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夜幕渐渐低垂,漆黑的夜空中星子若隐若现。停靠在岸边的渔船在水上清扬波纹,船家悠悠地点燃一盏盏泛黄带暖的烛火。
秋意浓烈,落叶坠下河,比白天多了一丝凉意。但那千盏灯火齐明,倒映在水面上,一眼望不到尽头,倒也不觉得风带寒意。夜市街边小贩纷纷忙着挂灯悬明,各式各样的佩饰和五花八门的趣玩吸引着小姐公子哥们。卖着吃食的小摊上飘出一阵阵的香气,引得路人垂涎。出来游逛的行人谈笑风生。丝毫不减白昼的喧嚣,热闹依旧。
杨节在石桥的转角处摆了一个小摊,支着两根竹竿,上面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笼和日常用的白色纸糊灯笼,煞是好看。路过的公子小姐们有愿意停留片刻赏一赏灯的,也有经过时看上一眼的,一晚上多多少少会卖出去一些,赚一些零碎以维持生计。在一旁卖馄饨的何大娘跟杨节熟得很,何大娘的馄饨口碑还不错,每日都会有余头。所以每每在自己快收摊的时候都会给杨节煮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馄饨。杨节知道何大娘平日很照顾自己,不善言语的自己不知道如何表达谢意,就每天帮忙出摊儿,搬搬锅碗什么的。
杨节的身板儿瘦小,明明十九的人了,看着却像十五十六的孩子。已是秋天了,还穿着洗得发白的单薄素衣。夜里更深露重,又是靠着河岸出摊,难免会有些受凉。但在杨节的心中,只要吃下何大娘那碗热乎乎的馄饨,处处都是暖的。
再要一会儿,何大娘寻思着就该收摊儿了,今天的都卖的差不多了。给小节那孩子留一碗下锅吃点热乎儿的暖暖身子。没爹没娘怪可怜的,这天都转凉了,这孩子还穿着那么薄的衣裳。唉。
这时,一道低沉温润的询问声唤回正在发呆的杨节。
“小哥,这灯笼怎么卖的?”杨节寻声抬头一看,在自己的摊位面前站着一个穿着一身华美月白衣袍的静雅男子,面上戴了一张画有梨花纹样的素雅面具,只露出了一双眼睛识人。
杨节见生意上门,便一如既往的微笑着说:“这花灯看公子您要哪一种,贵一点的三十五文,然后是三十文的,还有二十文的,这种家中常用纸笼的只要十二文一盏。这花灯上的图有很多不同的,看公子你看上哪个,就给你拿哪个。这也快收摊儿了,给公子您便宜算些。”
只见戴着面具的韩凮看见这些灯笼上全是图案,却是没有一个有字的。图虽不错,没了配字倒符合这价。不由得感到有些平乏。再看着这卖灯笼的小贩却是一脸幸福。
“这灯笼上怎么只见图不见字?”
杨节见这人居然问这种问题,想必是文人雅士一类的子弟,不好意思的怀着歉意应道:“我这人只会画些图,大字倒是一个都不识的,更不说写了。所以就没敢在这上面配字儿。”温暖的光照映着杨节的脸庞,让人得以看清杨节那似书生模样的清秀轮廓。双眸在夜里明亮闪烁如星,粉嫩嘴唇上翘笑着,这模样煞是好看,穿着粗布的他没有那些千金小姐浓烈香气的脂粉气,也没有应当合乎他本应有的市井乡气。只是淡淡的温暖,让人觉得没有烦扰。平静且不失乏味。也许在这动荡的年代也是有安宁之处的。
杨节见这位公子迟迟没有回应,一双深邃的眸子一直在自己身上停留。有些不自在的摸头笑了笑:“那什么,公子您慢慢看,看好了,知会我一声就行。”杨节一脸莫名其妙的坐下,继续捣鼓着自己刚新做的灯笼的骨架,再仔仔细细的糊上灯笼纸。韩凮默默的看着杨节认真的做着灯笼,如同在做着一件精致的配饰一般丝毫都不疏漏。
“小哥,照你这么做一个灯笼,得花不少时间。何不换种方式做得快些。”韩凮看着其中一盏花灯道。
杨节觉得这人还买不买灯笼了,竟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这做灯笼的活儿是我师傅传我的,如今能靠这个把自己养活,我就很满足了,这事儿急不来,我可不想把师傅他老人家的手艺给毁了。”
韩凮细细冥想,又看了看杨节。买下了一盏花灯后开口道:“能否订做一盏画有梨花的灯?”
杨节能接到生意当然是好的。急忙应下来:“当然可以的,只是不知道公子何时要?”
韩凮想了想便订在三日后取,让杨节直接送到韩府上,付普通花灯双倍的钱,又给了杨节一半的钱作为定金。
正当韩凮转身即将离去时,杨节挠挠头尴尬地叫住了韩凮:“那个......公子,我来这苏城小半年,也没怎么走过,韩府在哪儿啊?”
韩凮不由地勾唇笑了笑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口道:“拿纸跟笔借我一用。”杨节乖乖地找了张纸和刚花了桃花图案的笔递给杨节。
韩凮流畅地在纸上写下一个好看的‘韩’字。指着这纸上的字说:“这个字是‘韩’字。过了这桥沿着河岸一直向东,再过一座桥便到了。”说完韩凮就提着花灯转身过了桥,当杨节低头缓缓记下路线研究手中纸上的字时,这人早不见了踪影。
桥的另一头一小厮着急忙慌地在人群中叫着:“主子,可把您找到了,这夜深了,咱们该回去了。”说着就要把韩凮手中花灯帮忙提着。韩凮冷淡地点头,并没有让小厮帮忙提灯,独自朝韩府走去。小厮急忙跟上,一同隐没在人群中。
杨节数了数今夜卖出去的灯钱,前前后后加起来快有三百文了,再加那个奇怪的公子给的定金,也有三百多一点了。不仅足够买做灯笼的纸,还余下不少,节约着用够撑到下旬的。还可以给小团子买一点好吃的回去。再攒一些钱,过段日子就可以给小团子买些布料做一身厚实的衣裳,不然冬天可没法子熬过去。
杨节脑袋里正整盘算着,何大娘就端着一碗馄饨过来递给杨节,笑着看着杨节一边问着:“今天看人挺多的,卖的挺快,小节啊~多吃点儿,你看你这孩子一点儿都不长肉,哪像我们家的那个胖小子,光长肉不干活儿,成天赖在家里啥都不干,要不然就是去街市上一天到晚不归家。”
杨节一脸幸福的吃着馄饨,听何大娘说着家里的那些事儿,偶尔答言却也不多插嘴。
“其实,小节啊。就你这脑袋和手上功夫,要是去找个先生教你读书写字,说不定你以后还能当个教书先生呢。”何大娘一边收拾摊位一边笑着说。
杨节听了不由得笑了,觉得是不可能的,也不去奢望。“大娘,你就别取笑我了。这教书先生还是算了吧,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的。也就师傅教我画了一些简单的画。”
“日子慢慢过吧,也不急,以后遇个好姑娘啊这日子就要好些啦。像小节这样的孩子啊肯定能遇到个好人的。”
见何大娘收摊快差不多了,杨节自己也把灯笼和其他的东西收拾收拾,帮何大娘抬些东西,然后顺道便回去了,路上买了串糖葫芦回去给他解解馋。小团子在家里应该等着急了。
回到单间土房的家里,杨节把肩上挑的材料和灯笼放下来。捶了锤酸疼的肩膀,推开门看见小团子已经睡着了。坐在床边摸了摸小团子的头发,没想到吵醒了小团子,小团子揉着眼睛坐起来,稚嫩的声音懒懒地打着哈欠:“哥哥,你回来啦。我等你都等得睡着了。”杨节让小团子躺回被窝,帮忙掖了掖被角柔声说道:“快睡吧,明天早上起来就会有惊喜的。我一会儿就睡了。乖。”小团子听话的怀着期待的心情闭上眼睛乖乖睡去。哥哥说的话从来都不会骗我的。明天早上起来肯定有惊喜的。
杨节看小团子睡了,轻轻地走到唯一的木板桌旁,拨了拨桌上的灯芯,拿着在卖灯笼的同时做好的几个花灯架子,仔细的封上纸,拿起笔开始仔细的画着图纹。直到凌晨才一身疲倦的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