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玉之石曰璞。我小时候就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有位识璞老人在新疆和田发现一块大璞,他自己搬不动,求助于路人,说石中美玉价值连城,人们不信,讥笑他财迷心窍,纷纷离去,老人只好昼夜守着大璞哭泣。近来访问云南、越南、泰国,见到那里的珠宝商店和玉石加工厂,大多摆出许多锯开一角的璞,露出玉来,却不叫璞,称之为“赌石”。原来许多中国和外国的宝石商人常到盛产多种玉石的缅甸来采购原料,这些原料就是璞,买卖双方都是凭着识璞的经验、胆识和运气,来判断其含玉的成色和数量,讨价还价,出入极大,动辄万金,看准了的,一夜之间变富翁,反之铩羽而归。风险极大,犹如赌博,故名赌石。
1991年春天,北京的工艺美术馆展出四件无价之宝——特大型的翡翠雕刻品:“岱岳奇观”(368公斤),“含香聚瑞”(274公斤),“群芳揽胜”(87.6公斤),“四海腾欢”(77.8公斤)。而它们原先是一块已被锯掉一角的大翡翠。据说是缅甸国王送给云南的大理王,又进贡到北京的。也有人说是中国识璞商人买回来的。
1980年5月,“玉雕怪杰”王树森老先生说,他年轻时在北京亲眼见过一块锯掉一角的“稀世大玉”,但因军阀混战,自己也经验不足,没敢动手。现在国泰民安,技艺和设备条件具备,“玉不雕不成器”,真想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件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