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9800000021

第21章 余秋雨的“看家本领”(6)

数百年来一直亲如一家的一个和睦村庄,突然产生了邻里关系的无穷麻烦,本来一见面都要真诚地道一声“早安”的村民们,现在都怒目相向。没过多久,几乎家家户户都成了仇敌,挑衅、殴斗、报复、诅咒天天充斥其间,大家都在想方设法逃离这个恐怖的深渊。可能是教堂的神父产生了疑虑吧,花了很多精力调查缘由。终于真相大白,原来不久前搬到村子里的一位巡警的妻子是个爱拨弄是非的长舌妇,全部恶果都来自于她不负责任的窃窃私语。村民知道上了当,不再理这个女人,她后来很快搬走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村民之间的关系再也无法修复。解除了一些误会,澄清了一些谣言,表层关系不再紧张,然而从此以后,人们的笑脸不再自然,即使在礼貌的言词背后也有一双看不见的疑虑眼睛在晃动,大家很少往来,一到夜间,早早地关起门来,谁也不理谁。

余秋雨通过对小人的研究,接通了“中国文化与社会灾难”和“中国文化的精神归宿”两大主题:缺少精神归宿,正是造成各种社会灾难的主因。因此,最大的灾难是小人灾难,最大的废墟是人格废墟。

余秋雨在《山居笔记》这样写道:“中国文化从来离不开灾难。我借清初和清末的民族主义激情来讨论中国文化的思维灾难,借东北的流放者来讨论中国重生父母的生存灾难;借渤海国的兴亡来讨论社会灾难与群体生命的关系,借苏东坡的遭遇来讨论社会灾难与个体人格的关系;借岳麓书院来讨论文化应该如何来救助愚昧的灾难,借山西商人来讨论文化应该如何来救助贫困的灾难。”这是余秋雨谈该书的第一部分即:中国文化与社会灾难。他继续写道:“正因为灾难,文化更具备了寻找精神归宿的迫切性。我借自己的家乡来讨论狭义的精神家园,借海南岛来讨论广义的精神家园,借科举制度来讨论精神家园在官场、世俗化过程中的变异,借魏晋名士来讨论精神家园在反官场、反世俗方面的固守。”

《抱愧山西》点出了一个很多人不甚了解的秘密: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是山西!而且,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而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先进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这真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味道,在人们的印象中,山西在中国是一个贫穷的省份,从民歌《走西口》中就可得知,人们因贫穷离开家乡到“口外”去谋生,歌调虽昂扬高亢,却隐藏不住哀戚无奈的境遇。还有“大寨”,流传一个顺口溜:“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全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1公里,总面积为1.88平方公里。在解放前,全村700多亩土地就有4700多块,全部斜挂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只是后来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顽强拼搏,才改变了旧貌,成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从此大寨走向全国,闻名于世界。尽管基本摆脱了贫困,但山西在人们的心中大体还是只能和贫穷联系起来,似乎这才是真实的山西。

但事实和数据是不容辩驳的,这也是余秋雨考察和研究了山西之后作出的一个结论,这是一个让人惊讶的结论:清代全国商业领域,人数最多、资本最厚、散布最广的是山西人;每次全国性募捐,捐出银两数最大的是山西人;要在全国排出最富的家庭和个人,最前面的一大串名字大多也是山西人;在京城宣告歇业回乡的各路商家中,携带钱财最多的又是山西人。当然,如果仅限于“商”和“钱”,山西人最多也只能算是有钱没格调的俗人。要注意的是,在谈山西的富时,余秋雨的眼光并不局限于“商”和“钱”的层次上,他所看到的山西的富是全方位的,是定位在文化意义上的,如果失去文化意义上的富,这种富就不是大富,用一种人们心照不宣的话说叫:“富而不贵”。

为了印证山西不仅富而且贵,余秋雨描述了自己在山西考察的实际感受:离开平遥后来到祁县的乔家大院,一踏进大门就立即理解了当年宋霭龄女士在长途旅行后大吃一惊的原因:进门一条气势宏伟的甬道把整个住宅划分成好些个独立的世界,而每个世界都是中国古典建筑学中叹为观止的一流构建。余秋雨还特别点到了张艺谋在这里拍摄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景观,人们不难从中感受到山西历史的悠久与富饶。

余秋雨谈山西人的富,意寓着一个更高的起点,他们无一不是经过一场超越环境、超越家世的严酷搏斗,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为了证实这一点,余秋雨列举万历《汾州府志》卷二记载:“平遥县地瘠薄,气刚劲,人多耕织少。”乾隆《太谷县志》卷三说太谷县“民多而田少,竭丰年之谷,不足供两月。故耕种之外,咸善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土俗殷富,实由此焉。”是的,很多时候,人们无法改变自然,却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能以这种迂回的生活方式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智慧的山西人知道天地之辽阔知道在这个地球上除了脚下贫瘠的土地,必定有比脚下土地富饶的土地,也知道,除了土地,还有能发挥自己其它才能的地方,于是他们想到了“走西口”。

“走西口”,在人们的理解中,就是山西贫穷的农民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这种理解对也不完全对,因为穷确实是“走西口”的起因,但正因为“走了西口”,山西的这拨贫穷农民才由此摆脱了穷困。他们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却有着读书人的大智若愚:口外,大片的肥沃土地需要人耕种;当时战争频频,驻防军需要粮食,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他们将塞北的毛皮、呢绒运到内地交易,有的在不长的时间便成了显赫的商人;由于商贩们的需求,又创建了施舍、客店、饭庄,他们就是这样边走边动脑筋,他们就是这样终于找到了一条生财的道路,“走西口”不仅让山西人摆脱了贫困,也让山西人摆脱了奴役,开辟了一条在中国前所未有的致富道路,这种致富的景观是恢弘的,也是凄楚的,正如任何一条成功的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定会有牺牲者。余秋雨举了一个例子,交城县徐学颜的父亲远行关东做生意二十余年杳无音信,徐学颜长途跋涉到关东寻找,一直找到吉林省东北端的一个村庄,才遇到一个乡亲。乡亲告诉他,他父亲早已死了七年。这个故事在众多的“走西口”人中只是一个缩影,多少难以想象的艰苦经历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淡去,人们早已习惯了种种凄惨,也就习惯了“走西口”,在他们的眼里,只要“走西口”的人,无论生或死都是光荣的,他们“杀”出的是一条血路,留下的却是一条金光大道。

关于“走西口”,余秋雨提出了一个话题:山西商人全方位的成功,与他们良好的整体素质有关。这种素质,特别适合于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因此也可称之为商业人格。余秋雨认为山西商人在人格素质上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引人注目:

其一,坦然从商。做商人就是做商人,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的。这种心态在中国长久未能普及。士、农、工、商,是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定位序列,商人处于末位。

其二,目光远大。最能显现山西商人目光的莫过于一系列票号的建立,他们先人一步看出了金融对于商业的重要,于是就把东南西北的金融命脉梳理通畅,稳稳地把自己放在全国民间钱财流通主宰的地位上。

其三,讲究信义。有一家商号欠了另一家商号白银六万两,到后来实在还不出了,借入方的老板就到出方的老板那里磕了个头,说明困境,借出方的老板就挥一挥手,算了算了;一个店欠了另一个店千元现洋,还不出,借出店为了照顾借入店的自尊心,就让它象征性地还了一把斧头、一个箩筐,哈哈一笑也算了事。山西人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它,不愿意为了眼前小利而背信弃义。

其四,严于管理。不少山西大商家在内部机制上改变了一般的雇佣关系,把财东和总经理的关系纳入规范,总经理负有经营管理的全责,财东老板除发现总经理有积私肥己的行为可以撤换外,平时不能随便地颐指气使;职员须订立从业契约,并划出明确等级,收入悬殊,定期考察升迁,数目不小的高级职员和股东共享,到期分红,使整个商行上上下下在利益上休戚相关、情同一家;总号对于遍布全国的分号容易失控,因此进一步制定分号向总号的报账规则、分号职工的书信、汇款、省亲规则。

余秋雨以上总结出了山西商人的人格,并进一步指出:走西口的哥哥回来了,回来在一个十分强健的人格水平上。

余秋雨在肯定了山西商人人格的同时,也指出他们人格结构中脆弱的一面,也是最深刻的一面:他们奋斗了那么多年,却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能够代表他们说话的思想家。他们的行为缺少高层理性力量的支撑,他们的成就没有被赋予雄辩的历史理由。严密的哲学思维、精微的学术头脑一直在躲避着他们。他们已经有力地改变了中国社会,但社会改革家们却一心注目于政治,把他们冷落在一边。说到底,他们只能靠钱财发言,但靠钱财发言又是那样缺少道义力量,究竟能产生多少精神效果呢?

说穿了,他们只能落俗于“商人且富不贵”的怪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永远制约于经济基础,有了这种制约,经济也就成了上层建筑把玩的附属品。只是无论怎样说,就富而论,山西首当其冲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我们应当尊重山西人,尤其要尊重山西人的精神:善于思考、执着顽强、朴实无华的精神。

行走、考证、推敲、铺展,再加上诗一般的语言,余秋雨将《山居笔记》再次演绎到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然而,从写这本书的一开始,余秋雨对自己的要求就是那样的苛刻也是那样的我行我素:

我是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山间居舍里开始这本书的写作的。我显然已经不在乎写出来的东西算不算散文,只想借着《文化苦旅》已经开始的对话方式,把内容引向更巨大、更让人气闷的历史难题。朋友初见面不妨谈得轻松一点,但是谈得知心了,就想把深埋心底的苦楚畅吐一快,吐露出来的一切可能会令朋友皱眉,然而这是朋友的义务,知心的代价。连已经习惯了《文化苦旅》表述风格的读者也可能会对《山居笔记》不习惯,这没有办法了,既然我的文思已经无可奈何地进入了深秋,那么只能让不厌弃我的读者一起来消受寒风和残荣,真对不起。

同类推荐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此书不以逻辑严密的专论见长,而以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格言取胜。其以处事做人为中心,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您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普洱溯源

    普洱溯源

    近年来,普洱茶经历了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业界业外人士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见地,有褒扬者,有贬抑者,这很正常。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思想框在框子里去统一,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炒作也好,市场规律也罢,毕竟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了一股普洱茶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使普洱茶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还普洱茶之真正面目。
热门推荐
  • 宠夫上瘾:呆萌少爷易推倒

    宠夫上瘾:呆萌少爷易推倒

    “乖乖上榻暖好被窝,不然本姑娘就……你!”土匪窝的女贼手拿皮鞭,精光盯着某男正直的脸死不松手。这年头少爷有三好,好颜,好材……好推倒。面对风骚凛凛的女土匪,战家三少爷两眼一翻,毫不客气的往后一倒:“来吧!”女土匪vs战少爷,打是亲,骂是爱,爱的太深用脚踹。n多年后,某女哭诉:“王八蛋,说好什么都听我的……”“夫人,为夫自然什么都听你的!”某男抱着某女上了美人榻:“这不是给你暖被窝了吗?”
  • 陌上君子人如玉

    陌上君子人如玉

    人说温润如玉,岂知玉石最是凉薄,任人手握怀揣终暖不了其心......情窦初开的少女暖暖只一眼便爱上芝兰玉树的公子冷枫,想方设法吸引冷枫目光,怎奈公子冷心薄情......
  • 九九情死

    九九情死

    一本神奇的功法,九个绝世的女人,九次危难中的生死,成就九情九死。
  • 女继承者强制试婚:墨少,来Pk

    女继承者强制试婚:墨少,来Pk

    她是陆氏百年来唯一的女继承人,高傲冷酷,狠绝无情。陆如酒:“五百万,给你的卖身钱。”墨少掀桌,妈个蛋,你以为你是霸道总裁就可以抢劳资台词吗?!陆如酒:“你点的火,你要自己负责。”墨少掀桌,妈个蛋,为什么又抢劳资台词!陆如酒:“老子的男人是用来疼的!墨少有什么需要,都给他最好的。女人除外。言语轻浮浪荡,碎了他的牙。对其他女人动手动脚,断了他的手。再有进一步发展,买好棺材送他上路!”墨少不掀桌了,他泪流满面。
  •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踏一条船

    独踏一条船

    “白云,我回来了。”是呀,你怎么还回来了呢?不是说好永远不会来吗?说好一辈子不理我,现在天天‘黏’着我;说好带我去看海,你却带我去爬山;说好做彼此的天使,你却偏偏当我的恶魔;说好不结婚的,你还为什么求婚......
  • 本科修仙班

    本科修仙班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齐豆豆不明白为什么前世的自己要跟一张宣传单回眸500次,如果不是不小心多看了一眼那张“朋友,你听说过修仙吗”,她就已经成为一个欢乐的大学新鲜人,何必参加这个只有一个系一个专业一个班一个学生的本科修仙班!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求爱101次,言少别灰心

    求爱101次,言少别灰心

    “喂,言先生,虽然我们已经是夫妻,但你这样不好吧?”“有什么不好?你是我光明正大扯了结婚证的老婆,我这样有什么不对吗?”“那个……就算这样,可我也只是心理医生,看不了男科。你……还是请便吧。”
  • 阁楼上的音乐家

    阁楼上的音乐家

    她是最年轻的作曲金奖得主;曾经的音乐天才少女,却是盛乐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个复读生。他,是深情而冷漠的神秘词曲作家,盛乐之王。外人前,私底下,两人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那一天,她来到了他的阁楼……
  • 溺爱恋习语

    溺爱恋习语

    一见钟情并没有什么好结果,但宫本盛就是对张雅萱一见钟情的。他们经过了许多风风雨雨才在一起的,可是,又经过一些小误会他们不可以在一起了,可雅萱回来的时候,已是当红明星,可是无论宫本盛怎么解释,雅萱都不再听了。他们能重归于好吗?要看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