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期间,有严重腿病,常常包裹着厚厚的毡靴护腿。
徐邦达(1911-),著名古字画鉴定专家,被誉为“华夏辨画第一人”。1911年生于上海。他14岁师从江苏李醉石学画,师从赵时枫学字画鉴定,又被吴湖帆收为关门弟子。年不及三十,即以擅鉴古书画而闻名江南。
徐先生1937年在上海市博物馆办理“上海市文献展览”中古书画的征集、检选、陈列工作,撰写《古字画提要目录》,1949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管会顾问。1950年经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推荐,调至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画鉴定研究工作。1969年至1974年期间,曾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受国家鉴定委员会之邀,与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先生组成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在全国各地鉴定古书画,先后历时八年。曾多次出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为国家抢救保护了大批珍贵古字画,达数以万计之多。如唐韩滉《五牛图》、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米芾《苕溪诗》、元赵孟頫《水村图》等等。
徐邦达先生学识渊博,成果颇硕。他集鉴定家、书画家、学者、诗人于一身,著有《古书画鉴定概况》、《古书画伪讹考辨续编》等著作。十年动乱后,他尽心竭力地发现培养书画鉴定界的后备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2年他将其历年来所藏书画捐赠给家乡,浙江海宁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9月建成“徐邦达艺术馆”(由李瑞环题写馆名),把这些宝贵财富留给社会、留给后代。2003年9月30日《光明日报》载署名徐涵鹏的文章说:“当前,徐邦达已是93岁老人,虽略有耳背,但谈及书画,听力也似乎一下子恢复,字字清晰铿锵有力,还在教授弟子。”
顾学颉(19l3-1998),著名古典文学家。九三学社成员。顾复周幼子,出身于贫寒的书香之家。5岁起开始学习生活,以读“经”为主。先后就读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历任国立西北联大、西北师院、湖北师院、南岳师院、民国大学等院校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建国后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高级编辑。1957年因直言犯忌被错划为“右派”。1969年9月下放到咸宁干校劳动,后转丹江口干校。1973年调回北京,1975年退休,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学会顾问,北京元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洛阳白居易故居国际白居易研究中心特别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专家。1999年9月26日去世后与夫人黎靖合葬于北京西山福田公墓。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他点校的古典文学作品有《随园诗话(上下)》、《介存斋论词集注》、《复堂词话》、《蒿庵论词》、《醒世恒言》、《今古奇观》等等。据2004年顾先生同事施威荣的儿子施亮在《深圳特区报》发表的文章介绍,施亮“从小随父母赴干校地认识他(指顾学颉)”。从丹江口“五七”干校回京后,他们两家住的较近,施威荣夫妇经常去顾先生家聊天,有次回来后,父亲一脸严肃地对施亮说:“你要向顾先生学古文。”当施亮拜访顾先生时,看到他“慈眉善眼,温文尔雅,说话低声细气”,而学问却广博深奥,使施亮深受教益。
黄翔(1905-1990),著名摄影家。湖北长阳人。1948年师从丁一先生学习摄影,从此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4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香港摄影学会。1956年加入中国摄影学会并担任理事。1979年被选为副主席,是我国著名的老摄影家。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1964年在北京举办个人摄影展,1966年在香港举办个人摄影展,1983年、1984年在日本东京、美国阿克那玛城、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摄影展。所著论文《风景摄影》、《关于摄影作品的感染力》等,在国内外摄影界影响巨大。主要作品有《漓江渔歌》、《黄山雨后》、《十月的螃蟹》、《清明时节忆亲人》、《人民英雄纪念碑》、《梅》、《球》等等。
黄翔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期间多次赞美均县的山水风情。他说,很遗憾,由于运动(指“文化大革命”)不能摄影了,以后有机会要专程带摄影界的同事朋友来拍摄。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差等原因,后来这一愿望未能实现。但是,在均县干校期间,他热情地辅导县文化馆摄影爱好者黄仁义(时任副馆长),后来黄仁义创作了均县第一套幻灯片《武当山》,对武当山的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黄翔先生于199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傅振伦(1906-1999),著名地方志学家。河北新河县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助教、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员、北大女子文理学院讲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等职。他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在众多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著名学者之一,是现代方志学创立的重要人物,是第一个在学校开设并讲授方志课程的学者。他的《新河县志》在志书体例与撰修方法上的创新,被公认为近现代新型方志的重要代表作。他的《中国方志学通论》集中体现其方志思想,在中国方志界影响很大,史学界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科学的方志论著。
傅先生学识渊博,著作颇丰。他研究的领域十分宽广,涉及目录学、档案学、方志学、文物考古、科技史、陶瓷史、军事史、民俗史、语言学诸方面。几乎每一方面,他都能发前人所未发,做出开创性的成就。著有《傅振伦方志文存》、《中国史学概要》、《博物馆学概论》、《刘知几之史学》、《中国古陶瓷论丛》等20部著作,论文400多篇,共约370万言,涉及方志、史学、科技史、瓷器、考古、博物馆学、图书馆等诸多方面。
滑田友(1901-1986),著名雕塑家。1901年5月8日出生于江苏,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六师范美术系,回家乡任教。后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1930年至1932年参加江苏甪直唐塑罗汉的修复工作。1933年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是我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他的作品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对中国现代雕塑以及现代雕塑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滑田友的作品《深思》获1943年巴黎春季沙龙金奖;《母亲》为巴黎市政府收藏;《轰炸》为法国现代美术馆收藏。1952年他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五四运动》就出自滑田友之手。著名作品还有《女生产队长》、《母与子》等等。2001年5月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雕塑家协会、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六家单位联合举办《大师的道路——雕塑大师滑田友诞辰百年纪念展览》,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向观众全面展示滑田友先生的作品,包括他出国之前的早期作品、在法国期间的作品和回国后的作品。1969年12月至1972年5月,他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劳动。期间,曾指导过丹江口展览馆大型美术展览。
曹安和(1905-2004),著名音乐理论家。江苏无锡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后留校任教。1943年任南京音乐院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顾问。长期从事我国传统音乐研究和琵琶、昆曲的演唱、演奏与教学。著有《时薰室琵琶指径》、《民族器乐独奏曲选》,与杨荫浏合编的有:《瞎子阿炳曲集》、《定县子位村管弦曲集》、《苏南十番鼓曲》、《关汉卿戏曲乐谱》、《西厢记四种乐谱选曲》,与简其华译谱《弦索十三套》,与杨荫浏、文彦整理《单弦牌子曲选集》,与李廷松合编琵琶谱《浔阳夜月》等,以及论文《琵琶柱位定法》、《关于琵琶的问答》、《民族音乐家刘天华》、《我国古代乐谱简介》、《杨荫浏与音律》、《杨荫浏与音乐史》等20余篇。
沈淑羊(1909-?)著名画家。1944年9月25日,陶知行在他画的《武训画像》题词时,深情地写道:“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著有《谈中国画》,1980年9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是民主革命的元老沈钧儒的儿子,1969年至1974年间曾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劳动,在均县居住、生活过。
宋家修(1907-1993),高级编辑、翻译家。他在1981年《读书》第八期上发表《写退稿信勾起的一件往事》文章,回忆过他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的一段生活。著有《二十世纪经济学说》,译作有《论黑格尔哲学》(苏,奥伊泽尔曼著)。
程养之(生卒年不详),现代著名文字学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事迹尚未查到,仅查到他的著作有:《中文打字手册》,1956年出版;《汉语拼音方案和过去五种拼音方式音节对照表》、《四角号码查字法》,1959年出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检字:四角号码排列》,1965年出版;《“辞海”四角号码查字表》周小敏编码,程养之、钱子惠校订,1982年出版。
他在丹江口“五七”干校期间,同袁涌进先生一起,对丹江口市图书馆的创立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