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3300000014

第14章 六年级,孩子人际关系的紧张期(3)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需要一个可以预料的世界,尤其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不确定性会使他们产生恐惧和焦虑。所以,在面临正义和友谊的选择题时,如果选择正义,那么孩子往往不确定自己将要迎接的结果是“众叛亲离”还是“友谊万岁”;但如果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结果是可以确定的——不会众叛亲离。孩子的这种状态是可怕的,一些小事情可以不计较,但一些大是大非(比如吸烟、喝酒、早恋、网瘾等等)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有责任感,让孩子明白“不告诉老师、家长是对自己、对朋友不负责任”,最终只会害了那些朋友。

改掉孩子不爱打招呼坏习惯

见人打招呼是一种礼貌的表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前表现得优秀些,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懂得礼仪和人际交往的规矩。但是,很多六年级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往往“沉默是金”,这就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并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来改变孩子的习惯。

李东见到街坊邻居,从来不主动打招呼,见到熟人时只会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父母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回事。

这天,父母带着李东去姑姑家给姑姑拜寿,大人们见了面忙着互相寒暄,李东却不知闪到哪去了,非得拽着他要他问好才行。

“这是表姑妈!”母亲为李东介绍说。

表姑妈是某重点小学的校长,这次父母带着李东来姑妈家拜寿,就是为的见见表姑妈,熟悉熟悉,以后说不定要人家帮忙呢!

李东抬起低垂的头,冲着表姑妈笑了一笑,算是打了招呼,母亲看气氛尴尬,忙对表姑妈歉意地说:“这孩子,越大越不爱打招呼了,小时候以为长大了会好,没成想反倒变本加厉了!”

表姑妈表示理解地说:“没关系,很多孩子在这个年纪是不爱说话的,我儿子那会儿也这样。”

表姑妈离去后,母亲有点生气,平时李东对人不打招呼也就算了,可是将来升学可能要找表姑妈帮忙,怎么李东这么没眼力介儿呢,母亲气呼呼地问李东:“为什么不和表姑妈打招呼,叫一声又没什么!”

“我不好意思和表姑妈说话……”李东低着头,反复揉搓着衣角,轻声说。

母亲看着“不成器”的儿子,叹着气摇了摇头。

面对不爱打招呼,总是沉默寡言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找到孩子不爱打招呼的原因

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沉默寡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孩子见到人家不知道说什么,尤其是长辈或者父母的朋友,孩子跟他们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所以就尽量躲避。

第二,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尤其是第一次见面,孩子会怕万一叫错了,那多难为情,于是就三缄其口。

有一次,陆路跟妈妈到她朋友家玩,有个头顶有点秃的人来开门,陆路一见面就很有礼貌地叫“爷爷好!”那位“爷爷”马上脸色变了。回家后,妈妈把陆路教训了一顿,说陆路乱叫,应该叫“叔叔”才对。后来陆路遇见大人就不敢打招呼了,就怕叫错了。

第三,父母没有树立好榜样,平时也不爱跟人打招呼,这会让孩子觉得不与他人打招呼也不是一件什么不对的事情,养成了不礼貌的习惯。

第四,有的孩子很敏感,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孩子认为打招呼的人会有“戳他痛处”的可能时,就会避开。

扬扬见到同学的父母会不打招呼赶紧躲开,因为每次见到同学家长,他们总要问扬扬这次考了多少分,他的孩子考了多少分。扬扬的成绩本来就不好,他不想在外人面前丢脸,于是见到同学家长就躲。

帮孩子找到突破口

在某些场合,孩子也想打招呼,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这就需要父母慢慢引导、帮他们寻找方法,找到突破口。比如,遇到孩子第一次见面的同事,引导孩子“叫阿姨”,那么孩子就不会因为不知道怎么称呼而不打招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在于每一次生活小细节的锻炼,家长要帮助孩子找找交谈的话题,让孩子融入大人的生活,慢慢的,孩子就会变的善于交谈起来。

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鼓励

当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主动与人打招呼之后,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鼓励。比如“刚刚你主动打招呼,非常好,相信你下一次的时候声音会大一些的”,家长在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同时,还要指出孩子有待进步的地方。

不要触及敏感问题

六年级的孩子比较敏感,家长在带着孩子与其他朋友交谈的时候,不要触及敏感问题,比如学习成绩,排名,择校等等。因为往往家长认为无关痛痒的一些话,会引起孩子心里极大的波澜。如果交谈的朋友提到这方面的话题,应该适当的聊两句,然后赶紧结束。

正确应对孩子不打招呼的尴尬

上面故事中李东的母亲在他不打招呼之后对表姑吗这样解释:“这孩子,越大越不爱打招呼了,小时候以为长大了会好,没成想反倒变本加厉了”,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家长的评价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不与人打招呼是件很丢人的事情,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是完美的,家长要耐心、细心地慢慢引导孩子,逐渐帮助他克服打招呼的困难。

让孩子学会站在“对面”看问题

汽车大王福特曾这样说过:“成功假如有什么秘密的话,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仅能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理解,而且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维轨迹,从而有的放矢,击中要害,成为成功者。”孩子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吗?

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

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此阶段的儿童已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

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8~10岁)。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自己和他人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阶段3: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此阶段的儿童不但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使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

孩子六年级的时候,正值10~12岁,因此,他完全具备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的能力,家长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让孩子秉持“你是对的”的态度

禅宗里面有这样一则脍炙人口的小故事,便蕴藏着这样的道理:

有两个小和尚平常就爱抬扛,有一天,两人又为了一点小事争论起来,愈说愈大声,最后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

第一个小和尚气冲冲地跑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很有耐心听完小和尚的诉说,淡淡地说:“你是对的。”

有师父这句话,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回房去了。

不久,第二个小和尚也气冲冲地跑去找师父评理。师父也很有耐心听完他的说明,照样淡淡地说:“你是对的。”

第二个小和尚也高兴地回房去。

这时,一直在旁服侍老和尚的第三个小和尚忍不住开口说:“师父,您平常教导我们待人要诚实,万万不可做违心之论,可是我刚才亲耳听见您跟两位师弟都说对,恕我冒犯,您这样岂非在做违心之论呢?”

师父对第三个小和尚的质疑,非但不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说:“你是对的。”

第三个和尚入门较久,也比较有慧根,听师父这么说,立刻开悟,跪谢师父的棒喝。

由此可见,当每一个小和尚都固执己见,毫不相让时,就会争论不休。倘若能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秉持“你是对的”的态度,争执心定减少,彼此的摩擦也较易获得解决,这样才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不能有反对他人的时候,一些问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只是如果能够在辩驳之前想一想“你是对的”,就更容易与对方沟通。

教孩子“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换位思考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

一天,一个年轻的犹太妈妈带着儿子去拜访朋友。

在公共汽车上,一位背着大包的青年挤进了车厢,妈妈被大包撞到了一边。

儿子关切地问:“妈妈,你没事吧?”同时,他恼怒地看了那位青年一眼,喊了一句:“太可恨了!”

年轻的妈妈看着儿子,说道:“可不能这么说,这位叔叔不是故意的。”这时,那位青年也连连向她道歉。儿子听到这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几天以后,妈妈早早下了班,她骑着车子来到学校,准备接儿子回家,结果发现儿子的手破了皮,血一滴滴往下流。妈妈心疼极了,赶快找来一些纱布,将他的伤口包好。然后就去问老师是怎么回事,老师也很纳闷,因为这位老师既没有看到孩子来报告,也没有听到孩子哭过。

妈妈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

他笑着说道:“妈妈,小朋友不是有意弄伤我的呀!为这事,他已经深感不安了,如果我再去告诉老师,他会更加自责的。”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他摸着儿子的头说:“好孩子,你已经学会了谅解别人。”

这位妈妈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即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做父母的要让孩子知道,谁都会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能深入体察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或许能达成谅解。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反之,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

与孩子互换角色

同类推荐
  • 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档案信息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尤其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检索的现状与实施。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本书分人物春秋、流金岁月、沧桑纪事、炼化史踪、史海存真、他山之石、史林漫步、七个篇章,书稿中记载了革命老前辈们在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上奉献青春,挥洒热情的激情岁月。真情记录了一些优秀的石油人在这片热土上克服万难、积极探索、认真钻研的难忘岁月。本书对研究新疆石油工业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仰山论丛(2012卷)

    仰山论丛(2012卷)

    本书汇集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职员工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其他相关专业领域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涉及独立学院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习基地建设,以及财经、人文、工商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有关研究成果。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
热门推荐
  • 玻璃瓶

    玻璃瓶

    人生百态,一态一命;然而每一个人都走不出属于自己的那个玻璃瓶,尽管瓶外景色格外迷人;哪怕有一天侥幸打碎了这个瓶子,却被另外一只更大的玻璃瓶笼罩着......
  • 花开在秋季

    花开在秋季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些疼痛,关于爱情,关于未来,关于成长。而最精彩的青春,就是伤痕累累后,依然可以嫣然一笑。致8090后最真实的青春。
  • 无限之拳倾天下

    无限之拳倾天下

    抛开无谓的绝望,面向那无尽的未来。不知这个世界是否与你相投,但期待你的到来。
  • 圣手狂医

    圣手狂医

    秦浩是隐世家族秦家的长子,为了早日达到要求回到家中,他纵横于花都,行医救人,磨练医术,发扬中医!
  • 梦留鼻尖

    梦留鼻尖

    这部小说不只是小说,我相信还是很多人拥有的现在或过去,我不知道要用怎样的一句话才能打动千千万万的读者,但我知道真诚的对待内心和文字,就必定有产生共鸣的朋友。此书背景是一个并不怎么发达的县城,几个高中生常见又贴近生活的故事。其中的相信或者不相信,在一起或者又分离,预料得到,又预料不到。我希望通过此书,让作者们能缅怀过去的同时,能进行思考并拥有力量的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对青春期的孩子能给予鼓励和理解,给已经成年的我们一点轻松愉悦。加油。
  • 魅惑系列:妃洛舞Ⅱ

    魅惑系列:妃洛舞Ⅱ

    心爱的人成亲,而新娘却不是她,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这是多么讽刺,多么打击的一件事情.他想要成亲是吧!她无所谓.他想要娶老婆是吧!她也没关系.好吧!那她就大方一点在他成亲的当天送上一份大礼给他好了!保证他一定会喜欢的.这古人不是都喜欢老婆越多越好吗?那就来个妻妾成群吧!没想到这么俗到不能在俗的烂戏码居然发生在了她的身上,想要成亲,那就先问问她的拳头答不答应吧!漫天飘舞的花瓣,为谁舞落了一世的寂寞.是瑶池旁佳人的泪花,还是彼此纠缠的牵挂.
  • 朱正廷:lovable

    朱正廷:lovable

    黑暗之中行走,忘记了初衷方向,最后一丝光芒,我紧紧地拥揽,我的宝贝,谢谢你,从未离去。当初我们许下过的诺言,你是否依旧还在遵守。那一场七情六欲的交缠,你是否已经解开枷锁。如今的我已经重新归来,我期待你在原地守候。有甜有虐,酸甜苦辣。小虐伤身,大虐怡情。杜绝抄袭,尊重自己。不喜勿喷,和平友善。切勿上真人x20
  • 青龙传

    青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之武修

    异世之武修

    修炼一途,乃夺天地之造化,方可成就长生之道……他前世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小混混,他这世断言要站着这个世界的巅峰……未婚妻退婚、族人的羞辱,让他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从此,他脚踩天才,拥怀佳人成群……
  • 闪婚霸爱:穆少的专宠娇妻

    闪婚霸爱:穆少的专宠娇妻

    她不过是借了他的房间躲了一小会,却不想会被那个可怕的男人缠上。“老婆,你怎么可以抛弃我呢。”某男站在门口故作可怜地说。某女汗颜“我根本没有要过你!”原以为只是一场偶遇,却不想一场偶遇把一位冷血男人变成一位十足的妻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