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2000000027

第27章 心灯与明月

郭文斌

点亮心灯

近年来,国家倡导恢复传统节日,非常英明。因为差不多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唤醒自性的功能。火在点燃的时刻,打火机刚打着的那一刹那,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细心,就会发现那一刻,你的心中是没有杂念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香火出现的原因。

在民间,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一种很古老的元宵节仪式,点明心灯。

小院里,月光融融,一家人围着一个小供桌,把一盏盏荞面灯从梦中唤醒。

在没点燃之前,灯是睡着的,随着种灯走过,就有一束火焰从梦中伸着懒腰,打着呵欠,睡眼惺忪地醒来。在那个过程中,你的心灵进入天然,进入纯粹,成为一盏灯。这时,火不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生命,一种精神。那一刻,你会觉得它是活着的,有生命的,呼吸的。

点灯之后是守灯,守灯之后是落灯。

守灯时分,家长会有一个要求,绝对沉默,不能说话,不能想事。那么干吗?静静地守着灯头,看灯捻上的灯花是如何结起来的,如何盛开的。

那是一种神如止水的境界,你的心和眼前的灯合二为一,一种纯粹的幸福汪洋开来。

事实上,在当时,你的心中就连幸福这个概念都没有,那是一个近乎纯粹的“忘”的境界,正大、光明。它来自当下,来自无数的“这一刻”。

这,就是明心灯。

元宵节的灯必须要用荞面做,当我知道荞面有活血降火的功能的时候,心里就生出一个赞叹,古人真是太聪明了,他们居然早就知道荞麦可以让人的血液静下来。古人认为只有你的血液先静下来,你的气才能静下来,只有当你的气静下来,你的心才能静下来,而心静下来就是健康,就是安详,就是幸福。

到最后你会看到灯捻上确实会有一个花蕾,非常神妙,黑色的花蕾,老家把它叫灯花。又是一个赞叹,灯花,灯就是花,花就是灯。这时,你才理解古人为什么要燃灯敬佛,因为这时候灯已变成一种花,一个生命,一种植物;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人要设计点明心灯这样的仪式,它无疑是祖先精心设计的,它是一条回家的路。而现在城里的花灯和灯会,已经变成了一种气氛的营造,一种竞技,一种规模型的文化活动,就是说它原来的那种心灵学的、原始的、点明心灯的意义丧失了。

古人把腊月初八作为大年的开始,把正月十五点明心灯作为大年的结束,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腊八演绎的是“难得糊涂”,是让人们从生活中回来,回到当下,享受生命,进入时间,而点明心灯是让你带着一种智慧,一种光明,一种明明白白的、当下的、现场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去生活。

因此中国古人是最能教他的孩子在当下去享受生活的。

点灯,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成了值得我们深究,需要我们从哲学层面、心学层面好好探寻的事情。可见古人对他的子孙后代是如何慈悲,如何爱护,他把我们的心灵叫做心灯,他以灯喻心,你就会明白心灯这个词,它事实上包含了对人的一种巨大关怀。

一团荞面,做成小茶盅形状,上面有个核桃大的小碗儿,可盛一勺油,其中有一个捻子,就能变成一个灯。如果没有人去点燃它,它就永远沉睡,但当有一个种灯走过,它就变成了一个活性的生命体。这时候你就会想,如果人是一盏灯,那么又是谁点燃的呢?你就不能不进入一种敬畏,思索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

它会把你带到原点,那个原点就是老家。

小偷之所以光顾你的家,是因为你的家里灭着灯,没有灯光。如果你的屋子里是亮着灯的,小偷是不敢光顾的。

这,也许就是点明心灯的意义所在。

所以元宵节,在我理解它其实是古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古人常说元气、元精、元阳、元神,都不离一个“元”,其实“元”,就是源头原点。道家视“元”为创造宇宙的第一位神,太乙神,也叫元始天尊。由此可知,元宵的“元”它其实已经是一个暗示了。说明灯和元有关,心和元有关。我们再看汉朝的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后元,等等,都有一个“元”,同样是一个期许。

当我们明白了灯的意义后,感恩自然在心里发生。因为你要追想是谁点亮了我们的第一盏灯,又是谁不断地给我们灯中添油。因此,元宵节它最后会启发你去思考宇宙和生命的第一推动力,思考最初的那一盏灯是从哪里来的,谁点燃的,那才是真正的“种灯”。

讲一段小时候的经历。那时候家里很穷,元宵节只能给灯碗里添一次油,但是看着灯碗里的油快没了,感觉着灯就要咽气的时候,马上就要蔫下去的时候,我就急得扑过去抢油碗给灯添油,不想却就被父亲抓住。父亲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说见死不救非君子!父亲说天下没有不灭的灯。我说见死不救非君子!在小时的我看来,灯其实就是一个生命,一个人对生命的珍惜和珍重,就从这里生发了。它还让你明白,既然有灯,就有灯灭,正因为灯总归要灭,我们就要更加珍惜,敬畏就从这里生发了。同时,忧伤也从这里生发了。而惋惜和忧伤又反过来促使你善待生命,善待缘分,从而更加珍重亮着的灯。

因此古人教孩子点灯其实就是教孩子学会尊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守护。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这是唐朝的灯节,也是唐人的幸福。

另外,如果我们懂得了灯节的精神,还可以教孩子在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场景体会到灯。比如说在点燃煤气灶的那一刹那,在打火机啪的一下燃起来的那一刹那,等等。

这时,我们就会明白,《弟子规》所讲的113件事,也是113盏灯。我们用心生活,用心工作,用心待人,就是一种灯的状态。因为古人理解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一盏灯,所以叫心灯。而如果你把心理解成一盏灯,那么这一盏灯其实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它不单单是正月十五在亮着,它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亮着,如果一刻不亮,那就有麻烦了。所以古人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守护心灯。这就是古人讲的护善念,其实就是护灯,就是不要叫狂风吹灭了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只要这一盏灯亮着小偷就进不来,强盗就进不来。只要这一盏灯亮着,那么凡是发生于黑暗中的一切错误就会避免。

由此,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条长长的传灯之路。

明月是一个手势

我们再看汤圆的制作过程。先有一个核,然后把这个核放在糯米粉上,用箩不断地摇摆,让核不停地去黏糯米粉,到一定程度,洒水再黏,如此反复,最后的成果就是汤圆。我觉得这个过程它更是一个象征,象征道家对宇宙形成的理解。古人为什么把这样一种食品叫汤圆,我觉得它同样是暗喻“元”。这个过程跟太乙神的诞辰直接促成了元宵节的被法定、被约定俗成,有着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元”是意义,“圆”是形态。元者,第一也;圆者,圆满也。元用圆来演义,既是宇宙初开的意象,太极图。这个“元”,显然是太极的文字符号,所以它可以互相借指。可见元宵节的食品不单单是食品,它本身和节日有一定的互指性。

这个汤圆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大地上的一个又一个月亮,就像无数的月亮仔儿一样,它是一个一个摆在你面前的月亮。

它是满月的一种象征,明月的一种象征。

而真正的明月在民间。如果你有幸在一个万籁俱寂的乡村欣赏过月亮,跟月亮有过神交,体会过那个伸手能触的月亮,有过那个体验,那么你再回到城市,看到城里的月亮,你就会想到,月亮呀,你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显得这么尴尬。

现在你要和明月进行一次神交,只能在乡间。每一次回到老家后,只要有明月,晚上我都会一个人到山头上去。想想看,你一伸手,月亮就在你的手心里。这时你就会想,什么叫自然,什么叫万籁俱寂,什么叫手可摘星辰,什么叫真正的宁静。

同样,民间的点明心灯,摇汤圆,有点像这时候的清和静。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棒的意象组合吗?天上一轮明月,地上一桌明灯。它是明月唤灯火,而不是“明月让灯火”。

由此可知,古人是活在一种如何的诗意当中。

现代性在消灭传统的过程中也消灭了这种大美,也把人带离了家园。

你看那个暖气片呀,地热呀,它可能给你提供了很多方便和舒适,但是你感觉它是冰冷的,而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个红泥小火炉,它可能提供不了像暖气片这样的热量,但当你看着那一束火苗的时候,你觉得心里是温暖的。

无疑,一个人心中有这样一团火苗,有这样一个月夜,你就会发现你十分富有,你走到哪儿哪儿都有一盏灯在照耀着你,你就觉得不再贫穷。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你都会觉得生命是富足的,活跃的,灿烂的。

因为它会不时提醒你回到性,因为那是安详和幸福的源头所在。

选自《阅读》2011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世界文学名著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它以深邃的思想,精湛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观察,思考,审视,表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与人生;它有着非同凡响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人生,在某种意义上,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它是人生中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阅读世界名著,体验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思想,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文修养,并以此了解社会,解读人生,为走向成功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二)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二)

    “爱在右,同情在,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里的一个充满爱的句子,这个句子曾经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她的作品以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为思想内核,她思想中深切的爱心和对人生中美的追求,使她的作品渐渐地形成了清新、细腻、隽永的风格,感人至深,净化着读者的心灵。她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为们留下了无数作品。她用女性那特有的温婉细腻去描述孩子们的童贞、两小无猜的情感、无阶级差别的友谊。本书特别整理了她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散文作品,带你品味童年的真挚的美好感受。
  • 穿过灵魂抚摸你

    穿过灵魂抚摸你

    南太行是一个新的地理名词,泛指山西东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太行山南麓山地。南太行又是一个人文存在,其中的村庄和代代更替的人群,在一方地域承继和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品性与风俗人情。《最悦读“榜中榜”书系·中国名家原生态美文精选:穿过灵魂抚摸你》以土著与亲亲历者的身份,对乡土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观察与发现,具有强烈的实证精神与悲悯气质,是当下乡村书写中最有时代个性与真实色彩的一部乡野画卷。
热门推荐
  • 九州覆

    九州覆

    江南小镇,奇案突发。她虽是大夫,奈何临危受命仵作之职,勘验尸体。十指纤纤,本该济世活人,如今却要让死人开口,查明元凶。他是当朝恭亲王——容盈,皇帝最宠爱的四皇子,因身有重疾,前往云中城疗养。他说:馥儿,我找遍了天下,终于找到你了。她笑笑:这位爷目无焦距,舌苔过赤,想来身有隐疾。然,认错人了。后有六岁的小世子拽着她衣袖不放,一双水汪汪的眼神,这样巴巴的望着她:小白,你是我娘吗?林慕白蹙眉,这孩子横看竖看,怎么那么眼熟呢?皇朝更替,生死成劫。道一句成王败寇,终归覆了九州,也负了她。
  • 修仙创世录

    修仙创世录

    黄昏的郊外,一只野猫孤独的行走着,看其时而停下脚步,而且行走的姿势也有点怪异。
  • 异世之乱世狂徒

    异世之乱世狂徒

    一个不知名的混混,意外穿越,将在异世掀起怎样的风波?身戴灵玉又是怎样神秘的宝物,竟能屡屡化解危机。混混风格在异界又将怎样发扬光大。“别跟大爷嚣张,老子比你狂”“别和大爷比财势,分分钟撩倒你!”
  • 废材惊天:神医五小姐

    废材惊天:神医五小姐

    焞煌大陆史书记载:混沌初期,天地为一体,至混沌中期,逐渐分离。至混沌晚期,诞生一神一魔。此为主神和魔神也……在美丽狂乱夜,以女王之姿从天而降。新的因缘生成了以涅槃承受这夺取的罪,将身心投入净化的火焰。若要将这人生改写,便从诞生于这世界开始。再次,重生的女王君临了。为其铺设的新舞台,于强者而言没有什么不同。因这份桀骜,天下万物静待狂言成真!求书评,求票票,各种求,么么哒!
  • 第一纪元晨曦

    第一纪元晨曦

    这是一片仍未被神明舍弃的大地,神灵创世,创造生灵,创造人类,虽未现世但却深入人心。本应无名的少年与堕落的神明相遇,通往未来的故事。这是个强者与弱者的故事,理想与现实的故事,谎言与真实的故事。
  • 霸道公主的挚爱

    霸道公主的挚爱

    南宫家族的公主南宫文曦,嚣张狂妄,却也有自己孤独的一面,直到他的出现,慢慢走进她的心里。从此,她许他一生一世,他爱她一生一世。
  • 山岚上的紫藤院

    山岚上的紫藤院

    多年前的那个夜晚,两人的生命轨迹从此交织在一起。他是球场上华丽炫目的网球天才,而她又是什么?
  •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青藏高原,动物乐园。静如秋水,暴似杀场。有乐有忧,生生死死。谁来主宰,令人思量……
  • 混沌主神

    混沌主神

    命运的时钟再次旋转,我,回来了........
  • 小姐不方

    小姐不方

    作为一个敬业的神偷,卓满晔认为她首先应该不信佛不信教,其次是不信穿越不信重生,可是……眼前这群不仅古色古香而且身怀魔法的人,是怎么个一回事!好笑好笑,废柴又怎样,你家废柴会同时兼并魔武双修吗?而且,作为神偷的她即便是废柴,也照样能偷个你跪地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