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1300000004

第4章 处世观处世观处世观

在人间,不论是上司与部属,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或是朋友同侪之间,若想获得对方的尊重与爱护,达到人际关系的圆融,首先应该学习爱语布施,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一心称名”。人与人之间唯有至诚赞叹,“口中有你,心意诚敬”,双方才能心意相通,圆满融和。

——《佛光教科书·佛教与世学·佛教与管理》每个人都希望能事业有成,如何做到呢?以下四点可以给我们启示:

从合群中广结人缘,从工作中发挥热忱,从节俭中乐于喜舍,从勤奋中创造明天。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篇》世间上的许多争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人自我中心太强,每个人一味希望大众为我,把自己重要化,凡事只要我快乐,不惜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其实学佛的人,要重新以佛法来净化世间,心中存着“你大我小、你乐我苦、你有我无、你好我坏、你重要我不重要”的念头,退让一步,不但自己能安身立命,在大众里也能和合无诤,随喜无碍。凡事以大众的利益为前提,自然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我的宗教体验》对于宇宙世间,要能知足、感恩,要有“我能给别人什么”的胸怀,不能自私贪求,只想“别人能给我什么”。因为施者的境界,比受者更宽大;施者所获得的快乐,比受者更丰富。唯有分享快乐给人,唯有懂得报恩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佛教与生活》人生在世,难免有委屈与艰难困苦之处,大多数的人,在面临这些逆境时,都习于嫌别人不好: 警察不好,多管闲事;老师不好,没有认真教学;学生不好,不肯用功读书;长官不好,不照顾部属;职员不好,不认真工作……世界上的好人,究竟都到哪里去了?只要把对别人的指摘转化为对自我的检讨,一切从要求自己做起,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马上改观,而觉得人人皆有他的特长,个个都有善良的一面。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佛教很讲究人际的相处之道。有很多人所以感到苦恼,都是由于人际间的不协调所致。想协调人际间的关系,行四摄法是最好的法门。所谓四摄法,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不论我们布施的是金钱、财物,或力量、言语,都能使别人感到欢喜,而利于彼此的往来。说赞美他人的话,做有益他人的事,表示与对方是平等地位,而和平相处,都是处世接物的妙方。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生活与信仰》人与人之间如果关系良好,相助相成,这是很大的福分;如果相嫉相斥,则痛苦不堪。人我之间,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包容、谅解、帮助,如果有一方不能体谅,必然会发生问题。人所以会有纷争、不平,就是因为“你、我”的关系不协调。因此,想要获得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唯有把“你”当作“我”,你我一体,你我不二,能够将心比心,立场互换,才是群我的和谐相处之道。

——《普门学报·人间佛教的蓝图》人我是非只是一种过渡时期的心态问题,时间一过,环境一变就不一样,故不要太着意而起烦恼。

——《星云日记》“有什么方法,可以和异己者团结?”委曲求全、谦虚、低下、热忱、主动地跟对方沟通,是团结的方法。

——《星云日记》对不欢喜的人要忍耐,不习惯的环境要适应,每个人应依需要而懂得调适自己的舞台。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必定有新的挑战,对我好不好、有利没有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岗位上如何去成就大众。

——《星云日记》求财不如勤俭,求安不如守戒,求名不如随分,求助不如结缘,求福不如修身。

——《星云日记》世间上的事,不要认为都很艰难困苦,自己本身要有佛法、信心。能帮助自己,为自己解决问题者,还是自己。“靠山会倒,靠人会老”,不要寄望别人的帮助,人只要有信心,自然就会有力量。对人事上的不平,语言上的伤害,或是加之于我们身上的委屈,只要承受下来,就会增加内在力量,所以我一生越受到挫折压力,潜在力量就越能发挥出来。

——《星云日记》做人做事要能有不变的原则及随缘的方式。所谓不变,就是在面对与道德、信仰、慈悲有关的事时,原则不可变更。事务性的事则可随缘,不但随缘还要随喜,更要随遇而安、随心自在。

——《星云日记》人做事会起冲突或计较,往往由于没有文字纪录往来,才会在语言上有口角。在医院有一项很值得学习的是,凡事凭纪录(病历)不凭口头上的言语,不仅实在,也可减少传达间的误解或会错意。

——《星云日记》人,有时连自己在想什么,自己都浑然不觉;一个无法掌握自己思想的人,如何为自己的人生掌舵?所以禅宗教我们要照顾自己、照顾所缘,也就是要“念念分明”。做事之前,先想想,这么做有益于别人吗?说话之前,先想一想,这句话说出来合理吗?说话人不爱听,做事侵犯他人,终究会遭到反弹。

——《迷悟之间·我在想什么》一个人若老是轻易拒绝一些因缘、机会,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失去一切;反之,不轻易排斥,而随顺一些因缘,则会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星云日记》所谓人脉关系,要积聚许多因缘。平时你有慈悲道德,给过别人许多因缘,让人家亲近你、佩服你,彼此有了深厚的交往,这才能说是人脉关系良好。人脉关系应从恭敬中建立,从谦虚中建立,从知识交流中建立,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情来往中建立。

——《迷悟之间·人脉关系》成功失败,不在于风水,不在于命运,不在于神鬼,甚至不在于别人破坏;成功的条件,在于自身的健全。佛教言:“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没有经过春耕夏耘,如何能有秋收冬藏呢?因此,一个人之所以成功,必有成功的原因,之所以失败,也必然有失败的理由。“成败之间”,操之在我,能不慎乎!

——《迷悟之间·成败之间》今天的时代已不完全是靠人脉关系就可以立足,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实力。有人没有实力,难以开展,即使没有人脉,只要自己有实力,凡事还是能够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迷悟之间·人脉关系》灵巧的人,一个问题来了,他一定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甚至有更多的解决方案;灵巧的人,每走到一个地方,他一定会把东、西、南、北的空间方位,都能了然于心;灵巧的人做事,他能关照到前、后、左、右,面面俱到;灵巧的人处世,他的心中会有你、我、他、人,不会自私。灵巧不是呆板,灵巧不是执著。灵巧的人会观照全局,处事周全;灵巧的人能善解人意,为人设想。凡事只想到自己的人,就是笨拙;凡是能处处体谅别人,就是灵巧。

——《迷悟之间·学习灵巧》一个人处世能够做到“不说人非,不辩己是”,进而“扬人善事,隐人往恶”,必能广结善缘,积聚功德,如此,人生的旅途必然走得更平顺。

——《星云法语·处世哲学》做人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形象的树立,就是从平时待人处事给人的观感累积而来。平时种什么因,日后必然收成什么果,所以欲得好的形象,就应该慎于行事。

——《星云法语·处事之弊》有的人能同甘不能共苦,有的人能共患难不能同享富贵。真正的好朋友,要能同甘共苦,自己有了快乐,要懂得分享给对方;当对方获得了功名、财富、荣誉,成就了好事,我们也要真心的祝福,同享荣耀,千万不能嫉妒、障碍。懂得分享快乐,人生何等美好。

——《星云法语·处事之弊》做人要对上不欺天,对下不欺人,对内不欺心,对外不欺世。

——《星云法语·处事之弊》任何的赞美、恭维,都不及在苦难时承受到别人的关怀,因此做人要不吝将慈悲、关怀给人。

——《星云法语·待人四不》一个施恩望报的人,难免给人沽名钓誉之嫌;能够对人付出关爱而不望回报,才是真正的慈悲。

——《星云法语·待人四不》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别人或许有得罪、冒犯、对不起我们的地方,我们都能以宽容谦让之心待他,能以体谅、慈悲之心包容他、原谅他,如此,自然不会生起瞋恨、怨尤之心。

——《星云法语·待人四不》要经常自我审察,看看自己的心念言行,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是否清净,才能自我健全、自我提升。此外,还要懂得“审人”,对于身边所相处的人,是善是恶,是贤圣是不肖,是好人是坏人,是否值得学习交往,也要有所认识,才能自我保护、自我成长。

——《星云法语·审人》做人向尊长谦恭是本分,向平辈谦虚是和善。一个人能够对人谦虚、恭敬而不傲慢,一定能留给人温和、有礼、慈悲、亲切的好印象,并且乐于亲近、敢于亲近。所以能以谦恭柔和待人,自然可以广获善缘。

——《星云法语·待人四不》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聪明的人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智慧的人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丰富自己的经验。别人是我们的镜子,也是我们的龟鉴。

——《星云法语·镜里人生》人与人相处,要懂得“跳探戈”,你进我退,我进你退,彼此心照不宣。尤其对于一些难以相处的人,更要“有知无言”,凡事心知肚明,但不说破。因为不管你说好说坏,到了对方耳中,都会变了质,所以最好不说,静观其变,这是处难处之人最好的方法。

——《星云法语·处事四智》生而为人,除了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八苦以外,我与境、我与事、我与心,甚至我与人的不协调,都会产生身心的各种苦。例如: 听不顺别人的一句话,看不惯别人的一个作风,就觉得很难忍受。其实面对各种不顺己意的境界,要能容他、化他,而不要有怨。因为愈是怨恨,只有苦上加苦,所以忍难忍之苦,要有容无怨。

——《星云法语·处事四智》很多时候,我们会很轻易地就去责备别人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其实真正轮到自己,又如何呢?

——《星云法语·镜里人生》待人厚道是美德,令众人爱敬;待人刻薄是缺德,令众人厌恶。一个厚道的人,在道业上能够养深积厚,在人际间能够广结善缘,在事业上更能得道多助,所以厚道才能成事。

“敦厚为人”有四点,即:

1. 不责人小过。2. 不发人隐私。

3. 不念人旧恶。4. 不计人得失。

——《星云法语·敦厚为人》待人之道,就是要有权巧方便去因应,要有慈悲智慧去对治。关于对治的方法,有六点意见:

1. 人好刚,则我以柔胜之: 与人相处,当对方气势高张,态度强硬的时候,何妨“以柔胜之”。只要我们和气、安忍,则“柔能克刚”、“能忍自安”。

2. 人用术,则我以诚感之: 有的人好用权术、好使计谋,对于这种人,我们不能跟他一样用权使计,因为尔虞我诈的结果,不但伤神,而且伤感情,不妨以诚心对待,日久必能感动他。

3. 人使气,则我以理屈之: 有的人好意气用事,动不动就生气,最好能以理来屈服他,所谓“有理走遍天下”,理必然胜于雄辩,有理才能站得住脚。

4. 人行妄,则我以真待之: 尽管别人对我妄语相欺,我还是要以真诚对待他。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唯有真心待人,友情才能持久。

5. 人多恶,则我以恩对之: 有的人对人常怀恶心,不怀好意,如果我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彼此就是半斤八两。因此尽管对方行恶,我要施恩于他;能够以善心待人,就是施人最大的恩惠。

6. 人喜变,则我以定处之: 有的人做事如风向球,随风转动,变化不定。人喜变,则我以定处之,懂得以不变应万变,才不会乱了方寸。

——《星云法语·对治之方》人皆有所长,也有所短,因此人和人相处,要观德莫观失。能够取其长而用,恕其短而容,则世上没有不可用之人。

关于“取与恕”之道有六点:

1. 取人之憨,恕其痴愚。

2. 取人之朴,恕其笨拙。

3. 取人之介,恕其执著。

4. 取人之敏,恕其疏失。

5. 取人之辩,恕其放肆。

6. 取人之信,恕其拘谨。

——《星云法语·取与恕》人生相逢即是有缘,人与人在一起,能够投缘固然很好,不能彼此相应契合,也要懂得应机以对。

懂得“对机”即“能和”,有四点说明:

1. 遇刚直之人耐他锐气。

2. 遇浮华之人耐他妄气。

3. 遇敦厚之人耐他憨气。

4. 遇傲慢之人耐他浮气。

——《星云法语·对机能和》现在一般人都缺乏忍耐的力量,一点小事就动口相骂,甚至拳脚相向,使得社会弥漫一股暴戾之气。我们需要有忍耐的力量,忍一时之气,风平浪静,忍耐是勇者的象征。

——《星云法语·如何健全自己》人要有自律的意识,才能自重、自省,才会清廉、守法。所以为人要时时警诫自己,莫存非分之想、莫作无益之事、莫说虚妄之言、莫交不义之人。

——《星云法语·莫字诀》文喜禅师于五台山不识文殊菩萨、梁武帝不识达摩祖师,都是由于不识人,而错失请法的善因缘。所以,懂得识人很重要。能够识人,就有助缘。如何识人呢?看他的心量大小、看他的品格高低、看他的智慧有无、看他的能力强弱。

——《星云法语·如何识人》为人处世,不必患人之不重己,而应患己之不重人。为人只要能坚守自己的分际,不使道德修养、人格操守有亏,自然会获得别人的重视。所以处世应戒: 傲者恶之魁,故为人勿傲;诈者德之贼,故处事勿诈;谄者行之丑,故接物勿谄;虚者言之浮,故言谈勿虚。

——《星云法语·处世四戒》我们取之于社会,就必须有所回馈,用之于社会。我们要用自身的灵巧、智慧,为社会勾画出一幅彩色的图,让人间充满欢笑、安乐。比方说几句好话,给一个笑容,点头打招呼,给人亲切的照顾,都可以为人间增添色彩。

——《星云法语·如何健全自己》现在社会大众普遍有个共识,就是懂得美化的重要。不仅语言要美化,容貌要美化,环境要美化,我们的心更要美化。心灵的美化要靠慈悲,假如社会上每个人心中充满慈悲,那么杀、盗、淫、妄等事情,自然会减少,社会自然呈现出祥和、温馨的风气。

——《星云法语·如何健全自己》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和为贵,尤其国家和国家之间,和平更是可贵。从历史的教训中,可以看出多少残酷的战争所造成的悲剧。如果大家都能提倡和平,就能化悲为喜,造福社会大众。

——《星云法语·如何健全自己》人生处世,离不开人。如何处世,才能事事顺利,必先了解人性,懂得处人之道,则处世不难矣!处世之道,有以下四点:

1. 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 一个有道德的人跟人讲话,绝不会用语言去讥讽别人。口讥讽人,犹如“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2. 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领: 一个人待人宽宏大量,不计别人的小过失,这是厚道之人,必得人望,自然不会得罪于人而能远祸。

3. 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 有的人位高权重,习惯用势力去折服别人。有朝一日,一旦失势,别人必定会找机会报复。所以,以势力折人,必定招致未来不幸的后果,不可不慎。

4. 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我们不管跟任何人相处,须以道德为本。说话,要说有道德的话;做事,要做有道德的事;跟人合资经商,合伙事业,要把道德摆在前面。如此,不但能远离过失,日久必定善名美誉,渊源流长。

——《星云法语·处世之道》人生有“四不久长”: 人我毁誉不久长,人情浓淡不久长,人世盛衰不久长,人心爱憎不久长。世情总在无常变化之中,我们要在这不久长的世事里,找到个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唯有认清、接受世间的无常之理,能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进而获得“涅槃寂静”,这才是最重要的。

——《星云法语·四不长久》人生有“四好之道”: 若要身体好,饮食要吃少;若要人缘好,诚恳莫骄傲;若要家庭好,关怀最重要;若要事业好,勤劳来创造。“四好之道”是提升生活品质的方法,除此之外,平时若能进一步地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奉献人群,如此不但能组织美好的家庭,更能建立安和的社会。

——《星云法语·四好之道》我们常抱着你是好人,我是坏人;你是对的,我是错的;你很伟大,我很渺小;快乐给你,苦恼给我;富有让你,贫穷我受的态度。尊重对方,处处为对方着想,必能获得对方由衷的敬爱,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论。因此,爱护别人,其实是爱护自己;尊重他人,是自我尊重。胡适之说:“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你种下恭敬、忍耐、服务他人的种子,自然能收到受人爱戴、敬重的果实。

——《星云大师讲演集·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佛法能提升我们人生的幸福,而佛教追求幸福的方法,不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以为佛教总是教人吃亏、忍辱。佛教告诉人们要奉献、牺牲,和有些宗教获取、要求的思想大异其趣,因此见弃于浅见之徒。实际上吃亏就是占便宜,在忍让之中有奥妙的道理。

——《星云大师讲演集·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给人欢喜,就是给自己欢喜。有时候嘴上说两句好话,是随口的欢喜;帮别人做一点事,指点一条路,是随手的欢喜;别人做好事,做功德,我没有力量做,没有关系,用微笑来随喜;甚至口不会说,脸不会笑,但是看到你做好事,我打心底喜欢,都是随喜的欢喜!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对心理病态的疗法》处世八法:

1. 亲切: 人和人见面,为了表示亲切,微笑、点头、握手,甚至说上几句问候的话,都能让人感受到我们的亲切。

2. 礼貌: 对人礼貌,就表示关心、尊敬,让对方觉得我们重视他。

3. 和谐: 与人共事、出游或相处,最重要的是和谐。和谐要从语言上的谦让,事业上的协商,让对方感受被尊重,则彼此共事来往,就不为难了。

4. 恭敬: 所谓“恭敬”,要尊重对方的发言,尊重对方的辈分、地位、意见。

5. 帮助: 人和人往来,彼此互相帮助,是处世的不二法门。

6. 友谊: 懂得从处世中争取别人的友谊,将来交往共事,就不会感到为难了。

7. 喜舍: 做人处世不可一毛不拔,处世圆融的人懂得喜舍。

8. 理则: 做人处世,并非完全没有理则;处世当然要有不变的原则,但也要随缘应变。例如: 彼此不计较、不比较,不用语言伤害对方,不用态度轻视对方,真诚来往,谦虚礼让,就是处世之妙。

——《人间万事·处世八法》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阿弥陀佛悲悯众生的罪障深重,发下四十八大愿,容许众生带业往生极乐;观世音菩萨不嫌娑婆浊恶,倒驾慈航,寻声救苦。由于他们的慈悲包容,所以佛教徒纷纷将家里最好的位置让出来供奉。因此唯有包容众生的一切长处、缺点、创伤、挫败,我们才能拥有全部的众生。

——《当代人心思潮·尊重与包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没有人喜欢犯错,而犯错也并不尽然都是坏事,如果当事者能力求改正,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奠基石。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于自己的过失,固然要严厉苛责,对于他人的错误,则应以宽容的耐心,给予改正的机会,以权巧的智慧规劝引导,令生正确的见解。对于他人的错误,我们若能自他互易,立场调换,以包容代替埋怨,以谅解代替厌恶,以鼓励代替责备,以慈爱代替呵责,以关怀代替放纵,以同事代替隔阂,我们的社会必定能够更加进步,我们的生活必定能够更加美好。

——《当代人心思潮·尊重与包容》扬汤不能止沸,以恨更不能消恨,面对不如意的人事,我们唯有以无缘同体的慈悲心、自他不二的平等心来包容对方,才能化解干戈,消弭怨怼,赢得更多的敬爱,获得美满的人生,也才能在现世生活建设一片净土。

——《当代人心思潮·尊重与包容》应用人我无间的雅量,包容异己的存在;用净秽不二的悲心,包容伤残的尊严;用怨亲平等的智慧,包容冤仇的伤害;用凡圣一如的认知,包容无心的错误。如果大家都能以尊重的态度,敬业乐群,以包容的心胸广利众生,转娑婆为净土将是指日可待之事。

——《当代人心思潮·尊重与包容》我们见到一个身体残缺的人,若有我优你劣的心态,怎能达到平等的尊重?必须要想残障的是我,立场互易以后,自然心境就会不同。将社会上的丑陋缺失,看成与自己有关,自然不会排斥,自然会以慈悲胸怀,以平等观念去对待。所以唯有人我互易、异地互惠的平等方式,才能和平共存。

——《当代人心思潮·平等与和平》我们的心量能包容多少,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可以作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作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作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当代人心思潮·尊重与包容》一个懂得说话的人,不会把语言当做攻击别人的武器,而能常说柔和、光明、和谐、正知正见的语言,给人希望和信心;一个会做事的人,不会以官僚之姿,处处阻碍他人,磨难他人,而能给人方便和欢喜,将利益回馈大众,将荣誉与大众分享。

——《如是说》有人问: 如何才能有前途?答案就是“对人好”。所谓对人好,就是要帮助别人、赞美别人、包容别人。能够真心诚意地待人,广结善缘,自然就会有前途。

——《如是说》有些人很发心,但因缘不够,所以难以成事。犹如播种,种子虽播在田里,也要风调雨顺,才能丰收。如果相关的因缘,不能具足,有因没有缘,如何得果?因此,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广结善缘。

——《如是说》凡事不要先存着自己没有能力的心理,要抱持“做一分是一分,行一步是一步”的毅力,努力实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日久自然能有所成。

——《如是说》仪礼观仪礼观仪礼观

进入佛殿时,若从右门入,应右脚先进;若从左门入,则左脚先进。入殿后,要先拜佛,才能拜人或是瞻仰佛像。在大殿中不可寒暄讲话,不可相互送礼,更不可随心所欲进出殿堂。

——《佛光教科书·佛教常识·学佛行仪》佛教徒在道场中多以合掌微笑、称念“阿弥陀佛”为相见礼仪。彼此见面时,宜依对方身份,给予适当称谓,例如: 对出家众称法师、师父、大师、和尚等;对在家信众称师兄、师姐、居士、菩萨、师姑、教士等。说话时要诚恳谦和,注视对方,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多说好话,给人信心、方便,予人慈悲亲和的感觉。

——《佛光教科书·佛教与世学·佛教与礼俗规范》礼拜大德师长,应至佛殿,如于路上、客堂、饭厅,或大德参禅、打坐、剃头、卧病时,不可礼拜。

——《佛光教科书·佛教常识·学佛行仪》参访寺院时,应先电话通知,或书信函,提早连络,衣着不宜过分暴露。进入佛寺应先至大殿礼佛,保持肃静。注意威仪,不勾肩搭背,不高声谈笑,不随意躺卧。不可携带荤食入寺,不抽烟、喝酒或嚼槟榔。

——《佛光教科书·佛教与世学·佛教与礼俗规范》民主时代,凡事多透过会议来达成共识。佛教向来注重民意,主张透过会议的人我交流,凝聚共同认知,开拓眼界,提升会议的品质。参加会议时,应尊重会议程序,秉持“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的态度,坦陈己见,包容异己,表现民主的风范。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佛教徒的生活礼仪》世界上凡有重要的集会,无不在会前有一歌唱、赞颂的仪式,有的是唱国歌,有的是唱会歌、团歌,借以昭显集会的正式隆重。佛教在举行法会或召开会议之前,也必须有此仪式。一般而言,传统习惯以唱“香赞”为主,现代佛教活动日益多元,除了香赞以外,“三宝颂”最为普遍流行,三宝颂歌词如下: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

南无僧伽耶,南无佛法僧。

您是我们的救主,您是我们的真理,

您是我们的导师,您是我们的光明。

我皈依您,我信仰您,我尊敬您,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除此,会中念诵“祈愿文”,为参加集会者祝祷祈愿,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

——《佛光教科书·佛教问题探讨·仪礼》佛教仪礼的范围涵盖了生老病死、婚丧喜庆,目的是让佛教徒在生活中都能有所依循,都能心存感恩,都能欢喜安详。例如: 佛教家庭在婴儿出生时,要到寺院为子女取名;成年时,行成年礼,代表已能担当家计,负担社会责任;结婚有佛化婚礼,接受法师的祈福祝祷。此外,举凡佛像安座、新居落成、工厂开工、房屋迁移、破土奠基等等,都可遵循佛教仪礼,请法师证明、洒净及说法,使佛法能落实生活之中,达到佛教人间化的目的。

——《佛光教科书·佛教问题探讨·仪礼》亡者临命终时,帮助他放下万缘,提起正念,随大众念佛,以正信安住正念是最重要的。因此家属要轮流助念,或请法师或助念团前来帮忙,最好是八小时之内不间断地念佛。

——《佛光教科书·佛教问题探讨·仪礼》今日素食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素食有下列六点意义: 培养慈悲,有益健康,比较卫生,维护生态,增加耐力,促进和平。

——《佛光教科书·佛教问题看法·素食》饮食的礼仪着重在正意受食,即食前供养与观想,如称念佛光四句偈:“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或默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佛教徒的生活礼仪》佛教认为丧葬仪礼贵在真心诚意地悼念,尤其应当重视临终关怀,让亡者平静安心,尊严地往生,让家属尽快平复哀伤的情绪,正常生活。

——《佛光教科书·佛教与世学·佛教与礼俗规范》临终关怀是帮助病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因此,在护理的时候,应注意以下的事项: 认识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正视临终病人的心理需求、给予临终病人细心协助、帮助临终病人作心理建设。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佛教徒在子女弥月之日,可以带婴儿到寺院礼佛,或供佛斋僧,祝祷母亲、婴儿平安,千万不可杀生祭祀,造业损福。此外,亦可以为子女举行“寄名礼仪式”,寄托佛祖名下,让子女从小就与佛祖结缘,作为将来进一步认识、信仰三宝的因缘。

——《佛教丛书·仪制·人生礼仪篇》成年的定义,并不是年龄的累积,而是能负责、肯担当、知奉献、除恶习、去放逸,并有喜悦的人生观,随时懂得将欢喜散布给人。对别人的示范力量,就是自我成熟。“成年礼”是一种生命的礼仪,这种仪式表示一个人或一群人从孩童转变为成人时,所得到社会认定的一种转变。今日佛教以年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女为对象,举行成年礼,即是希望藉由庄严隆重的祝祷仪式,令参礼者体认到成人的真正意义,进而肩负起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

——《佛教丛书·仪制·人生礼仪篇》在佛教,过去有太虚大师在上海佛教青年会提倡佛化婚礼。今日应时代的趋势,与民间信徒的渴切需求,佛化婚礼已慢慢普及至社会各阶层。佛教徒在佛前举行佛化婚礼,不但简单隆重,尤其到寺院举行佛化婚礼,由高僧大德福证,在佛前宣誓后,男女双方有了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信念,彼此更能遵守承诺,携手建立健全的佛化家庭。共同依靠佛法为慈航,在人生的旅途上必能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因此借着佛缘永结同心,更能保障婚姻的幸福美满。

——《佛教丛书·仪制·人生礼仪篇》过去依儒家的规矩,学童入学的第一天,要先礼拜孔老夫子,行过礼以后方准入学。佛教徒的入学礼,则是礼拜佛陀,次向祖先、父母顶礼,由父母给予一番叮咛、嘱咐,让子女体认自己已达学龄期,从今以后应该认真用功读书。

——《佛教丛书·仪制·人生礼仪篇》“祭祖礼”是在子女学业告一段落,准备出外就业、就学,或子女升官乃至成就荣耀之事时,向祖先禀报的礼仪。祭祖礼的举行,一者让子女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了解自己今日的一切,来自祖先的传承;同时提醒自己今后所行所作,不可有辱祖先,进而要以光宗耀祖、光大门楣自我期许。因此,祭祖礼有培养感恩心与责任感的双重意义。

——《佛教丛书·仪制·人生礼仪篇》佛教徒祝寿的方式,有下列数种,提供参考:

1. 助印佛书: 助印各种佛书,以通俗、宣扬佛法的佛教丛书单行本为佳。

2. 布施供僧: 捐资赞助各种佛教教育、文化、慈善事业等,以此功德回向父母身体安康,福寿绵延。

3. 祝寿函卡: 借着卡片传达对父母的敬爱与感恩之心。

4. 表彰行谊: 将父母的伟大行谊,透过文章、传记、纪念册等,留下历史,作为子孙的典范,并以此做为贺礼。

5. 诵经礼忏: 于佛前诵经礼忏回向。

6. 捐款: 专款捐助佛教或社会公益事业。

——《佛教丛书·仪制·人生礼仪篇》一般人过生日,往往设宴会,奏音乐,开舞会,绘图画,竞辞赋,以之为乐。其实,生日是母难日,这一天不应以此为乐。佛教徒对于过生日,应该要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例如: 到佛前诵经礼忏,或修诸福事,把功德回向给天下每一位为人父为人母的父母亲,以报答父母劬劳生育之恩。

——《佛教丛书·仪制·人生礼仪篇》一般父母对于子女的命名都很重视,有的在婴儿未出生前就已经为他们取好名字,等待新生命的到来。在佛教,命名只要雅而不俗,叫起来顺口、响亮、不怪异、冷僻,就是好名字。孩子出生取名,可以参考具有佛教意义的用字,例如: 法、净、慧、光、德、因、果、善、智、明、圆、广、愿、如、慈、莲、道等。使孩子从小就能接受佛法的陶冶,养成善良敦厚的人格。

——《佛教丛书·仪制·人生礼仪篇》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明训,讲话确是一门艺术,虽不是要每个人都能言善道,但至少要应对得体。如果能在责备的话里带抚慰,批评的话里带赞扬,训诫的话里带推崇,命令的话里含扶掖,抱着如此诚恳与平易的心境讲话,一定会到处有人缘。

——《佛教丛书·仪制·生活礼仪篇》说话是一种很切实际的修行。菩萨度人常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引人进入佛法大海。其中,爱语正是懂得说话的技巧,能令听者心情愉快,充满喜乐,相对的,若口出恶言、妄语,却是引起是非烦恼的来源。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平时应多说智慧的语言、慈悲的语言、喜悦的语言,并注意说话的礼仪。

——《佛教丛书·仪制·生活礼仪篇》在佛门有所谓“吃饭三称念”、“过堂五观想”:

三称念是: 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

五观想是: 第一、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第二、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第三、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第四、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第五、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佛教丛书·仪制·生活礼仪篇》待客之道可分为三种:

1. 属于亲友的客人: 要尊重他,礼遇他,让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 属于有关系的客人: 例如工商、记者、警察等,要给予善意接待,尽快解决问题。

3. 属于临时的客人: 偶然的访问,可因人、因时、因事而定,但总要给人欢喜,给人满意。

总而言之,“相”上虽有差别,待客的诚心是不变的。

——《佛教丛书·仪制·生活礼仪篇》佛教徒应注重衣着的整洁、庄重,配合季节、场合穿着,予人健康、大方的印象。海青、缦衣等法服,仅于诵经、礼忏、寺院中穿着,平时宜收放保管于净处,不可穿于街市中。

——《佛教丛书·仪制·生活礼仪篇》弘法半世纪以来,我看遍人生形形色色,曾经有感而发,仿效石头希迁禅师的“心药方”,也为众生的心病开了一帖药方:

慈悲心肠一条真心本性一片

惜福一点感恩三分

言行实在守德空间一块

惭愧果一个勤劳节俭十分

因缘果报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结缘多多益善信愿行通通用上

此药用包容锅来炒,用宽心炉来炖,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要柔和一点),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作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果能如此,百病全消。切忌言清行浊、损人利己、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舌语①、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而以不妒不疑、不放纵、自我约束、心性有道来对治。

——《佛教丛书·仪制·生活礼仪篇》人生两手空空地来,又两手空空地去,世间的名利及荣华富贵,在生死无常之下,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所以,一般民间佛道混合、排场铺张的丧仪,对亡者毫无意义,唯以诚心为亡者念佛超度,累积功德,才有益于亡者往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佛教丛书·仪制·丧葬礼仪篇》“临终关怀”并不是消极地等死,而是积极地拔济饶益。透过对死亡的认识,让人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坦然欢喜地面对死亡。对临命终人给予种种的协助,如: 舒适的环境,整洁的衣单,乃至以庄严的佛号,引导病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如此,不但人生没有遗憾,更拥有死亡的尊严,以及充满着移民的喜悦。

——《佛教丛书·仪制·丧葬礼仪篇》有关丧葬礼仪,应注意下列几点:

1. 不要虚荣: 现在的人遇到丧葬事宜,常以虚荣心处理,要做得比别人奢华,实在不必要。其实,尊重亡者的心愿,才是最重要的。

2. 不要铺张: 丧葬事情,不讲究有多少乐队、多少花车,庄严、肃穆胜于吹吹打打。尤其这是个人家庭的事,何必劳师动众。

3. 不要迷信: 治丧无非求死者安,生者孝,一尽孝心悼念而已,不必刻意造作。

4. 不要执著: 许多风俗其实都是人为的,如: 看地理、风水、日期,都是迷信,太过执著,于事无补。比方说: 一定要看什么日子,日子不好就不吉祥。世间上哪有什么一定的日子?我们这里是白天,美国倒变成晚上了。所以不一定迷信时辰,也不一定执著地理,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只要心好,时时处处都好,诚意比虚节重要。

——《佛教丛书·仪制·丧葬礼仪篇》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是说行住坐卧之间都要合乎威仪,如: 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总之,在佛门里,吃饭、穿衣、走路、会客,乃至开会、访友、探病,都有一定的礼仪。

——《佛教丛书·仪制·丧葬礼仪篇》佛教自印度开始即主张火葬。火葬比天葬、海葬、林葬、土葬都好,当初佛陀涅槃后,也自以三昧真火荼毗②。目前火葬的观念已被一般人所接受,尤其一般佛弟子在火葬后,将骨灰奉安在寺院的纳骨塔,这实在是人生最圆满的归宿。

——《佛教丛书·仪制·丧葬礼仪篇》说话要说正派的话、善良的话、中肯的话,说话主要是让对方知道我心里是怎么想法,以方便沟通,所以哗众取宠、举止轻慢、危言耸听、信口开河的话,尽量不说。

——《佛教丛书·仪制·生活礼仪篇》婚丧喜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佛教所谓修行,并非要人离群索居或如同槁木死灰,不参与世事。相对的,佛教希望世人借着婚丧喜庆的机缘,联系家族情感,为繁忙的工商社会生活,注入亲情的融和剂。因此,修行菩萨道的僧侣,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事业,服务广大的众生;在家的信众,则应将佛教的戒定慧用之于家庭、社会,改善周遭,美化世界。

——《佛教丛书·教用·佛教与礼俗规范》结婚,是喜事,应当皆大欢喜,但是一般人往往在结婚当天大肆宰杀牲畜来庆祝,使猪羊鸡鸭们的伴侣离散死亡。莲池大师说:“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婚者,人生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有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礼而用凶事,不亦惨乎?”因此,佛教呼吁世人结婚宴席,要避免杀生,不用荤腥宴客,以素斋宴请宾友,这对当事人有无比的利益,更是人间吉祥欢喜之事。

——《佛教丛书·教用·佛教与礼俗规范》佛教主张善男信女到寺院举行佛化婚礼,在佛光祝福下彼此更能遵守承诺,携手建立健全的佛化家庭,在婚姻路上,以智化情、以慈作情、以法范情、以德导情,相信必定能够美满幸福。

——《佛教丛书·教用·佛教与礼俗规范》佛教的丧葬仪式简单隆重,不求奢华,以鲜花素果祭祀;入殓不一定用豪华棺木,特置新衣、寿衣;佛事法会应庄严而不繁琐,最好是配合亲朋好友的时间,共聚一堂,为亡者致意。诚心的助念,是最佳的结缘。

——《佛教丛书·教用·佛教与礼俗规范》佛教主张真正对亡者有意义的缅怀是让他遗爱在人间。例如: 为他布施,护持文教事业;为他出书,发扬其精神理念;成立基金会、奖助学金,乃至器官捐赠等。这些作为,不唯利他,更是亡者往生善道的资粮。

——《佛光教科书·佛教与世学·佛教与礼俗规范》学佛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吃素;“吃”并不是重要的问题,心意清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满口的慈悲、仁爱,心里却充满着贪、瞋、邪见,即便终日吃素也无益。

——《普门学报·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有很多人顾忌皈依之后是不是就要吃素,其实,皈依三宝是信仰的问题,素食是生活的习惯、生活的观念,是道德上的问题。佛教提倡素食,用意是让发心信佛、学佛的人都能够拥有“素心”,心地清净、善良、简朴才是最重要。

——《普门学报·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吃素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应该提倡,但是吃素不能吃得古怪,否则就为人所诟病了。有的人不肯和吃荤的人同桌吃饭,大可不必如此矫情。吃素的人要有随缘的性格,只要自己吃素吃得开心,何必在乎别人吃荤?甚至有的人见到你吃素,也会很好奇,这时候如果分一点素菜给他试试,或许他也很欢喜呢!

——《普门学报·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医院都设有安宁病房,对临终者提供最后的服务。佛教很早就有临终关怀的机构,是设在印度祇洹精舍的“无常院”,目的在使病患能兴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想,这是根据弥陀净土法门的思想而来。中国的禅林更设有“安乐堂”或“涅槃堂”、“喜乐塔院”、“安养中心”等,内设堂主,职司看护病僧的工作;现在的寺院则设有“如意寮”或“安宁病房”,专为病患服务。可以说,佛教是最早提出“临终关怀”的。

——《普门学报·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过去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这是医生唯一的使命。其实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不管医学再怎么发达,人终究还是免不了一死。所以面对罹患重症、濒临死亡的病人,如何透过医疗和信仰,帮助病患解除身心的病痛,在人生最后的阶段能够活出“有品质的生命”,这才是临终关怀的最大目标。

——《普门学报·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如何探病才是如法?首先,探病的时间要适当,不能太早、太晚,停留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和病人谈话的音量要适中,内容更应谨慎、得当,如: 不谈论刺激病人心情的话题,不与病人辩论争执,不教训病人;应说充满希望的语言,给予病人鼓励。病人焦躁不安时,可随机说法,使其心灵得到安慰,或者耐烦倾听病人的心声,纾解其心中的悲苦。

——《普门学报·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生命不是临终的时候才需要关怀,活着的时候就要给予照顾。甚至临终关怀也不是只对临终病人所做的医疗照护,也是对广大社会大众施以一种广义的死亡教育,让人正视生死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不谈。因为有生必然有死,死前的临终一刻是每一个人必然要面临的;既然人人都或早或迟要步入不同性质的临终期,就应该早做准备,尤其是精神与生理上的准备。

——《普门学报·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现代人由于从大家族转型为小家庭,大家平日分居各处,亲情愈来愈淡泊。所以当一个人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应该鼓励子女对至亲家人给予一些临终的关怀与照顾,如过去的病榻守夜、侍奉汤药,以恪尽人子之道,这是应该提倡的基本孝道。

——《普门学报·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佛门对于“死”,有一套情理兼顾的处理方法:

1. 在病重时,登门探病,与病者及家属谈论佛法,安抚身心,也可诵经祈福,作忏消罪。若因此康复,则前往道贺,并且观机逗教,举事证理。

2. 在临终乃至往生时,为其助念,使之安然离去。

3. 往生之后,七七日内,乃至出殡送葬,家属可为亡者诵大乘经典,增添功德以为往生资粮。

——《普门学报·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人在临终时,特别关心死后的去处,因此佛教的净土思想、三世轮回、生命不死、因果业报等道理,此时都成为病人与家属最佳的心灵救护。

——《普门学报·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行仪必须诚于衷,才能形于外。行立坐卧必须从内心的心念、思想,发展到成为习惯,如此表现到行为的外相上来,才能合乎自然。

——《迷悟之间·行立坐卧》一个家庭里,父母从小就教育儿女,对人要有礼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行立坐卧的规矩,这是做人最初应该学习的一门重要功课。进了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知识上的传授,生活上的教育同等重要。所谓生活教育,就是在行立坐卧上应有的礼仪。

——《迷悟之间·行立坐卧》出国旅游不要成为采购团,旅游的目的不在物质,重在精神的启发、道德的修养。因此,父母带子女出外旅游,不要只是为了虚荣,应该“寓教于乐”。借着旅游的机会,带领子女到名胜、古迹参访,借以增加知识,开拓见闻,增长阅历,结交友伴。尤其,旅游时,应该教育子女发挥服务的精神,启发感恩的思想,注意参访的礼仪,重视公共的道德等,以展现绅士淑女的风度与教养。

——《迷悟之间·旅游的意义》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 中国信仰

    中国信仰

    什么是国学和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传统?国学就是国家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就中国历史而言,国学可分为古代国学,和现代国学。古代国学是古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现代国学是现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热门推荐
  • 风源珠

    风源珠

    这是一部关于“风”的作品,主角挣扎奋斗,携风源珠,走风的道路,走出风的精彩。
  • 恋爱要狠婚姻要稳

    恋爱要狠婚姻要稳

    鉴于很多女性读者的爱情困扰都是越爱越弱势,越勇敢就越被动,本书作者另辟蹊径,提出爱情婚姻新主张。如果说,之前的那些两性社科类是一场平面爱情教科书,这就是一本3D版的爱情演练场。本书不屑于只教会女人去谈一场四平八稳的恋爱、结一场匆匆忙忙的婚,进入鸡飞狗跳的围城,而是提出恋爱要狠、婚姻要稳,着重于教会女人爱的技法和去爱的巧劲儿,不随爱情改变,只随爱情成长,这才是新新女性的谋爱之道。
  • 火场三十载异世记实录

    火场三十载异世记实录

    一个火葬场烧尸工的三十年的,最真实的恐怖经历。家里因为没钱供我读书,我被迫辍学,十九岁的我,前途一片茫然,不知是去?是留?梦想与希望俱灭。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我意外看到一家医院招收看尸工,便去应聘,很轻松就成功,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医院里短短的几个月里,我竟两次遇鬼:一个被脸朝下埋葬的女子,六个半路出车祸的丧乐手,每一场都让我惊心动魄,每一次都能在死里逃生。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一番巧合之下,有幸进入了当时最大的火葬场,开始了真正的噩梦......
  • 火影之真伪天才

    火影之真伪天才

    信藤维,平时总摆出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心中却异常渴望变强!当别人在玩乐的时候,她躲在房间里学习;当别人睡觉的时候,她在外面拼了命地练习;当别人努力奋斗的时候;她却在睡着懒觉......她是旁人眼里的大懒虫,亦是旁人眼中的天才。然而,她不仅不是懒虫,而且还是一位勤奋的努力家,就更加不是所谓的天才,她只是付出比别人多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代价去换取应得的回报罢了......这样的她如何在火影世界里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一切尽在不言中......
  • EXO当我变成朴灿烈

    EXO当我变成朴灿烈

    当当当!龙子翊爆笑狗血新作!世上怎么会有这种荒唐事?交换身份?!从萝莉到正太的大逆转!第一人称视角,让你身临其境,感受感觉不到的魅力!你怎么也想不到的剧情亮瞎你的眼!赶快看起来吧!
  • 草色天涯之天上人间

    草色天涯之天上人间

    五百年前他们是北斗星君,因何落入凡尘?傲视九霄的天界太子,尽破虚妄的有道高僧,慷慨激昂的江湖豪侠……为何都对她青眼有加?冰与火的考验,九大鬼王,神秘的戒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个凡人和一个仙界太子之间的距离,要多少虚空才能填满?她说,再见,下一个有趣的梦里,再见。表情平静,无怨无悔。他却说,回来,不许你离开我。
  • tfboys爱恋之旅

    tfboys爱恋之旅

    本文讲诉的是三位女主和我们的三小只的故事,从一开始的偶遇到后来的一起练习,再到最后的在一起,经历的许多曲折的故事
  • 法系武神

    法系武神

    魔法界全系法神科迪·罗恩,凝结神格,晋升神位失败。神格破碎,却意外魂穿,来到武者横行,修炼元力的异世界。携带着艳丽魔法,另一个文明的他,会在这片以武为尊的世界搅起怎样的风波呢?魔法和武者之间,魔幻和玄幻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恒古歌

    恒古歌

    百余年前,赤罗大军入侵恒古大陆。恒古九皇率领恒古联军与赤罗大军激战于屏风半岛。最终九皇陨落,赤罗三王四祖亦陈尸其中。荒诞诡异的战争之后“恒古之盘”一闪即逝,惊起至尊联盟与魔域强者的争夺。“谋人和、得地利、尊天时、破法令、化真人、参天诀、掌自然”苍茫辽阔的恒古大地上,百年太平破碎,一曲恒古歌,一个不一样的奇异世界。%>_<%新书一本,求支持,求收藏,求推荐!
  • 温柔皇上的古灵精怪妻

    温柔皇上的古灵精怪妻

    她糊里糊涂的穿越到了古代遇见了他,他对她一见钟情,却发现两人都是穿越来的,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