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2200000018

第18章 周立波小说的欧化倾向(3)

周立波早期作品语言的欧化,是建立在他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以及他对外国名著的欣赏之上的,他早年的文学活动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忽视这样的背景,就无法深入了解他后来创作中的极富个性的艺术特点。《牛》可以看作是周立波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它与周立波之前创作的《铁门里》系列不同,周立波在创作《牛》时开始把小说写作的视角投射到了农村和农民的身上,而且是周立波根据自己在陕北农村的实际观察和生活体验写成的。这种转向体现了周立波对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中的“革命文学”认知的深化。鲁迅在30年代“两个口号”论争中就对“革命文学”提出了批评:“我主张以文学来帮助革命,不主张徒唱空调高论,拿‘革命’这两个辉煌的名词,来抬高自己的文学作品。”[鲁迅:《几个重要问题》,载《夜莺》1936年6月15日。]鲁迅十分反感当时“革命文学”空喊口号的倾向,事实上早在1927年他就对“革命文学”与现实脱节表示了不满:“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赋得革命五言八韵’,是只能骗骗盲试官的。”[鲁迅:《革命文学》,《而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40页。]周立波虽然不服气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但对鲁迅批评“革命文学”是认可的。在两个口号论争正酣的时候,他作为“国防文学”口号阵营中的主力却退出了论争,开始埋头翻译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这是他接受鲁迅批评左翼青年是“空头文学家”的结果。他不愿意做“空头文学家”,因此在左联解散以后,他毅然地离开上海的“亭子间”,奔赴前线,亲自投身革命实践。周立波的选择体现了他对革命文学自律性的追求,他不再躲在“亭子间”里闭门造车,而是深入到了革命的腹地,以对革命的实际观察和体验来创作出不是标语口号式的宣传品,而“首先是文学”的作品。

然而,周立波早期作品对“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并不成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欧化”虽然改变了中国的语言状况,引进了新的思维体系,却无法深入到普通大众。现代白话的“欧化”是不可能解决文化、文学语言大众化的问题。所以鲁迅曾断然地说:“现在中国自然没有平民文学,世界上也还没有平民文学,所有的文学,歌呀,诗呀,大抵是给上等人看的;他们吃饱了,睡在躺椅上,捧着看”,“在现在,有人以平民——工人农民为材料,做小说做诗,我们也称之为平民文学,其实这不是平民文学,因为平民还没有开口”[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四月八日在黄埔军官学校讲》,载《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17页。]。所以,中国的语言必须再来一次改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了知识分子的写作存在“洋八股”现象,提出“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4页。]。毛泽东的讲话意在建立一种革命主体工农大众自己的语言体系,而认为表现新式知识分子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欧化”语言体系是革命的绊脚石。毛泽东认识到了“欧化”语言的弊端,他的讲话具有革命性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的讲话传达后,周立波意识到了自己的创作与革命实践及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延安时期的周立波与那些被迫改造叙事的知识分子不同,他“像一位通往文学圣殿的朝圣者,虔诚地相信‘革命文学’必然在他所经历时代开花结果,为达此目的,无论什么样的心理体验,更确切地说,是对一种新的文学方法的探索性实践,他都愿意经历和尝试”[董之林:《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158页。]。因此他深刻地反省自己:“譬如在乡下,我常常想到要回来,间或我还感到过寂寞,这正是十足旧的知识分子的坏脾气,参加生产和斗争的群众,不会感到寂寞的,恐怕连这个字眼也不大知道,为了群众的利益而斗争的战士,在边区,也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只有犯着偏向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们,才会有这样的病态的感觉。有着这感觉,就自然而然的和群众保持着距离,而且自然而然的退居于客人的地位”[周立波:《后悔与前瞻》,载胡光凡、李华盛编:《周立波研究资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5—66页,原载《解放日报》,1943年4月3日。]。他还进一步挖掘了阻碍自己深入生活的原因:“中了书本子的毒。读了一些所谓古典的名著,不知不觉地成了上层阶级的文学俘虏。在这些开明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精致的书里,工农兵是很少出现的,有时出现,也多半是只是描写了消极的一面,而那些寄生虫,大都被美化了。贾宝玉,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一出场,就光彩夺目,特别是安娜,在鲁艺的文学系,有一个时期,连她的睫毛也都被人熟悉,令人神往,”因此“看不见群众,看不清这现实里的真正的英雄”[周立波:《后悔与前瞻》,载胡光凡、李华盛编:《周立波研究资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6页。]。周立波的反省表达了作家迫切地要与过去的自己决裂,而创造一种新的写作。要进入一种新的创作境界,要求作家必须改变自己早年倡导与熟悉的“欧化”语言体系,而使用毛泽东所强调的工农大众的语言体系。为此周立波付出了十分的努力,他通过对人民群众语言的学习与揣摩,使人物说出符合他的角色与身份的话语,正如他写《暴风骤雨》时对农民语言的实践:“初到东北的城市听到一些人说协和语,以为伪满统治十四年把东北人民的语言也给破坏了。一到乡下,就知道东北语言还是由农民完整的保存着,带着浓厚的中国传统的气派和泥土的气息。《暴风骤雨》是想用农民语言来写的,这在我是一种尝试。”[周立波:《<暴风骤雨>是怎样写的?》,载胡光凡、李华盛编:《周立波研究资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85页,原载《东北日报》,1948年5月29日。]

三成熟期作品的欧化

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周立波开始自觉地运用方言土语进行创作,但是欧化的句法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了他创作思想中的一个潜意识,与他民族化的努力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了一起。我们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使动介词的使用:“老田头听到这儿,低下头来,泪珠噼里拍拉往下掉,是穷人特有的软心肠,和他自己的心事,使他忍不住流泪”[周立波:《暴风骤雨》,《周立波选集》(第二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8页。],“这意外的碰见,使得赵玉林一时愣住了,不知说啥好”[周立波:《暴风骤雨》,《周立波选集》(第二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4页。]。

“的”的频繁使用:“在这一位新来的生疏的上级的跟前,他露出了一种跟他的粗鲁的举止不相调和的不很自然的神态,他想退出去,但又不好意思马上走”[周立波:《山乡巨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在这小小的适应初起的庄稼人的生活方式的会议上,穷人尽情吐苦水,诉冤屈”[周立波:《暴风骤雨》,《周立波选集》(第二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页。]。

倒装:“她素来看这人不起,不是由于他的头上的癞子……但他起小不争气,解放以后,照样不长进,别人都是人穷志不穷,只有他是人穷志气短”[周立波:《山乡巨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可是他不说。这是因为他是一个踏实的实际工作者”[周立波:《暴风骤雨》,《周立波选集》(第二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页。]。

复述:“报仇的火焰燃烧起来了,烧得冲天似的高,烧毁几千年来阻碍中国进步的封建,新的社会将从这火里产生,农民们成年溜辈的冤屈,是这场大火的柴火。”[周立波:《暴风骤雨》,《周立波选集》(第二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1页。]“他回答了,但没有声音,也没有言语。在这样的时候,言语成了极无光彩,最少生趣,没有力量的多余的长物。一种销魂夺魄的、浓浓密密的、狂情泛滥的接触开始了,这种人类传统的接触,我们的天才的古典小说家英明的、冷静地、正确地描写成为:‘做一个吕字。’”[周立波:《山乡巨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页。]

周立波成熟期的作品虽然用了欧化的句法,但是他在使用时非常谨慎,只用于叙述的语言之中,而且使用的频率减少了很多,这也反映了周立波对欧化句法使用的自觉化转向。周立波成熟期的小说除了有潜移默化了的欧化句法以外,还有一系列的外来词语贯穿于创作之中,比如“剥削、先进、落后、泛滥、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等,这些外来词语与方言土语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不是机械的堆砌,而是不露斧凿,浑然一体,精练圆熟。事实上这些外来词语早就随着五四运动进入了中国的现代汉语中,这些新的词汇就像一把利剑插入了封建的话语中,直划开掩盖着国民性的外衣。到了四五十年代,这些新的词汇已经成为汉语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周立波早在30年代从事翻译时,为了引进新的思想和语言,他就已经十分注重对新词汇的使用。他后来仍然把这些词沿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也说明了他对语言非常敏感,能捕捉到中国语言的演变轨迹。正如他作品显示出来的,像老孙头、亭面糊、陈先晋等老式农民使用的都是地道的方言,而一些新派的年青人如白玉山、邓秀梅、陈大春等的语言则时不时夹入些“摩登”词汇。新、老派人物思想的交锋正是通过不同的语言表现出来。

周立波在其成熟期作品中对欧化句法有抑制地使用并转向方向写作,说明他已经开始挖掘自己的语言财富,语言的使用由“外在的不自觉”走向了“内在的自觉”。他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方言,而叙述者的声音却出现了欧化的句法和外来的词语。在实现民族化探索的同时,仍然保留欧化句法,是周立波有意为之的结果。欧化语言相对于方言土语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逻辑严密,周立波对这一点有着清晰的认识:“人民的语言,需要加工的地方也还是不少。它也还有好些缺点。比方说:语法不十分精密,记述复杂的、科学的、新兴的事物的语汇还不够使用。为了补救这缺陷,我们必须介绍外来语,添加新的语法和字汇,注入新鲜的血液。”王西彦曾对周立波后期作品中的欧化句法提出了批评:“我们许多作家,都是知识分子出身,读过不少外国作品,在语言句法上,带着不少欧化成分,腔调也是知识分子的;因此,在采用土语时,就往往会夹夹杂杂的,显出不调和、不统一的痕迹。”他特别提出《山乡巨变》里邓秀梅对盛淑君谈论爱情时不仅十分欧化,而且“出之于邓秀梅的嘴巴,也总觉得不大切合身分”[王西彦:《读<山乡巨变>》,载胡光凡、李华盛编:《周立波研究资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96、397页,原载《人民文学》1958年7月8日。]。除了对作品语言的具体讨论之外,这里还要注意批评所体现的50年代特殊的文化氛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艺界展开了“反右”斗争,人们思想的紧张情绪日益升级,而斗争也日趋尖锐化。就在这一过程中,批评也多陷入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必须遵循“正统”而拒斥“异端”。我们可以看看批评家当时所举的具体例证,那是邓秀梅与盛淑君讨论爱情时的一段话:“这是一种特别厉害的感情,你不要控制,它会淹没你,跟你的一切,你的志向,事业,精力,甚至于生命。不过,要是你控制得宜,把它放在一定的恰当的地方,把它围在牢牢的合适的圈子里,好象洞庭湖里的滔天的水浪一样,我们用土堤把它围着起来,就会不致于泛滥,就会从它的身上,得到灌溉的好处,得到天长地远的,年年岁岁的丰收。”[周立波:《山乡巨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事实上这段话出自邓秀梅之口并非不符合人物的身份,邓秀梅虽然出身于农村,但她已经在县里工作了7年,受过良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代表,因此她与那些土生土长、文化水平不高的老派农民不同,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她是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语来的。益阳方言的句子往往比较简短,很少用连词,周立波结合欧化句法,用连珠炮似的语言把爱情这样一种复杂的情感清楚而又到位地表达了出来,而且也并不违背说话人的身份。

周立波虽然不排斥欧化,但他对欧化语言的使用也非常注意掌握分寸,他认为欧化是民族语言的补充:“中外古今法,也很适用于语言的学习。我们要不断地汲取中外古今的语言的精华,采摘中外古今一切语言的简炼、生动、新鲜、科学的字汇和语法,来继续丰富和改革我们的语言和文体。而我们自己国家几万万劳动人民天天使用的活的语言,各地的方言土话,将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的对象,营养的重要的源泉。”[周立波:《方言问题》,载《文艺报》1951年3月10日。]周立波作品中人物的直接引语使用地道的方言,使人物语言的表达随意而又诙谐。如果作者(叙述者)的声音也同样使用方言,严肃的事情和观点则无法准确地表述出来,这就需要欧化句法的介入。周立波对欧化句法经历了一个由早期翻译的推崇,到理智使用,再到将其消融在方言写作中的过程。

周立波对中西语言的运用越来越成熟,使得他在进行民族化探索的同时没有把欧化与民族化做一种二元对立的处理。他并不认为欧化和民族化是非此即彼、不可兼容的紧张对立关系,他将二者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葛洛曾经回忆周立波在1957年时,“我从他的身上又发现一些变化。过去在延安的时候,他经常在各种会议上慷慨发言,今天,无论参加党内或党外的会议,他都发言不多,发起言来也不容易说到点子上。过去,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虽不精明,却也不是一个迂夫子,今天,他最大的弱点好像就是不懂得搞好人事关系的重要性,并且极端缺乏处理私事的能力”[葛洛:《悼念周立波同志》,载胡光凡、李华盛编:《周立波研究资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9页,原载《北京文艺》1979年11月10日。

]。思想单纯的周立波自然无法理解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但他对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是十分警惕的,他始终坚持鲁迅早年提出的现代文学的自律性精神,以他早年积累的外国文学知识和生活体验来构筑他的文学世界。从这样的意义来看,他小说中的欧化倾向是对当时文学界教条主义和公式化倾向的一种反动,在以“政治标准”衡量一切艺术的时代,周立波没有亦步亦趋地跟随政治风向,也没有因为政治的缘故而彻底否定人们崇尚的艺术,这种独特的文学精神使得他的作品在激进的政治斗争环境保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堪称社会主义时代的文学经典。

同类推荐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为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而作的研究报告,但出版后,却引起轰动,被译成30多种语言,行销100多个国家,成为现代日本学的开山鼻祖。是了解日本人的最佳读本,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全球人销量超过3000万册,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菊与刀》 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
  • 治学严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治学严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兰州历史文化.1

    兰州历史文化.1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热门推荐
  • 迷梦之海神临水

    迷梦之海神临水

    一个都市打工的女子,在一次奇遇后得到了一件奇宝。一次外出旅游,发生在她身上的奇异变化,让她在海里拥有特殊的能力,在海中来去自如,海里的生物在她手中,如同那乖巧的宝宝。工作的巨变,让她放弃了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下定决心的她,带着迷茫,同时也带着对未来的希望,来到一个小渔村开始了定居生活,故事正式开始……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校花有帅哥保镖

    校花有帅哥保镖

    王斌从残酷的派别纷争中逃离,来到中海,被苏青选中做妹妹的保镖,王斌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校园保护美女校花苏珊的帅哥保镖,从而有一个武神变成一个实际的校园霸主,保护苏珊。
  • 唯我超脱

    唯我超脱

    浩瀚寰宇,分三千大世界,万族林立,均是修者至上,弱肉强食的世界。天道五十,大道衍化四十九,留一线生机。大炎黄世界的最强者超脱失败,却捕获那一线生机。主角秦破偶然得到那一线生机,使自己的命运消失在了命运之轮,且看秦破如何重新书写命运!走上那至高的超脱之路!
  • 墓中有妃,喵喵喵~

    墓中有妃,喵喵喵~

    新文上线:《侯爷宠妻成瘾》http://novel.hongxiu.com/a/1414537/他是权利滔天的摄政王,是当今圣上也要让之三分的亲弟弟。喜怒难测,不爱女色,跺一跺脚整个皇都都要变天的人,有一天却对一只从墓中带回的猫疼到了骨子里。*[片段一]严谟提着小奶猫塞进衣襟里,软软的毛紧贴着他的皮肤,一片温热,十分舒服。“喵呜!放我出去!”沅言挣扎着探出头要往外爬,惹来男人威胁的一眼,“本王不介意剪了你的爪子。”“喵呜~”沅言低呜一声,相信男人绝对是说到做到,为了留着爪子吃鱼,只得老老实实缩回探出一半的锋利,四只小肉垫贴着严谟的胸口。从此摄政王走哪衣襟里都揣着一只小奶猫。[片段二]“王爷,找到猫了。”“在哪?”严谟微眯眸子,继续手中的书画。严六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在郡王府,和凌素郡主养的波斯猫在一起。”顿了顿,“是只公猫。”“咔嚓!”严六闻声抬头,却发现王爷已经不在,而书桌上正躺着一根断裂的毛笔。等严谟在郡王府花园找到某只猫时,她正被那只波斯猫突然的猛扑压在身下……“喵呜!严谟救命!”沅言看着如天神出现的男人,眼泪汪汪。*沅言以为在遇到严谟之后,她醒来发现自己附身在一只猫上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糟糕了,可后来一件件的真相摊开,她觉得,能遇见严谟,一定是将她所有的坏运气都用上了。那个觉得天下所有生物都是蝼蚁的男人,他的心从来都是冷的。*当木娘将她死死掐在地上,那个平日里纵容她的男人,冷冷的站在一旁,扫她一眼,眸中布满寒星:“木娘,今夜子时之前我要她的心头血。”直到银制的针管插入心口,沅言疼得小小的身子不断抽搐时,才愿意相信原来他待她的好都是裹着糖衣的毒药,为的不过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取了她的心头血,去救一个女人。那个本是这王府的女主人,他的心头朱砂。*后来再见,她狠狠朝着他的喉咙扑上去,却被他轻易捞住抱在怀里。她听见他似庆幸的话,“我就知道你还会回来的,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舍
  • 天之毒

    天之毒

    天外有片天,名为大明天。大明天有流毒,一个叫日天也可以日天的人,便要逆天斩流毒。
  • 晓琪夫妇太妖娆

    晓琪夫妇太妖娆

    她还是她一点都没变他也同样还是那个腹黑boos他宠她,他疼她在他的世界里她就是自已的天然而幸福开始渐行渐远多次的误会把她推向边缘而他却始终都在等她回来最后晓琪夫妇携手只做鸳鸯不羡仙!
  • 还记得那年冬

    还记得那年冬

    那年冬,你给了我生;那年冬,你给了我亡......
  • 日影寒

    日影寒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寸心之争,生死忘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仇难却,恩怨无尽。他们三个,一个是好管闲事的浪子。一个是背负家仇的少年。一个是愤世嫉俗的侠客。这是在茫茫江湖中,一段交错复杂的故事。
  • 快穿来自苦恼

    快穿来自苦恼

    “我希望他健全地活着。”都言青梅x竹马“让他成为最耀眼的星。”娱乐圈模特x影帝“至少,按他的生活轨道而活。”网配coserxcv“定要助他为王。”古言公主x世子......(求交流)本文又名#来自男配他姐的苦恼#,#论如何拆散男配与女主#,#来自炮灰的反击#,#女主她最近有点苦恼#,#男主的心你不要猜#,#虽然我渣#不黑原女主,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