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生涯的第一本自选集,就这样在忙忙碌碌的高三上学期,在我即将跨过十八岁门槛的忐忑中出版了。
这本书付梓前后,我一直心存疑虑。看着几乎都是些豆腐块的习作,真怕见光死。但父母和老师鼓励我保留一部分儿时的稚嫩之作,作为对逝去青春的某种祭奠。由于阅历尚浅,尚未形成对当今社会生活的理性看法,我觉得能够把我的所见,化成文字、聚成文章,是一种积淀,更是一种幸运。
白居易有“老妪能解”的通俗创作,李白有“长风破浪”的气势创作,陶渊明有“采菊东篱”的宁静创作……虽然我今后未必能达到专业作家的水平,但却不妨碍通过不懈的努力,形成自己的思维特点和文字风格。
我的写作,始于我七岁那年,爸爸犯糊涂而将送给爷爷的生日礼物扔进垃圾屋的有趣小事,于是有了我的处女作。之后才渐渐开始对写作产生兴趣。初中那几年,便一发不可收地端坐在电脑前狂敲不止,直到高中才因学业紧张而放慢了码字的速度。说来惭愧,前几日打开电脑整理过去写的文章时,发现了许多开了头却没有下文的小说,其中有几篇竟然只有一个简单的提纲。到现在我才明白当时为什么没有写完,真正的好文章源于生活,而不是臆想。文字所能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只是现实生活的几分之一而已。
在我狭窄的视野里,生活既简单又复杂,既直观又隐晦。
所以,我更多的想法是,在这样一个“过站不停”的变革时代,写我所写,吁我所吁,将最初的痕迹留存下来,而对于未来,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由衷地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在文学创作上给过我重要帮助的中国少年作家班、九江市作家协会及九江市第三中学、第十一中学和九江小学的各位恩师们!
于20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