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原大隋归国的百济白虎神兽护法长老箕水豹等一行使节,回到百济国都首尔后,就将金姝公主寝宫那里发生的惨剧向百济国王贤王禀告。
百济国王贤王在宝座上,嚎啕大哭,完全不顾及国君形象。
百济文官武将纷纷劝解:“君上保重龙体”、“君上切勿伤了身子”。
本来百济已经不想通过战争的方式迎回金姝公主,现在杨广做出猪狗不如之事,百济将军说道:“大隋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
百济文官说道:“看来这次我百济要真心诚意投靠在高句丽帐下,愿为高句丽前部先锋,誓要和中原大隋帝国拼个你死我活。”
为显诚意,百济国王贤王派出权臣扶余家族前往高句丽,就共同出兵事宜达成更深的共识。
百济权臣扶余家族在高句丽国都平壤受到了隆重的接待,高句丽国君高元对百济的再次投怀送抱欣喜若狂,并邀请百济贤王到高句丽进行国事访问。
大战在即,百济贤王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高句丽国君高元的邀请,不带百济神兽护法弟子便来到高句丽。
原来,高句丽国君邀请百济贤王来高句丽进行国事访问是在耍阴谋诡计。
百济贤王私派百济使节前往中原大隋,想迎回金姝公主,这一举措合情合理。可是这个消息被高句丽获悉以后,高句丽恼怒的是百济居然将高句丽和百济联合对大隋进行军事对抗的军事机密也告诉了大隋,让大隋有了防范,这是高句丽不能原谅百济的地方,又担心百济扛不住大隋给的巨大的军事压力而变节,所以,当百济贤王来到平壤后,高句丽国君高元就将百济贤王扣下作为人质。
百济贤王在平壤被扣为人质这个消息在百济引起轩然大波。
百济各股势力向高句丽发去表章,希望高句丽释放百济贤王。
面对百济上下要求归还百济贤王的强烈要求,高句丽国君高元说道:“只要大隋军队来攻打辽东或朝鲜半岛的时候,百济能够同高句丽一起齐心协力打退大隋的进攻,百济贤王就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到百济。”
百济群臣面对高句丽的这一辣手事件,束手无策,西边有隔海相望的百万大隋军队,北边有不可信任的高句丽兄弟,东边有蠢蠢欲动的新罗,南部岛屿有枕戈待发的倭国,百济君臣只能放弃了救赎百济贤王的打算,被高句丽牵着鼻子走,百济全国人人皆兵,粮草、器械、旗幡等堆积如山,百济上下要和高句丽一起对抗大隋帝国的进攻。
百济已经被高句丽牵上对抗大隋的战车。
悠悠一载,转眼就到第二年夏季,大隋始终不能从北斗七星那里化解下东汉蔡伦的三魂七魄和伏羲《易经》,早已急不可耐的隋炀帝杨广克日就要起兵。
面对群臣,杨广说道:“当初朕誓言,要帮百济贤王复国并且惩罚高句丽。”
大兴宫里面,大隋群臣谏言,说道:“百济已经与高句丽媾和,没有必要再为百济讨回公道。”
杨广说道:“朕君临天下,岂可食言?君若戏言,岂不是遭被天下人耻笑?”
杨广遂不听朝臣苦劝,一意孤行要御驾亲征高句丽。
大隋满朝文武见大隋天子一意孤行已无话可说,只能随大隋皇帝杨广御驾亲征。
秋高马肥时节,大隋河北、河南、山东之地集聚的大隋百万军士,在大隋皇帝杨广的率领下,百万雄狮向北开进辽东,要与高句丽在平壤城下决战。
大隋大军即将走出河北境内的时候,有一年轻人突然闯入大隋军阵。
大隋武将纷纷喊道:“护驾,小心刺客。”
大隋军士纷纷执刀、矛等武器在手,只等杨广一声令下,便将刺客砍为肉泥。
行营里面的杨广感觉营帐外面乱哄哄的,又听到军士相互叫喊有刺客闯入,有几十万军队围在行营四周,他丝毫不惧,批上龙锦缎就来到行营外面。
隋炀帝杨广看见刀矛林立的大隋军士里面,有一壮士,武将打扮,怎生见得?他头戴青铜盔,朱缨倒洒,上身穿青铜甲,龙鳞片片,护心镜,亮如秋水,袢甲丝绦,五股拧成,两肩头吞口兽,兽面吊铜环,两幅征裙密排青铜钉,档护膝,遮马面。
那陌生武将看见隋炀帝杨广出账来后,翻身下马,朝皇帝方向跪伏在地,口中喊道:“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纳头便拜。
原来是壮士来投。大隋文武百官和军士都感觉到虚惊一场。
隋炀帝杨广接受了陌生武将的拜礼,赐平身,命令军士收起兵器。
隋炀帝杨广要陌生武将通报籍贯、名字。
陌生武将再次跪在地上,口中称道:“吾乃岐州太守推荐过来的刘仁轨,现为白身。听闻皇帝陛下御驾亲征高句丽,特来效力。万望收纳。”
隋炀帝杨广见平民刘仁轨威风凛凛,知道其必有过人之处,随即问道:“爱卿素怀忠义,朕甚感欣慰,不知道壮士有何破敌良策?”
白身刘仁轨回答道:“臣斗胆谏言,大隋大军应该兵分两路。一路出河北道直抵辽东,把辽东作为进攻高句丽的后方基地,一路从渤海出直抵平壤,两路军一鼓作气下平壤,则辽东可平,高句丽可定。”
随军里面的文官说道:“好大的口气。”
行军里面的武将说道:“敢一厢情愿修改定国方略?”
大隋群臣纷纷谴责这个冒失鬼刘仁轨。
面对大隋群臣的责难,新兵蛋子刘仁轨不慌不忙,重新跪伏地上还要继续陈述。
不料,隋炀帝杨广进入大帐中,大隋大军有序列地朝北开去。
大隋上下没有谁思考白身刘仁轨的兵分两路的建议,而是狂傲不羁地继续朝北行进。
看着隋炀帝杨广移远的营帐,白身刘仁轨摇头叹气,说道:“可惜可惜。”
原来刘仁轨自学一身武艺,投在岐州太守帐下效力,因果敢、忠勇深得岐州太守喜爱,被太守留在帐下听用。岐州太守闻得大隋军队即将过境,遂建议他改投天子帐下,不虚度人生。
那刘仁轨乃悍将,又熟悉东海水性,他曾在东海训练大隋的水师,凡是他训练过的水师,皆能在大海上披坚执锐。所以他在拜见隋炀帝杨广后,建议皇帝兵分两路,希望皇帝陛下授予他兵权,让他带领水师从海上直捣高句丽国都平壤,从而建功立业。
隋炀帝杨广因为志在辽东,想从陆上收复故土,所以不采纳刘仁轨从海上进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