多已成为瓜分豆剖、揭竿而起的境况。为了挽救国家命运,宋仁宗把一向主张改革的范仲淹调回中央委以重任,并请他拿出改革方案,支持范仲淹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但没过多久,他的改革方案又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在他们的反对下,这次改革又一次失败。随后,范仲淹又被贬。这次他被贬至邓州任知州。

范仲淹贬到邓州后,身体很不好,这时,也就是在范仲淹主办“花洲书院”的同时,他的好朋友滕子京派人来见他,并送上书信一封。原来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的地方官员后,经过一番努力,把当地治理成一个经济繁荣、安居乐业的地方。于是,他便决定整修江南名楼——岳阳楼,请自己的好友范仲淹作记。他先画了一幅岳阳楼的草图并附书信一封,派人送至千里之外的邓州。

面对老朋友的千里求文,范仲淹为了激励遭到贬黜⑥的朋友们,便一口答应了好友的请求。当晚范仲淹乘着酒兴,在花洲书院秉烛执笔,参照岳阳楼的草图,他仔细构思起来。当时正值农历九月中旬,秋高气爽,菊香飘溢,拿起笔来他顿时思绪万千。他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了自己在邓州为民做出的一切。他觉得仅仅治理好一个地方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都富裕了,才能使老百姓真正安居乐业。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都应该以天下为公,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想到此,他便奋笔疾书,很快写成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范仲淹一生中与多位法师交往,于佛法中深有获益,从他的诗文来看,其思想中颇有与佛教相通的地方,而且他已经开始从佛经中汲取营养,壮大儒学。所以他能以洗练优美的文字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且借景抒情,劝勉失意志士不要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忧伤,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摆脱个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篇名作就是范仲淹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后来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经典,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催人奋进的思想光辉。

范仲淹还是一位颇有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当时,西夏经常侵犯宋朝的边境,范仲淹被朝廷派去指挥西北边境的军事。他一上任就整顿军备,使宋军很快就由被动转为主动,扭转了西北战局。他还十分注意发现人才。他发现一个叫狄青的小军官作战有一套方法,就打破常规加以提拔。正是由于范仲淹的无私推荐,狄青才从一个小官迅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他救济穷苦的人家,当宰相时,便把俸禄拿出来买了近城的好田一千亩,称它“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每天有饭食给他们吃,每年有衣服给他们穿,凡是有嫁女儿的、娶媳妇的或是有亡故的、安葬的种种事情,都拿钱贴补他们,并且选择他族里年长又贤良的人,去管理这件事,一切银钱的付出和收入,都有一定的计划。实践了他年轻时念念利益众生的夙愿。

有一次在苏州买屋居住,一位风水先生盛赞此屋风水极佳,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风水能使后代显贵,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显贵,岂不是更为有益吗?于是立刻把住宅捐出来,改作学堂,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读书,让国家有更多的栋梁之才。苏州在此地就学的学子们,在这八百年的过程中,出了三四百个进士,几十个状元。

还有一次,他吩咐儿子范纯仁⑦押解五百斗麦子回苏州老家,在运输的过程中,刚好遇到了父亲的故友,在交谈中了解到他的家境十分贫寒,父母都没能葬好,女儿也没有嫁妆。范纯仁知道后,马上将五百斗麦子卖掉,结果钱还是不够,就把船也卖掉了,解决了他父亲故友的困难。卖完后,他就回到京城跟父亲汇报。当父子俩坐在一个桌上,范纯仁跟父亲讲:“我把五百斗麦子卖掉,钱还是不够。”父亲抬起头对他说:“那你就把船也卖掉了吧!”范纯仁说:“我已经卖掉了(父子同心)。”

范仲淹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⑧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在死后入殓时,连件新衣服都没有。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送给别人,待人亲热敦厚,乐于替人家办好事,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范仲淹的行动和思想,赢得了后人的敬仰。他于1052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噩耗传到各地,苏州和庆州的百姓,与归附宋朝的各族人民,都画了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来纪念他,人们深为叹息,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众多百姓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泣哀悼,斋戒了三天才散去。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这位北宋名臣为楷模,学习和效法。

今天,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仍闪耀着光辉,有着使人奋发向上的教育意义。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均聪明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都贤达显贵,绵延不绝,八百年来,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

范仲淹一心为他人谋福利,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报给范氏子子孙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几百倍。范仲淹毫无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行善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所以,世人若要为子孙谋福利的话,范仲淹的善行是非常值得我们效法的。

【注释】①谢氏:虔诚的佛弟子,长斋绣佛达二十年之久。②说:yuè。③醴:lǐ,甜酒。④僧:sēng,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人。⑤韭:jiǔ,韭菜。⑥黜:chù,降职或罢免。⑦范纯仁:范仲淹给儿子取名的期许,纯是一颗仁慈之心。⑧斐:fěi,显著。

天祥衣带

宋文天祥,涕泣勤王,唯义是尽,衣带名扬。

南宋名臣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在他降生的时候,文文天祥家屋顶上云霞笼罩,故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字宋瑞,又字履善。当他还在孩提时代的时候,在乡贤祠里瞻仰欧阳修、胡铨等忠臣节义之士的牌位时,看到谥号中都有一个“忠”字,他感慨不已地说:“人如果不能以忠义的节操,身居庙堂之上为万世所效法,就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二十岁那一年,文天祥来到临安,在集英殿参加进士考试。当时正值理宗当政时期,政局废怠士气难振。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主题,写出了上万余言的策论。他有感于人心的不安与政局的动荡,以深厚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循从古范、忠义浩然的志节。这篇策论给了理宗至深的感动,他亲自提名文天祥为殿试第一名。当时的考官、著名的学者王应麟在奏章中说道:“文天祥的文章,‘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我大宋朝廷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实乃国家之福。”

理宗开庆初年,大元军队出兵攻打宋朝,宦官董宋臣提议迁都。迫于权势当朝群臣竟无人提出反对,而只有文天祥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上书请求朝廷惩治董宋臣,以使上下团结一心。他的胆识与勇气,倾朝之人都为之叹服。

宋度宗时期,文天祥在湖南提刑的任上,拜见了故相江万里。老宰相对文天祥的志节早有耳闻,因而心中有着许多对晚辈的托付与期许。真是“感伤犹记旧江山”,看到山河变化、国事衰微,老宰相内心非常感伤,他说:“我已经老了,眼见天时、人事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对大宋的江山社稷,有许多挥之不去的担忧。我主持国政多年,见过多少宦海沉浮、人事兴替,不难预见将来拯济国家的重责,必然落在你的肩头之上。你的责任是千钧之重,任重而道远啊!”

德祐初年,江上告急,朝廷号令天下起兵勤王,护卫大宋国土。文天祥手捧诏书,忍不住泪如雨下。眼见“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号召各地豪杰之士起兵护国,短短时间就聚集了数万人之多。文天祥的朋友观察到时局的动荡与成事的艰难,不禁忧心忡忡地说:“当今的现况,元军势不可挡,所向无敌。而您以万余名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独自面对虎狼一样的元人大军,这和驱赶群羊去搏击猛虎有什么区别!您一向深谋远虑,不会看不到局势的严重性吧?”

文天祥说:“我怎么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然而我大宋朝廷照顾养育天下臣民,达三百多年之久,没有国哪有家!而今正值国家危难之时,朝廷在全国上下征集兵力,却见不到一兵一卒入关响应。每每想到这里,我内心深处的沉痛与忧虑,一直都无法释怀,所以才如此不自量力,牺牲自己而在所不惜。如果我们的义举,能感得天下忠臣义士闻风而起,共同为大宋社稷江山而献身效力,那局面或许还能够得以挽回。”

文天祥捐出自己的家产充当军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每每言及天下国家大事,他总是忍不住泪如雨下。他手拄几案,无限感伤地说:“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①眼见神州陆沉、国土沦丧,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共同存亡,以至诚的忠义表达对大宋国土誓死的效忠。

面对军事上敌强我弱的形势,朝廷一心想要苟且求安,向元军求和。然而文天祥上书极力地反对,他说:“朝廷面临敌军的进攻,持着姑息纵容的态度,而缺乏奋发自强、刚乾决断的忠义之气。”他请求朝廷惩治一意投降的求和派,以振大宋将士的士气。

所向披靡的元军锐不可当,他们挥戈而上,给予宋代王朝沉痛而又致命的一击。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前往皋亭山,与元丞相伯颜谈判。然而,他却被伯颜派兵拘捕了起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在被押送到元大都北京的路上与同伴从镇江逃了出来。他们几度落入了元人之手,但谁都不忍心加害于他。历经风餐露宿种种艰困,避过围追捕截重重障难,他们途经扬州、通州等地,乘船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南宋故土。

在长江航行之时,文天祥凭栏临风,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同类推荐
  • 读故事学国学

    读故事学国学

    本书涉及国学知识:“哲学星空”、“史书巨著”、“医学经典”、“书画长廊”、“戏曲文化”、“文学殿堂”六个方面,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经典读本。
  • 文学文献(兰州历史文化)

    文学文献(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
  • 瑜珈史诗

    瑜珈史诗

    这本书以古印度哈拉帕文化为时代背景,作者以自己多年瑜伽修行的领悟,为人物故事注入了血液和灵性,文学性地虚构出了一个包罗人性多面和人生百味的故事,在物欲、情欲和生死面前,不管消失的古文明,还是现在辉煌着的新人类文明,人的愚、痴、贪,依然存在,如何参透虚妄、看清本真呢?作者也在叩问这个可谓永恒的命题。
  • 国学文化常识

    国学文化常识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本书按照《四库全书》的分发,重点介绍了经、史、子、集四部的经典国学著作,选编了其中部分章节内容,并附有译文。
热门推荐
  • 影魁

    影魁

    他和她无法违背这个世界的准则,只能不停息的变强。灵魂,战斗,各种危险都要克服,他发誓:要变强保护自己所爱的人,无所谓付出,,无所谓伤痕,我只要变强!!
  • 青春钩沉梦

    青春钩沉梦

    一个上过一年大学的二流编剧,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临时演员,一个渴望超越父亲的富二代,一个红的发紫,却修炼内心的女明星,一个二奶所生的富家女,一个疯狂倔强的啤酒妹,就是一段缘分一段故事,这个故事因为二流编剧的一部武侠小说而发展,而结束。要传达是处于3个少年对抗命运不同的励志历程,早已成名的女明星对于名利富贵的不同态度,已经他们生活中的感情
  • 妖神物语

    妖神物语

    我因洪荒而生,可洪荒却因我而灭。我是一只妖,可我也是人,只是拥有了一副不该拥有的容颜。————我痴痴悔过——我懵懂沉睡——再醒来························
  • 重生之文狂

    重生之文狂

    他写的诗歌,无论是古体、近体还是现代诗,都被那些诗词爱好者奉为佳作,他创作的散文,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均让所有散文作家尊为圭臬,他随手编的剧本,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也能成就长久不衰的影视经典,还有他发表的小说,更是开启了各种先河和流派,让全世界的读者都为之倾狂,他擅长诗、词、歌、赋、寓言童话、散文、剧本、小说等每一个文学领域,他精通中国文学、引领日本文学、带动希腊文学,制霸英文文学、一统德国文学,并完全俘获欧美文学的芳心,他是叶不凡,是文学界泰斗和灯塔,是世界上唯一的十级作家,是一个被世人尊为文狂的超级文人!本书已经签约,合同寄达便改状态,希望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支持!
  • 不败战神传

    不败战神传

    一个在武术界创造了不败神话的传奇武者,在某一天他突然毫无征兆的消失在了世人面前,五年后当他再次回到世人面前的时候,他是否还能继续创造只属于他的不败神话!
  • 昊天浮屠

    昊天浮屠

    神秘的浮屠,神秘的仙道,一切都那么不可知,温婉的女子,魔,还是道?修补天道,逆天成仙(作品属于慢热,剧情文,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爽点,作者正在努力塑造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希望大家喜欢)
  • 云影传说之腹黑至尊妻

    云影传说之腹黑至尊妻

    自身强大却引来杀身之祸;一朝穿越却变无能废柴。她表示淡定:娘亲给的宝物太逆天,废柴啥的一边去,不妖孽不行。他一脸笑意:娘子太过强大,扮猪吃老虎?我陪着一起。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王者荣耀的二次元

    王者荣耀的二次元

    一个宅男意外的进入二次元,任借金手指“王者荣耀系统”感悟不平凡的世界,建立“和谐”水晶宫。本人的处女作,新的人生起点,新的幻想。
  • 后来我们再也回不到当初

    后来我们再也回不到当初

    苏沐:“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信仰。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只魔鬼。“苏沐:”我曾经以为你不爱我却也不会爱别人,但其实我错了,你只是不会爱我。“蒋轩然:“我一直以为我爱的是你,其实我只是从你的世界路过却给了你伤害。”爱了蒋轩然十年的苏沐,最后离开了。以为自己爱的是苏沐的蒋轩然,终究还是爱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