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做女皇时期,唐代社会曾有过短暂的中兴。为了保卫大唐王朝来之不易的中兴,监察御史们同一伙贪婪蛀虫进行过浴血搏击。
这场弹劾斗争的领导人物是狄仁杰,面对的都是权欲熏心,凯觎皇位的一伙宠臣。司农卿韦弘基为了讨好皇帝,满足皇帝的私欲,为高宗李治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狄仁杰当朝就揭露韦弘基用意险恶,是在引导皇帝追求淫逸,毁国财政,依法必得严惩。左司郎中王本立,也是皇帝的宠臣,他恃权放肆,无法无天,狄仁杰要将他交给大理寺审判。而高宗却特颁一道圣旨赦免了他。狄仁杰挺身而出,顶住圣旨去同高宗争辩:“如果陛下不顾国法,执意赦免王本立,就先将我这侍御史充军到不毛之地去。”
狄仁杰的一身正气,秉法如绳的优秀品质,深得武则天的赏识,同时,他也成了几个阴谋篡权者秘密杀害的对象之一。武则天爱侄武承嗣,一心要做太子,妄想继武则天做皇帝。为实现其野心,他首先采取的夺权手段就是勾结酷吏来俊臣,先杀掉一批朝廷重臣以显其威。于是,狄仁杰被来俊臣列入了首批杀害的大臣名单中。
长寿元年(公元692年)1月,武承嗣指使他的爪牙,突然向武则天告发狄仁杰犯有谋反大罪。武则天一时难以相信,可也难辨真伪。她只好把此案交来俊臣审理,但明确指令只弄明事情真相,不准施用刑罚。而秉承武承嗣旨意行事的来俊臣,却反其道而行之,他首先对狄仁杰施行了种种酷刑,并且运用逼供诱供的手法,要狄仁杰承认曾反对大周代唐,参与密谋推翻武则天的活动。狄仁杰也非常清醒地采取了对策,他竟然慷慨承认,因他是唐室的旧臣,反周拥唐是人之常情。按唐律,他应该被处以死刑。
来俊臣并不知这是狄仁杰的缓兵之计。他还天真地认为,狄仁杰既已承认了谋反罪行,想再推翻已不可能,处决他只是个时间问题了。于是,放松了对狄仁杰的监视。狄仁杰趁机撕下一块被头,把在狱中受到的种种酷刑和来俊臣一伙的罪恶目的,写成一份弹劾状,巧妙地藏在棉衣里面,交给来探监的家人转给武则天。
武则天接到弹劾状后,立即把来俊臣找来,斥问他为何动用重刑?来俊臣却竭力狡辩,说他对狄仁杰非常礼貌和客气,在狱中可以让他穿朝服,食相禄,待遇非常优厚。还说,如果他不犯有谋反罪,又怎么承认谋反是事实,并甘愿等待最后的处决呢?武则天不相信这些话,于是又派了一位大臣前去狱中调查。这时,来俊臣事先早做了安排,给狄仁杰脱下囚衣换上朝服,带上官冠,从外表看来确实没受到过非礼对待。来俊臣还叫他的爪牙模仿狄仁杰的笔迹,假造了一张谢死表,交钦差大臣带给武则天,尽管来俊臣费尽了欺上瞒下的心计,还是被人看出了破绽,连前宰相的儿子都愤愤不平,去向武则天举报说:“狄仁杰的谋反罪,实在是来俊臣酷刑下的产物,陛下不信去察访察访。”武则天这才幡然悔悟,立即召见了狄仁杰。问他既然无罪,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告诉她,这样做只是为了寻求一线生机,以便将来好全面揭露这伙凶恶之徒的丑恶行径。
在武则天的晚年,来俊臣又企图夺取皇位。他诬陷太子谋反,诬陷太平公主和武氏诸王要搞政变。这些阴谋都再次被狄仁杰和朝廷正直大臣揭发。武则天下令逮捕了来俊臣一伙,经过审讯,其犯罪事实确凿,罪大恶极,非杀不可。武则天特地颁布了《告来俊臣罪状制》,其中说:“来俊臣闾巷小人,奸险有素,作威作福,无礼无义,已是恶贯满盈,必须予以严惩,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恨!”
公元697年来俊臣被弃市,在他被杀后,他的仇人“争着割来俊臣之肉,顷刻而尽,挖眼剥面,破腹出心”,并踏成泥浆。可见,武则天所说的苍生之恨已达到了极点。
这场弹劾斗争虽历尽艰辛,但也体现了唐朝监察官员冰清玉洁的品质,以及不畏艰险为国除害的群体意识。
结束宠臣政治斗争以后,监察御史同“二张”兄弟集团的战斗又打响了。
“二张”是张易之和张昌宗。公元696年冬天,太平公主将他们兄弟二人介绍给女皇,从此深得女皇的恩宠,许多政务由“二张”参与决策,其权力不亚于宰相,一时故有“兄弟贵盛,势倾朝野”
的讥讽。“二张”善于逢迎,也有绝好的一套政治手腕,很快同武门势族攀上了关系,形成了一个宠臣和外戚相结合的势力集团。刚被女皇恢复名誉返回东都不久的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和驸马,都是血方气刚的青年贵族。他们对“二张”的作威作福、干预国家政治的作为非常气愤,准备搞一次政变除掉“二张”。结果斗争经验不足,未获成功。
这时,御史群的首脑仍是众望所归的狄仁杰。他虽已年迈,但仍在指挥着这场艰巨的斗争。站在第一线的是魏元忠和宋璟。有一次“二张”集团请女皇授命张易之的弟弟张昌期做雍州长史,武则天征求宰相和御史们的意见,不少人都阿谀奉承一番了事,而魏元忠却激烈反对,他说:“张昌期在歧州刺史任内,压榨百姓,贪赃枉法,尚未追究他的罪责,怎能又提升为雍州长史?”借此机会,魏元忠又当众弹劾“二张”,说他们是女皇身边的奸佞小人,检举了他们的累累罪行。最后,他慷慨激昂地说道:“至今身为宰相之职,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尚在君侧,真是臣犯下的大罪啊。”早已对魏元忠恨之入骨的“二张”,于是又制造了一起更大的诬陷案。他们对女皇说:“魏元忠到处散布女皇年老力衰,不如扶持太子中宗上台”的话。武则天一听即怒,当天逮捕了魏忠元,把他下了死牢。并令众宰相和中宗本人亲自去审讯。魏元忠本无罪,他坚贞不屈,女皇也奈何不了他。“二张”为了造成诬陷的事实,又把另一监察官张悦特地找来,逼他作伪证。但在宋璟等正直大臣的威慑下,张悦不仅未诬陷魏元忠,倒进一步揭露了“二张”搞诬陷的罪恶阴谋,最后武则天无法决断,只好贬魏元忠作县尉,流放张悦于岭南。在这样复杂的斗争面前,再次表现了以狄仁杰为首的监察群体同舟共济,威武不屈的高大形象。
这时,身体十分虚弱的狄仁杰,虽不能重返斗争的第一线,但他深谋远虑,临死前特地推荐了张柬之为宰相,并推荐了七八个正直的大臣掌握御史权力,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与“二张”抗衡的势力。新上任的张柬之遵照狄仁杰的部署,站在魏元忠、宋璟与二张剑拔弩张的斗争之外,貌似不露声色,而在幕后却进行着一场政变的组织活动,并且很快掌握了保卫皇宫的军权,得到了左右翰林军将士们的鼎力支持。
经过一番精心谋划,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以惩处“二张”谋反的名义,发布了讨伐令。他带领五百翰林军进入皇宫,在迎仙宫的廊下,先斩了“二张”,当天又将张家弟兄全部斩首示众,将其党羽捕拿入狱,并正式告知武则天,中宗即将继位。已处于重病中的女皇,虽然并不甘心这种结局的来临,但已无能无力,被迫承认了既定的事实,下诏宣布退位。
以狄仁杰为首的御史派,同武周时代宠臣势力的决战长达十五六个春秋,其规模之庞大,斗争之艰辛,为前世所罕见。二月四日,中宗正式宣布恢复大唐的国号,从此,结束了武周政权,铲除了朝野痛齿的内侍专权。狄仁杰等人凛然弹宠臣的事迹由此而载入青史。
名师点评:
狄仁杰心系江山社稷,忠心辅佐君主,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深得君王恩宠,却独能将名利看得云淡风轻。秉持公心因而坦荡,他的身材并不伟岸而却有着摄人心魄的威仪和尊严。这种气度,不会因为命运的升迁沉浮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