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6400000002

第2章 滞胀不同于通胀,理财不能豪赌(1)

滞胀是市场盛极而衰,由通胀转为通缩的过渡。滞胀是通胀恶化的结果,是投资率下降、企业赢利下降、就业率下降、实际收入下降、购买力下降、消费率下降的持续衰退的结果。抗通胀得用紧缩手段,抗衰退又得用扩张手段。“宽财政、紧货币”的反向两手,是政府应对增长性衰退的两手。紧缩消费,择机投资,则是你迎战增长性衰退的两手。

经济回暖是假象。实质是“投资经营环境恶化”与“盲目招商引资”两大病症引起的“发烧”,导致了资产泡沫化、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政府救市的药方,表面看是拉动内需,本质上却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成了大黑洞,经济二次探底已是必然。

--郎咸平

理财岂能马后炮?

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大众贪婪时你要缩手,在大众恐惧时你要出手。当人们忘记“二加二等于四”这种最基本的常识时,就该是脱手离场的时候了。

--沃伦·巴菲特

通胀早就来了,专家、学者们的应对高招儿也都跟着来了。“让工资跑赢物价”,“少存款,多贷款”,“少持有货币,多持有资产”,“保守存钱,不如灵活投资”,“少持有固定收益品种,多持有浮动收益品种”,“投资排序是一房产,二黄金,三股票,四收藏”,“乱世藏金,盛世藏宝”,等等。这类口吐莲花的高论,不一而足,听得你一时间不胜聒噪。

不胜聒噪,是因为你心里明白,有些高招儿,你听了白听,做不到,譬如“让工资跑赢物价”。为什么大家全都无奈地众口一词:“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因为你大体知道,通胀导致企业成本高企、盈利下降,不裁员就不错了,还想大涨工资?员工的名义工资,都难以大幅提高,实际工资怎么能跑得赢物价?

其实,如果说“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是事实,那么,通胀就已经不是通胀了。为什么?因为通胀是高增长的产物,是市价的连环上涨。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也会连环上涨。以往的通胀,都伴随着工资的上涨。可这一轮通胀来临,连名义工资都难以提高,可见通胀已经变了,早已不是单纯的通胀了。

即便名义工资有所提高,那也是被最低生活成本抬升起来的刚性提高。工资的刚性提高,仍会被生活成本的刚性给支出掉--你的边际消费并未减少。可支配收入没有提高,你的实际收入也就没有提高。原本就是维持生计的必需品被垄断、被强迫交易,才导致你的收入不敷支出。因而,除非大幅加薪,否则你的净收入难以跑赢物价。

行政事业体系涨工资好办,财税收入年年超收、超分配,不差钱。企业老板增收也好办,大不了摊高成本,缩减利润。唯独替人打工的白领、蓝领们,不给你涨工资你也不敢怎么样。罢工?怠工?想都别想。升职?跳槽?大约是个合理的努力方向。白领的工资不涨,蓝领的农民工就更难涨了--白领还得靠工资更低的蓝领给自己干活呢。总之,你看到了“民工南北荒,企业东西抢”吧?你看到劳动法里的诸多工资条款落实不到位吧?你看到决策层喊“调整收入分配”都喊了4年了,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吧?

专家的高招儿有很多,首先说说“少持有货币,多持有资产”。按理说,固定资产是抵御通胀的理想手段,不动产具有保值增值特性嘛。但是,如果你只知道不动产能保值增值,却不知道房产的保值增值只是在均衡市价下才有可能,那么,你就是“过分教条”(克鲁格曼语)。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信书本,不看市场。市场上房价虚估,一涨再涨。蜂巢式的钢筋水泥框架小隔间,卖的像是满屋贴了金箔的市价。眼下都飙过了美国别墅的国内公寓价,谁都看出它邪乎得出格,谁相信它还能保值增值?

但房价的一涨再涨,铸就了屡战不败的涨价预期。涨价预期,变成了越挫越勇的顽固信仰。争购者执迷不悟于房价的只涨不跌,“荒谬、妄为、极度违背常理”(亚当·斯密语)到了近乎疯狂。其实,作为通胀的始作俑者、先头部队,房价的飙涨本身,早已属于恶性通胀了。国内的资产泡沫举世无双,早已临界破裂了,还怎么能够对冲通胀?资产泡沫快要破裂了,你赶快抛售房产还来不及呢,怎么还敢“多持有资产”?

其次说说“保守存钱,不如灵活投资”,“排序是一房产,二黄金,三股票,四收藏”。专家所说的“灵活投资”,其实就是投机。没错,大家早已按此排序,排着队投过资也投过机了:迟到的炒房者,快炒成房东了。炒股的小股民,都炒成股东了。黄金追涨得开始跌了,收藏品泛滥得多是赝品了。你说,我再灵活,还能往哪儿投资?

再说“少存款,多贷款”。大家凭常识便知,现金本身就是最灵活的流动资产,也是“灵活投资”的本钱。专家主张“少存款”、“少持有货币”,可大家愣是不听。统计显示,2010年12月居民活期储蓄比11月大幅增加了约7500亿,达到了2010年的最高水平。专家主张“多贷款”,大家更不敢轻信。先不说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多贷款往哪儿投,就说贷款步步收紧,利率节节升高,想多贷款也难了。没房贷的,买房的门槛筑高了,有房贷的,纷纷提前还款了,你还想多贷款?

为什么大家宁肯保守存钱,也不肯灵活投资?因为8年来的灵活投资早已蜕变成了投机成风,因果报应--国内市场早已成了个“投资靠盖房子,消费靠买房子”的病态市场,社会几乎成了一个靠盖房子、卖房子过日子的社会。大拆大建的后果是“一花怒放百花残”,实体经济被挤压得几乎靠了边,投资难以找到好项目了。

什么叫实体经济?就是“就业、工资与生产”(克鲁格曼语)--就业难不难?工资涨没涨?供给足不足?这些才能检验出你对财富增长有分享感,还是有失落感。如果就业越来越难,实际工资也不涨,物价却越涨越高,你还敢灵活投资?你能不保守存钱?

专家建议的投资排序“一房产,二黄金,三股票,四收藏”,的确有国内市场特色。但频频经历过房价跌宕的国外专家,却把投资房产排在了股票之后。他们认为,过去被认为是安全的房产,现在更具有风险性。譬如房产的市价下跌、税收负担增加、变现的流动性减少,有时会变得不如股票容易出手。因而,国外专家建议的投资更加保守,排序一般是“一活期储蓄,二定期存单,三国债,四一般债券,五股票,六房产,七商品,八基金”(斯蒂格利茨语)。国内感觉比股票安全的基金,被排在了最难以控制风险的最后。为什么?因为基金本身具有投资风险的忌讳。什么忌讳?“运作别人的资金”(克鲁格曼语)。由此可见,国外市场迥然不同于国内市场。

至于专家建议的“少持有固定收益品种,多持有浮动收益品种”,则是鼓励你放弃低风险品种,转投高风险品种的一招险棋。当下市场消费者观望,投资者找不到投资方向,皆因经济转型期前景不明,收益难以预期。按理说,你应当规避风险,选择相对安全的固定收益品种才对。不说股市,就说大学生骆驼穿针眼似的争相报考公务员,宁当掏粪工也要挤进事业编制,是不是在逃避“浮动收益品种”?是不是在争夺“固定收益品种”?

听我这样逐一分析,像是把专家的高招儿分析成了损招儿,其实不是。专家的高招儿本身没错,错的是秋后播种的不是冬小麦,就违逆了农时。“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是说形势比人强。人再能盘算,也盘算不过天时。通胀的列车,6年前就已启动,当下已开进了滞胀地带。专家卖出的旧船票,已登不上离港的客船了。铁道部也出台了过时不候的车票作废规则,何况理财最讲究“当断不断,盈亏立变”。

总之,专家的上述理财策略,拿来应对通胀全都没错,错的是拿来应对滞胀。这就像是售卖过期食品,会吃坏你的肚子。但自己理财得自己做主,不能轻信盲从。自己吃多了拉稀,也怪不得人家卖李子给你。

不同品种的播种期不同,收获期也不同。一般把资产分为股票、债券、资产、商品、现金5大类,这5类资产在不同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迥异。如股票在复苏阶段表现最好,但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差。如债券在衰退阶段表现最好,但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差。如资产与商品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好,但在衰退阶段表现最差。如现金在衰退阶段表现最好,但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差,等等。作为一个农民,如果违逆了农时,选错了品种,就砸了自己的饭碗。而作为一个市场人,如果违背了市场规律,选错了资产,也就砸了自己的“身家”。

专家不是农民。靠市场吃饭的人,像是“一年只有一个麦子黄”的农民,全凭春种秋收吃饭。而专家大多靠财政供养吃饭,月月发薪,“月月有个麦子黄”。因而,国内的专家、学者,大多属于超市场生存一族。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不像市场化生存一族,不像随时有衣食之忧的农民。

专家不是农民,对农时不敏感,不是春种秋收的行家里手。不靠市场吃饭的专家,却喜欢一拥而上,给靠市场吃饭的人支招儿,难免会放马后炮。譬如上述的高招儿招招落空,成了后见之明,使专家们“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背上了“事后诸葛亮”之名。

总之,“物价涨,增长跌”,“物价涨,盈利跌”,“物价涨,就业跌”,“物价涨,股市跌”,“物价涨,房价跌”,“物价涨,实际收入跌”,通胀早已经变成滞胀了。专家们没有先见之明,还在马后炮地教你如何应对通胀。滞胀之下,理财策略全然不同于通胀。而要弄懂滞胀下怎么理财,你不能只埋头播种,先得抬头看天,看清楚农时已经到了什么节气。你要看清楚原本的通胀,怎么就一步一步地变成了滞胀。

表象是通胀,真相是滞胀

一个经济体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产能的扩张,于是,闲置的产能和失业者越来越多。

--保罗·克鲁格曼

2011年新年伊始,国内市场重演2008年的民工返乡潮。返乡潮其实是留乡潮。你只见骑着机车长途跋涉回乡的队伍浩浩荡荡,但没见他们又成群结队地骑回来吧?你也许不知道,许多农民工原本是因为不再返回,才携带机车回乡的。

总之,你只看到“民工南北荒,企业东西抢”,没想到这是企业成本高企,盈利空间缩减,不得不减人减产吧?你只看到年初出口环比下降,进口环比增长,贸易顺差大降。你可能还没意识到,这是市场正在丧失低成本优势,增长动力在下降吧?

经济通胀时期,作为消费者的你节衣缩食,是因为你明白“吃饭穿衣要量家当”。但作为投资者的你,该怎样量入为出地理财?你知道理财全靠你能看懂市场、看透市场。你已经看出来了,通胀不是刚来,隐性通胀已经持续了6年。去年开始发力的高通胀,似乎是强弩之末,只是市场的表象。那真相是什么?其实,你知道真相可能是滞胀,只不过大家话到嘴边全都不说。为什么不说?是怕当人见人厌的乌鸦嘴,还是怕捅破了窗户纸后泄了人气?

在网上,经济学硕士黄铁鹰贴出过他与他老爸的一番对话。

“什么叫滞胀?”黄爸爸问。

黄铁鹰答曰:“经济增长率下滑、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同时出现,但是,是不是滞胀还得看经济数据。”黄爸爸再问:“我看不懂你那些数据,但我还能看懂市场。现在的市场是这样:猪肉两年前7块,现在15块;大米两年前1块,现在1块7。咱家保姆去年工资700块,今年你妈给涨到了900块。咱家大院外一溜儿开了几年的店面,有不少关门的、转让的吧?十字路口挂牌子打零工的人,去年20、30个,今年增加到40、50人。经济形势太严峻了。”经济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超强扩张、超高增长的市场具有巨大惯性,虽然经济增长率开始下滑,但经济仍有增长。

又增长、又衰退,原本是两个分道扬镳的相反走向,现在却同时并存于市场。这种又增长、又衰退的自相矛盾,与其叫做滞胀,不如叫做“增长性衰退”(克鲁格曼语)。因而,要论当前市场的难以捉摸、复杂棘手,说我们遭遇了滞胀,不如说我们遭遇了“增长型衰退”更准确、更形象。

什么叫“增长性衰退”?增长性衰退的表象是高增长的惯性还在,反复出现的衰退还没有那么明显,没有出现连续的负增长。那增长性衰退的实质呢?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对增长性衰退的解读最为权威。他对增长性衰退的解读是:“一个经济体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产能的扩张,于是,闲置的产能和失业者越来越多。”增长性衰退的根源,克鲁格曼认为是“经济的需求面失灵”,即“私人消费不足以充分利用可用的生产能力”。

一听此论,你就会豁然有悟:这不就是当下的市场吗?难以为继的人为扩张与过高增长留下的后遗症,就是“增长性衰退”--产能过剩,是过度投资、过度出口遗留下的开工不足、产能闲置。政府投资与国企的垄断扩张替代了民间投资,挤压了民间消费。巨额赤字透支与信贷洪水之后,面临的仍是需求下降、就业下降。

需求下降,不是需求欲望下降,而是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下降。购买力下降,源于持续的通胀造成了人民币币值的持续下降。就业下降,不是就业愿望下降,而是增长下降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机会减少,源于政府赋敛与政府开支的双双扩张之下,民间投资与民间消费的双双下降。

我们先看滞胀不同于通胀。你可能对滞胀感到陌生,但仅看字面,你也不难看出,它不同于通胀,它比通胀复杂棘手。滞胀是增长下滑了的通胀,通胀则是高增长的副产品。也就是说,滞胀与通胀这两者的前提大不一样。不一样在于,一个是衰退与紧缩下的通胀,一个是增长与扩张时的通胀。早在6年前,国内就形成了通胀。早在4年前,政府就提出过“防过热、防通胀”。4年前的“双防”,指的是增长与扩张造成的通胀。但经过力挽狂澜于既倒的4年后,当下你遇上的早已不是先前的通胀,而是衰退与紧缩下的滞胀了。

滞胀与通胀都是通货膨胀,但性质大不相同。不同在于,通胀先于滞胀发生,是投资高增长、盈利高增长、就业高增长、收入高增长、消费高增长下扩张过度的结果。而滞胀是市场盛极而衰,由通胀转为通缩的过渡。滞胀是通胀恶化的结果,是投资率下降、企业盈利下降、就业率下降、实际收入下降、购买力下降、消费率下降的持续衰退的结果。

你对滞胀陌生,但对通胀并不陌生。2003年“非典”后开始了信贷扩张,2004年全国掀起了重化工投资大潮,2005年各地房地产加速升温,物价也跟着上涨。也就是说,2005年温和通胀就已经抬头了。2006年行政事业体系大幅度加薪,发钱补钱,无异于助推了通胀,隐性通胀变成了显性通胀。于是,2007年末,政府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同类推荐
  •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一辑)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一辑)

    本书主要有四篇:宏观篇、政策篇、市场篇、资料篇。主要研究了2009年中国的粮食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粮价上涨与通胀之辨、热评政府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之举、新早稻上市七问、如何看待早稻收购价的高开等。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国当下经济到底怎么了,大家众说纷纭,官员、企业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书中明确告诉各位读者:中国经济萧条已经到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惨状。萧条也意味着希望,如果没有“次货危机”,美国经济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郎咸平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政府推动的所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其实都是伪命题。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动的“手”,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才该是应该做的。今天的萧条,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萧条,政府也必须束缚自己那只好动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书总结道:只有砸碎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枷锁,中国改革的的新红利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才有走出萧条的希望。
  • 金融:丰富金融形态

    金融:丰富金融形态

    本书包括山西票号产生的背景、钱庄的产生与消亡、当铺的特色经营、账局业务的兴衰等内容。
  • 突破点:走进市场的国有企业

    突破点:走进市场的国有企业

    本书分为三篇,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国有企业实现形式及其如何利用股份经营的问题进行研究。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热门推荐
  • 曳鼎记

    曳鼎记

    天网恢恢。冥冥之中,也许早有定数。但有的人,总能逆天而行,一切的神意,都为他而改变。有的人,被命运注定了背负着巨大的痛苦与责任……同时,也注定了无与伦比的伟绩。我们的故事,发生在万岁通天元年……
  • 花样美男们的追爱之旅

    花样美男们的追爱之旅

    收养自己的人竟然是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孩,而且还是男生!!!
  • 青春流觞爱情不打烊

    青春流觞爱情不打烊

    高中学府,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的懵懂少年聚集在一起,或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或碌碌无为的度过,年少的我们再这里度过一生最难忘得时刻。谭曦,李辰,付俊飞,戴云都,疼痛的青春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如何更爱自己
  • Easy的Love

    Easy的Love

    讲述艺姿为了自己的梦想,冒险抛弃了家长们所期望的那份安定的工作,去学习舞蹈。结果真的…之后与勒夫的相遇后,并没有擦出爱的火花,但是…
  • 网游之天下唯我独尊

    网游之天下唯我独尊

    女朋友打游戏出轨了,邓珩去酒店抓奸,却走错房间把另一个女孩看光。女孩缠上邓珩要负责……甚至还跟到了游戏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游戏bug测试员,在拥有四脉全通的特殊属性下,凡事都能先人一等,赚钱很容易,成为王者也不难,杀贱男,取神器,都很简单,唯独要让消失的女朋友回到自己身边,和应付被看光的妹子却有些难。一枪定乾坤,一剑镇山河,战火风云,恩怨情仇,看我如何在这‘天下’世界里唯我独尊。
  • 和友人新居园上

    和友人新居园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鬼伏魔录

    战鬼伏魔录

    地府公务员判官崔玉喝酒误事,致使吕峰投胎出错,为了应对天庭的工作检查,秦广王想要托关系将这件事掩盖,却出现意外,导致了一段神界辛秘渐渐浮出水面。传说修行之路分九级,每级分九段。兵级,将级,帅级,王级,皇级,帝级,君级,尊级,至尊。传说中,至尊之上仍然有更高的阶位,但是在这个皇级便已经几乎不显于世的时代,那些便更显得虚无缥缈了。但是吕峰却知道,那种阶位是真的存在的,而且自己真的见过,不止一个!
  • 这个女人命运多舛

    这个女人命运多舛

    前世的孽今生还,来世还要做畜生。安宝乐一个无良妇女,为了爱情不顾一切。是她自作自受还是她命运多舛?一切都是命,让她认命做猪吧。做猪好,不用与人勾心斗角;做猪妙,不用担心长肥膘。他们都说是你的变了心,可我偏偏相信你还爱着我。直到你亲口告诉我,分手之后。分手、离开、只是为了重新开始。愿来世,我会是你的唯一。
  • 红唇与领带

    红唇与领带

    本书系台湾当代知名作家、东海大学教授周芬伶的散文自选集。作者的作品以女性书写闻名,文字间既有感性的流动,亦有精细的修饰,诗一般的语言令人读起来有忧伤,有畅快,有愉悦,有悲戚,有坚韧……
  • 天阶佣兵团

    天阶佣兵团

    麒麟,男。他可能永生不死,却可能享受着痛苦与承诺,每时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