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5200000009

第9章 悌篇(2)

我们想想,亲生兄弟并不是关系疏远的人,卧室也不是会客的正厅,夜晚睡眠时间,更不是进退礼节需要十分周全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想太过于拘束,所以自然而然地言语行为也会变得任意随便。

可是刘琎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连腰带都没有束好,全身也没有打理好,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回复哥哥呢?那是多没礼貌的事情啊!夜半时分,没有穿戴整齐,就连回应一声都不敢了。连小事都如此的谨小慎微,当他身临大节的时候,不就更是毫不苟且了吗?想必一定更为谦恭审慎、诚惶诚恐了。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哥哥是多么的敬重,兄弟二人的友爱之情,又是多么的深厚。

曾经有一次,刘琎和朋友孔澈一起坐船游览。和煦的阳光,迷人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他们谈古论今,甚为惬意。小船乘风破浪,缓缓地前行,只见沿途山高水阔、非常壮美,置身其中真是神清气爽、心胸开阔。突然间,从远处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美妙的歌声,寻声望去,原来是许多美丽的少妇出门踏青,正在岸边愉快地悠游嬉戏。

这些婀娜多姿的女子,比春天的花朵还要美丽,孔澈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他起初碍于情面,先偷偷地看上几眼,后来竟不知不觉陶醉其中,上上下下打量个不停,完全忘掉了身旁的刘琎。

圣人教导我们“非礼勿视”,不正当的场景、不健康的书报,败坏风气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站,都不适合去看。在异性面前的举止言动,也是如此,像这样特意地端详观瞻,很显然是失礼不当的。刘琎对孔澈的表现感到甚为不齿,于是就一言不发地端起椅子,独自搬到另一边去坐,表示不肯和心行不端良的人做朋友。孔澈遂感到很窘迫羞愧,却又不知所措,只好孤孤单单地独自低头忏悔。

严于律己的刘琎,在品德学问、道德涵养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一时之选。文惠太子久仰其盛名,礼敬有加地把他请到东宫任职。刘琎不负众望,他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成为一代名臣。

《孝经》云:“友爱兄弟的人,自然懂得孝敬长辈;善于持家的人,将治家的原则推而广之,就能在做官的时候更好地造福社会国家。”刘琎能够成为一代名臣,无不归功于他至诚的孝顺与友爱,这一切都离不开他自幼的严于律己、谦卑恭敬。

我们知道,读书旨在变化气质,而不只是单纯地增长知识技能而已。言行与经典如有背离,则需痛自反省、见贤思齐、改过向善。我们见到刘琎如此的恭敬谨慎,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做太过拘谨,甚至不合时宜。如果为道求学,用的是这种态度的话,方能真正履道含和,日日进步。

我们冷静想想,任何事情,都是从微细的小事累积而成的。所以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许多不好的习惯,也都是从小小的动作、小小的过失开始,进而累积到很大的错误,以至于到最后难以修正。所以,刘琎深值我们切实效法的,是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守于义、合于礼,充满了真诚恭敬。

“刘琎束带”的故事启发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君子都不失其恭敬之心。一个人如果具备了真诚恭敬,才能够“德日进,过日少”,我们在道德品行上,才真正得以日新又新。

【注释】①琎:jìn。②遽:jù,仓猝。③瓛:huán。

牛弘不问

牛弘之弟,酗酒杀牛,其妻往诉,不问不尤。

隋朝牛弘,原来本姓寮①,他的父亲叫寮允,后魏国的侍中官,皇上赐给他姓牛。牛弘最喜欢读书,见闻又很广博。

牛弘不问牛弘在襁褓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会看相的人经过,看到了牛弘相貌,就告诉他的父亲说:“此儿当贵,当善待之。”应该好好地养育他,教育他,果然牛弘后来做了吏部尚书。他的弟弟叫牛弼②,非常喜欢喝酒,有一天弟弟酗酒醉后,把牛弘驾车的一头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看到这情景很惊讶,认为这是很大的事情,赶紧跑去告诉他说:“你弟弟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竟敢把你驾车的那头牛射死了。”牛弘听了妻子这些话,不以为然地说:“杀了就算了,做肉干、肉松之类的好了。”妻子误认为丈夫读书没听清,又重复说了一遍,但牛弘却说:“我知道了。”仍然在读书,丝毫没受影响。

清代邑人李文耕说:“兄弟为什么不能和睦,大部分都是由于妇女的关系。由于妻子在当中挑拨离间,才引起兄弟不和。虽然妇女很容易用言语影响丈夫,破坏兄弟间的感情,但兄弟不能因妻子挑拨而不顾及手足之情。牛弘对待自己的弟弟如此宽宏大量,实在是很难得。”

【注释】①寮:Iiǎo。②弼:bì。

田真叹荆

田真昆仲,议分紫荆,树即枯死,悲悔同声。

隋朝时有一户田氏人家,住着田真、田庆和田广三兄弟。自他们分别成家之后,兄弟三人就想要各自发展,所以他们就决定要分家,把家产分成了三份。

分到最后,只剩下庭院中那棵开满紫红色花朵的紫荆树了,几十年来,它一直是欣欣向荣,象征着这个家庭的兴旺。一代又一代的田氏子孙,就是在紫荆树默默的俯视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和乐融融地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好多代人。老树蕴涵着人们不尽的追忆和缅怀。

哥哥田真叹息着说道:“田家的历史有多长,紫荆树就有多老。”

田庆不以为然地说:“我们家产都分完了,留着这棵树也没什么用了,不如也把它给分了。”

幼弟田广精打细算地说:“有理有理,紫荆树的树皮和木材都可以入药,我们干脆直接把它砍掉,一人分一份,还能卖个好价钱呢。再说,我们分了家之后,都要各奔前程,谁还顾得上照顾它啊?”

田真说:“使不得,使不得。我们怎么忍心伤害这些美丽的花朵和碧绿的叶子呢?它鲜活的生命力,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眼见那翠绿的色泽,谁不发自内心地赞美它的生命?家族有多兴旺,紫荆树就有多美。这是我们家族繁盛的见证,怎能如此伤害于它呢?”

田庆说:“哥哥您别犯傻了,谁还会注意到这棵老树?您要是不肯,那我就和弟弟对半分了。”

两位弟弟那样坚持,哥哥也爱莫能助,于是他们决定将紫荆树砍成三段。田真仰望着昔日的故宅和茂盛的老树,内心十分的伤感,但也无可奈何。

隔天,原本茂盛挺拔的紫荆树,一夕之间突然全部枯萎凋零。原本壮硕挺直的枝干,翠色可人的叶子,顷刻间仿佛成为枯死的紫荆,看到的人无不大惊失色,疑惑地想到:难道紫荆树也伤心欲绝,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被截成三段,不如先自行了断吧。

三兄弟见到这个情形,首先大吃一惊,此时开始痛切地忏悔:为什么手足之情要这样分离?连树都觉得伤心,连树都为之涕泣,连树都不想再活下去。昨天热火朝天的砍斫①计划,一时间令两位弟弟感到万分地沮丧羞愧。

哥哥神情肃穆地说:“树木原本就是同气连枝的,正是因为听说将要被砍成三段,它们才会如此悲伤,我们人竟然连树木都不如啊!”

田庆看到这番景象,非常有体悟,他追悔不已地说:“当我们还非常小的时候,我们同吃同住,同出同息。那种在父母身旁承欢膝下、同舟共济的幸福生活,现在想起来还那么令人怀念。”

弟弟伤感地说:“现在父母都不在了,我们兄弟就是最亲最亲的人了,如果连我们都不肯团结友爱的话,那父母在天之灵一定会天天流眼泪,一定会比紫荆树还要伤心的。”

田真说:“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从前的生活呢?‘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我们是同一个生命共同体,要想重振家业,就要通力合作,和睦共处,团结一心。”

兄弟三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把分家的契约在紫荆树面前一同烧毁,决定继续同舟共济,共同经营幸福的生活。兄弟三人默默地祝祷着,感恩祖先留下的这棵紫荆树,显示了及时的枯萎,让他们深深体会到,连树木都有真情,难道人连树木都不如吗?

第二天,当太阳早早地爬上枝头的时候,弟弟打开窗户时,惊讶地喊了起来:“哥哥,哥哥,快来看看,叶子绿了,紫荆树的头抬起来了,叶子变绿了。”

鸟儿听到他的叫声,也不由自主地朝着紫荆树那片绿油油的枝头望去。两位哥哥惊讶地探出了头,紫荆花那片殷红的色彩,湿润了他们的眼睛……

从此之后,他们兄弟更加友爱,他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再也不提分家分财产的事情了。美丽的紫荆树,也繁茂如初,就像这个团结如故的家庭一样,欣欣向荣,充满无限生机。

“和”为贵。人体各个器官如果不能偕同配合,身体必遭病魔的侵袭;团体不和睦,必定迅速瓦解;国家上下不团结,则很难抵御外敌的入侵。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睦何其重要!兄弟是同气连枝的生命共同体,就像树枝树干一样不可分离,只有和谐共处,才能繁茂兴盛。彼此之间如果产生对立和嫌隙,整棵树都会受到伤害。

“田真叹荆”的故事,不禁使我们想起了“妻梅鹤子”的林和靖。林和靖是宋朝时代的一位隐士,原名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他在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家里一贫如洗,三餐不继,然而,林和靖颇不以为意,对物质上的贫乏,全然不放在心里。

他自幼勤奋刻苦,致力于圣贤之学,淡泊名利,尤其不喜欢趋炎附势。后来归隐到了杭州,在西湖的孤山结庐而居,二十年来都未曾到过城镇市集。陶醉于山水之间的林和靖,厌弃世间的功名利禄,潜心体悟圣哲的道理。临终前,他留下了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感怀言志,余韵不尽。

林和靖一生都没有娶妻生子,他在草庐的庭院中,种植了许多梅花,还养了一群气质高贵的仙鹤。徜徉在青山绿水、松鹤梅兰之间,多少诗情画意在其中。林和靖尽其一生,都与它们相随相伴,人称“妻梅鹤子”。

然而林和靖过世之后,他所种植的这些梅树,都相继枯萎而死,所有的仙鹤,也都一只只悲鸣不已,哀号欲绝。没过多久,全都相继随林和靖而去。

由此可知,真诚之心,无不感人心怀,化及万物。纵使是一枝一叶、一草一木,也能受到感动。同样,恶贯满盈、穷凶极恶之人,在举手投足之间,所散发出来的肃杀之气,也会影响周遭的一切,让花木为之枯萎凋零,令人们为之畏怯恐惧。因而,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我们怎能不戒惧谨慎呢?

人生苦短,数十寒暑间,这些同体连枝的兄弟姐妹,真的是“一回相见一回老”。想想我们还有多少时日,能够珍惜同聚同处的时光?千万不要等到追悔莫及之时,才徒自悲切,那不是为时已晚了吗?骨肉之情、手足之爱,当要切切珍惜啊!

法照禅师写了一首叙述兄弟的诗词:

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回为弟兄。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于子孙做样看。

【注释】①斫:zhuó,砍削。

李绩焚须

李绩在官,为姐煮粥,火焚其须,不用妾仆。

唐朝李绩,字懋①功。原来他本姓徐,叫徐世绩,后改为李绩,因为当时太宗皇帝跟父亲李渊一起打天下的时候,李绩随着他们父子俩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建立唐朝,唐太宗非常感念他对国家的功劳,所以赐他姓李,并且封他为“英国公”,做了宰相。有一次他返乡探亲,顺道去探望他的姐姐,姐姐这个时候碰巧生病了,李绩就留下来照顾姐姐,每天侍候着姐姐,亲自给姐姐煮粥,古时候煮粥很不容易,李绩在外面蹲着用炉子烧着劈柴煮粥,不小心一阵风吹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姐姐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佣人很多,为什么要你自己做,辛苦到这般地步呢?”李绩回答:“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因为现在姐姐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我们还能有几时在一起,我为姐姐煮粥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李绩在外做官,太不容易了,所以姐弟之情,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注释】①懋:mào。

文本乞恩

文本有弟,太宗不悦,婉曲陈情,泣下呜①咽。

唐朝文本,姓岑②,做了右丞相。他的弟弟岑文昭,做了校书郎。可是岑文昭来往的朋友,多是些轻薄没有修养之人。太宗皇帝非常重视臣子们的德行,所以看到文昭屡屡出差错,心里很不高兴,对岑文本说:“你的弟弟事故很多,我要把他调到边远的地方去。”岑文本听后就叩着头对太宗皇帝说:“我的弟弟因为很小就没有文本乞恩了父亲,所以老母非常溺爱他,现在皇上要叫他外出,母亲一定忧愁劳瘁的。倘若没有了这个弟弟,就等于没有了我的老母了,让我回到家里,竭力劝诫他,弃恶从善。”讲到这时,他就呜呜咽咽地哭泣起来了。太宗皇帝很看重他爱惜弟弟的情谊,就收回成命。后来文昭也改邪归正了。

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这就是说,孩子在孩提时懂得敬爱父母,稍微长大之后懂得友爱兄弟,这些都不用学习就能知道的,因为它是源自于自然的天性,是人人本具的良知良能,正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历史记载,文本记忆力好,文笔好,浑然天成。太宗说:“有文本在,天下的诏书就没有问题了。”因为他跟过去写诏书的人最大不同的是,文本的文思非常流畅,而且出口成章。来不及写,他就口述,有几个童子一起书写,很快就把这些诏书写完。完成以后,大家看这些诏书内容非常好,所以文本当时以文而出名,太宗也器重他,因此,今天他乞求太宗才得到答应,手足之情也出自一片孝心。

【注释】①呜:wū。②岑:cén。

公艺百忍

唐张公艺,九世同居,睦族之道,忍字百余。

唐朝张公艺,他的家里竟有九代同堂,住在一块不分家,也因为这么和气兴盛,引起皇帝的注意。他家祖先从北齐开始得到当时皇帝重视,表扬这户人家能和睦共处,足以成为邻里的典范。到了隋朝,以及唐太宗时也一样得到朝廷的表扬。等到了高宗时,这户人家依然兴盛。有一次,高宗皇帝到泰山路过当州这个地方,就来拜访张公艺,问他:“为什么你们这一家可以和乐融融,这么多人都能居住在一块呢?”张公艺就请求用纸笔来对答,高宗皇帝就给了他纸笔,他提起笔竞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呈给皇上,并且说:“一个家庭一切都得利于‘忍’。宗族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呢?最主要是领导人有偏颇、私心,在衣食住行方面会徇私,家人当然就会起愤愤不平之心。除此之外,长幼是否有序,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尊卑,没有次第,那么这个家一定是很混乱,在一起相处时一定纷争不断,更何况彼此之间如果不能相互的包容,就会相互争吵,彼此不能同心协力相互合作,不愿意努力生产,家里的产业就不能蒸蒸日上,这个家就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了。如果每一个人,都积极为家里作贡献,在平时互相协助,都能用这个‘忍’字,做到礼让,那么家庭当然就能和睦了。”

从上述的故事我们看到,张公艺的家能够九代同堂的秘诀是一个“忍”字,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学会“忍”。经典中说“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个“法”就是一切任何事情的成就,都是你要能忍耐下来,如果你没有忍耐的功夫,就一事无成。如果我们学会了忍耐,那最终的结果是“百忍成金”。

士选让产

张氏士选,阴骘①满面,让产青年,名传金殿。

同类推荐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本书从国学经典、诗词曲赋、书法绘画、乐舞戏剧、古玩收藏,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入手,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著作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浓缩,采用设问方式,介绍丰富多彩而又震撼人心的历史,阐释中华传统文化丰满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本书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优秀实用读物,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河景物、器用饮食、鸟兽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语句多源于古代的诗、词、文、赋,有的是引用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蕴含着某种事物或某个典故。本书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阅读此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学、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创作诗词和撰写对联的语言技巧很有帮助。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吾即神明

    吾即神明

    人类所谓幻想之物,诸如魔法咒语,诸如剑客神兵,诸如那漫天神魔,诸如那一望无际的异界山川。当李瑞成为了异星球的神明,为了扭转文明的轨迹,他将脑海中的游戏妄想和中二幻想具象成一系列跨时代的巨大游戏。准备好……在虚拟世界中成为最强的勇者了吗!?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我!是!谁!????没错!我就是你们最伟大的神~!——作品群号:579065056
  • 不可触及的太阳般闪耀

    不可触及的太阳般闪耀

    由FATE系列衍生的同人作品,欢迎金剑党观看,文笔稍微有些稚嫩望包含,偶尔是会发福利的。全部章节免费~考虑到会有人搜索不到,以后会更改书名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枣园放歌

    枣园放歌

    我对书法字画百窍不通,也没有能力去欣赏和评价恒汕的作品。但我知道,恒汕认识的书画名人很多,好多都与他做了朋友,甚至建立了师生关系。与大家零距离接触,寻高人指点迷津,或许也是他提高艺术水平的便捷通道。
  • 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所收篇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是历史保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本着开拓青少年视野的目的,本书只收录了少数几篇中学课本中的古文,大多都是教材之外的篇目。
  • 我也是兵王

    我也是兵王

    一战时期背景下的热血争霸、自带系统穿越性的军事幻想小说
  • 修士的无敌之路

    修士的无敌之路

    刘毅穿越到异界,走上无敌的修炼者道路。你练的丹比我好?那我买下来,吃一颗丢一颗,不买?我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灵之梦醒

    灵之梦醒

    内容这种东西,实在是想不出怎么写……大概就是说一个叫闵灵的家伙怎么怎么成长,然后最后做了什么很厉害的事情后就没有然后了。嗯,一定是这样的。
  • 你是我的陌生人

    你是我的陌生人

    大概是什么时候?我撕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回忆,独自一人去了乡下。也不在一个地方住。总之,当我能够熟练的叫出某一个位置,某一棵树的名字,我就悄悄地离开这里,如同我来之前一样。我去过的地方,我自己是记不清了。时间过去的不是很长,但我说不出任何一个地方的名字,包括我回去的那个小镇。我回到这个小镇是没多久之后的事。这里的每一个地方,每一条街道都让我感到陌生。然而,我惊讶的发现,自己竟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几年年。是梦里存在过?那梅子呢?突然想起梅子,让我感到害怕。每天都在想的事竟像遗忘了很久似的突然想起。害怕的情绪让我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冷的瑟瑟发抖。竟是如此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