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300000032

第32章 生活中的大智慧(4)

有一个落魄不得志的人碰见了一位智者,问其为何自己总是无所作为。智者沉思良久,蓦地舀起一瓢水,问该人:“这水是什么形状?”该人摇摇头说:“水能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将水倒进了杯子里,这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又把杯子里的水倒进旁边的花瓶里,这人又说:“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无奈地摇摇头,端起花瓶里的水倒入了一个盛满沙土的盆里,水便一下子浸到沙土中,不见了。这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之中,智者抓起一把沙土,说:“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啊!”该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之后,高兴地说:“我知道您的意思了,您是想说社会就像是一个个有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进到什么样的容器中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极有可能在一个有规则的容器中消逝,速度之快,并无法改变。”智者没有说话,只是伏下身子,手在青石板上摸了一会,然后顿住。这人将手伸向智者所摸之地,感到有一个凹陷。智者说:“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顺着屋檐落下,这个凹陷就是长期落于此的结果。”此人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虽然人有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之中,但是也应该像这小水滴一样,改变青石板,直到把容器破坏。”智者说:“对,这个凹陷最终就会变成一个洞。”

人就像是水,面对不同的社会“容器”,要有不同的形状,但是无论外形怎样变换,只要保持内心的清静,便可有一番作为。唐代诗人刘禹锡说:“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生如流水,遇到任何的艰难险阻都要如水一样静。保持心静,就要在这个世界中依靠自身的意志力遏制杂念,摒弃外界的诱惑而进行独立的思考。保持心静的人,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区分自我与欲望,如何不受欲望的支配,如何在诱惑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

10.坦率真诚是慧根

在这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于单独行动的社会,只有真诚地面对他人,才会换来他人的真诚;只有坦率地面对他人,才会换来对方的坦率。社会使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单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茧,不能以真面目示人。佛教讲究以诚待人,以真待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真诚相待。

对待他人要坦率真诚

一位年轻的居士去拜访一位得道高僧,两人从早上一直聊到中午,高僧觉得这位居士十分博学。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庙里的小和尚看两人谈得这样投机,便为他们准备了一大一小的两碗面。高僧看了一下摆在自己面前的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你吃大碗的吧。”

一般来说,居士为了表示宾客的谦让,应该将大碗的面再次推到高僧的面前,以示自己对他的恭敬。谁知道,居士居然一点也没有推让,拿起筷子张口就吃。高僧见他这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心里想:本来以为他慧根不浅,谁知他却一点礼仪都不懂。居士吃完饭后,看见高僧依然没有动筷子,而且脸上带了一些愠色。于是他就笑着问高僧:“师父为何不吃呢?”

高僧仍是一语不发。居士笑着说:“我实在是饿了,只顾着狼吞虎咽,忘记师父了。如果我将您推给我的大碗再推到您的面前,那就不是我的本愿了。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那么我问师父,您将大碗推给我的目的是什么呢?”

高僧仍然带有一丝不悦,说:“吃饭。”

居士说:“既然我们的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您推我让呢?难道您将大碗面推给我的时候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您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高僧听完之后,气也消了,并且也有所顿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需要谦让、客套的,但是有时候这种关系如果做得过火的话,反而会给对方为人虚假、不真的感觉。还不如适当地谦让一下,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坦率与真诚即可。人们之间的交际实质上就是给予和索取的过程,并且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在物质方面,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因为这是基本的礼仪,但是如果这份缺乏诚意,只能视作是恩赐,出于无奈不得不接受;在精神方面,同样缺乏真诚与坦率的话,别人就得不到自己的给予,自己自然也就索取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坦率真诚地与人交往,才是人际关系管理的重点。

北宋大词人晏殊14岁的时候参加殿试,宋真宗便出了一道题让他做。晏殊看过试题后说:“我十天以前就已经做过这个试题了,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外出个题目吧。”宋真宗见他这样坦率真诚,并没有因他冒犯自己而定罪,反而还觉得这是一个可信之人,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间,每逢节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都会到外面吃喝玩乐。晏殊因为家贫,没有钱出去,只好和自家的兄弟们在家里读书写字。一天,宋真宗点名要晏殊担任辅佐太子的东宫官,许多大臣不解,宫中有才华者不在少数,为何会点名晏殊。宋真宗解释道:“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和他的兄弟们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听了,谢恩之后便说:“我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如此这般坦率与真诚,宋真宗对他更加信任了。

俗语说得好:“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只有自己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坦率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社会上虚假之人众多,而且各种繁文缛节也使得人们喜欢戴着面具做人,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困难。过分的客套与谦让,只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虚伪,不真诚,而且有些东西明明是自己想要的,却推脱给别人,不够坦率,这样的人是人人敬而远之的。

要想得到他人的信任与真诚,首先自己要学会坦率,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会变得简单而实在,自己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1.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

人之所以会活得痛苦,就是因为有太多在意的东西和事情,容易被自己心中的杂念所牵扰,进而内心不能保持清净,对于某些事物的看法也就融入了太多了个人情绪。佛家讲究无欲无求,心无杂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看淡人生。

难得平常心

有一个婆罗门住在罗阅祗城,他常常听周围的人说舍卫国人民不但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供养佛、法、僧三宝。为此他十分向往,于是他便想去舍卫国学修佛法。到了舍卫国以后,他看到田地里有父子两人正在耕地、播种。这时,有一条毒蛇突然出现在儿子面前,将他咬死了。再看那父亲,不但不管儿子,还继续手中的农活,甚至连头也不抬。婆罗门甚感疑惑,便上前来问其原因。没想到耕种者反问道:“你从何方来,来此有何目的?”

婆罗门回答:“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我打算来此求学修佛。”然后他又问,“你的儿子已经被毒蛇咬死了,你为什么不难过,反而还接着耕地播种呢?”

耕种者说:“人的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成佳坏天,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伤心得连饭都不吃,觉都不睡,什么都不干,那不就跟死人一样了,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你要是进城,路过我家的时候,请你替我转告我的家人,说儿子已死,不用准备两人的饭菜了。”

婆罗门边走边想:“这个人真是不像话,儿子都被毒蛇咬死了,竟然也不悲哀,还想着吃饭,真是连一点人情味都没有。”进入舍卫国以后,他来到耕种者的家中,见到了他的妻子,便说:“你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说只准备一个人的饭就行了。”

妇人听了婆罗门的话之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的儿子也是一样啊!生是赤条条地来,死亦赤条条地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婆罗门听到这位妇人的回答后,没想到竟然也是如此。于是他就很生气,便对那个妇人说:“你的儿子死了,你难道一点都不觉得心痛吗?”

妇人沉默不答。

婆罗门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国家,因为之前他听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如何慈爱、孝顺,如何供奉三宝,所以才决定不远千里来修行的,没想到竟然会碰上这么没有人情味的人,这种人怎么配信佛修道呢?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决定去请教伟大的佛,见到佛之后,他向佛行礼,然后退坐一边,满脸愁云。佛已经明白了他的来意,但还是故意问他为何忧愁。

他说:“遇事不合我的想法,故而忧愁。”

佛又问:“遇上何事不合你所想呢?”

他便把自己去舍卫国的所见所闻如实地告诉了佛。佛听完后,说道:“善男子,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人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都是无济于事的,不如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所以也就无忧愁了。尘世之人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互相贪着爱恋,等到突发事件一来,即懊恼、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无以自制。正如人得了热病一样,高热谵语,恍恍惚惚胡说八道,只有经过良医诊治下药,热退病愈,才不会再说胡话了。世间俗人长时间被贪、嗔、痴三种烦恼袭扰,不能自拔。如果自己能明白无常之道理,能明白佛法苦、集、灭、道之道理,那么自然烦恼尽除。这些人皆可以正道啊!

婆罗门听到佛所说,即自责道:“我真愚痴,不明佛法大义,现在一经佛说,如黑暗中见到光明,恍然大悟。”于是他皈依佛门,并受持五戒,精进而修持出世之法。

虽说这个故事有些夸张,因为没有哪个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死的时候还能无动于衷,但这也是在告诉世人世间的一切都有其规律,面对大喜大悲、生死、苦难等,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处世态度,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实在是难得。面对这个世界的种种诱惑,有几人能够不为所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世间能引起自己情绪波动的事物实在是太多了,有人甚至看到一朵花谢了都会泪流不止,忧愁伤心。与其这样,不如以平常心来看待,顺其自然。

马祖道一大师在《景德传灯录》中向世人开示了“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之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这便是“平常心是道”的来历。人生多磨难,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是顺顺利利的,不如用平常心处之,任花开花落,潮去潮来。平常心,看似平常,实则不平常,它是人生的一剂良药,让世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宠辱不惊,闲庭看花。

同类推荐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本书分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江西龙虎山和四川青城山等四部分,内容包括:佛教的传入和灵鹫寺、清凉山佛教的极盛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画中姑娘幻化的峨眉山、大上清宫中的百神传说等。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复仇三公主PK完美三王子

    复仇三公主PK完美三王子

    三个女生因为她们爷爷的死而来到璃星学院来复仇,在复仇的同时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 枝头花落未成荫

    枝头花落未成荫

    他是魔界之子,冷漠残酷,却生生世世只愿为她而活;他是至高天神,温和淡漠,却执著三世只为她守护;她是不祥之女,背负仇恨,却仍坚守最后的一份善良。两个男人同样爱她至深,前世情殇今生所愿,他们注定纠缠两世。
  • 青宫入凤皇

    青宫入凤皇

    “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想得而不可得,徒奈人生何!身为明皇,却命不由己。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心中的孤独与伤痛又有几人明白,几人理解。看破千年寂寞的不死药人;传承百年的封臣世家;还有那拨弄风云的阴天子;野心勃勃,图谋反叛的诸王;表面上大义凛然的文臣。这一切,都成了禁锢明皇命运的枷锁……因为寂寞,所以疯狂
  • 点心单

    点心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两晋秘史

    两晋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胖虎你要加油哦(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胖虎你要加油哦(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透过胖虎家发生的意外,除了同学彼此的关爱之情,更在同理心的基础上,老师成功地引导孩子认识了根植在同理心和社会公义基础上的保险制度和社会福利。学会如何赚钱、存钱是理财教育的根本,然而学会如何有效分配钱和运用钱,却是理财教育的高级进阶班,进入了艺术层次。
  • 丧尸世界末世人生

    丧尸世界末世人生

    2026年,恐怖分子为于政府抗衡,创造能激发潜能的新型病毒“NZND175”,岂料,使用环节出错,实验人员惨遭变成丧尸的厄运,在场人员无一生还。。。午夜的敲门声打破了15岁少年平静的生活,病毒降临,末日即将来临,只有活下去才是最终目的,面对一片灰暗的末日人生,只有前进才是唯一选择,我敢,你敢不敢?
  • 强势回归:豪门第一千金

    强势回归:豪门第一千金

    对柯以桀来说,莫宇凡是根刺,在他拿到了江家股权的那一刻,他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千刀万剐。对莫宇凡来说,柯以桀是个渣,他对江妙雪所做的一切都是罪,是必须要杀之后快的心结。一夜之间商业王国成了笑谈,汽车焚毁,烈火纹身,她失去所有……这一切究竟是入了谁的局?又笑了谁的脸?再次睁眼回到二十年前,她……竟然遇到了年少时候的那个他,携手家人白手创业,书写辉煌的商业传奇……某高干三代一身霸气出现在订婚典礼上,沉声道:“女人,如果你坚持跟他的话,我不介意娶个寡妇!”某华尔街某黄金猎手,“要我放弃,除非我死!”(校园,商场,复仇,豪门)
  • TFboys回忆,那些年

    TFboys回忆,那些年

    将碰撞出的火花,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未来,结局未改变,途中又将发生什么?
  • 姜晨

    姜晨

    当他带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找到我时,我被他这些年的改变惊愕到了,我实在想不出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一个人的前后变化如此之大。他让我代为修改,然后发到网上,我犹豫了。因为我认为这并不需要修改,这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真实的经历写照,我下不了手改,也没有资格去编改。他说当你看完这几年的内容就会想要去修改了。我沉默。他让我给这本书起个名字,我拒绝了,我告诉他,既然是你的经历,那就由你自己来取。到现在我还记得他当时的眼神,平静中带着微笑,微笑中却带着不曾引人注意的坚强。“就叫,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