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苏州的那天晚饭时,导游告诉我们今晚要早睡早起,因为明天的行程是去木渎参观江南名园——严家花园。而木渎镇离我们所住的宾馆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当然要早早地起床赶路。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左右我们就来到了严家花园的大门口。又是个非常晴好的天气,早晨的阳光柔媚清明,薄薄地洒在门楣上“严家花园”四个金色的大字上,越发使得几个字溢彩流金,再往暗褐色的古式门楣上一嵌,立时给人尊贵、典雅的厚重和大家之气。导游在车上巳给我们大致介绍了严家花园的周围环境:门对香溪,背依灵岩。一说到灵岩山,自然要想起西施和馆娃宫,顺带提到关于“木渎”地名的由来,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西施在灵岩山上修建馆娃宫,需要全国各地往此运送木材,一时间灵岩山下的小镇上名贵木材堆积如山,以致各大小河道被运送木材的船只拥塞,因而将这个小镇叫做“木渎”。渎,有沟渠之意,又与堵谐音,于是得名。这么说来,“木渎”算是权力于美色的极致体现,可是在我对江南的想象和认识里,似乎产生这样一个毫无诗意的地名多少有一些不可思议。
我无意于探究和考证它的真实的内涵和意义,我只惊诧于这小小古镇的怀抱里画卷般的古典园林、琴曲似的千年香溪,以及碑记、题跋、匾额里蕴藏的数不尽的名人逸事春秋佳话……
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至道光八年,沈氏后人不知是因为家道中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将此院落让给了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是一个极有品位的风雅之人,得此园后,于其间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建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等胜景,在当时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前来观赏题咏,以钱氏之名命名的“端园”一时声名远播。大约就是那个时候,此园林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光绪二十八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买下端园,重葺一新。严国馨身为腰缠万贯的商人,却极少铜臭之气而非常羡慕有情调、擅吟咏、懂山水之乐的读书人,尤其是此花园的前面两任主人。于是他买得此园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端园”更名为“羡园”。一个“羡”字,无声地道出严国馨性情的率真和可爱。可是当地人却以园主之姓将它称为“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努力,前后历时一百七十多年,沧桑岁月和人文底蕴给了它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典型的名园风范。
导游引我们一处一处游览,目之所至,处处皆为胜景。无论是楼阁亭轩廊榭等建筑,还是春红夏绿秋黄之花木,无一不显露造园者的匠心独运和审美情趣。可是导游的脚步太快,再加上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使得游览有点匆忙和吃力,很多景致一带而过。印象颇深的是偏居一隅的独立庭院“友于书屋”,“友于”引自《论语》“友于兄弟”,指兄弟友爱。友于书屋是严家藏书的地方,严家淦先生幼年曾在此专心攻读,据说他四岁吟诵唐诗,六岁熟读《易经》。驻足友于书屋,赏院中湖石花木之景,闻室内经典古籍之香,实在是羡慕从前文人墨客的风雅。导游从建筑学的角度给我们介绍友于书屋的清幽曲奥,具有幽人般的情致,介绍眺农楼、延青阁等地处高旷,空间畅豁,具有旷士般的襟怀。如是,在赏景听景中一边长了见闻,于眼前美景更多了份对其内涵的了解和体味。再说到园林建筑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忽然想起上初中时学过的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文章用优美的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无论你站在哪个地方,眼前总是一幅完整的图画。当时在课堂上,我只能透过文字去想象先生所说的园林之美,而现在我站在这里,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人在画中游”的情境,身心皆醉,不胜美哉!
苏州我是第一次来,对苏州园林更是心仪已久,今天能亲临严家花园,实在欣喜得很。紧紧跟随导游,步移景易,一气转完春夏秋冬四个景区,再回头思量一番,仿佛刚刚走过的岁月轮回。从尚贤堂右边门穿越一条幽长的备弄,即进人以古广玉兰为中心的春景区。满院子已过花期的广玉兰树,在这初夏的清晨一片郁郁葱葱,微风轻拂,枝枝叶叶一阵嘁嘁喳喳,似乎还在回味花开时节的繁复与热闹。而这里正是紧邻友于书屋的所在,书屋那白、灰两色的建筑色彩掩映在绿树成荫的自然景色之中,给人以非常安静闲适的感觉。春来正是读书天,就是春已归去的此时,依然感受得到书屋近旁环境的幽邃静谧,更不消说当日的花香书语,兰芬文思。至此,我又一次领略了建园者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
出友于书屋,穿过一带绵延的假山洞穴,就到了夏景区。眼前碧水清天,荷池盈绿,满院花木红痩绿肥,澹碧轩、织翠轩和延青阁几处建筑掩映于绿树丛中,连名字都绿了个透。想象酷暑时节至园中小憩,定然无比惬意,而此时还略嫌有点凉丝丝的感觉。抬头一副楹联“胜地四时浓荫里,洞天一派碧鲜中”为此景作了点题。
秋景区由两部分组成,一处是桂花遍地的木樨香堂,也就是桂花香堂;一处是假山之巅的宜人亭。两处景致合在一起取“登高折桂”之意。眼下不到桂花飘香的时候,香堂周围除了绿树和应时花草,弓丨人注目的是眺农楼前的临水建筑,湖石假山起伏绵延,潺潺流水从假山缝隙中淙淙而下,清新疏朗,仿佛秋意将莅,乘兴登高,驻足宜人亭放眼远望,只见灵岩山满目苍翠,如智者沉思默默不语。
建筑密度较高的冬景区,一色的“粉墙黛瓦”,导游告诉我们这只是为了观赏雪景的特别设计。南方的冬天本来就极少下雪,要是全落到地上很快会化掉,那么就让雪花停在屋顶上,薄薄一层雪衬在黛色的屋顶上,黑白相间,自有别样的韵致。呵呵,写到这里,我不由地要乐呵一下,为了这单纯可爱的童心般的匠心。院落中间有一方小水池,上跨石梁,作“之”字形,环池湖石错落有致,修木灌丛深浅相映,环境绝幽。无数梅花种植在疏影斋前,未见花开却已深味“暗香疏影”的情致。
冬景区是全园的终结处,景已尽然意无穷,我是那样的恋恋不舍。回头望望行游过的景致,每一处都是意境优美的清词丽句,是流传千古的锦绣华章,似乎就在千回百转的吟诵之间,在古圣先贤的睿智哲思里面。面对名园胜景,多么想猗欤吟哦一表赞美,然而我终究失语。在它的典雅、端庄、厚朴无华却气质非凡的大秀大美面前,我独惭愧自己的才疏学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