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2600000025

第25章 K(1)

开诚布公

【原文】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释义】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爵位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开卷有益

【原文】(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渑水燕谈录·文儒》宋·王辟之

【释义】卷:书本。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指读书有好处。

宋太宗赵光义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当时社会上书籍很多,版本杂乱,难以收集,皇宫里的书籍也不成系统,难以查检。于是赵光义就命令宰相李昉主持编辑一部书,把许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编进这部书里。

李昉接受命令后,组织了全国许多有名的学者专家,日夜工作,认真搜集整理,经过多年努力,编出了三部巨著。因为这三部书是在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所以书名叫做《太平编类》、《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其中《太平编类》工程特别浩大,前后编了6年,全书共1000卷,搜集和摘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划归为55门,总字数达478万字,是一部颇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也是我国古代最富有学术价值的巨著之一。后来这部书又被叫作《太平御览》。

御览,就是皇帝阅览的意思。后来,这部书编好后,献给宋太宗赵光义过目。赵光义非常高兴,喜爱万分,决定把全书看完。这部书很厚,赵光义看得又非常仔细认真,他给自己作了规定,每天一定要看三卷,如果因为事情忙,当天完不成看书计划,那么第二天一定要补。就这样,赵光义在处理国家大事的繁忙事务中,每天抽出时间看书,一年之内,终于把这部书全部看了一遍。因此这部书又叫《太平御览》。当时有的大臣认为皇帝日理万机,精力有限,每天还要阅览这部大书,实在太辛苦了,便劝他少看一些,或者不必每天都要看三卷,应保重身体,注意休息。赵光义听后回答说:“我生来喜爱读书,很能够从读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读书大有好处(开卷有益),哪里是白白地浪费精力呢!”

开天辟地

【原文】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三王历记》

【释义】形容以前未曾有过,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传说在最古老、最原始的时候,世界像个巨大的鸡蛋,天地不分,一片混沌。在这个混混沌沌的大“蛋”里,有一个叫盘古的巨人开始孕育成长。起先,盘古像一个胎儿,呼吸着天地的元气,慢慢成长。经过一万八千年,盘古长大了,力大无比,他站起来,舒展身体,活动活动手脚,谁知一下子大“蛋”破裂开来,一部分轻盈而又透明的气体渐渐上升,变成了天;另一部分沉重而混浊的东西逐渐向下沉淀,凝结起来变成了地。

这时候的天和地,相隔得非常近,盘古身材高大,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无法活动,有时腰都直不起来,非常吃力难受,他就这样支撑在天地之间。他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于是天地也每天顶高一丈,地呢,也每天加厚一丈。一天天过去了,天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盘古也越来越高大,始终顶天立地支撑在天地之间,不让天地重新合拢。

一万八千年过去,天升得很高很高,地变得很厚很厚,盘古的身体已经高达九万里了。盘古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矗立在天地之间,真是一位巍峨高大的巨人啊!

天不再升高了,地不再加厚了,黑暗混沌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盘古的精力也消耗尽了。他松了松身体,天没有塌下来,地也很结实,于是他像大山一样倒下,呼喊几声后死去了。

盘古临死时,他的全身起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云雾,他的声音变成了惊雷,他的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皎洁的月亮,他的须发变成了满天星辰,他的四肢和躯体变成东南西北四极和高大的五岳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筋脉变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他的肌肉变成肥田沃土,他的汗毛变成茂密的草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变成玉石金属矿藏,他的汗水泪水变成了雨露甘霖……

盘古倒下来,他的美名和开天辟地的功绩却流芳百世。

克己奉公

【原文】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后汉书·祭遵传》

【释义】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颖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礼,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颖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

“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颖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刻舟求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u)契(qi)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释义】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生搬硬套。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

“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

“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

“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当然是白费力气。

空前绝后

同类推荐
  • 读书、读人、读文化

    读书、读人、读文化

    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我们的温总理于2009年2月28日在线与网友交流答问中:“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提倡读书,大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愿望。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持续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涵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故事

    《精忠旗》、《清忠谱》、《窦娥冤》随着悲剧情节层层推进,最终以主人公的死亡达到高潮,往往在主人公的最终死亡之后又加上了申冤昭雪、仇人毁灭的结局。《娇红记》的结局是一个痛苦的“团圆”,男女主人公以死殉情,双双成仙之后,仍难以排遣人间万种愁怀:“两鸳鸯,双飞陇头,似啼鹃哀鸣树头。《长生殿》、《汉宫秋》、《桃花扇》悲剧性冲突的发生、发展与高潮都紧紧围绕着主人公爱情与事业的矛盾与冲撞,要江山还是要美人,这是一种两难选择。《桃花扇》的主人公李香君、侯方域历尽磨难再度相逢,却已不知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只能带着亡国之痛遁入空门。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收录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代表作《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集》和罗伯特·勃朗宁关于爱情主题的戏剧抒情诗歌18首以及两人情书选段。勃朗宁夫人写的是抒发爱情的诗,而勃朗宁写的是思考爱情的诗。一位堪称浪漫主义美丽的回声,另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名副其实的终结者。《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堪称天真与成熟的对话,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本书为重庆文学院策划的报告文学集。辑录了重庆25位知名作家深入彭水电站工程第一线,记录的当地苗族土家族同胞兄弟舍小家顾大家支持电站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动人颂歌!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我自横刀笑岔气

    我自横刀笑岔气

    迷糊穿越,年轻十几岁,青春再来。有个宰相老爹,还有个正妻老妈,在这相府中,我可是堂堂嫡出的千金二小姐,以后可是正宗白富美,嫁个好老公生个萌正太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怪异都市

    怪异都市

    城市一处偏远烂尾楼,白天安安静静,看似并无异常。但是一到深夜,这里就变成了妖魔鬼怪汇聚之地。大学毕业的陈昆误打误撞来到大酒店打工,他该如何与大酒店里各种各样的妖怪打交道?他能否赚到大钱、抱得美人归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 回家

    回家

    刘国芳对生活进行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人性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面,创造出极有意味的作品。即使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细节,一件普通的事件,一句平凡的话语,在刘国芳的笔下,都能洋溢着一种诗意美。他的小小说不仅体现了这一文体特有的瞬间感染力和冲击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本书收入刘国芳最新发表的小说70余篇,这些小说在有限的艺术篇幅里,形成一种独特的内蕴美,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达到了一种理性的、哲学的高度,读后使人心弦为之颤动。
  • 绊魔

    绊魔

    这是一个极尽璀璨的世界,光怪陆离,一滴血可填无边大海,一捧沙可演化三千世界,诸天生灵更是拥有着无比伟岸的力量,挥手可遮盖苍穹,弹指间星河破碎。一切玄奇,尽在绊魔
  • 美人谋夫

    美人谋夫

    他是风华正茂的圣明君王,她是穿越世外的百年游魂;他有青梅竹马的专房独宠,她却一厢情愿、情难自抑;庶母说:你是癞蛤嫫想吃天鹅肉!她说:只要弓箭射得高,哪有天鹅吃不到?祖母说:后宫就是女人的战场,不是你该去的地方!她说:如果把爱写成兵临城下的不朽传奇,那么,他会不会不辞冰雪,披荆斩棘奔赴而来?她入宫了,在他的女人堆里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她最终厌倦了宫廷的乏味,飘然而去,朝苍梧暮碧海,那才是她喜欢的生活......从此,名扬千古的清明盛世,只不见君王来早朝,只留下一纸传位诏书......
  • 魔女唯卡

    魔女唯卡

    她的名字叫做唯卡,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从哪里来!在这个充满黑暗的时代,她与吸血鬼猎人一起来到了基地,被安排到了贵族学院上学。第一天,她的名字传遍了贵族学院,“小萱,男生是什么东西?是好吃的吗?”宁小萱晕倒,“不是,不是好吃的。”宁小萱咬咬牙回答道。对此,某女白了学校周报上的某校草:“不能吃有什么用!别看了走吧。”从此以后,在唯卡的世界便出现了一个观念‘男生不是好吃的,原来是没用的。’
  • 禅衣

    禅衣

    罗刹星起,天下将乱。必有一人,身披血色禅衣,登高而起,聚天下英豪,掌乱世于手中。二十八星宿归位定乾坤,共掌天罡地煞,尊罗刹为王,定禅衣为圣。本在乱世之中,纵有安定之心,却无平淡之命。天命难违,宿命难躲,定数难逃。唯有伤尽方能放下,唯有放下方得救赎。这样的救赎,究竟是救人?还是就己?彼岸忘川,奈何桥畔,唯有一人,无法背叛。离人花下泪,坐禅衣始干。“得禅衣者,得天下。”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