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5400000009

第9章 赵普与卢多逊(4)

赵元佐认为四叔没有错,弄出来的那些事,不算个事。四叔几乎不带兵,几乎没有强有力的党羽,有个卢多逊,也不过是寻常来往,说了一些讨好的话,负气的话,而已。就像王旦看“逾制”的老臣寇准,仁宗看“谋逆”的成都秀才一样,四叔这点事,在元佐眼里,不是事。于是,他拒绝签名,并开始试图搭救四叔,尽力不要酿成一场大狱。

整个皇族中,只有楚王元佐一个人,在救助赵廷美。

但“宋太宗—赵普—王溥—柴禹锡”,这一方的力量太强大了——

太宗主意已定,必要恢复“嫡子继承”制;

赵普主意已定,必要在“倒赵”过程中“倒卢”;

王溥主意已定,必要支持大宋结束“兄终弟及”的格局,从此走上权力分配的古制;

柴禹锡主意已定,必要以当初晋王官邸旧人的身份,帮助太宗,甚至也帮助元佐,完成大宋社稷继承人要保持在太宗一系的制度性设计。

所以,元佐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救助四叔。太宗也不听。

有一部野史《龙川别志》记录说,太宗要立元佐为太子,元佐坚决推辞,说要立也得立太祖之子。因为这个原因,元佐作为太子的资格被废掉。但这个说法不确,因为元佐“出阁”,也即接受藩封,做官,在太平兴国七年(982)七月,当时太祖两个儿子德昭、德芳已经死了。所以,他不大可能要求立“太祖之子”。但这个故实的意义在于:赵元佐,这位最有希望继承大宋社稷江山的人物,并不看重这份君权。这是进入元佐内心世界的一把秘钥。

让国四贤人

历史上,出让君权给更合适的人选,有几个被儒家反复赞誉的人物。

有一人名泰伯,是殷商晚期周族的太王之子。太王有三子,长子就是泰伯,次子是仲雍,三子是季历。季历最为贤能,且生有一子,就是姬昌,未来的周文王。太王看到姬昌,就认定周族的希望在他身上,就有意要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给姬昌。泰伯看到三弟季历和大侄子姬昌确实贤能,而父亲太王又有此意,就有了不露痕迹的三次推让天下。第一次,太王生病,他去采药,故意没有回来;第二次,太王病死,他又故意不去奔丧;第三次,断发文身,故意不穿用周族服装,表示不可能继承王位,最后跟着二弟仲雍一起跑到今天的“吴越之地”,远离了陕西的周族之地。这样就造成一种不露痕迹的“让国”。

“三让”天下的“三让”也有不同说法,如让季历、让姬昌、让姬昌的儿子姬发也即周武王,就是一说。这个不论,“三让”已成为传统政治人物“至德”的故实。孔子就盛赞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的“至德”,以至于天下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表彰这个事件。

这又是一个伦理重于政治的案例。

在儒学价值系统中,“外王”,其分量是远逊于“内圣”的。

达到“外王”,可以作为一个可能的目标;但达到“内圣”,却是必须追寻的目标。所以“让国”这类“政治上不负责任”的“开小差”行为,在儒学这里可以被当作“至德”来表彰。而政治人物之所以被表彰,是因为他们在“伦理”意义上富有圣贤气象。无论多么丰厚的利益,都不能连累他们的内心,所以有“让国”;无论多么高尚的名声,都不是他们愿意计较的对象,所以士庶不知道怎样称赞他们。这就是“至德”所在。

“让国”的还有两位,一个是老大伯夷,一个是老二叔齐,俩人都是殷商末年孤竹国的王子。孤竹君喜欢老二,就要传位给叔齐,但叔齐认为自己不是嫡子,不能继承王位,就让给哥哥伯夷。伯夷又认为父命不可违,坚持不做这个国君。最后二人都逃跑,到了周国,看到周武王伐纣,认为这种战争属于“以暴易暴”,不是臣下应该干的事,就拦住马车谏阻。武王不听,终于灭掉殷商。伯夷叔齐二人“耻食周粟”,认为再吃周王朝天下的粮食是个耻辱,就到首阳山,采集野草而食用,最后饿死。这二人也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是传统中国抱节守志的典范。

这二人的意义在于:做事求诸己。求诸己,就是守住内心的仁德之念,自然而然地做道义肯认的事,无论所得结果如何,不抱怨。按照圣贤的意见,这种发自于内心的恪守廉耻,是大丈夫之事。伯夷叔齐简称“夷齐”,是对中国传统士大夫影响深巨的历史人物。唐代韩愈曾做《伯夷颂》,宋代范仲淹曾书写《伯夷颂》多篇送给亲朋。近人张君劢先生则引述韩愈的意见,也对夷齐之行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

韩氏《伯夷颂》一篇,尤为有关气节之文。韩氏于举世宗周之际,讶然于伯夷、叔齐之饿死首阳山,乃释其所以然之故曰:“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又曰:“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意谓君臣上下,乃社会维系之大防,即令周室为人民所拥戴,然不可不有耻食周粟之夷齐。且称夷齐曰:“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可见政治上一个朝代即令成功,而一个个人仍有其是非褒贬之特权。此其言将一人人格,一人信心,一人之殉道精神,推而至于至高至远,无以复加者矣。方今国中充斥朝秦暮楚之辈,读韩氏此文者,其亦有冷水浇背之感欤。

(《中华民族精神——气节》,香港《再生》,1951年10月,第301期)

近代以来,理解伯夷叔齐的,张君劢可能是第一人。

还有一位名叫季札。他是泰伯的后裔。泰伯在东海之滨建立吴国后,经过了多少代,到了一个叫寿梦的人继承王位。寿梦有四个儿子,季札是老四,最有德能,所以寿梦就想将王位传给他。季札的几个哥哥也愿意让季札来做君王。但季札不肯接受,最后季札退隐于田野,以耕种明志。

季札思虑很深。他不继承王位,既有谦逊的一面,也有远祸的一面。他知道当时春秋之际,天下征战很频繁,而吴国也有了政治上的困境。明哲保身,也是一种“德”,所以他不愿意从政。但还有更深的思考,也即邦国最高执政,理应坚守“嫡子继承”制度。无论天下怎样乱,这个天大的礼法不能变。他等于在用自己的行为,为周族天下以来的“立嫡”制度做出了实际维护。即使天大的利益就摆在眼前,也不变更这一种坚守。这也是一种“至德”。

赵元佐被废

楚王元佐救助四叔,没有结果,赵廷美终于被贬谪。史称“廷美之贬,元佐请其罪”,元佐更向父亲质问:四叔究竟有何罪?太宗不喜欢这样的问题,“由是失爱”,就因为这个原因,失去了父亲的宠爱。

赵廷美再次被贬到房州后,元佐“遂感心疾”,于是得了疯病。

他经常会好久不上朝。大宋的法度他也开始不放在眼里,左右稍微有点微小的过错,他如果犯病,就会用刀伤人。仆人和小吏从堂前走过,他有时会张弓搭箭去射人。

太宗听说后,开始很严厉地批评他,要他改过,但他根本不改。到了夏秋之际,更严重了。太宗为此格外忧虑。但只要听到他略略好了一点,太宗又很高兴。甚至为了他能病情好转,还大赦天下一次。太宗是太期待这个宝贝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了。

说话到了重阳节,太宗召集诸位皇子在园囿中宴射。但是因为元佐疯病刚刚有一点好,这么热闹的场合,叫他来可能不方便,因此,太宗没有召唤他来参加宴射。到了晚上,宴射结束,太宗的次子赵元佑来看望哥哥赵元佐。

赵元佑原名赵元僖,太宗认为长子为“佐”,次子可以为“佑”,于是改名为赵元佑。在后来的日子里,太宗也确实因为元佐疯癫,有改立元佑为太子的心思,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赵元佑被自己的侍妾张氏误毒而死。

他现在到元佐府邸来干吗?史无记载。有记载的是,元佐知道重阳节园囿宴射聚会,没有邀请他。于是他对元佑说:“汝等与至尊宴射,而我不预焉,是为君父所弃也。”你们这些皇子们跟着至尊皇帝宴射,而不叫上我这个老大,这明显是我被君父抛弃了。

他的病情本来似乎已经好转,但就在这天夜里,忽然又一次发作了。到了夜半,他躲开妻妾,放火将自家府邸点着了。这一蓬大火,一直烧到天亮,火焰也没有停止。

消息报来,太宗认为这一定是元佐干的活儿,就派遣御史前往拿问。元佐承认了是自己所为。

太宗得到结果,痛定思痛,又派出大内总管去见他,传达太宗的话说:

“汝为亲王,富贵极矣,何凶悖如是!国家典宪,我不敢私,父子之情,于此绝矣。”

你作为亲王,富贵到极点了,为何凶恶悖逆到这步田地!国家有典则有宪章,我不能私自回护你。父子之情,从此以后两绝!

说着就要按国家章法给元佐治罪。

赵元佐没有话说。

蹊跷的是赵元僖,也即后来的赵元佑,为何在宴射之后到元佐府邸?为何他去了之后,元佐就放火?按照政治事件“谁最获利”的原则推断,元佐疯癫,最有希望获利的就是赵元佑。如果元佐疯癫转好,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储、太子。作为老二,可能的替补机会,就是老大失去作为皇储的资格。太宗也确实在后来将赵元佑晋封为王……但这还不过是推断。赵元佑究竟跟大哥元佐说了什么,现在已经不得而知。赵元佑未必在元佐病情稍好时,去挑唆什么,重新加深加重他的病情。很有可能是元佐自己“选择”了这一时机,彻底疯掉。

太宗处理意见出来后,陈王赵元佑以下,包括宰相、近臣都来哭着营救元佐,要求赦免。

太宗痛哭流涕,对诸位说:

“朕每读书,见前代帝王子孙不率教者,未尝不扼腕愤恨。岂知我家亦有此事!朕为宗社计,断不舍之。”

朕经常读书,看到前代帝王子孙有那等率意而不奉守礼法制度的人,没有一次不是扼腕愤恨。岂能料到我家也有此类事!朕为宗社谋划,绝对不能赦免这等罪恶。

于是下诏,将楚王赵元佐废为庶人,送到均州(今属湖北丹江口)安置。

元佐无语南下。

“德不孤,必有邻”

太宗对宰相宋琪等人说:“近来内外稍稍安定一点,我正想自己适意一些,而元佐居然纵火!实在是坏了我的情怀。”

宋琪等人奏道:“尧那么圣明,还有个不肖子丹朱;舜那么圣明,还有个不肖子商均。这些都不足以连累陛下的圣明之德。元佐也不是故意的,如果不是患有心疾,也断不会干这种事。请陛下开怀。”

然后,宋琪等人又率百官上表,要求将元佐留在京师。太宗下诏不允许。百官又上表,连上三次。最后,太宗答应了。元佐已经走到黄山时,赶上了朝廷发来的召还诏书。

元佐回到京师,等于被软禁,不许与外界通联。

原楚王府的咨议、翊善等都来向太宗谢罪,说自己辅导楚王不合格,所以导致楚王做混事。太宗说:“我教训他多次,他都不听,哪里是你们这些人能够赞襄引导的!”于是没有计较他们的罪过。

王夫之《宋论》对楚王元佐的评价极高,将他放到有“三让”至德的泰伯行列来赞叹。他说:

“三代而下,遂其至性,贞其大节,过而不失其中,幽光内韫,垂五百余年,人无得而称者,其楚王元佐乎?”

夏商周以来,一个人能够顺遂自己的至性,大节贞正而不移,有过失但不失为中庸之道,内涵微弱的圣贤光芒,到今天五百余年,而人们没有办法称赏他,这样的人,就是楚王元佐啊!

同类推荐
  • 无终传奇

    无终传奇

    古代,在中国北方存在过一个山戎族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无终国。无终国鼎盛时期,其疆土比华夏诸侯国燕国、齐国还要大。他曾经是无终国的太子,在一场军事政变中,幼年的他流落他乡,变身为奴。后来,他从奴隶到将军,为无终国的伟大复兴立下汗马功劳。他战功赫赫,被山戎人称为“第二个热尔南齐”。他的身世最终大白于天下,然而他却不为王权所动,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他让出象征王权的“紫晶权杖”。他性情耿直、仁义,却不懂得盖主高功里暗藏危机……
  • 借子记

    借子记

    寡妇蔡大娘给独苗闺女蔡文花招来上门女婿,二人婚后三年未孕,蔡寡妇带女儿文花到乡间老庙借子,第一个孩子生下来后蔡寡妇暴亡。此后,蔡文花又两次借子,生出来都是残疾。三个孩子长大后,在村子里掀起另一段恩怨情仇。
  • 刘裕传

    刘裕传

    混乱的东晋末代,南朝宋高祖刘裕从一介莽夫到开国武帝的故事。
  • 大明方舟
  •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本书从历史名著《资治通鉴》中精选500则故事原文,加以注释、翻译、点评,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使读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颠医

    颠医

    因为一次旅游事故,八岁的他被迫叫老头收为徒弟,就连最疼他的父母都当了叛徒。十几年后,他出徒了,回到了家乡的城市。因为女友的死,他很内疚,找到了师父,师父教育他,不说话,给了俩嘴巴。这俩嘴巴,打出了一个疯疯癫癫的神医,大家给他起了外号,叫颠医。他扶危济贫,他治病救人,可是他就是不愿意为国家做事,他.....他事还挺多.....
  • 心灵记录

    心灵记录

    个人笔记记录我们自己的事情,琐碎的小事分享给你和我
  • 情权计

    情权计

    老者坐于庭前,此时夕阳西下。他喃喃道:遥想当年,颜小姐与她朋友救整个世界于水火,他们能力盖世,尤其是那位…小儿嘟嘴,奶声奶气抱怨:爷爷…父亲说了这些人不存在!“咻”一阵风起,像天落陨石般,一个身影落在眼前。老者看着那容貌震惊地说:轻姑娘?!女子回眸惊讶:你是?老者呆呆地望着她:七十年过去了,您居然还是当年的模样?
  • 我有万人迷系统

    我有万人迷系统

    苏权为了救自己一条小命,踏上了跟男主男配抢女主的日子,万万没想到他遇上了三个坑爹系统,放他在各种奇葩世界,还遇上一群脑回路清奇的人。坑的苏权怀疑人生。好不容易攒满能量回了自己的世界,结果某个男人看着他说:“我对你有种很熟悉的感觉。”不不不,这一定是错觉!苏权故作高冷的无视了某个男人。内心却疯狂吐槽,这不是某个世界男主的脸吗?WTF!诶?!他好像又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女主你好,刚刚登场的男配要不要了解一下?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上魂师

    上魂师

    咱不是道士,而是商人。咱不杀鬼,只抓鬼。咱没有别的牛逼法术,只有一招请鬼上身的。但是咱们却是整个江湖最让人敬畏的存在!咱们只做光明磊落之事,只走光明大道!
  • 持笔从戎

    持笔从戎

    金榜题名的状元郎,自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可不曾想,这马蹄太急了些,竟是让这状元郎王雪枫的灵魂来到了异界!而且是阴差阳错的融入到了一名武夫的体内!这接下来的变故可谓是接踵而至!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又是怎样?还请各位看官,到书中一观~
  • 万古妖孽

    万古妖孽

    天才?还不是用来踩的。美女?还不是用来泡得。不服?咱天赋就是比你强。不忿?咱升级就是比你快。吃喝玩乐四项全能的叶天重生在武者世界。看他如何踩天才,泡美女,修炼无上武道,成就至尊之位!
  • 70年代的懵懂少年成长记

    70年代的懵懂少年成长记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传奇,书写传奇是为了让个人追忆那荏苒时光,更是让爱情火花化为世间永恒。从小到大,好学、机灵的余丰,在遇到一个个新的人物时,时刻惊醒,自我觉悟,缓缓长进。自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邀请“诸君入我帐”,静心、细观、感悟余丰和王丽平凡而愉快的生活。(书友提示:第一卷为生活背景,虽自认为不可或缺,但心急的书友可跳过,从第二卷直接看齐!)“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