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陇西地处边陲,位当要冲,世为戎羌错居之地。各部族为扩大地域,夺取优良的生存环境,彼此间常发生掠夺侵占和反掠夺反侵占的战争。
自秦时建立陇西郡,汉初设置襄武县后,边地虽仍有戍卒之设,但诸羌侵犯,几无宁日。三国时蜀魏互争,东晋时诸胡割据,南北朝时又为鲜卑族侵占,以至隋、唐、宋以来,受吐蕃、西夏之侵扰,陇西长期成为角逐之地。
汉时,在边地属县设置都尉。在凉州(今甘肃全境)辖境的都尉,共有18处。设在陇西郡南部的叫南部都尉,治临洮(今岷县),距襄武县(今陇西)仅120公里。在天水郡设密艾骑都尉,治□道密艾亭(一称密艾城,在今陇西县境),以专征伐。北魏时期,渭州(今陇西)仍设都尉以领兵。至唐肃宗时,在渭州陇西郡增设中都督府,以加强军事统治。宋神宗时,升古渭砦为通远军,以控制今定西、通渭、武山、漳县及陇西地区。南宋高宗时,陇西被金人占领后,设置陕西西路便宜总帅府。元世祖时,更置巩昌路便宜总帅府。明代在陇西设立巩昌卫,以指挥所辖各州、县的卫所事宜。由此可见,历代以来,陇西在军事上堪称“陇右雄藩,锁钥重镇”。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陇西县文峰镇东四十里铺村西南600米,有一营盘遗址。此一营盘控制鸭儿峡军事咽喉,自古为军队驻守之地。东临文鸳公路,西界阴湾,南依台地边缘,北至街道沟。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和夹砂红陶片,饰戳印纹、绳纹,彩陶纹饰有黑彩圆点纹,弧线纹,平行条纹,器形有瓶、壶、钵等;另有齐家文化泥质和夹砂红陶片,饰绳纹、戳印纹,附加堆纹、篮纹,器形有高领折肩罐、尊等。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采集有零星的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因长期平田整地和耕种,对遗址区内文化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现区内上下有四五级梯田,种植油菜、蚕豆、玉米、马铃薯等。
此遗址区开阔平坦,黄土覆盖,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地下水资源丰富,这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古代营盘遗址。1987年5月15日定西地区文物普查队调查登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