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的由来
奥运会已经结束,但很多与奥运有关的词汇还是被我们经常的使用,比如“东道主”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已经成功的“当好东道主,办好奥运会”,而且乘着东道主的天时地利人和重续了2004年悉尼奥运会的辉煌。那么到底什么是东道主呢?东道主又到底有哪些优势?东道主有劣势吗?相信这一系列问题在您的心中已然开花。
“东道主”,顾名思义就是东路上的主人。我觉得可能这个解释有点低估大伙IQ的嫌疑,但事实上确实应该这么解释。
“东道主”一词源于《左传》。鲁僖公三十年(前630),晋秦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形势危急,当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老臣烛之武求救。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了秦军统帅秦穆公。
秦晋是当时的两个大国,他们之间有合作,也有斗争。在跟秦穆公的对话中,烛之武利用秦晋联军互有戒备的心理,替秦穆公分析了灭郑对秦的坏处:秦郑之间路途遥远,即使郑国灭亡了,秦国也不可能把郑国纳入自己的版图,反倒是便宜了晋国,因为郑晋之间是近邻,而晋国的强大对秦国争霸天下是不利的。而今之计还不如暂且保留郑国,让他成为秦国出师东方路上的主人(东道主),好酒好肉的款待秦国的士兵,郑国也将永远感谢秦国的大恩大德。一席话,把秦穆公说得颇为动容,当即传令,罢兵回国。郑国之围遂解。这就是有名的烛之武退秦师。
从那以后,“东道主”一词就成了主人的代称。平时朋友请吃饭,常常会说,今晚我做东,某地小聚。其中“做东”就是做东道主的简称。但东道主一词最常用的还是在各项体育赛事上。
“东道主”的神话
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凭借东道主的优势,主办国韩国和日本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韩国更是一路过关斩将破天荒的问鼎三甲。而之前他们的目标常常是力争小组出线。
让我们把目光再投向奥运会,根据相关人士统计:在近六届奥运会上,所有东道主获得的金牌数都超过上届,其中1984年到1988年,韩国从洛杉矶奥运会的6枚金牌飙升至汉城奥运会的12枚,实现了金牌翻番,至今仍是他们的“奥运纪录”;西班牙则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撰写了神话,从1984年的1枚金牌火箭般地窜升到13枚,几乎成几何级数增长,而纵观它的其他奥运会之旅,连92年的一半都未曾达到过。显然,中国在此届奥运会中也做到了,我们不仅很好完成了大赛的组织工作,更是以创纪录的51金21银28铜,总计100枚奖牌的成绩,毫无疑问获得金牌榜第一,同时也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此时此刻,作为中国人,自豪感与荣誉感油然而升!
心理学家眼中的东道主
那么东道主到底具有哪些优势,让他们获得如此令人惊诧的成绩呢?首先从天时上讲,不必去适应国外的时差,甚至是倒时差,白天睡觉,晚上干活肯定会影响到干活的质量;其次,在熟悉的地点,熟悉的环境里比赛有助于选手水平的正常发挥,甚至可能超常发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东道主还具有人的优势。
国外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类似实验:一个老师在讲台上上课,第一次下面的学生寥寥无几,然后在未告知老师的情况下把老师上课的画面偷偷录下来;第二次,老师给学生讲解同样的内容,但是在讲台下安排了满满一堂的学生,照样的把老师的上课画面偷录下来。根据这两盘录像资料,请十个不认识的人给老师所上的两堂课打分。结果无一例外的,老师第二堂课的得分要高于第一堂课。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众人注目常常会激发讲解人的热情和欲望,促进讲解人的水平发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观众效应”。
这样的效应也常常出现在登上舞台的演员和参加体育赛事的运动员中。比赛中,如果有很多人为某个运动员加油,他往往能超水平发挥,所以比赛中东道主由于拉拉队的压倒性优势,运动员也更容易获胜。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说就是“社会促进”。
有“社会促进”自然就会有“社会干扰”。东道主的这种优势有时候也不全是优势,还可能转化为劣势,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就像那些经常在比赛中败北的种子选手,是“种子”说明了他们的实力,但“败北”了则说明他们在实际情况中遭遇了社会干扰而不是社会促进。
今年的奥运会上,第一次当上东道主的中国以及上千名中国运动员已经重续东道主的神话,我们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