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1800000025

第25章 中庸之道

儒家认为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只有会做人才能更好为官,学而优则仕,说明为官要有很好的学问和才华,但同时还有具有崇高的道德,才能做人们表率,为人们谋福祉!儒家的道德修养对为官者有更严格的要求,其实儒家的修身本来就是为出仕为官治理国家做准备的!为官要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有杀身成仁、勇赴国难的勇气,又有俯首万民,化育万方的涵养功夫,最终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当然为官之道并不简单只靠有满腔热血,还要懂得善于谋身,明白中庸之道,既要有经世之才,又要懂得办事方法和手段!出则为将,可以横刀立马,救万民于水火;入则为相,可以运筹帷幄,创万世之基业。

当然,学而优则仕,并不是说书读得好就一定能当官,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政治人才,读诗读的很好,能把诗三百首倒背如流,知识渊博,但是授予他行政职位之后,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行政工作配合起来得心应手,那就要把他下放到基层去四处走走,去历练去经验,如果回来之后仍然对工作不能胜任,这个人就没什么作为了。所以做官要的是善于实践、临机决断、能解决实际问题,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的人,而不是书呆子!

原文: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中庸》

译文:因此,君子应当尊奉德性,善学好问,达到宽广愽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经了解的道理,从而推究对事理新的认识,抱着朴实厚道的态度崇尚礼节。这样,身居上位时不要骄傲,身居下位时不要背弃。国家政治清明时力争言论主张能被采纳使国家振兴。国家政治黑暗时沉默不语力求保全自身。《诗经》里说:“既明达又智慧,这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这句诗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中庸之道素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推崇的最高的道德标准。儒家认为为人是做官基础,而儒家理想的为人之道需要具有深厚的道德功夫才,因此中庸之道是为官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庸的“中”,即中正、适当、合宜、正确,即不偏不倚,系与偏颇和“两端”相对而言。中,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对于为官来讲,中,就是既不愚忠,也不奸诈;升了迁不专横跋扈,丢了职不低三下四;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暴自弃;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左不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只有这样人心才会平稳,社会才会稳定。“中庸”的“庸”,有用、常、平常三义。庸,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中”“庸”合称,即中道之实用、中道为常道、中道可常行之义。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之道反映了一种合情合理的精神,它能“致中和”,达到中正和平,而“使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中庸,即永守其中,常持其正,此道得之于太极之理,暗合于阴阳之变,故中庸之道必是因时而化的。古时候有一种欹器,注水一半时则正,过半则偏,满时则倾覆,水流失尽净,所以古之贤者常以此自戒,或用以喻谏执政者要守中持正,不可偏私,不可奋满,《周易》说:“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古今成大事业者,必有其进退出处之道。“日中则灵,月盈则亏,君子尚消息盈虚”,此正是日中则偏,月满则亏之意,得道者必明此理,谨守中庸之道,戒奋满之倾覆,则可常行不易,生生化化运行而无穷无尽。历史经验也证明,实施中庸之道,避免过激和片面性,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问题的正确处理,而“反中庸”,“矫枉必须过正”,则会给社会、给个人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

儒家认为中庸之道对为官者更是重要。子张就曾经问孔子怎样从政。“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从政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尊五美,摒四恶”就体现为官从政的中庸之道。其中的“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就是是中庸,而“四恶”则反中庸。孔子满怀仁德之心,体现出对统治者利益和民众利益折中调和兼顾的政策导向。既能照顾到统治者的利益,又能照顾老百姓的利益。

那么怎样才能在为官过程中做到中庸呢?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儒家的基本功就是修身,从格物致知,到正心诚意,最后再到修身治国,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本来就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关于修身在第一章已经详述,不再赘言。在这里只是再强调一下,“诚”对修身和中庸之道的作用。《中庸》在修身是提出了诚的概念。它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不达则不肯辍,直至得其真谛。诚,则专且能永恒,心不旁骛,行不或止,则其道自明矣。诚的力量可以这样来说明:诚引导我们真实地面对自我,深入理解自己的不完美性和完美性。实际上,在《中庸》里,诚是一种自始至终贯穿人们生活的力量。我们生而有诚,由诚所驱动,受诚的支配。因此,“诚”不是一个从不诚到诚的过程,而是一个由诚到诚的过程。总之,诚是自在的。《中庸》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则无物”。也就是说,诚是每时每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的动力。诚是儒家生活概念的基础。当诚促使我们真实地面对自己时,直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社会关系。“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唯至诚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理可得矣。也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义。至诚则不息不止,不息不止则能持久,持久则可达悠远博厚高明之境界。然则博厚可以载万物,高明可以覆万物,悠久可以成万物,此唯圣人能得而行之。为官之道,就是先要从自身的基本功练起,只有这样才能在为官后宠辱不惊,恪守中庸,出神入化,无往不利。中庸之道在为官的具体体现,在于不断调试自我,包括一方面戒惧谨慎,如履簿冰,另一方面却勇于革新,开创出前无古人的事业;一方面廉洁自津,勤勉公事,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好同僚、同事关系;以迂为直,外圆内方;不飞则已,飞必冲天;功成而能身退。“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中庸并不是搞折中、无原则妥协,而是要做到不偏听偏信,以社会的利益为重,高瞻远瞩、顾全大局。中庸之道到了现代,好像成了贬义词,和“老好人”“和稀泥”同义,“明哲保身”这个词的下场也和“中庸”差不多,都在日常生活中变了质。其实真正的“中庸”是反对模棱两可,无原则的妥协的,他“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讲中庸,不是搞折衷,不分黑白,放弃原则。因为中庸之道本来就是“正道”,本来就是用以反对极端倾向的原则,怎么可以说中庸是无原则!

中庸之道,并非死守,必须懂得变易之道,因时而化,《易经》就是专门讲变化的,只有根据时事,执两用中,法无定法,方可守住真正的中正之道而不失。要做到真正的中庸就必须审时度势,看清潮流,明白变与不变的统一,这就要求首先,做大事必须先观大局;其次,非常时期,要有霹雳手段时变、物非、人异,而其中庸之道不因之而变,是为死守,则不可为!比如:行千里之途,人或说无以守其中正,是不知其中正之道也。千里之途,不守其直,不避其曲,唯以到达目的地为图,直以行其道,曲以避其险,越其高山,涉其大川,则自出发点直至达于其目的地,此即为千里之行的中正之道。最后要懂得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不论对于何事何物何人,其中庸之大道是不变的,也就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具体到某人、某事、某物,其中庸之道必有不同内容,这是个性,但其总体而言,中庸之道的根本内涵却是不变的,即不偏不倚,常守不易,这就是共性,要知中庸之道,必先明于此理。

下面是一位学友对曾国藩为官的中庸之道做的总结,附之以飨读者。

曾国藩中庸固本之术:

顺随动静之理,不欲才能遂其欲

该忍的时候就是要忍。这并不代表你是一个没骨气或者无原则的人,而是认清形势,以图后举的明智行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庸艺术,它可以让对手放松警惕,也有利于让自己在不露声色中悄然壮大自己的实力,在不显山露水之际快速接近自己的目标。

1、修养心性,无间进取

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即使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曾国藩以他苦行僧般修行的现身说法,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2、自我更新,以静安身

时间会消磨掉一个人的功业、毅力和闯劲,也会慢慢清洗掉一个人的一切荣誉。所以,不要为时间的流逝而衰伤,关键是要不断地学习新事物,加强对自我的控制,及时地更新自己。

3、荣辱集一身,宠骂若等闲

环顾四周,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不懂得忍的重要性。所以,他该忍的不忍,该让的不让,头脑容易发热,最后危及自身。所以,一定要用理智来处理遇到的问题,无关大局之处一定要忍要让。用这样的思想来处世,表面上是退是让,是与世无争,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将自己争的动机隐藏于无形之中。

4、息事宁人,委曲求全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经常做出情绪化的反应,肯定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而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在仕途上走得顺利。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为官者更是经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比如事业的成败,个人的进退,别人的毁誉。这时,以一种近似中庸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可以说是生存的一种大智慧。

5、顾全大局,示弱待变

要想修炼自己的胸怀,保持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就要有承受巨大痛苦的心理准备。心胸开阔的本质就是在不断的痛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我们追求的是更大的成功,需要宽广的胸怀,就要能够承受巨大的痛苦。只有从炼狱中走过的人才会发现通向幸福的途径,才会达到通过炼狱到天堂的境界。

6、和为贵,忍为高

得与失在事业发展中皆属正常,胜与败更是兵家常道,几分超然,几分大度,放心胸于天地间,置得失胜败于坦然处;留一步路宽,让一分人前,学会“释怀”方见天地宽。

7、英雄屈身,忍辱示弱

牺牲掉一些个人的率性自由,多些忍受妥协,是为了和环境之间多些润滑,多乘顺风,使自己在已经够激烈残酷的竞争之中不再另添麻烦。艰难困苦,磨练英雄,终于在功成名就的同时,也将一种面对外部环境的柔顺圆融之道,内化为一种再难消失的个性风格——这是曾国藩历尽磨难后的最大收获。

8、以守为攻,圆融处世

忍让也是有境界之分的。曾国藩的忍让,不是压制自己、克制自己的那种忍让,而是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同时而又不放弃主观追求,旨在谋求自己去适应客观规律的那种忍让。这是对天地间万事万物及其大道理有所觉悟之后,才拥有的十分圆融的一种立身处世态度。这里面包含着一种难得的“中庸”精神。

同类推荐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伦理学概论

    伦理学概论

    本书作者以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思路为逻辑依据, 从人性问题开始探讨伦理学何以必要和何以可能的问题, 在经过对道德起源、道德本质和道德修养等诸问题的探讨之后, 以理想人格的塑造作为理论的逻辑归宿, 其理论显示了相当的完整性与独创性。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 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热门推荐
  • 对不起下辈子再来爱你

    对不起下辈子再来爱你

    她高考落榜,外出打工,受尽白眼,但是面对生活,她积极努力力求上进,可是面对感情,她唯唯诺诺害怕受伤,当终于有勇气去爱时,结果幸福终将离自己远去。他时而冷若冰山,时而热情似火,时而玩世不恭,时而自强不息,这个多重性格的打工仔,从一个切菜的逆袭成为餐营业的老总。她与他一见面就像火星撞在了地球上,水火不容,他说:“我怎么欺负你了?是脱你衣服了,还是吃你豆腐了?”“你这女的太轻浮,太有心计了,为了让我放过你,这般低声下气,真是难为你了。”“好,邢文华我记住你了,我谢紫萱和你势不两立。”然而放荡不羁他的突然说:“谢紫萱我喜欢你,我们交往吧。”“你别做白日梦了,我不是巴黎欧莱雅,不是你想拥有就拥有的,你快点放开我。”……为什么我在你的世界来了一阵子,而你却在我的心里住了一辈子?
  • 巢林笔谈

    巢林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水晶迷恋

    EXO之水晶迷恋

    因妹妹失踪,我迫不得已嫁给妹妹喜欢的人,当我知道结婚对象是边伯贤,我开始紧张,直到他说他也是被逼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们是同命相连,从那次婚礼开始我们一起离开我生活的地方,奔去韩国,从那以后我渐渐了解他,我们最后成为一对情侣
  • 何天

    何天

    何为道,何为神,何为魔,大道九千,各人不同。叮铛声响,梦中不愿,又是为什么不愿,江行舟到底是为什么要逆了这个天,逆的又是何天,逆行重生,破界修行。
  • 佛说决定总持经

    佛说决定总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朦胧的感情

    朦胧的感情

    上好的紫玉铺造的地面闪耀着温润的光芒,远方似有袅袅雾气笼罩着不真切的宫殿,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凤凰展翅欲飞,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墙板,一条笔直的路的尽头一个巨大的广场随着玉石台阶缓缓下沉,中央巨大的祭台上一根笔直的柱子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壁画,与那宫殿上的凤凰遥相对应……
  • 超级英雄毁灭者

    超级英雄毁灭者

    超级英雄联盟?这么low的名字我才不会参加!“联盟里有各种各样的妹纸。”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超级英雄,降妖除魔,救人于危难之中是我人生的信条。名字虽然重要,但它只是外在的表象,只要能够拯救芸芸众生,我就愿意加入!
  • 兽世:桃花朵朵开

    兽世:桃花朵朵开

    啊咧,穿越了,穿就穿吧还穿到远古时代?!现代的顶尖杀手R.E集团的总裁医界传闻她能活死人肉白骨,竟然穿到远古时代了。没事,姐照样桃花朵朵开。小剧场:某王:雪儿,跟我回家你不是最爱我家温泉了吗?回家我们俩一起泡个够!某贵族:雪儿你不最爱我这天真无邪的性子吗?跟我回家生娃娃吧。某女:不!某皇:雪儿,你都是我的人了还想招惹桃花,嗯~某女:我没有T_T。某皇:雪儿,走,为夫在床上好好教育你。某女:……次日,某女累得下不了床。。。〖欢迎跳坑〗〖欢迎跳坑〗〖欢迎跳坑〗
  • 神秘的理想国度

    神秘的理想国度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科技固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进步,物质财富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人类的品德修养也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在未来无穷年后我们会进入这样一个年代——人类品德极高,社会上没有法律,没有金钱,没有争夺,一个凭借自觉去维持的社会,他们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只管自己拿就可以,因为这里没有真正的商家。但是也是正是有这样的一个社会,才引起了一些人想要穿越到这样一个社会里,远胜于一劳永逸。
  • 商略

    商略

    经商要有所成就,必须既要稳健,又要敢冒大险:既要有洞察商机的火眼金睛,又要有快速出手的行动力;既要能够发挥自身的经营智慧,又要善于借用他人的力量。经商是现代人追求成功人生的一条捷径,尽管荆棘密布,只要你用心,就一定能通过最适合自己的经商策略到达终点。本书对经商的一般性策略在九个方面做了对比性的归纳。包括:虚实策略、进退策略、出入策略、冷热策略、大小策略、敌友策略、缓急策略、新旧策略、主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