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5000000025

第25章 北魏:“太和改制”(1)

日本学者西嶋定生称:在中国土地制度史上,开创于五世纪后半叶,一直延续到八世纪中叶,虽几经荣枯兴衰而存在了三百年之久的“均田制”,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制度,它在下述两个方面值得人们重视。第一,这个土地法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井田制”以外,是第一个由国家政权颁布的全国性(按:北魏的“全国”虽然未涉及整个华夏地区,但隋唐统一了南北,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均田制”。当然,王莽的“王田制”也向全国推行了,故西嶋定生的“第一个”之说不够严密)土地立法。第二,这个土地法,影响了周围各民族,特别是日本(645年,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行班田收授之法),给它们的土地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西嶋定生:《中国经济史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

其实,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农业是国家之本,农民的生存问题关系着国家经济基础的稳定。“均田制”的优越性在于,农民分到土地,生活有了保障;豪强失去土地,势力受到了削弱,国家的安定局面就此展开,历史也掀开新的一页。

“均田制”之所以能够推行,在于国家手中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在于推行了“三长制”和“租调制”与之配合。

不过,孝文帝没有解决民族融合问题。被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汉化了,留在北镇的鲜卑人却保持着鲜卑的旧俗。在边镇的鲜卑武装集团与洛阳的汉化鲜卑文官集团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最终爆发了六镇暴动,导致北魏分裂,终至灭亡。

时代背景

早在西汉时,司马迁撰述《史记》,就于其《货殖列传》中画出一条农牧分界线:

夫山西饶材、竹、榖、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枏、梓、姜、桂、金、锡、连、丹砂、犀、瑇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是以牧业作为主体经济形式的地区。其实,秦汉时期“龙门、碣石”一线与长城线在相当长的区段相互重合。事实上,也可以说,秦汉长城是划分当时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界线。

这条线随着气候的大变化而移动。战国至秦时,气候普遍温暖,移民多由内地的中低纬度向西北的中高纬度地区迁移。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蒙恬北击匈奴,掠取河南地(今河套地区),设置郡县,是谓新秦中。《史记?平淮书》载:“徙贫民于关以西及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在西北地区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徙民以实之”。这些移民到达一个新的地区后,仍然要从事农耕业,而温暖适宜的气候是这些农耕民族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

但自此以后,气候逐渐转冷。

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提到:“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中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但冷的时间不长。当时,河南南部的橘和柑还十分普遍。直到三国时代,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南临漳西南)种橘,已经不能结果实了,气候已比司马迁时寒冷……淮河忽然结冰……这种寒冷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公元280年—289年这十年间达到顶点。当时每年阴历四月份降霜,估计那时的年平均温度比现今低1℃~2℃。”此外,北朝时贾思勰《齐民要术》记录黄河以北的桃花开的时间,比现在要晚十天到半个月。

东汉时期,由于气候变冷,水草枯竭,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相继内迁沿边诸郡。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土地成为半农半牧或农牧交错的地方。东汉初年,“关中百余万,戎狄居半”,匈奴则“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依阻塞下,委质柔服”。比较《汉书?地理志》与《续汉书?郡国志》中记录的北边敦煌、酒泉等19郡人口可知,这时东汉西北边境的人口较西汉减少了54.46%,其中朔方郡人口骤减94.25%。

当然,这期间,也有中原的政策作用。自东汉末以来,中原地区一度陷于战乱之中,人民大量死亡、流散,如王粲在《七哀诗》中所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荒芜,中原统治者只好招引边疆各族人民入塞,作为补充的劳动力。《晋书?外戚王恂传》中提到过:“太原诸郡亦以匈奴人、胡人为佃客,其者数千。”同时,中原各地的军阀割据势力,为了补充兵源而招引边疆各族人民入塞当兵,西晋初期,匈奴等边疆各族人口仍不断入塞,于是“北狄渐盛,中原乱矣”。

少数民族加速入主中原,则是在3世纪末期。这期间,极端寒冷和干燥的气候降临。前文说过,竺可桢研究称,公元280年—289年,天气非常寒冷。刘绍民的研究则发现,在281年—290年这十年间,一直持续干旱,在309年即晋怀帝永嘉三年达到灾难的顶峰。历史学家记述那时的“江、汉、河、洛”都干枯了,以致人们可以徒步涉过。

这加快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生存环境的压迫,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拓展生存空间而加速南下,出现了所谓的“五胡乱华”。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史称“永嘉南渡”。

永嘉(307年—313年)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永嘉时期,民族斗争非常惨烈。匈奴和羯族的首领刘曜、石勒等率领部众,残酷地屠杀汉人。永嘉四年(310年),刘曜在今河南东部攻下汉人坞堡一百余处;刘曜还攻陷洛阳,纵兵大肆屠杀焚掠,洛阳化为灰烬。同年,石勒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攻下坞堡三十余处。后又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击败晋军主力,晋军死者十余万人。晋朝的官民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就大量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永嘉南渡”及以后的一段时间中,中原地区的人口南逃的极多,仅登录于官府户籍的,就约有70万人。据谭其骧(1911年—1992年)的《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和《简明中国移民史》载,“永嘉南渡”移民总数约计90余万,占当时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占北方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其实,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被控制在大地主手中,作为私家奴役的人口,未登于户籍。也有不少漂流不定的人口,叫作“浮浪人”,亦没有户籍。

中原汉族大量南迁,出现了南北分裂和对峙的历史格局。南北对峙,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淝水之战”。

由氐族人于351年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今安徽寿县瓦埠湖一带)展开决战。前秦失败,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

“淝水之战”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所谓“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前秦之后,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灭北凉,统一北方,继前秦之后,又一次地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至此,终结了从西晋“八王之乱”起,北方长达150年的混战局面。

“太和改制”的直接诱因

拓跋焘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但是,他脾气暴躁,刑罚严酷,诛戮过多。

当时,拓跋焘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保证北方的长期统一。北方已经成为多民族混居的区域,各种文化观念并存,加上这是以前汉人长期统治的地区,世族大户依然存在,其统治基础并不牢固。公元428年,拓跋焘“以天下守令多行非法,精选忠良悉代之”,后又以“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俊之胄,冠冕州邦”指名征调。如黄仁宇所言,“名为慕才,实则强迫好几百人到平城无薪给的当差并兼人质”。公元450年,司徒崔浩作“国纪”,过于具实直书,对鲜卑民族和皇室有叙述得不妥当的地方,还把文字以石碑刊于郊坛。皇帝一震怒,族灭崔浩,还及于崔之姻亲,包括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也“夷其族”。拓跋焘的征用人才和文字狱已给华北汉人的巨家大室一个重大打击。二是南征,统一全国。拓跋焘想以华北的力量,席卷南朝之刘宋。征兵时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富民家财在四十万和僧尼二十万的“四分借一,事息即还”。他攻江苏北部各城不下,仍进军长江北岸,最后则临水徘徊,仍无可施展,只好北撤。

拓跋焘北归后不久,被自己所宠幸的宦官所杀。之后,北魏面临着一系列中央政权(或曰宫廷)危机。

当时,拓跋焘极为宠幸一个名为宗爱的宦官。宗爱,生卒不详。《魏书?卷九十四?列传阉官第八十二》称“宗爱,不知其所由来,以罪为阉人,历碎职至中常侍”。

拓跋焘所立的太子拓跋晃及其手下一批官员,与宗爱关系不佳。宗爱就在拓跋焘面前诬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图谋反。拓跋焘居然相信了,并下令清洗太子府,杀死了许多人。拓跋晃“以忧卒”。后来,拓跋焘知道太子是清白的,十分懊悔。

宗爱怕遭诛杀,在公元452年2月5日先下手为强,弑帝,后又设计捕杀左仆射兰延及秦王翰等人,拥立与其关系甚好的南安王拓跋余为帝,改元承平。拓跋余即位之后,任宗爱做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

后来,拓跋余对宗爱逐渐不满,设法削夺其权力。宗爱十分气愤,遂于10月乘拓跋余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城东)黑夜祭祀祖先时,指使小黄门贾周等就地杀之。

宗爱诛杀拓跋余之事,虽然做得很隐秘,但不小心让一个名为刘尼的羽林郎中知道了。刘尼去报告了殿中尚书源贺。源贺与南部尚书陆丽等商议,决定杀宗爱,立皇孙——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即位,改元兴安,是为高宗文成皇帝。

文成帝太安二年(456年),立冯贵人为皇后,即后来的文明冯太后。冯氏(442—490年),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汉人。冯皇后的父亲冯朗原是北燕王族,后来逃到内地,投降北魏。冯皇后在长安出生,因父亲得罪被杀,由姑母抚养教训。姑母是太武帝的昭仪,所以她是在宫里长大的。在立皇后之后,文成帝紧接着就立三岁的儿子拓跋弘为皇太子。这个拓跋弘就是后来的献文帝。

拓跋弘文武全才,十二岁继位就显露出了超人的才能和魄力。他整顿内政,增强国力,四处征讨,致力于统一,俨然一副英明君主大有作为的架势。但是,在亲政五年以后,正当其统治事业进展顺利之际,他却突然将皇位让给了五岁的太子拓跋宏。对拓跋弘的这种异常举动,《魏书?显祖纪》和《北史?魏本纪》的解释是,拓跋弘热衷于老庄、佛图之学,因此看破红尘,“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而《魏书?天象志》却说:“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

公元470年,相州刺史李忻贪赃枉法,被拓跋弘查获,判处死刑。李忻为了求生,告发了尚书李敷和弟李奕长期和冯太后通奸的阴私,拓跋弘大怒,处死了李敷和李奕。公元476年,北魏的第5位国君、年仅23岁的拓跋弘“崩于永安殿”。

拓跋焘的嫡系第四子孙、北魏的第6位国君,是拓跋宏,即孝文帝。他的亲生母亲及祖母都因拓跋家引用汉武帝“立其子杀其母”的办法“依旧例薨”,这时朝中也只有一位带有汉人血统的“文成文明太皇太后”,实际年龄在29岁到30岁之间,历史上简称“文明皇太后”的冯氏了。

冯氏被尊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此时的冯太后,已年过而立,无论才识、气度还是政治经验,都比较成熟。

冯氏执政后,即开始变革北魏内政。因为,献文帝死后,政局又动荡起来,不仅如此,官吏贪残苛剥,民众反叛屡起,也使北魏统治面临潜在的威胁。为了北魏的长治久安,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冯太后恩威兼施,打造了一套宫闱班底:一是整顿吏治,如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等因为贪赃被处极刑,长安镇将陈提等被罚徙边。一些为官清正廉洁者,则得到不同程度的表彰和赏赐。二是清除政治威胁,如以谋叛罪诛杀了孝文帝的外祖父南郡王李惠。李惠的弟弟、儿子和妻子也同时被杀。三是笼络一批贤能之士,如王叡、李冲、拓跋丕、游明根、高闾等。由于培植起一个忠心耿耿的政治集团,冯太后的临朝专政取得了成功,所谓“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皇权稳固之后,冯氏面临的主要矛盾则是统治问题。当时,北魏从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农耕社会),面临的问题是:坞堡主管辖着前来依附的中小地主,从而“国之户口,少于私门”,“国弊家丰”;豪强宗族大量兼并土地和隐户,征税无着落;因为战乱逃亡,中原有不少无主耕地;中央政府手中掌握着一些土地。

一、坞堡影响了政府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北魏统治者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在建立基层政权时,遇到了一个难以征服的势力,这就是遍布各州郡的汉族世家大族势力——坞堡。

坞堡,又称坞壁,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于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曾下令摧毁坞堡,但禁之不能绝,由于西北边民常苦于羌患,百姓又自动组织自卫武力。

黄巾之乱后,坞堡驻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为故吏、宾客的避风港。史学家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认为:“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

在西晋末年到十六国时期,一些世家大族并未南逃,而是将宗族、部曲武装起来,修筑坞堡,缮制甲兵,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相率投奔他们。他们乘机侵占田地,封锢山泽,隐瞒人口。一家世家大族往往拥有数百家、数千家至上万家佃客或部曲。这些部曲或佃客是世家大族的“苞荫户”,世家大族则被称作苞荫户的宗主(势力较大的宗主被称为坞主或壁帅)。

北魏政权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就承认了坞堡的合法性。并且以宗主对于苞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任命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

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势势力。宗主控制下的苞荫户,多数没有户籍,国家不得征调。苞荫户成为宗主的私家人口,国家不得干预。

北魏承认坞堡的合法性,只是为巩固初建立的政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对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调发都极为不利。

北魏时,拓跋孚为冀州刺史。“州人张孟都、张洪建、马潘、崔独怜、张叔绪、崔丑、张天宜、崔思哲等八家,皆屯堡林野,不臣王命”,就是地方上的割据势力。梁人萧景明说:“江北伧楚,各据坞堡。”可以说,当时的北中国,就是宗族坞堡地主统治的局面。

同类推荐
  • 三国大宦官

    三国大宦官

    妇产科医生竟然穿越成东汉大太监蹇硕?随身附带的兑换药品系统激活时却被汉灵帝刘宏给打断?明明身上带了个系统,却不知道如何获得积分?且看蹇硕如何利用残缺不全的系统重新变成男人,并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正常……从后宫看历史,夹杂着一些不得不说的秘密……
  • 春秋列国风云

    春秋列国风云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伴随着宗法秩序瓦解的历史潮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逐渐演变为“礼乐征伐自强者出”的局面,天下为之大乱……【本书是借用网上的资源而成,仅供学习交流】
  • 最后的匈人

    最后的匈人

    五世纪,风云变幻的时代,蛮族崛起的时代。日渐式微的东西罗马,步步紧逼的蛮族。草原上的究极风暴,沙漠中的冷酷杀手。海上的嗜血猎手,平原上的密集方阵。以各自的姿态,活跃在这个时代。
  • 无品知县

    无品知县

    晚清是可恨的、又是可爱的。它孕育了一代人民、铸造了一部血红的历史。帝国有优柔寡断的咸丰,朝廷有蛮横大气的肃顺,江湖有八卦神掌的董海川,民间有皓腕凝雪的缱绻伊人……还有我们那可爱的主人公罗十三。他的到来,使腐败透底的晚清帝国,更添了一丝华然浪漫。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西河滩

    西河滩

    通过秦岭北麓终南山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贯穿历史,表现这片土地上人民淳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热门推荐
  • 幼神的不成熟期

    幼神的不成熟期

    我叫丹米尔是一只……咳……一位还没有成年的神明!原本在神界‘天王座’生活着,自己的父亲是神王奥丁,那么也应该算是二世祖吧,不欺负欺负那些普通神明怎么对得起自己家豪门的身份。偷看美神洗澡……占爱神的便宜上下其手,神界的那个女神妹子是我没摸过的。偷东西,偷窥,偷听,造谣,八卦样样精通,但因为太调皮被那些神明忍无可忍的丢到了人间,哼!神的便宜占不了,我就去忽悠普通人。你们可以称呼我为幼神,因为我所做得事情大多都没有底线!
  • 笑宇屠仙

    笑宇屠仙

    我若不要你死,你的魂,天不敢藏,地不敢葬。若天要挡我,我便撕破这万界诸天,若是这地要挡我,我便炼了这无尽之狱,若是这漫天神佛也要挡我,我便屠尽这佛魔诸仙……我名笑天,笑这诸天,笑这诸仙,却……百年惆怅,百年之前,又该如何笑天?……
  • 首长大大的娇妻

    首长大大的娇妻

    首长大大宠你入骨,只有你才能成为我的一号夫人。缘生缘浅,你注定都是我的人。“要不,我们离婚吧!”沉寂的空气中响起一个甜美中交杂畏惧的声音。“呵,你休想!”男人不容置疑的口气,眼中尽是温柔宠爱。
  • 金丹直指

    金丹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异孤探

    灵异孤探

    灵异孤探三部曲《灵异孤探》、《灵异孤探2阴阳夺命师》、《灵异孤探3夜班私语时》,前两部第三人称。他叫马天一,多重身份,却是天煞孤星虽然他有贵人帮忙,使他两年破很多奇案,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一场场阴谋随着他的屡破奇案开始向他伸出魔爪……
  • 女人花偷偷开

    女人花偷偷开

    人生就是这样的,在不经意中演绎着精彩和悲欢离合,一切似乎是早已命中注定——前期通过主人公轻松介绍其在飞机上,回想她的一帮铁哥们的大学生活及毕业后通过微信掌握的点滴现状。再推出高中时的男神、女神及他们的坎坷一生。再解惑和治疗人到中年前后的家庭及事业变化所引发的常见的疾病。第二篇推出家庭、环境和时代对下一代的影响,及造成的心理、人格、价值观和性取向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家庭条件太优越和社会最低层的问题可能最多---越往后越有看点哦!
  • 极颠

    极颠

    古往今来,世间都流传着,关于凡人中有大机缘者便可在特定的时间被修真门派接引而去,从此修仙成神,凌驾于九天之上,超脱出五行之外,甩甩衣袖便可将天下收于囊中的故事,他们像某种不可治愈的毒素一般始终萦绕在凡人天马行空的梦境中。
  • 九方世界

    九方世界

    神立九方世界,各界封闭自行运转隔断世人维持大世界平衡。又立元素各管一界,上班族偶然闯入其中不知年月,到底是九个轮回照应还是就是人生各个区别或者魂分九人各有性格。一部轻松诙谐的讲故事段子!
  • 生化之末日狂潮

    生化之末日狂潮

    特种部队成员唐龙接受了一个奇怪的任务,来到了沙漠孤城斯托克市,结果发现这里满是危险的丧尸,层出不穷的怪物,以及对唐龙欲除之而后快的完美人类“天使”!这里将注定成为末日狂潮爆发的源泉地!身在其中的唐龙那何去何从?人类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是就此灭亡,又或者是浴火重生!
  • 星破天魂

    星破天魂

    天魂大陆,是一个星力纵横的世界,强大的星武者斗天斗地,编织出星魂的伟力。天魂大陆百万年来的敌人到底是谁,是星兽还是人类自己,亦或都不是。百万年后,逆天体质强力归来,星魂归位。七颗星珠同时齐聚,揭开这宿命的对决。天魂大陆又将何去何从,一切尽在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