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过暴雨的定义,那么,暴雨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产生条件是什么?这对我们预防暴雨,避免暴雨带来的灾难是应该了解的知识。
1.暴雨的形成
暴雨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从宏观物理条件上来说,暴雨产生的主要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有利的地形组合容易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我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以及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历时短、面积小的特大暴雨。
暴雨一般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并伴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将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积雨云体积通常很大,一块块的积雨云就是暴雨区中的降水单位,它们如果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这些积雨云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常达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这样一来,云层上部的水滴就要结冰,人们用肉眼看到云顶的丝缕状白带,正是高空的冰晶、雪花飞舞所致。
地形对暴雨的形成和雨量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例如,迎风坡的雨量能达到背风坡的10倍。1963年8月上旬,由南海而来的一股湿空气输送到华北,这股气流恰与太行山相交,由于受山脉抬升作用的影响,太行山东侧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除此之外,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1975年8月,河南的一次特大暴雨,就是由于这种狭管地形造成的,降水量多达1600多毫米。
2.我国暴雨的分布
我国是多暴雨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各地都有暴雨的出现。冬季,暴雨局限在华南沿海地区;4?6月间,华南地区暴雨频频发生;6?7月间,长江中下游常有持续性暴雨出现,历时长、面积广、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暴雨季节,暴雨强度很大;8?10月雨带又逐渐南撤;夏秋过后,东海和南海的台风暴雨变得十分活跃,台风暴雨的雨量往往也很大。
当然,有些年份会出现异常情况,例如1981年,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暴雨,然而有些地区,本来多雨的季节,反而出现旱灾。
3.暴雨的危害
暴雨来势凶猛,尤其是大范围的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它的到来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还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由于暴雨来得急促而凶猛,很容易出现排水不畅而引起的积水成涝,再加上土壤缝隙被水灌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从而产生有毒物质,使作物受害而减产。另外,由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林、渔业,还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国历史上的洪涝灾害,几乎都是由这些特大暴雨引起的。如1954年7月长江流域大洪涝,1963年8月河北发大水等,都给人类留下了深痛的记忆。
4.暴雨的预警信号
气象部门把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表示。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②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③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现象,确保安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③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④检查城市和乡村的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②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③处于危险地带的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④做好城市和乡村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5.人工防暴雨
人工降雨能消除冰雹,有没有想过人工防暴雨呢?其实,不要说是人工减少降雨,就是人工消弱台风、改变台风路线都有可能实现。但是目前,这些还都只是梦想,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进行各种尝试,争取早日把这些美好的梦想变为现实。
尽管人工消除暴雨还只是一个梦想,尚没有哪个国家在这方面取得过真正的成功,可是人工减少暴雨的直接冲刷力、进行人工蓄水、变暴雨为资源,现如今已成为现实。
对付暴雨,主要在于就地蓄水。据推算,一般情况下,每一米厚的土层可以蓄积100毫米的水量(我国黄土高原的蓄水量更大)。鱼鳞坑、水平沟、水平梯田是蓄水的小型工程,如果结合植被,效果会更好。
除了挡住暴雨外,我们还应该建立各种山间水库和塘坎,以便于贮水。据统计,每10平方千米汇流区修一个总容量达100万立方米的山间水库,便可以蓄积流域面积内100毫米的降水。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建立更大的流域性水库,贮积更多的雨水。这些雨水在干旱时可以抽取利用,平时也可以开库放水,甚至发电,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好地利用暴雨。
知识小百科
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大暴雨较为集中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简单地说,洪灾就是由于下暴雨或者长时间地下雨,导致河道的水太多,冲垮了堤坝而造成灾害的一种情况。
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非常丰富。夏秋的梅雨季节或者台风季节,很容易发生洪灾,尤其是住在沿河、滨湖、海边等地方的人们,更是饱受洪灾的折磨。洪水淹没农田、村庄,冲毁房屋,一瞬间让村民们一无所有,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有的洪水却能给人类带来一些好处。例如,尼罗河洪水定期泛滥给下游三角洲平原的农田带来了肥沃的泥沙,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们应当了解一些关于防洪水的小知识。
首先,在洪水到来之前,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根据当地各种媒体得来的洪水消息,结合自己当时的位置和所处的条件,选择一条最好的逃离路线,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准备一些逃离时需要的东西,带够自己这几天所需的食品、水等,最好自制一种救生装置以备急用;将自己带不走的一些贵重物品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随身带上能保持通信的设备以便有机会与救水人员联系。
其次,当洪水到来时,要学会自救。有条件的人一定要迅速就近跑向山坡、高地、楼房等地,或者爬到屋顶、大树、高墙上等地方暂时避一避;如果洪水继续上涨,在高处也无法躲过这场灾难时,也不要慌张,要利用已经准备好的救生装置或者迅速找一些木门板、桌椅面、木床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如果被洪水包围,没有办法逃生时,要想方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获取救援;如果你被卷入洪水中,切记要抓住一切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远离倒在水中的高压线铁塔或电线断头,以防触电。
当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流行。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