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官的想做官,做了官的嫌官小,当了大官又如何,还是一样被领导。”这套官场顺口溜算是一针见血的道出了某些人的心声。小官羡慕大官,大官羡慕大大官(宰相),大大官(宰相)又羡慕皇上。不过,这套顺口溜百密一疏,其实最高领导(皇上)也有他们羡慕的对象,只是一般人不常听说罢了!
温和的羡慕
北宋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说,唐宣宗李忱好为儒雅,经常留心贡举,可每到进士放榜,他就闷闷不乐。很多人都见过他愁眉深锁的样子,但没人敢问原因。一次,进士放榜后,郁闷之极的李忱在皇宫的殿柱上题了七个字,当时没人知道题的啥,后来有好事者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近前一看,原来是“乡贡进士李道龙”。
这还只是进士,有人直接就想当魁首,做状元。明仁宗朱高炽雅好古文,能骈能散,一手好词神出鬼没,对八股文章也是大有心得。还在做太子的时候,他就手不释卷,喜欢把读书心得讲给宫人们听。等他正式登基做了皇帝之后,每次科考,他都要找出一大堆试卷,亲批亲阅,一句句看,一行行读,读到他认为不够好的地方,他就作下记号,然后一一出示给大臣们。每当大臣们投来赞许和崇敬的目光,洋溢着幸福的他就颇为自得的说,假如我去考试,难道就不是个状元天子!?
激进到变态的杨广
无独有偶,以暴戾闻名的隋炀帝杨广也要做状元天子。只不过朱高炽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杨广却要从事实和肉体上达到他的目标。
实事求是的讲,杨广的文采确实不赖,但如果把这就说成天下无双或者空前绝后就难免有夸大之嫌,至少与他同一档次的文人还有那么几个。所以,暴戾成性的杨广就千方百计地想从肉体上消灭对手。
与卢思道齐名,被后人称为隋代文学之冠的大才子薛道衡就是这样的冤大头。
有一次,杨广写了一首押“泥”字韵的诗,他自认为很好,令大家相和,这些唱和之作一般都很平庸,唯有年轻气盛且素有才名的薛道衡的唱和之作《昔昔盐》,被大家评为在杨广之上。其中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两句更是被时人格外追捧奉为神来之笔,就连杨广本人也觉得这两句诗鬼斧头神工,越嚼越有味。
但嚼过几遍之后,杨广突然觉得不对,这样的句子自己这辈子恐怕是写不出了,只要有薛道衡在,他就做不成那个天下第一的美梦。于是胡乱找个理由(毁谤朝廷)把薛道衡给杀了。这还不算,当薛道衡的死讯传到宫廷的时候,变态的杨广不但不悔过反而颇为自得的对众臣僚说,现在还有人能写出“空梁落燕泥”吗?。
还有一次,杨广新作了一首《燕歌行》,当时的文人学士知道了,便纷纷写诗与他唱和。鉴于薛道衡的教训,大家都没有过于显露,惟有著作郎王胄的诗写得十分精到,一看就知道,文学才华远在他之上。杨广一看很不高兴,结果,没过多久,王胄也被杀了。而且王胄临刑时,杨广还跟上次一样故意口诵王胄诗中的名句对周围的人说:“从今以后还有人能写出‘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句子吗?”
隋朝灭亡后,据曾经在宫中伺候过杨广的宦官说,杨广经常在宫里对他的亲信僚属说,天下人都觉得我这个皇上是继承的祖先的位置,其实不然。假如现在我跟天下的士子以文相搏,一较高下,我也定是天子无疑。
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
三个皇帝类似的表现应该不能说是偶然,虽然人们都看着皇帝的位置流口水,但真正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心里都清楚,那不过是凭血缘得来的东西,并不值得炫耀。
当着满大街的人,假使你说你是皇帝,别人更多的可能是敬畏而不是羡慕,因为那东西离他们太远,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空间。但假如你说你是状元郎,恐怕马上就会从各个角落里围上来很多人你的粉丝,然后吵着嚷着问你要签名。因为在那个年代,你就是“快男超女”,你是凭真本事,于千军万马中过五关斩六将杀出的一条血路,对于天下的读书人,你就是他们的牌坊。所谓高山仰止,那个高山指的就是你,这样的身份怎能不让人艳羡。
而这些做皇上又偏偏是感受不来的,因为状元是一种成就,是一种认可,就像奥运会上的金牌。而皇上只是一个职位,即使这个职位再高也代表不了什么。因为明眼人都清楚,这个职位是靠继承得来的,里面没有付出,也没有个人的努力。所以从一个人的内心来讲,一旦某个人认为自己才能并不比那个被人羡慕的人差之后,接下来的就必然是类似于上述三个皇帝那样的冲动。
当然,这样的冲动并不总是会有。他们三的事迹虽不能说是偶然,但相对于中国封建史上的数百个皇帝确也算九牛一毛。那为什么其他的皇帝就没产生类似的想法呢?一来,历史上的皇帝很多都是白痴,才能低下,只有那种有点才能又有点虚荣人才会这么想,因为体制阻断了他们实践的途径。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人在他已经拥有的位置上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没有成就感,毫无幸福可言。
中国皇帝最牛不过唐太宗,他偃武修文,广招豪杰之士,创造出一个贞观之治,被后世很多人认为皇帝中的冠军。应该说,论才能,他并不一定比那些进士、状元们差,但他就从来就没想过要做什么进士、状元。有一次,他闲来无聊一个人走到东门,正好看到新考取的进士们鱼贯而出。换了是上面的三位皇帝,肯定羡慕得口水都来了,而他只是很高兴地说了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在他看来,这些进士,状元并不值得羡慕,因为他们都是自己选出来给自己做事的,孙悟空能力再强,照样被唐三藏领导得服服帖帖。更何况我不一定就是唐三藏,既然今生当不成状元,做一个青史留名的明君又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一见钟情听上去像童话,很多人认为这只是那些头脑发热的小青年一时冲动之举,现实生活像把水果刀,不管你是梨还是苹果,想怎么给你去皮就怎么给你去皮。但事实上一见钟情这棵小树苗结出的并不都是苦涩的果实,也有甜蜜得像王子和公主的故事。那么这个童话的背后究竟有些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它的存在有科学依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