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2000000050

第50章 我的同事张爱玲(1)

祝勇

关于我的同事张爱玲,我知道的不多。她其他的同事知道的也并不比我多。原因是她几乎从来不见她的同事,包括她的助手。

在柏克莱大学,张爱玲几乎是一个隐形人。这首先与她的体形有关。因为她的体形过于瘦小,在人群中,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台湾学者水晶说她像艾米莉·勃朗特。有一次,我和威廉(WilliamSchaefer)坐在安德鲁(AndrewJones)的车上,饥肠辘辘,在黄昏的车流中,向旧金山一间小啤酒馆奋勇前进。我们谈起张爱玲。安德鲁指着路边走过的一个小老太太说,如果你能见到张爱玲,她就跟她一样。一个平常的老太太,毫不引人注意。

其次,张爱玲喜欢昼伏夜出,刻意地躲开人群。据她的助手、台湾学者陈少聪介绍,张爱玲通常是在下午到办公室,等大家都下班了,她仍留在那里。大家只是偶然在幽暗的走廊一角,瞥见她一闪而过的身影。“她经常目不斜视,有时面朝着墙壁,有时朝地板。只闻悉悉窣窣一阵脚步声,廊里留下似有似无的淡淡粉香。”(陈少聪:《与张爱玲擦肩而过》,《有一道河,从中间流过》,第二○三页,九歌出版社,台北,二○○六年版)

当时的中国研究中心在校外办公,不在紧邻西门的现址。我在柏克莱Downtown(下城)找到她当时的办公楼,是一座十几层的巧克力大厦,就在Bart车站边上,是这座朴素的小城最显赫的建筑之一,并且,据安德鲁介绍,它的显赫地位至少已经维持了二十年。我向陈少聪询问了张爱玲当年办公室的位置。中国中心早已搬到富尔顿街二二二三号(2223FultonStreet),那里现在变成一座银行。人们进进出出,点钞机决定着每个人的幸福指数。一切迹象显示,这座大楼与张爱玲无关。

陈少聪与张爱玲同在一间办公室办公,只是中间隔了一层薄板。外间是助手的,张爱玲在里间。所以,张爱玲每天不可避免地要与陈少聪打一个照面,她们互相微笑一下,或者点头致意,这种最低限度的交往,是她们每天必须履行的程序。后来,她们连此也嫌麻烦。每天下午张爱玲要来的时候,陈少聪干脆及时地躲开。

“我尽量识相地按捺住自己,不去骚扰她的清静,但是,身为她的助理,工作上我总不能不对她有所交待。有好几次我轻轻叩门进去,张先生便立刻腼腆不安地从她的坐椅上站了起来,眯眼看着我,却又不像看见我,于是我也不自在起来。她不说话;我只好自说自话。她静静地听我嗫嗫嚅嚅语焉不详地说了一会儿,然后神思恍惚答非所问地敷衍了我几句,我恍恍惚惚懵懵懂懂地点点头,最后狼狈地落荒而逃。”(同上书,第二○四页)

一九五二年,感到前途渺茫的张爱玲离开上海,只身来到深圳罗湖桥,准备从此进入香港。这里是上海到香港的陆上必经之途。罗湖桥的桥面由粗木铺成,桥的两端分别由中英两方的军、警岗把守。香港警察把入境证拿去检查时,张爱玲和从中国一起出走的人群眼巴巴地长时间等待。在他们的焦急与无奈面前,香港警察不失时机地表现了他们的傲慢。他们若无其事地踱步,心态悠闲。有一名中国士兵见状,走到张爱玲身边,说:“这些人!大热天把你们搁在这儿,不如到背阴处去站着罢。”张爱玲转头看他,那个士兵穿着皱巴巴的制服,满脸孩子气。人们客气地笑了笑,包括张爱玲在内,没人采纳他的建议。她紧紧贴在栅栏上,担心会在另一端入境时掉了队。这是张爱玲最后一次体会来自同胞的温暖(据司马新:《张爱玲与赖雅》,第六十八页,大地出版社,台北,一九九六年版)那条看不见的边界,从此把张爱玲的生命分为两截。上海公寓里的流言与传奇,在她身后,被铺天盖地的标语和口号迅速湮没。

如同默片里的人物,张爱玲很少发出声响。即使在办公室,她在与不在几乎没有区别。她把自己视作一件宝贝,秘不示人。她与外界的联系大多通过纸页进行,连电话都很少打。陈少聪说,每过几个星期,她会将一叠她做的资料卡用橡皮筋扣好,趁张爱玲不在的时候,放在她的桌上,上面加小字条。“为了体恤她的心意,我又采取了一个新的对策:每天接近她到达之时刻,我便索性避开一下,暂时溜到图书室里去找别人闲聊,直到确定她已经平安稳妥地进入了她的孤独王国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让她能够省掉应酬我的力气。”“除非她主动叫我做什么,我绝不进去打搅她。结果,她一直坚持着她那贯彻始终的沉寂。在我们‘共事’将近一年的日子里,张先生从来没对我有过任何吩咐或要求。我交给她的资料她后来用了没用我也不知道,因为不到一年我就离开加州了。”(陈少聪:《与张爱玲擦肩而过》,《有一道河,从中间流过》,第二○五、二○四页,九歌出版社,台北,二○○六年版)

对于柏克莱来说,张爱玲既存在,又不存在。这与现在没有什么不同。现在,二○○六年秋天,在柏克莱,我可以找到她,又找不到她。她在柏克莱大学两年的时间内,完成她的研究工作,并撰写了论文。但很少有人看见过她。我询问过当年在中国研究中心和东语系工作过的教授,并得到印证。一九七一年,张的上司陈世骧去世,张爱玲参加他的葬礼,是她在柏克莱屈指可数的公开露面。但她只呆了几分钟,就匆匆离去了。对于很多人而言,张爱玲只是一个名字,而不是身体。

张爱玲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字条爱好者。胡兰成第一次去见张爱玲,在上海静安寺路赫德路口一九二号公寓六楼六五室,张爱玲不见,胡只得到她从门洞里递出的一张字条。他已经很幸运了,因为张爱玲连字条都十分吝啬。近三十年后,水晶前往张爱玲在柏克莱的公寓拜访,张爱玲坚持不开门,后来几次打电话,张都不接,最后允诺会给他写张字条,而字条,也终于没有来。

在美国与她书信交往最多的是庄信正,是他介绍张爱玲来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就职。庄先生一九六六年在堪萨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初识张爱玲,自一九六九年张爱玲迁居加州,至她辞世的二十多年间,举凡工作、搬家等重要事宜,都托由庄信正代为处理。即使如此,他们的联络也基本依靠书信维系。二○○六年十一月,林文月先生在加州奥克兰她的山中别墅内,把庄信正刚刚在台湾《中国时报》上选发的这些书信拿给我看。分别以《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和《张爱玲与加大“中国研究中心”》为题,在二○○六年九月四、五日,以及十月六日《中国时报》上发表。每次几乎发表一个整版,除原信外,还配有庄先生的笺注。同时还配发了这批信的手稿照片。据庄先生透露,张爱玲使用的信纸通常是白色洋葱皮纸(onionskin),当年主要为打字机用,最后有几封信的用纸是深黄色。或许应该庆幸张爱玲的癖好,她的沉默反而使她的话语得以保留,那些信仿佛尘封已久的老唱片,使我们得以想象和重温她的声音。

张爱玲爱上了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并且因此而上瘾。锲而不舍的水晶最终成为为数不多的进入过她的居所的人,他对她生存环境的描写如下:“她的起居室有如雪洞一般,墙上没有一丝装饰和照片,迎面一排落地玻璃长窗。”(水晶:《蝉——夜访张爱玲》,《替张爱玲补妆》,第十四页,山东画报出版社,济南,二○○四年版)“张女士的起居室内,有餐桌和椅子,还有像是照相用的‘强光’灯泡,唯独缺少一张书桌,这对于一个以笔墨闻世的作家来说,实在不可思议。我问起她为什么没有书桌?她回说这样方便些,有了书桌,反面显得过分正式,写不出东西来!……不过,她仍然有一张上海人所谓‘夜壶箱’,西洋称之为‘nighttable’的小桌子,立在床头。她便在这张夜壶箱上,题写那本她赠送给我的英文书《怨女》。”(水晶:《夜访张爱玲补遗》,同上书,第二十五页)给我印象极深的是“雪洞”的比喻,有一种尖锐的肃杀感。我不止一次路过她的公寓,在杜伦特街(DurrantAvenue)上,有时透过密集的法国梧桐,望一眼她的窗。我没有前去叩门。窗亮着,但她不在。

“第二天我去看张爱玲。她房里竟是华贵到使我不安,那阵设与家具原简单,亦不见得很值钱,但竟是无价,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几乎是带刺激性的。阳台外是全上海在天际云影日色里,底下电车当当的来去。张爱玲今天穿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越显得脸儿像月亮。三国时东京最繁华,刘备到孙夫人房里竟然胆怯,张爱玲房里亦像这样的有兵气。”(胡兰成:《民国女子》,《张爱胡说》,第一二二页,文汇出版社,上海,二○○三年版)

同类推荐
  • 名家经典散文选: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本书用生动的语言,灵动的画面,鲜活的人物,带你进入故事现场,进入人物的内心体悟中美文化,并让人豁然了悟:真情可以跨越国界,真情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唯酌桃源酒高咏

    唯酌桃源酒高咏

    桃源镇的酒文化节举办十年了,今年以酒与诗为主题很有创意。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的支持下,吴江举办了首届全国诗词大赛,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收到了来自全国及海内外七百多首诗词。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发现、捕捉、挖掘桃源镇“酿酒之乡”的诗意、诗情、诗美,讴歌赞美桃源镇“酿酒之乡”的人文历史底蕴,立意新,手法巧,情意真,诗味醇,是吴江建设“诗词之乡”的又一成果。
热门推荐
  • 窃杀

    窃杀

    故事从一家医馆开始……穆晋,季越,韩平,贺峰,青吟,穆府,十二重楼……
  • 末日曙光

    末日曙光

    世界末日来临,丧尸病毒席卷全球,一夜间各大城市成为废墟。浩劫到来之际,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希望一片渺茫,刘砚与蒙烽带着他们的朋友,在焦土上逃亡,特种部队“飓风”寻找到了他们的下落,人类的曙光是否能到来?未来,又该走向何方?当二零一三的钟声敲响,丧尸围城,你想怎么办?是拿起武器,成为庇护众人的英雄;还是在乱世之中崛起,成就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歌?
  • 都市至尊仙医

    都市至尊仙医

    小人物终成大仙医,处处打脸,处处爽。玄而不妖,肥而不腻,是居家旅行,骑马坐车,睡前厕后的必备佳作。不教育人,只是让你无限爽。
  • 驱人者

    驱人者

    凡人都有私欲,无外乎凭外力为自己躲灾避祸、争权夺利,能驱使机械的人只需数日之功,能驱使鸟兽的人就要数月之功,如果要成为能驱使人的人,那是虽然用尽十年之功也不一定能修成的。
  • 混世天谴

    混世天谴

    锵!一声刀鸣猛然响起,伴随着刀鸣之声,一道光瞬间出现,这似乎是天地间唯一的一道光,这道光一往无前,像破开黎明的那一缕初光,瞬间就划过了莫见灵的天灵,从莫见灵的身体正中一闪而过,消失在天地之间。这道光太快了,莫见灵又被空间凝固延缓了行动,只感觉身体一凉,意识渐渐的就要消失。房间中寂静无声,雪如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破了胆,愣愣的站着,没有回过神来。“是你,你是武......”莫见灵眼中露出恨意,然而下一刻,双眼迅速暗淡,最终生命之火彻底熄灭。无声无息间,莫见灵的身体突然从中分成了两半,没有鲜血溢出,两半身体还没有落地,就化作了两股飞灰,消失于世间。
  • 他来自2016

    他来自2016

    “看!秋风拂过,阳光如幕一般洒在一个少年身上,他星目剑眉壮志如龙气如虹,他有着强健的体魄坚毅的品格,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咯!他就是我,我叫正夫!”他似乎只是对着她一个人说的这番话,可是他T恤衫上的金发少年却对着所有人咧着嘴开怀大笑。同学们都抬头注视着他,被他的文采所吸引。
  • 快穿之绝对攻略

    快穿之绝对攻略

    被快穿系统选中,澄光表示很坦然,快穿嘛,攻略肯定是要攻略的,并且澄光小可爱表示:攻略就要绝对攻略!拆散一对是一对!要玩就要拆散一堆!FFF团必胜!然而他却栽到了她手上,“澄光~抱抱~”澄光浅笑中抱起:“越来越重了~”某女一个小拳头挥过去:“还不是你喂的!”【1V1,宠文,绝对攻略,FFF团】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警号007

    警号007

    我叫刘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东部沿海城市的一个警察。全国的警察很多,据说正式在册的人民警察有180万,但像我这样获得全国公安二级英模称号的警察并不多,全国大概也就1000多人吧。获得二级英模之后,我被媒体称为神探,被领导树为楷模。电视台、报社、网站纷纷报道,在记者的笔下,我是一个高大上的英雄,事迹成为传奇,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探,但实际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偶然的因素做了警察,一路走来也是跌跌绊绊,也几次险些遭遇滑铁卢,甚至差点连警察也做不下去。
  • 刁蛮娘子十五岁:偷夫记

    刁蛮娘子十五岁:偷夫记

    都说胸大无脑,可这似乎不是形容她的吧?最起码她觉得自己胸够大,脑子也够灵活!做个好吃懒做的小丫头,好过做千金小姐吧?勾引个王爷,总比勾引皇帝好吧?唔,天底下最让自己后悔的是:放着国色天香的美男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