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25300000005

第5章

如前一篇文章所说,判断成功容易,判断失败却很难。明明写得不错,完全可以成功的作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这当然很可惜,而明明彻底失败的作品,却因为不信邪而不断写下去,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同样可惜。

那么,到底要怎么去判断作品是否已经失败呢?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哪怕是经验特别丰富的老编辑,他可以看到一本书时拍案叫绝,很喜欢这本书,或者他虽然不喜欢,但他可以认定隔壁小孩一定喜欢,同事老王一定喜欢,家里三婶婶一定喜欢……只要有一批人喜欢,书当然就是好的。

但反过来,如果老编辑自己不喜欢,隔壁小孩不喜欢,老王不喜欢,三婶婶不喜欢,书就一定不好么?这几个人真能代表全人类吗?凭什么街头的路人甲一定也不喜欢呢?而退一步说,哪怕这书当前真的全世界都不接受,又凭什么说后世的人们也不喜欢它呢?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判断失败,算是无解的。

好在,我相信各位作者并不是来较真的。如果以商业化为写作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无论作品在后世会多红,无论地球某个角落的人们会多喜欢,只要它当前不被人接受,只要它连签约都签不了,其实就可以断定失败了。

而在这方面,我可以站在编辑的角度,从我们工作的流程、准则、心态出发,让各位作者,尤其是新人作者,能够了解编辑是怎么决定是否签约,是否给推荐的,从而帮助大家判断作品是否该被放弃。

首先说签约。

编辑提交签约,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主动签约,就是编辑主动在后台扫书,审书,所有达到一定字数,进入编辑后台的作品,他们会抽空一本本看下来,觉得好的,他们就会主动提交签约,让签约编辑去找作者,而这时候,签不签就是由作者来决定了。

主动签约会有一定的随机性,因为编辑工作有时忙碌有时空闲,而每部作品进入后台的时间,更新速度,也并不一致,所以当编辑第一次审核到某部作品时,有可能只有两三万字,有可能达到四五万字,或者更多。

当他审到作品时,如果觉得作品尚可,他可能直接提交签约,也可能放在一边跟进关注,选择继续看看后续文章,继续观察一阵。

在这里需要额外说明几点。

1,每一部作品都会由多位责编交叉审核,责编的意见会反馈给主编,最终决定是否签约的是主编。而主编会很大程度上参考责编意见,尤其是建议签约的意见。所以,如果几位责编都不建议签约,主编有很大可能也放弃,但也有一定几率,因为他找到作品的某个闪光点,所以决定签约。而如果责编中有多位或者一位的意见是签约,一般来说,主编都会慎重考虑的,除非完全确定作品不行,否则他提交签约的概率是很高的。

2,在某些巧合下,作品会在两三万字甚至更短的时候,进入编辑后台,并刚好被审核到,第一时间提交签约。所以两万字就签约是完全可能的,但这完全不等于所有的作品都是两万字签约,更不等于两三万字不签就意味着编辑看不上,这时候,编辑都未必审核到呢。

3,编辑初次审核后,立即决定签约的作品,不代表一定比决定跟进关注的作品要强,或者说,晚签的未必不如早签的。两者的区别,只在于一个已经让编辑看清了,一个还没有。这就好比选美,一位选手走过来,我们看清了,认为颜值可以,就亮灯通过,另一位还在远处,朦朦胧胧没看清,想等她走近些看,这时候,说她不如前一位,可就言之过早。

说完了主动,再说被动签约。

对编辑来说是被动,对作者来说就是主动,主动去申请签约。当作品达到一定字数标准后,就获得了申请签约的资格,作者可以主动申请,让编辑审核。

和主动签约的随机性不同,被动签约有严格的规则限定,比如,作品申请后,不论是否通过,编辑都必须给予明确的答复,并且一定要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不得拖延。

编辑主动审核时,一时无法判断的可以先放一放,继续观察,但当他遇到签约申请,就必须立即做出决定,要么签,要么不签,不可能有第三种答复。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作者主动申请是能够提高通过率的,因为编辑的选项从三个减少到两个,原本他选择跟进关注的那部分书,就一定要做个二选一,所以至少有一部分书,会直接通过审核。

另外,当作者申请签约时,编辑理论上是一定要进行审核的,哪怕他此前已经看过作品,已经做出了跟进关注或是不签的决定,他也得重新审核一遍。不过,因为审核工作毕竟是人工进行,多多少少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他近期已经看过作品,并对它印象非常深刻,是有可能不再重看,直接做出决定的。

所以,如果作品经过了大修,或者有其它重要的变化,建议在申请时注明已大修过,免得编辑因为旧印象,直接做出失误的决定。

以上是两种签约方式,但不论是哪种,签约标准都是一致的,合约也都完全一样。

至于具体的签约标准是什么,编辑凭什么决定是否签约,这可以参考往期文章《签约标准到底是怎么定的》。

简单来说,就是编辑根据经验,判断作品是否有好看,是否有很多人会喜欢,是的话就会提交签约。而如果不是,那就看作品是否在某方面亮眼,比如创意特别出彩,文笔特别好,故事特别主旋律……是的话,也有很大可能提交签约。

在这方面,应该不难理解。作者们也完全可以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如果是编辑,会如何进行审核,如何进行判断。相信大家会得出差不多的结论。

签约申请是很容易判断成败的,因为只要主动申请一次,几天后就有结果了,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毫不含糊。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申请失败时,如何判断下一次申请是否有成功可能,或者说,当字数累积得更多时,能否增加签约成功率。

对此,我觉得要分两个阶段来看待问题。

第一阶段,是常规签约字数范围内。大体是30万字以内,尤其是20万字以内。

在这一阶段,签约失败,除了因为作品确实很差之外,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编辑还没下定签约决心,还想多关注一下。

毕竟,好到能让人一眼认定,或是差到让人直接放弃的作品,都算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两者之间,不上不下的那类。而对于这些作品,字数越多,签约的概率自然就越大。

因为字数增多,不代表作品更好,但在质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字数越多,自然就证明作者越稳定,不是只能写几万字,就后续乏力的类型。这样,当然能帮助编辑下决心去签。

所以,在这个阶段,字数越多越容易签,是成立的。如果作者本人无法判断作品成败,那么,在签约失败后,建议别轻易放弃,继续写下去才是上佳选择。如果你写到10万字时签约失败,那么继续写到20万就很可能成功了,但如果这时候换开新书,同样再写到10万字,失败的可能却很大,两个10万字,是不如一个20万字的。

第二阶段,自然是常规签约字数之外,30万字之上。

上面说过,当编辑无法下决心时,会继续关注,等作品字数更多时再看看。不过,这个跟进关注,不是无休止的,如果编辑跟进到三四十万字还下不了决心,那就成了笑话了。

到这个阶段,如果申请签约还失败,其实就可以认定编辑是放弃了。

那么,继续写下去,字数再多点,会不会增加成功概率呢?

当然还是会的。因为上文也同样说了,商业价值不是决定签约的唯一依据,还会有其它因素决定,比如作者的毅力。如果有人能坚持写到百万字,两百万字,这毅力不说感天动地,但感动编辑还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问题在于性价比。

在第一阶段,字数的累积并不需要花费太大功夫。如果10万字签约失败,那么再写到15万,或者20万字,字数直接翻了一倍,成功率大增,但实际也就多写了5万字10万字而已。

但第二阶段则不同。如果作品已有30万字,那么再写10万字,甚至20万字,也没让人觉得增加了多少。尤其是,这是编辑已经放弃的情况下,是不再靠质量,而是靠字数砸人的时候,可以说,10万20万字,压根就砸不起多大的水花。

而要直接写到百万字,要花费多大的心力?更何况,写到百万也只是增加概率而已,并不代表百万就是终点,就是胜利。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在这个阶段,想靠累积字数取胜,意义是不大的,至少不划算。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常规字数范围内还没能签约,我觉得就可以判定失败了。

当然,如上一篇文章所述,判断失败不代表就要立即停更,我更建议先寻找原因,想好修改或开新书的计划,然后再停更不迟。

下面,再说下已签约作品的失败判断。

在几年前,还是PC时代的时候,判断失败是很容易的,一般来说,只要上完第一个小推荐,甚至只要在推荐上待一天,就能从数据表现上看出结果了。

但到了现在,情况可以说完全不同了。

一方面,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侧的推荐一般都需要在较高字数时发力,新书期编辑不会给重要推荐,而小推荐效果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现在各类渠道可以说五花八门,尤其是阅文这种拥有渠道最多的公司,作品能上的平台甚至都很难数清楚数量。而不同的平台,用户群体是有所区别的,在这里表现不好,不代表换个平台依旧不好。

此外,随着网络文学行业的崛起,作品也在电子销售之外,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电子成绩不好,也并不代表书就一定失败,没几个订阅却被影视公司看中的案例,虽然依旧罕见,但已经不是孤例了。

所以,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已经很难用一条两条规则来说清楚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与责编多沟通,充分利用他的专业能力与经验,进行判断。

责编的判断未必百分百准确,作者也未必要听从他的意见,但至少,他的判断参考价值很高,可以作为自己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当自己难以判断、难以抉择的时候,不妨就听取一下责编的建议,以此判断作品是否已经失败,决定后续的行动。

毕竟,签约作品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作品推荐。有了推荐,多多少少会有些成绩,而如果没推荐,有成绩自然不太可能。

至于编辑如何决定是否给予推荐,具体可以参考往期文章《关于推荐标准》一文。

简单来说,编辑会结合自己对作品的判断,以及作品的上推表现,以此为主,以作品更新等为辅,决定是否给予后续推荐。

如果编辑决定大力去推,那么无论作者是否自认失败,建议都继续更新下去,因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编辑认定作品失败,暂时不准备推了,那如果作者信他的判断,可以准备新书了,而不信邪的话,继续更新,凭稳定的更新以及积累的字数,也同样可以获得后续推荐,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同样的,这样做性价比并不太高。

而如果编辑觉得作品表现不好不坏,想继续给点小推观察,这种情况下,除非作者坚定地认为自己失败了,否则建议还是继续更新下去,给编辑一个观察的机会。

总而言之,对于已签约作品而言,建议多与编辑沟通,多参考他的意见。

如前一篇文章所说,判断成功容易,判断失败却很难。明明写得不错,完全可以成功的作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这当然很可惜,而明明彻底失败的作品,却因为不信邪而不断写下去,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同样可惜。

那么,到底要怎么去判断作品是否已经失败呢?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哪怕是经验特别丰富的老编辑,他可以看到一本书时拍案叫绝,很喜欢这本书,或者他虽然不喜欢,但他可以认定隔壁小孩一定喜欢,同事老王一定喜欢,家里三婶婶一定喜欢……只要有一批人喜欢,书当然就是好的。

但反过来,如果老编辑自己不喜欢,隔壁小孩不喜欢,老王不喜欢,三婶婶不喜欢,书就一定不好么?这几个人真能代表全人类吗?凭什么街头的路人甲一定也不喜欢呢?而退一步说,哪怕这书当前真的全世界都不接受,又凭什么说后世的人们也不喜欢它呢?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判断失败,算是无解的。

好在,我相信各位作者并不是来较真的。如果以商业化为写作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无论作品在后世会多红,无论地球某个角落的人们会多喜欢,只要它当前不被人接受,只要它连签约都签不了,其实就可以断定失败了。

而在这方面,我可以站在编辑的角度,从我们工作的流程、准则、心态出发,让各位作者,尤其是新人作者,能够了解编辑是怎么决定是否签约,是否给推荐的,从而帮助大家判断作品是否该被放弃。

首先说签约。

编辑提交签约,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主动签约,就是编辑主动在后台扫书,审书,所有达到一定字数,进入编辑后台的作品,他们会抽空一本本看下来,觉得好的,他们就会主动提交签约,让签约编辑去找作者,而这时候,签不签就是由作者来决定了。

主动签约会有一定的随机性,因为编辑工作有时忙碌有时空闲,而每部作品进入后台的时间,更新速度,也并不一致,所以当编辑第一次审核到某部作品时,有可能只有两三万字,有可能达到四五万字,或者更多。

当他审到作品时,如果觉得作品尚可,他可能直接提交签约,也可能放在一边跟进关注,选择继续看看后续文章,继续观察一阵。

在这里需要额外说明几点。

1,每一部作品都会由多位责编交叉审核,责编的意见会反馈给主编,最终决定是否签约的是主编。而主编会很大程度上参考责编意见,尤其是建议签约的意见。所以,如果几位责编都不建议签约,主编有很大可能也放弃,但也有一定几率,因为他找到作品的某个闪光点,所以决定签约。而如果责编中有多位或者一位的意见是签约,一般来说,主编都会慎重考虑的,除非完全确定作品不行,否则他提交签约的概率是很高的。

2,在某些巧合下,作品会在两三万字甚至更短的时候,进入编辑后台,并刚好被审核到,第一时间提交签约。所以两万字就签约是完全可能的,但这完全不等于所有的作品都是两万字签约,更不等于两三万字不签就意味着编辑看不上,这时候,编辑都未必审核到呢。

3,编辑初次审核后,立即决定签约的作品,不代表一定比决定跟进关注的作品要强,或者说,晚签的未必不如早签的。两者的区别,只在于一个已经让编辑看清了,一个还没有。这就好比选美,一位选手走过来,我们看清了,认为颜值可以,就亮灯通过,另一位还在远处,朦朦胧胧没看清,想等她走近些看,这时候,说她不如前一位,可就言之过早。

说完了主动,再说被动签约。

对编辑来说是被动,对作者来说就是主动,主动去申请签约。当作品达到一定字数标准后,就获得了申请签约的资格,作者可以主动申请,让编辑审核。

和主动签约的随机性不同,被动签约有严格的规则限定,比如,作品申请后,不论是否通过,编辑都必须给予明确的答复,并且一定要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不得拖延。

编辑主动审核时,一时无法判断的可以先放一放,继续观察,但当他遇到签约申请,就必须立即做出决定,要么签,要么不签,不可能有第三种答复。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作者主动申请是能够提高通过率的,因为编辑的选项从三个减少到两个,原本他选择跟进关注的那部分书,就一定要做个二选一,所以至少有一部分书,会直接通过审核。

另外,当作者申请签约时,编辑理论上是一定要进行审核的,哪怕他此前已经看过作品,已经做出了跟进关注或是不签的决定,他也得重新审核一遍。不过,因为审核工作毕竟是人工进行,多多少少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他近期已经看过作品,并对它印象非常深刻,是有可能不再重看,直接做出决定的。

所以,如果作品经过了大修,或者有其它重要的变化,建议在申请时注明已大修过,免得编辑因为旧印象,直接做出失误的决定。

以上是两种签约方式,但不论是哪种,签约标准都是一致的,合约也都完全一样。

至于具体的签约标准是什么,编辑凭什么决定是否签约,这可以参考往期文章《签约标准到底是怎么定的》。

简单来说,就是编辑根据经验,判断作品是否有好看,是否有很多人会喜欢,是的话就会提交签约。而如果不是,那就看作品是否在某方面亮眼,比如创意特别出彩,文笔特别好,故事特别主旋律……是的话,也有很大可能提交签约。

在这方面,应该不难理解。作者们也完全可以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如果是编辑,会如何进行审核,如何进行判断。相信大家会得出差不多的结论。

签约申请是很容易判断成败的,因为只要主动申请一次,几天后就有结果了,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毫不含糊。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申请失败时,如何判断下一次申请是否有成功可能,或者说,当字数累积得更多时,能否增加签约成功率。

对此,我觉得要分两个阶段来看待问题。

第一阶段,是常规签约字数范围内。大体是30万字以内,尤其是20万字以内。

在这一阶段,签约失败,除了因为作品确实很差之外,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编辑还没下定签约决心,还想多关注一下。

毕竟,好到能让人一眼认定,或是差到让人直接放弃的作品,都算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两者之间,不上不下的那类。而对于这些作品,字数越多,签约的概率自然就越大。

因为字数增多,不代表作品更好,但在质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字数越多,自然就证明作者越稳定,不是只能写几万字,就后续乏力的类型。这样,当然能帮助编辑下决心去签。

所以,在这个阶段,字数越多越容易签,是成立的。如果作者本人无法判断作品成败,那么,在签约失败后,建议别轻易放弃,继续写下去才是上佳选择。如果你写到10万字时签约失败,那么继续写到20万就很可能成功了,但如果这时候换开新书,同样再写到10万字,失败的可能却很大,两个10万字,是不如一个20万字的。

第二阶段,自然是常规签约字数之外,30万字之上。

上面说过,当编辑无法下决心时,会继续关注,等作品字数更多时再看看。不过,这个跟进关注,不是无休止的,如果编辑跟进到三四十万字还下不了决心,那就成了笑话了。

到这个阶段,如果申请签约还失败,其实就可以认定编辑是放弃了。

那么,继续写下去,字数再多点,会不会增加成功概率呢?

当然还是会的。因为上文也同样说了,商业价值不是决定签约的唯一依据,还会有其它因素决定,比如作者的毅力。如果有人能坚持写到百万字,两百万字,这毅力不说感天动地,但感动编辑还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问题在于性价比。

在第一阶段,字数的累积并不需要花费太大功夫。如果10万字签约失败,那么再写到15万,或者20万字,字数直接翻了一倍,成功率大增,但实际也就多写了5万字10万字而已。

但第二阶段则不同。如果作品已有30万字,那么再写10万字,甚至20万字,也没让人觉得增加了多少。尤其是,这是编辑已经放弃的情况下,是不再靠质量,而是靠字数砸人的时候,可以说,10万20万字,压根就砸不起多大的水花。

而要直接写到百万字,要花费多大的心力?更何况,写到百万也只是增加概率而已,并不代表百万就是终点,就是胜利。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在这个阶段,想靠累积字数取胜,意义是不大的,至少不划算。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常规字数范围内还没能签约,我觉得就可以判定失败了。

当然,如上一篇文章所述,判断失败不代表就要立即停更,我更建议先寻找原因,想好修改或开新书的计划,然后再停更不迟。

下面,再说下已签约作品的失败判断。

在几年前,还是PC时代的时候,判断失败是很容易的,一般来说,只要上完第一个小推荐,甚至只要在推荐上待一天,就能从数据表现上看出结果了。

但到了现在,情况可以说完全不同了。

一方面,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侧的推荐一般都需要在较高字数时发力,新书期编辑不会给重要推荐,而小推荐效果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现在各类渠道可以说五花八门,尤其是阅文这种拥有渠道最多的公司,作品能上的平台甚至都很难数清楚数量。而不同的平台,用户群体是有所区别的,在这里表现不好,不代表换个平台依旧不好。

此外,随着网络文学行业的崛起,作品也在电子销售之外,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电子成绩不好,也并不代表书就一定失败,没几个订阅却被影视公司看中的案例,虽然依旧罕见,但已经不是孤例了。

所以,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已经很难用一条两条规则来说清楚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与责编多沟通,充分利用他的专业能力与经验,进行判断。

责编的判断未必百分百准确,作者也未必要听从他的意见,但至少,他的判断参考价值很高,可以作为自己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当自己难以判断、难以抉择的时候,不妨就听取一下责编的建议,以此判断作品是否已经失败,决定后续的行动。

毕竟,签约作品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作品推荐。有了推荐,多多少少会有些成绩,而如果没推荐,有成绩自然不太可能。

至于编辑如何决定是否给予推荐,具体可以参考往期文章《关于推荐标准》一文。

简单来说,编辑会结合自己对作品的判断,以及作品的上推表现,以此为主,以作品更新等为辅,决定是否给予后续推荐。

如果编辑决定大力去推,那么无论作者是否自认失败,建议都继续更新下去,因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编辑认定作品失败,暂时不准备推了,那如果作者信他的判断,可以准备新书了,而不信邪的话,继续更新,凭稳定的更新以及积累的字数,也同样可以获得后续推荐,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同样的,这样做性价比并不太高。

而如果编辑觉得作品表现不好不坏,想继续给点小推观察,这种情况下,除非作者坚定地认为自己失败了,否则建议还是继续更新下去,给编辑一个观察的机会。

总而言之,对于已签约作品而言,建议多与编辑沟通,多参考他的意见。

收藏如前一篇文章所说,判断成功容易,判断失败却很难。明明写得不错,完全可以成功的作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这当然很可惜,而明明彻底失败的作品,却因为不信邪而不断写下去,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同样可惜。

那么,到底要怎么去判断作品是否已经失败呢?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哪怕是经验特别丰富的老编辑,他可以看到一本书时拍案叫绝,很喜欢这本书,或者他虽然不喜欢,但他可以认定隔壁小孩一定喜欢,同事老王一定喜欢,家里三婶婶一定喜欢……只要有一批人喜欢,书当然就是好的。

但反过来,如果老编辑自己不喜欢,隔壁小孩不喜欢,老王不喜欢,三婶婶不喜欢,书就一定不好么?这几个人真能代表全人类吗?凭什么街头的路人甲一定也不喜欢呢?而退一步说,哪怕这书当前真的全世界都不接受,又凭什么说后世的人们也不喜欢它呢?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判断失败,算是无解的。

好在,我相信各位作者并不是来较真的。如果以商业化为写作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无论作品在后世会多红,无论地球某个角落的人们会多喜欢,只要它当前不被人接受,只要它连签约都签不了,其实就可以断定失败了。

而在这方面,我可以站在编辑的角度,从我们工作的流程、准则、心态出发,让各位作者,尤其是新人作者,能够了解编辑是怎么决定是否签约,是否给推荐的,从而帮助大家判断作品是否该被放弃。

首先说签约。

编辑提交签约,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主动签约,就是编辑主动在后台扫书,审书,所有达到一定字数,进入编辑后台的作品,他们会抽空一本本看下来,觉得好的,他们就会主动提交签约,让签约编辑去找作者,而这时候,签不签就是由作者来决定了。

主动签约会有一定的随机性,因为编辑工作有时忙碌有时空闲,而每部作品进入后台的时间,更新速度,也并不一致,所以当编辑第一次审核到某部作品时,有可能只有两三万字,有可能达到四五万字,或者更多。

当他审到作品时,如果觉得作品尚可,他可能直接提交签约,也可能放在一边跟进关注,选择继续看看后续文章,继续观察一阵。

在这里需要额外说明几点。

1,每一部作品都会由多位责编交叉审核,责编的意见会反馈给主编,最终决定是否签约的是主编。而主编会很大程度上参考责编意见,尤其是建议签约的意见。所以,如果几位责编都不建议签约,主编有很大可能也放弃,但也有一定几率,因为他找到作品的某个闪光点,所以决定签约。而如果责编中有多位或者一位的意见是签约,一般来说,主编都会慎重考虑的,除非完全确定作品不行,否则他提交签约的概率是很高的。

2,在某些巧合下,作品会在两三万字甚至更短的时候,进入编辑后台,并刚好被审核到,第一时间提交签约。所以两万字就签约是完全可能的,但这完全不等于所有的作品都是两万字签约,更不等于两三万字不签就意味着编辑看不上,这时候,编辑都未必审核到呢。

3,编辑初次审核后,立即决定签约的作品,不代表一定比决定跟进关注的作品要强,或者说,晚签的未必不如早签的。两者的区别,只在于一个已经让编辑看清了,一个还没有。这就好比选美,一位选手走过来,我们看清了,认为颜值可以,就亮灯通过,另一位还在远处,朦朦胧胧没看清,想等她走近些看,这时候,说她不如前一位,可就言之过早。

说完了主动,再说被动签约。

对编辑来说是被动,对作者来说就是主动,主动去申请签约。当作品达到一定字数标准后,就获得了申请签约的资格,作者可以主动申请,让编辑审核。

和主动签约的随机性不同,被动签约有严格的规则限定,比如,作品申请后,不论是否通过,编辑都必须给予明确的答复,并且一定要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不得拖延。

编辑主动审核时,一时无法判断的可以先放一放,继续观察,但当他遇到签约申请,就必须立即做出决定,要么签,要么不签,不可能有第三种答复。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作者主动申请是能够提高通过率的,因为编辑的选项从三个减少到两个,原本他选择跟进关注的那部分书,就一定要做个二选一,所以至少有一部分书,会直接通过审核。

另外,当作者申请签约时,编辑理论上是一定要进行审核的,哪怕他此前已经看过作品,已经做出了跟进关注或是不签的决定,他也得重新审核一遍。不过,因为审核工作毕竟是人工进行,多多少少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他近期已经看过作品,并对它印象非常深刻,是有可能不再重看,直接做出决定的。

所以,如果作品经过了大修,或者有其它重要的变化,建议在申请时注明已大修过,免得编辑因为旧印象,直接做出失误的决定。

以上是两种签约方式,但不论是哪种,签约标准都是一致的,合约也都完全一样。

至于具体的签约标准是什么,编辑凭什么决定是否签约,这可以参考往期文章《签约标准到底是怎么定的》。

简单来说,就是编辑根据经验,判断作品是否有好看,是否有很多人会喜欢,是的话就会提交签约。而如果不是,那就看作品是否在某方面亮眼,比如创意特别出彩,文笔特别好,故事特别主旋律……是的话,也有很大可能提交签约。

在这方面,应该不难理解。作者们也完全可以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如果是编辑,会如何进行审核,如何进行判断。相信大家会得出差不多的结论。

签约申请是很容易判断成败的,因为只要主动申请一次,几天后就有结果了,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毫不含糊。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申请失败时,如何判断下一次申请是否有成功可能,或者说,当字数累积得更多时,能否增加签约成功率。

对此,我觉得要分两个阶段来看待问题。

第一阶段,是常规签约字数范围内。大体是30万字以内,尤其是20万字以内。

在这一阶段,签约失败,除了因为作品确实很差之外,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编辑还没下定签约决心,还想多关注一下。

毕竟,好到能让人一眼认定,或是差到让人直接放弃的作品,都算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两者之间,不上不下的那类。而对于这些作品,字数越多,签约的概率自然就越大。

因为字数增多,不代表作品更好,但在质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字数越多,自然就证明作者越稳定,不是只能写几万字,就后续乏力的类型。这样,当然能帮助编辑下决心去签。

所以,在这个阶段,字数越多越容易签,是成立的。如果作者本人无法判断作品成败,那么,在签约失败后,建议别轻易放弃,继续写下去才是上佳选择。如果你写到10万字时签约失败,那么继续写到20万就很可能成功了,但如果这时候换开新书,同样再写到10万字,失败的可能却很大,两个10万字,是不如一个20万字的。

第二阶段,自然是常规签约字数之外,30万字之上。

上面说过,当编辑无法下决心时,会继续关注,等作品字数更多时再看看。不过,这个跟进关注,不是无休止的,如果编辑跟进到三四十万字还下不了决心,那就成了笑话了。

到这个阶段,如果申请签约还失败,其实就可以认定编辑是放弃了。

那么,继续写下去,字数再多点,会不会增加成功概率呢?

当然还是会的。因为上文也同样说了,商业价值不是决定签约的唯一依据,还会有其它因素决定,比如作者的毅力。如果有人能坚持写到百万字,两百万字,这毅力不说感天动地,但感动编辑还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问题在于性价比。

在第一阶段,字数的累积并不需要花费太大功夫。如果10万字签约失败,那么再写到15万,或者20万字,字数直接翻了一倍,成功率大增,但实际也就多写了5万字10万字而已。

但第二阶段则不同。如果作品已有30万字,那么再写10万字,甚至20万字,也没让人觉得增加了多少。尤其是,这是编辑已经放弃的情况下,是不再靠质量,而是靠字数砸人的时候,可以说,10万20万字,压根就砸不起多大的水花。

而要直接写到百万字,要花费多大的心力?更何况,写到百万也只是增加概率而已,并不代表百万就是终点,就是胜利。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在这个阶段,想靠累积字数取胜,意义是不大的,至少不划算。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常规字数范围内还没能签约,我觉得就可以判定失败了。

当然,如上一篇文章所述,判断失败不代表就要立即停更,我更建议先寻找原因,想好修改或开新书的计划,然后再停更不迟。

下面,再说下已签约作品的失败判断。

在几年前,还是PC时代的时候,判断失败是很容易的,一般来说,只要上完第一个小推荐,甚至只要在推荐上待一天,就能从数据表现上看出结果了。

但到了现在,情况可以说完全不同了。

一方面,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侧的推荐一般都需要在较高字数时发力,新书期编辑不会给重要推荐,而小推荐效果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现在各类渠道可以说五花八门,尤其是阅文这种拥有渠道最多的公司,作品能上的平台甚至都很难数清楚数量。而不同的平台,用户群体是有所区别的,在这里表现不好,不代表换个平台依旧不好。

此外,随着网络文学行业的崛起,作品也在电子销售之外,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电子成绩不好,也并不代表书就一定失败,没几个订阅却被影视公司看中的案例,虽然依旧罕见,但已经不是孤例了。

所以,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已经很难用一条两条规则来说清楚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与责编多沟通,充分利用他的专业能力与经验,进行判断。

责编的判断未必百分百准确,作者也未必要听从他的意见,但至少,他的判断参考价值很高,可以作为自己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当自己难以判断、难以抉择的时候,不妨就听取一下责编的建议,以此判断作品是否已经失败,决定后续的行动。

毕竟,签约作品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作品推荐。有了推荐,多多少少会有些成绩,而如果没推荐,有成绩自然不太可能。

至于编辑如何决定是否给予推荐,具体可以参考往期文章《关于推荐标准》一文。

简单来说,编辑会结合自己对作品的判断,以及作品的上推表现,以此为主,以作品更新等为辅,决定是否给予后续推荐。

如果编辑决定大力去推,那么无论作者是否自认失败,建议都继续更新下去,因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编辑认定作品失败,暂时不准备推了,那如果作者信他的判断,可以准备新书了,而不信邪的话,继续更新,凭稳定的更新以及积累的字数,也同样可以获得后续推荐,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同样的,这样做性价比并不太高。

而如果编辑觉得作品表现不好不坏,想继续给点小推观察,这种情况下,除非作者坚定地认为自己失败了,否则建议还是继续更新下去,给编辑一个观察的机会。

总而言之,对于已签约作品而言,建议多与编辑沟通,多参考他的意见。

收藏如前一篇文章所说,判断成功容易,判断失败却很难。明明写得不错,完全可以成功的作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这当然很可惜,而明明彻底失败的作品,却因为不信邪而不断写下去,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同样可惜。

那么,到底要怎么去判断作品是否已经失败呢?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哪怕是经验特别丰富的老编辑,他可以看到一本书时拍案叫绝,很喜欢这本书,或者他虽然不喜欢,但他可以认定隔壁小孩一定喜欢,同事老王一定喜欢,家里三婶婶一定喜欢……只要有一批人喜欢,书当然就是好的。

但反过来,如果老编辑自己不喜欢,隔壁小孩不喜欢,老王不喜欢,三婶婶不喜欢,书就一定不好么?这几个人真能代表全人类吗?凭什么街头的路人甲一定也不喜欢呢?而退一步说,哪怕这书当前真的全世界都不接受,又凭什么说后世的人们也不喜欢它呢?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判断失败,算是无解的。

好在,我相信各位作者并不是来较真的。如果以商业化为写作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无论作品在后世会多红,无论地球某个角落的人们会多喜欢,只要它当前不被人接受,只要它连签约都签不了,其实就可以断定失败了。

而在这方面,我可以站在编辑的角度,从我们工作的流程、准则、心态出发,让各位作者,尤其是新人作者,能够了解编辑是怎么决定是否签约,是否给推荐的,从而帮助大家判断作品是否该被放弃。

首先说签约。

编辑提交签约,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主动签约,就是编辑主动在后台扫书,审书,所有达到一定字数,进入编辑后台的作品,他们会抽空一本本看下来,觉得好的,他们就会主动提交签约,让签约编辑去找作者,而这时候,签不签就是由作者来决定了。

主动签约会有一定的随机性,因为编辑工作有时忙碌有时空闲,而每部作品进入后台的时间,更新速度,也并不一致,所以当编辑第一次审核到某部作品时,有可能只有两三万字,有可能达到四五万字,或者更多。

当他审到作品时,如果觉得作品尚可,他可能直接提交签约,也可能放在一边跟进关注,选择继续看看后续文章,继续观察一阵。

在这里需要额外说明几点。

1,每一部作品都会由多位责编交叉审核,责编的意见会反馈给主编,最终决定是否签约的是主编。而主编会很大程度上参考责编意见,尤其是建议签约的意见。所以,如果几位责编都不建议签约,主编有很大可能也放弃,但也有一定几率,因为他找到作品的某个闪光点,所以决定签约。而如果责编中有多位或者一位的意见是签约,一般来说,主编都会慎重考虑的,除非完全确定作品不行,否则他提交签约的概率是很高的。

2,在某些巧合下,作品会在两三万字甚至更短的时候,进入编辑后台,并刚好被审核到,第一时间提交签约。所以两万字就签约是完全可能的,但这完全不等于所有的作品都是两万字签约,更不等于两三万字不签就意味着编辑看不上,这时候,编辑都未必审核到呢。

3,编辑初次审核后,立即决定签约的作品,不代表一定比决定跟进关注的作品要强,或者说,晚签的未必不如早签的。两者的区别,只在于一个已经让编辑看清了,一个还没有。这就好比选美,一位选手走过来,我们看清了,认为颜值可以,就亮灯通过,另一位还在远处,朦朦胧胧没看清,想等她走近些看,这时候,说她不如前一位,可就言之过早。

说完了主动,再说被动签约。

对编辑来说是被动,对作者来说就是主动,主动去申请签约。当作品达到一定字数标准后,就获得了申请签约的资格,作者可以主动申请,让编辑审核。

和主动签约的随机性不同,被动签约有严格的规则限定,比如,作品申请后,不论是否通过,编辑都必须给予明确的答复,并且一定要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不得拖延。

编辑主动审核时,一时无法判断的可以先放一放,继续观察,但当他遇到签约申请,就必须立即做出决定,要么签,要么不签,不可能有第三种答复。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作者主动申请是能够提高通过率的,因为编辑的选项从三个减少到两个,原本他选择跟进关注的那部分书,就一定要做个二选一,所以至少有一部分书,会直接通过审核。

另外,当作者申请签约时,编辑理论上是一定要进行审核的,哪怕他此前已经看过作品,已经做出了跟进关注或是不签的决定,他也得重新审核一遍。不过,因为审核工作毕竟是人工进行,多多少少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他近期已经看过作品,并对它印象非常深刻,是有可能不再重看,直接做出决定的。

所以,如果作品经过了大修,或者有其它重要的变化,建议在申请时注明已大修过,免得编辑因为旧印象,直接做出失误的决定。

以上是两种签约方式,但不论是哪种,签约标准都是一致的,合约也都完全一样。

至于具体的签约标准是什么,编辑凭什么决定是否签约,这可以参考往期文章《签约标准到底是怎么定的》。

简单来说,就是编辑根据经验,判断作品是否有好看,是否有很多人会喜欢,是的话就会提交签约。而如果不是,那就看作品是否在某方面亮眼,比如创意特别出彩,文笔特别好,故事特别主旋律……是的话,也有很大可能提交签约。

在这方面,应该不难理解。作者们也完全可以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如果是编辑,会如何进行审核,如何进行判断。相信大家会得出差不多的结论。

签约申请是很容易判断成败的,因为只要主动申请一次,几天后就有结果了,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毫不含糊。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申请失败时,如何判断下一次申请是否有成功可能,或者说,当字数累积得更多时,能否增加签约成功率。

对此,我觉得要分两个阶段来看待问题。

第一阶段,是常规签约字数范围内。大体是30万字以内,尤其是20万字以内。

在这一阶段,签约失败,除了因为作品确实很差之外,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编辑还没下定签约决心,还想多关注一下。

毕竟,好到能让人一眼认定,或是差到让人直接放弃的作品,都算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两者之间,不上不下的那类。而对于这些作品,字数越多,签约的概率自然就越大。

因为字数增多,不代表作品更好,但在质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字数越多,自然就证明作者越稳定,不是只能写几万字,就后续乏力的类型。这样,当然能帮助编辑下决心去签。

所以,在这个阶段,字数越多越容易签,是成立的。如果作者本人无法判断作品成败,那么,在签约失败后,建议别轻易放弃,继续写下去才是上佳选择。如果你写到10万字时签约失败,那么继续写到20万就很可能成功了,但如果这时候换开新书,同样再写到10万字,失败的可能却很大,两个10万字,是不如一个20万字的。

第二阶段,自然是常规签约字数之外,30万字之上。

上面说过,当编辑无法下决心时,会继续关注,等作品字数更多时再看看。不过,这个跟进关注,不是无休止的,如果编辑跟进到三四十万字还下不了决心,那就成了笑话了。

到这个阶段,如果申请签约还失败,其实就可以认定编辑是放弃了。

那么,继续写下去,字数再多点,会不会增加成功概率呢?

当然还是会的。因为上文也同样说了,商业价值不是决定签约的唯一依据,还会有其它因素决定,比如作者的毅力。如果有人能坚持写到百万字,两百万字,这毅力不说感天动地,但感动编辑还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问题在于性价比。

在第一阶段,字数的累积并不需要花费太大功夫。如果10万字签约失败,那么再写到15万,或者20万字,字数直接翻了一倍,成功率大增,但实际也就多写了5万字10万字而已。

但第二阶段则不同。如果作品已有30万字,那么再写10万字,甚至20万字,也没让人觉得增加了多少。尤其是,这是编辑已经放弃的情况下,是不再靠质量,而是靠字数砸人的时候,可以说,10万20万字,压根就砸不起多大的水花。

而要直接写到百万字,要花费多大的心力?更何况,写到百万也只是增加概率而已,并不代表百万就是终点,就是胜利。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在这个阶段,想靠累积字数取胜,意义是不大的,至少不划算。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常规字数范围内还没能签约,我觉得就可以判定失败了。

当然,如上一篇文章所述,判断失败不代表就要立即停更,我更建议先寻找原因,想好修改或开新书的计划,然后再停更不迟。

下面,再说下已签约作品的失败判断。

在几年前,还是PC时代的时候,判断失败是很容易的,一般来说,只要上完第一个小推荐,甚至只要在推荐上待一天,就能从数据表现上看出结果了。

但到了现在,情况可以说完全不同了。

一方面,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侧的推荐一般都需要在较高字数时发力,新书期编辑不会给重要推荐,而小推荐效果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现在各类渠道可以说五花八门,尤其是阅文这种拥有渠道最多的公司,作品能上的平台甚至都很难数清楚数量。而不同的平台,用户群体是有所区别的,在这里表现不好,不代表换个平台依旧不好。

此外,随着网络文学行业的崛起,作品也在电子销售之外,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电子成绩不好,也并不代表书就一定失败,没几个订阅却被影视公司看中的案例,虽然依旧罕见,但已经不是孤例了。

所以,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已经很难用一条两条规则来说清楚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与责编多沟通,充分利用他的专业能力与经验,进行判断。

责编的判断未必百分百准确,作者也未必要听从他的意见,但至少,他的判断参考价值很高,可以作为自己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当自己难以判断、难以抉择的时候,不妨就听取一下责编的建议,以此判断作品是否已经失败,决定后续的行动。

毕竟,签约作品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作品推荐。有了推荐,多多少少会有些成绩,而如果没推荐,有成绩自然不太可能。

至于编辑如何决定是否给予推荐,具体可以参考往期文章《关于推荐标准》一文。

简单来说,编辑会结合自己对作品的判断,以及作品的上推表现,以此为主,以作品更新等为辅,决定是否给予后续推荐。

如果编辑决定大力去推,那么无论作者是否自认失败,建议都继续更新下去,因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编辑认定作品失败,暂时不准备推了,那如果作者信他的判断,可以准备新书了,而不信邪的话,继续更新,凭稳定的更新以及积累的字数,也同样可以获得后续推荐,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同样的,这样做性价比并不太高。

而如果编辑觉得作品表现不好不坏,想继续给点小推观察,这种情况下,除非作者坚定地认为自己失败了,否则建议还是继续更新下去,给编辑一个观察的机会。

总而言之,对于已签约作品而言,建议多与编辑沟通,多参考他的意见。

收藏如前一篇文章所说,判断成功容易,判断失败却很难。明明写得不错,完全可以成功的作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这当然很可惜,而明明彻底失败的作品,却因为不信邪而不断写下去,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同样可惜。

那么,到底要怎么去判断作品是否已经失败呢?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哪怕是经验特别丰富的老编辑,他可以看到一本书时拍案叫绝,很喜欢这本书,或者他虽然不喜欢,但他可以认定隔壁小孩一定喜欢,同事老王一定喜欢,家里三婶婶一定喜欢……只要有一批人喜欢,书当然就是好的。

但反过来,如果老编辑自己不喜欢,隔壁小孩不喜欢,老王不喜欢,三婶婶不喜欢,书就一定不好么?这几个人真能代表全人类吗?凭什么街头的路人甲一定也不喜欢呢?而退一步说,哪怕这书当前真的全世界都不接受,又凭什么说后世的人们也不喜欢它呢?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判断失败,算是无解的。

好在,我相信各位作者并不是来较真的。如果以商业化为写作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无论作品在后世会多红,无论地球某个角落的人们会多喜欢,只要它当前不被人接受,只要它连签约都签不了,其实就可以断定失败了。

而在这方面,我可以站在编辑的角度,从我们工作的流程、准则、心态出发,让各位作者,尤其是新人作者,能够了解编辑是怎么决定是否签约,是否给推荐的,从而帮助大家判断作品是否该被放弃。

首先说签约。

编辑提交签约,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主动签约,就是编辑主动在后台扫书,审书,所有达到一定字数,进入编辑后台的作品,他们会抽空一本本看下来,觉得好的,他们就会主动提交签约,让签约编辑去找作者,而这时候,签不签就是由作者来决定了。

主动签约会有一定的随机性,因为编辑工作有时忙碌有时空闲,而每部作品进入后台的时间,更新速度,也并不一致,所以当编辑第一次审核到某部作品时,有可能只有两三万字,有可能达到四五万字,或者更多。

当他审到作品时,如果觉得作品尚可,他可能直接提交签约,也可能放在一边跟进关注,选择继续看看后续文章,继续观察一阵。

在这里需要额外说明几点。

1,每一部作品都会由多位责编交叉审核,责编的意见会反馈给主编,最终决定是否签约的是主编。而主编会很大程度上参考责编意见,尤其是建议签约的意见。所以,如果几位责编都不建议签约,主编有很大可能也放弃,但也有一定几率,因为他找到作品的某个闪光点,所以决定签约。而如果责编中有多位或者一位的意见是签约,一般来说,主编都会慎重考虑的,除非完全确定作品不行,否则他提交签约的概率是很高的。

2,在某些巧合下,作品会在两三万字甚至更短的时候,进入编辑后台,并刚好被审核到,第一时间提交签约。所以两万字就签约是完全可能的,但这完全不等于所有的作品都是两万字签约,更不等于两三万字不签就意味着编辑看不上,这时候,编辑都未必审核到呢。

3,编辑初次审核后,立即决定签约的作品,不代表一定比决定跟进关注的作品要强,或者说,晚签的未必不如早签的。两者的区别,只在于一个已经让编辑看清了,一个还没有。这就好比选美,一位选手走过来,我们看清了,认为颜值可以,就亮灯通过,另一位还在远处,朦朦胧胧没看清,想等她走近些看,这时候,说她不如前一位,可就言之过早。

说完了主动,再说被动签约。

对编辑来说是被动,对作者来说就是主动,主动去申请签约。当作品达到一定字数标准后,就获得了申请签约的资格,作者可以主动申请,让编辑审核。

和主动签约的随机性不同,被动签约有严格的规则限定,比如,作品申请后,不论是否通过,编辑都必须给予明确的答复,并且一定要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不得拖延。

编辑主动审核时,一时无法判断的可以先放一放,继续观察,但当他遇到签约申请,就必须立即做出决定,要么签,要么不签,不可能有第三种答复。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作者主动申请是能够提高通过率的,因为编辑的选项从三个减少到两个,原本他选择跟进关注的那部分书,就一定要做个二选一,所以至少有一部分书,会直接通过审核。

另外,当作者申请签约时,编辑理论上是一定要进行审核的,哪怕他此前已经看过作品,已经做出了跟进关注或是不签的决定,他也得重新审核一遍。不过,因为审核工作毕竟是人工进行,多多少少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他近期已经看过作品,并对它印象非常深刻,是有可能不再重看,直接做出决定的。

所以,如果作品经过了大修,或者有其它重要的变化,建议在申请时注明已大修过,免得编辑因为旧印象,直接做出失误的决定。

以上是两种签约方式,但不论是哪种,签约标准都是一致的,合约也都完全一样。

至于具体的签约标准是什么,编辑凭什么决定是否签约,这可以参考往期文章《签约标准到底是怎么定的》。

简单来说,就是编辑根据经验,判断作品是否有好看,是否有很多人会喜欢,是的话就会提交签约。而如果不是,那就看作品是否在某方面亮眼,比如创意特别出彩,文笔特别好,故事特别主旋律……是的话,也有很大可能提交签约。

在这方面,应该不难理解。作者们也完全可以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如果是编辑,会如何进行审核,如何进行判断。相信大家会得出差不多的结论。

签约申请是很容易判断成败的,因为只要主动申请一次,几天后就有结果了,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毫不含糊。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申请失败时,如何判断下一次申请是否有成功可能,或者说,当字数累积得更多时,能否增加签约成功率。

对此,我觉得要分两个阶段来看待问题。

第一阶段,是常规签约字数范围内。大体是30万字以内,尤其是20万字以内。

在这一阶段,签约失败,除了因为作品确实很差之外,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编辑还没下定签约决心,还想多关注一下。

毕竟,好到能让人一眼认定,或是差到让人直接放弃的作品,都算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两者之间,不上不下的那类。而对于这些作品,字数越多,签约的概率自然就越大。

因为字数增多,不代表作品更好,但在质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字数越多,自然就证明作者越稳定,不是只能写几万字,就后续乏力的类型。这样,当然能帮助编辑下决心去签。

所以,在这个阶段,字数越多越容易签,是成立的。如果作者本人无法判断作品成败,那么,在签约失败后,建议别轻易放弃,继续写下去才是上佳选择。如果你写到10万字时签约失败,那么继续写到20万就很可能成功了,但如果这时候换开新书,同样再写到10万字,失败的可能却很大,两个10万字,是不如一个20万字的。

第二阶段,自然是常规签约字数之外,30万字之上。

上面说过,当编辑无法下决心时,会继续关注,等作品字数更多时再看看。不过,这个跟进关注,不是无休止的,如果编辑跟进到三四十万字还下不了决心,那就成了笑话了。

到这个阶段,如果申请签约还失败,其实就可以认定编辑是放弃了。

那么,继续写下去,字数再多点,会不会增加成功概率呢?

当然还是会的。因为上文也同样说了,商业价值不是决定签约的唯一依据,还会有其它因素决定,比如作者的毅力。如果有人能坚持写到百万字,两百万字,这毅力不说感天动地,但感动编辑还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问题在于性价比。

在第一阶段,字数的累积并不需要花费太大功夫。如果10万字签约失败,那么再写到15万,或者20万字,字数直接翻了一倍,成功率大增,但实际也就多写了5万字10万字而已。

但第二阶段则不同。如果作品已有30万字,那么再写10万字,甚至20万字,也没让人觉得增加了多少。尤其是,这是编辑已经放弃的情况下,是不再靠质量,而是靠字数砸人的时候,可以说,10万20万字,压根就砸不起多大的水花。

而要直接写到百万字,要花费多大的心力?更何况,写到百万也只是增加概率而已,并不代表百万就是终点,就是胜利。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在这个阶段,想靠累积字数取胜,意义是不大的,至少不划算。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常规字数范围内还没能签约,我觉得就可以判定失败了。

当然,如上一篇文章所述,判断失败不代表就要立即停更,我更建议先寻找原因,想好修改或开新书的计划,然后再停更不迟。

下面,再说下已签约作品的失败判断。

在几年前,还是PC时代的时候,判断失败是很容易的,一般来说,只要上完第一个小推荐,甚至只要在推荐上待一天,就能从数据表现上看出结果了

一方面,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侧的推荐一般都需要在较高字数时发力,新书期编辑不会给重要推荐,而小推荐效果并不明显。

同类推荐
  • 川人大抗战

    川人大抗战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川人大抗战的历程,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抗日战争历史的长篇专著。本书还配有珍贵历史照片近二百幅。
  • 特种兵之战狼出击

    特种兵之战狼出击

    我为先锋,我是英雄!当唐彩军在军旗下立下誓言开始,他的人生就再也不能自主,他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职责和信仰,让他勇往直前。铁血和勇毅,让他永无畏惧。顽强和不屈,谱写一篇先锋血史,颂出一曲英雄赞歌。ps:本书系作者特种兵系列第二部,继《特种兵之特战狼牙》之后。欢迎大家阅读。不一样的精彩故事,一样的热血纷呈。另:新浪微博‘风云冷剑’求关注,求粉。
  • 二战史·亚欧战火

    二战史·亚欧战火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逆态度:为爱逆战

    逆态度:为爱逆战

    生化危机,末日来袭,曾经纸醉金迷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沉寂的兵王觉醒,消失已久的第一战队“逆态度”重组……乱世到来,看第一战队“逆态度”,为爱逆战!
  • 核潜艇科技知识(下)

    核潜艇科技知识(下)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热门推荐
  • 误惹霸道坏老公

    误惹霸道坏老公

    小杰杰嘟着嘴有些嫌弃不解的问,“爸爸,你为什么要娶妈妈呀?”成皓笑着深沉的想了一下说,“因为她是世上我遇到过最笨的女人!”“爸爸你更笨,明知道她笨你还要娶她!”小男孩儿不满的叫。“是啊,爸爸好笨,每次看到你妈妈犯笨了,就忍不住不去管她,所以只有把她娶回家,希望她能不要再外面闯祸了!”
  • 最唯美的文字写爱情

    最唯美的文字写爱情

    全是唯美的文字,看了会哭,不容错过。。。。。。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报告上校大人:我要啥啥啥

    报告上校大人:我要啥啥啥

    喜欢那么多年,可以向她告白了吧?什么!不可以遇到他人了,不行我一定要她。非她不娶,我爱她,除我以外谁欺负试试!
  • 不似少年时节

    不似少年时节

    他不爱她,正如世人所想的那样,小小年纪怎么可能一见钟情。可是不爱,并不妨碍他念着她。于是,所有人都以为绍钧郡王是个痴情至深的男子。不过,只有少数人明白,白雨歌只是个被推到人前的挡箭牌罢了。他不想娶,她也不想嫁。他表面上恋了她数载,可是她根本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说到底,赚的总归是她。白雨歌却开心不起来,什么时候这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她开始亏了呢?“你真的不爱我?原来你真的不爱我!”自导自演的戏,朝着预定的结局上演,司马如夜也高兴不起来。是他将她拱手送人,推得越来越远,终于走了,却有点不舍。这是个自作孽不可活的男主,这是个没心没肺又傲娇的女主,放手的东西重新追回来,总该付出些代价的。
  •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 回归末途涯

    回归末途涯

    17岁的逗比御姐—墨竹,在努力备战高考的悲惨暑假,偶然间被分离子传送带选中作为实验品穿越到未来的2700年。可惜的是,主角并不知道她是如何来到这个冷漠无情的未来世界,永远相信自己是个三观超正的好学生。可是好学生也要赚钱养活自己不是么?何况还是一个完全没有社经验的好学生啊......然后,我们亲爱哒墨竹小朋友就开始了她悲催的求职生涯....
  • 盗墓笔记之潘家传

    盗墓笔记之潘家传

    一种未知的瘟疫不断肆虐着中国南部大部分的村庄,不知从何开始某个计划萌生并延续至今,这个谜团背后,幕后指使究竟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 告诉我你知道的

    告诉我你知道的

    巨富突然猝死,警方及医院都证实属于自然死亡。但在葬礼上巨富的大儿了却抖出其父是死于非命。两个儿子在葬礼上大打出手,之后律师公布的遗嘱更是没有任何人满意,大儿子与二儿子两人的命运从此改变。多年后,二儿子接掌家业,一宗命案引出父亲当年的真正死因。失踪多年的哥哥是生是死,妈妈与她的情夫难道真的是凶手,叔叔在这当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似乎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事情,唯独自己一无所知。他只能一个一个去说“告诉我你知道”这案中有案,以及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两个儿子之间被掉包的命运该如何收场?
  • 国朝画徵录

    国朝画徵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