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2800000021

第21章 “老照片”札记

几幅“不宜发表”的照片

冯克力

冯克力先生曾参与创办并主编《老照片》这本杂志书十六年,他见过的老照片成千上万。当今能接触如此多的老照片,冯先生可称得上是个佼佼者。

我们了解以往的历史,靠的是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而对近百年来说,照片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老照片留下了许多形象而珍贵的画面,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生存状态有很大的帮助。今天阅读这些老照片,会引发我们对历史的深层次的思考。我们特请冯克力先生开辟专栏,谈谈由老照片而引起的一些思索。

——编者

《老照片》创办之初,从新华社摄影部的资料室里获益很多。

也是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吧,大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新华社摄影部的图片资料开始对外开放,以新华社照片档案馆的名义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同时收取一定的费用。记得一九九六年的时候,对外提供一张五时的黑白照片,连制作费和使用费在内,共收取五十五元。那时查阅的门槛也不高,只要持有单位的介绍信,即可获得热情的接待和服务。工作人员会根据你的查阅要求,到库房里提取相关的图册,有时因为资料太多,一次抱不了,便放在小车里推出来,然后一本本摞在你的案头。

图册悉为摄影部存档的原始资料簿,里面的纸张有的已经泛黄,翻动时,散发着淡淡的久置库房的特有气息。每张照片下面都附有详细的说明文字,图文对照,一目了然。说明文多是用老式的打字机打上去的,个别也有手写的。手写的文字,多系对说明文的校正或对图片的批语,诸如“不宜发表”、“曝光不足”、“左边的人裁去”之类。这些批语,不经意地透露着那个年代拍摄和选取新闻图片的标准,颇耐寻味。照片选好以后,把编号誊写在一张特制的表格上,在馆里的工作人员引领下到收费处交上钱,然后等着按时来取照片就可以了。如果是外地的,馆里还负责邮寄,通常半个月之内,便可如数收到选定的照片。尤其头两年里,所选的照片无论是涉及领袖人物还是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馆方都予放行,从未拒绝提供。

再后来,就多了一些审批的手续,像上述两类照片,往往要经过相应级别的领导批准后,方可对外提供。后来有一次,我去挑选了一组拍摄于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时的照片,记录了荣毅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依然奢华的居家生活。想来是想通过展示荣毅仁的优裕处境,宣传工商业改造政策的英明,从而打消工商业者们的顾虑。画面有荣家轩敞的别墅外观、家中的康乐棋室等等,其中一张是他的儿子面带微笑半蹲在庭院里,一手拄着猎枪,一手提着一串被击毙的麻雀在展示给人看,随附的说明文称其积极响应“打麻雀”的号召,一天打死了麻雀多少只,云云。工作人员看后说,这些照片要送领导审查,让我回宾馆去等消息。我告诉他们,我已买好了当晚的回程车票,没法再等。

那位工作人员想了想,建议我先把所选照片的费用付了,如果审批通过,他们就把照片寄给我,反之,则退款。回到济南的第二天,他们打电话给我,说很抱歉,那些照片领导一张也没批准……结果,那些曾经被大张旗鼓炫示的照片,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尘封之后,竟也变成了“不宜发表”的,其中的奥妙,真是让人难以参悟。

随着审查的步步升级和收费的不断飙升,那个地方也就去得越来越少,后来干脆就不再去了。不过回想起来,当年新华社照片档案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开放的襟怀,还是为《老照片》的成功创办,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而十几年前出入、流连其间的光景,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接下来,还是具体谈谈当初从新华社的档案图册里“淘”来的几幅当年“不宜发表”而通过《老照片》披露出来的照片吧。

其中一幅,是毛泽东与着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在一起的照片(见图一)。《老照片》刊发这张照片时,随附了吴兵先生撰写的解读文字,其中写道:“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三日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休息时,毛泽东从主席台上下来,与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潘光旦交谈。潘光旦上大学时因体育事故,断了一条腿,行走不便。大概是休息时毛泽东见其他人均离席走动,唯潘光旦端坐未起,故特加顾问。毛泽东与别人在一起的照片,大都位置显要,很‘露’脸,而这一张,却是个背影,且站在一旁……”潘光旦见毛泽东来到自己面前,遂拄着拐杖从座位上欠起身,用握着烟斗的另一只手撑着桌面,微笑着与毛搭话……这幅照片以瞬间的定格,反映了特定时期共产党领袖与知识分子尤其着名知识分子间的微妙关系。

解读者从照片上“领袖谦恭的背影里”读到的,是建国之初“国家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殷殷之情”。但作者也对短短几年后知识分子即“厄运临头”有所慨叹:连被毛泽东如此礼遇的潘先生也没能幸免!

就是这样一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新闻照片,却因领袖是背对镜头,而被归入“不宜发表”之列,在通讯社的资料库里沉睡了几十年,直到《老照片》刊布后,始以“历史照片”的面目得见天日。

真是无独有偶。后来《老照片》里还刊发过一张一九四九年初蒋介石宣布“下野”回到奉化老家祭祖时与蒋经国在山间俯瞰家乡的照片。据照片的提供者、台湾着名老照片收藏家秦风先生介绍,这张照片也因为是俯角拍摄了领袖的背影,被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方面列为“不宜刊布”,直到蒋氏父子离世后,才得以公开面世。

虽然这两幅照片的基调有很大的不同,前者表现了领袖与知识分子的一度相敬如宾,后者留住的却是蒋氏父子仓皇辞庙的无奈,但以领袖需以正面、高大形象示人的构图标准来衡量,这两张照片无疑是触犯了同样的禁忌。看来,对于照片的取舍,许多时候并不完全取决于党派的意识形态,恐怕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在里面。只是这个话题有些深奥,非区区所能尽述,只好仰待高明了。

另有两幅当年被归入“不宜发表”后经《老照片》刊布出来的照片,是“三反五反”期间上海沪光电影院前即景和宣传队员在上海里弄里教唱歌曲。拍摄这两张照片,意在反映上海“三反五反”运动中强大的宣传攻势。原本张贴电影海报的电影院门前,糊满了巨幅宣传标语和宣传画:而一向宁静、温馨的弄堂,也变得人头攒动,群情激奋,男女老少被召集起来学唱“同一首歌”,不过歌名是“两条道路由你挑”,其中唱道:“不法奸商你听着,两条道路由你挑……”听着这般众口一词的吼声,住在弄堂里的那些中小工商业者们即使没有做过什么不法之事,怕也要胆颤心惊吧?!

这样两幅如实记录了当年沪上社会风貌的新闻照片,当初为什么未被允许发表?其中的原因,虽然难以尽知,但只要仔细端详一下这两张照片便不难发现,它们与后来习见的那些经过精心设计摆布的新闻照片有很大不同,构图没有那么集中,主题似也不那么鲜明。即如沪光电影院门前即景那张照片,画面里匆匆走过的那几个哈腰弓背、一身疲惫的中年男子,与背景中那些赫然在目的画幅和标语,构成了一种暖昧且不确定的关系,容易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台湾的摄影评论家章光和,在《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写道:“巴特说摄影家科特兹初到美国时照片遭《生活》(life)杂志拒绝,是因为他的照片中‘话太多’,会引入遐想,也就是说,在他的照片里有太多的可能性,使得观众在影像的表面(假面)呈现上会胡乱揣测其影像的言外之意。”这两幅照片显然也犯了“话太多”的毛病,而一旦“话多了”,与新闻宣传所追求的“旗帜鲜明”自然就大相径庭——后来“导演摆布”

在中国的新闻摄影中大行其道乃至登峰造极,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了。

这几幅当年被列为“不宜发表”的新闻摄影作品,自然让人联想到曾令中国入耳目一新的法国着名摄影家马克·吕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拍摄的那些照片。

图五是一九六〇年代湖南某筑路工地,而照片中低着头、徒手走来的一位戴眼镜的男青年,让画面一下子变得有些扑朔迷离,难以定义。图六是一九六〇年代北京集会游行的场景,喊口号者的激情投入与身边人们的木然表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观看者对眼前集会的多重想像。不难设想的是,马克·吕布的这些照片,如果用我们那时的标准来取舍的话,八成也难逃被打入“冷宫”的命运。

说起来,出自中国记者之手的这几幅“不宜发表”的照片,其拍摄的时间,比马克·吕布的这两张照片还要略早几年。可见,并不是我们的摄影记者拍不出有个性的新闻照片来,实在是那些人为的条条框框将他们观察与记录的灵感逐渐扼杀了。

新闻的生命在于客观与自由,而在所谓“主题先行”的支配下,我们的新闻摄影难免要自缚手脚、走入歧途了。

十几年里,《老照片》所征集、刊布的多为当年的新闻照片。无形中,也就从历史的维度为重新认识和估量这些照片,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尺度。哪些照片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在经过了岁月的积淀之后,我们可能会看得更加清楚,甚至有时对同一张照片,今天和过去的观感会形同天壤,就像上面展示过的那几幅照片一样。

写到这里,我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假如各个报社或通讯社把当年被“枪毙”掉的那些新闻照片搜寻出来,出版一部摄影集,结果会是怎样?

我们半个世纪以来的新闻摄影史,会不会要因此做一些改写呢?

同类推荐
  •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本书分析了高等教育扩张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起薪状况;通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起薪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本书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结合大众传播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电视接触特点及使用模式:在现实收视情境中,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考察中国电视节目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传者素养提高与未成年人媒介教育两方面的改善策略。
热门推荐
  • 炉石传说之不败传说

    炉石传说之不败传说

    好不容易买了N多卡包,买了冒险模式,买了皮肤,可炉石恩将仇报,将穆白带入异世,看穆白带领炉石大军扫荡全异世
  • 紫玉缘

    紫玉缘

    是她命里带衰吗?苏雪一夕之间父母双亡,由人人称羡的千金小姐变作天可怜见的破产孤儿。被最信任的人欺骗也就算了,怎么又在因缘巧合的情况下来到这个陌生的时空?要复仇吗?还是重新开始?为什么在她决定改变的时候总有那么多的“意外”?她跟他到底是缘分的牵引,还是是命运的捉弄?无论世事如何,为了保护最心爱的人,宁愿走火入魔也不要立地成佛是他做得不够好吗?他是王朝独一无二的君王,他冷酷霸道,无视人命的珍贵,却把仅
  • 大小姐的全职家教

    大小姐的全职家教

    一个国际上无人不知的传说级家教,在完成了三个月对美女富二代的调教任务之后,突然被要求回国,成为名剑集团二小姐的全职家教。背后的神秘门派,当年的痛苦往事,当回到华夏那一刻起,他早已决定要逆转一切。然而,在成功之前,他还是要苦哈哈的完成二小姐和大小姐交给他的各种苦逼任务——成为一个能够教育好四大纨绔的保安,偶尔客串一下大小姐的贴身保镖。
  • 美女老婆就是要宠你

    美女老婆就是要宠你

    遇上一个对人是几世修来的福分,而爱上一个人只在一瞬间,他宠着着她,爱着她,在冲破重重阻碍后,是两个人关于生活共同的成长。
  • 玉雪记

    玉雪记

    记当年、曾共花前笑。念玉雪襟期,有谁知道。……《玉雪记》带你亲历五界异星、五界行者;神兽神器、魔兽魔兵;神鬼妖魔、爱恨情仇。感受独有的大唐东方奇幻。……
  • 艾多斯·舒立凡

    艾多斯·舒立凡

    《艾多斯·舒立凡》是艾多斯·阿曼泰的一次带有实验性的写作,也是他对本民族文化的一次精神之旅。50个故事如同珍珠,被文学的红线穿缀起来,向读者展示了哈萨克族美好的精神财富,也展示了这位年轻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优秀的艺术才华。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蒲公之影:宠妃无度百世缘

    蒲公之影:宠妃无度百世缘

    蒲公之英,那年的蒲公英落了又开,你是否和我一样,还记得那年的约定?——曾经的御世女王,丹药毒界的王牌贵族,只因一次小误差而死。魔界的冰冷黑腹影殿下,紫色的蒲公英,翩飞的梦。你若不离,我必不弃!她说过,我喜欢你,你可知?我的情,来自你。你的解释,太虚假。他说过,我愿为你倾尽天下。我为你而生,伴你永生。放手去做,后面有我……相传,找到紫色蒲公英就等于找到了完美的爱情。她是紫色蒲公英的使者,它们的王,她为别人找到完美的恋人,可她的爱情,又在哪里?毒医世家的嫡女,毒倾天下!QQ∶3107830948
  • 仙路之重返混沌

    仙路之重返混沌

    混沌,为初始。无尽岁月诞生规则之灵,名曰天道。天道截取一丝混沌之气演变化生阴阳,阴虚上浮化生鸿蒙,阳实沉降化生五行冰风雷,五行循环不止,冰风雷跃动不息,鸿蒙助宇宙稳定不动,最终诞生世界。只有重返混沌,修成混沌体,才能超脱世界之上。功法升级:练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炼虚,合体,大乘,渡劫成仙。真仙,天仙,金仙,圣贤,大帝
  • 总裁的娇萌妻

    总裁的娇萌妻

    第一次见她,她喝醉酒误跌入她怀,他想推开怀中的女人,却发现她居然在他的怀里睡着了。一个是呆萌迷糊又不失调皮的校花,一个是帅气多金的高冷的总裁,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总裁的娇萌妻》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