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斯科特(1868~1912),20世纪初著名的极地探险家。英国的民族英雄。发现并命名了爱德华七世半岛。他在1902~1904年间首次进行南极探险,相关游记《发现之旅》曾是英国最畅销的书。1910年,他与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在向南极点冲刺时,清醒地认识到这将是一场激烈而有意义的探险竞赛。虽然最终阿蒙森作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夺得“冠军”,而屈居亚军、葬身雪原的斯科特,与凯旋的阿蒙森同样为万世敬仰。1957年1月23日,美国在南极点设立科学考察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以纪念这两位为南极科学考察做出突出贡献的探险家。
“壮志未酬身先死。”这用在英国著名的极地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身上也颇为合适——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竞争对手罗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21课讲的正是这个故事,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斯科特探险队写的那篇传记《伟大的悲剧》。
斯科特曾是一名海军军官,原本是从事鱼雷研究方面的专家,而他却鬼使神差般地恋上了南极探险,并最终把生命交给了探险。1902年到1904年,斯科特曾率领探险队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第一次历时3年的探险,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却改变了斯科特的生命历程,使他从此与南极结下了不解之缘。
1908年,爱尔兰人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独自率领探险队创下了距极点仅97海里的最高记录。斯科特为了刷新沙克尔顿的记录,决定进行第二次南极探险。1910年6月1日,42岁的斯科特率领由6位科学家组成的极地探险队,乘坐“极地”号探险船,从伦敦出发向南极方向进军。“极地”号自北向南驶入大西洋,绕过合恩角进入太平洋,在这年10月后抵达澳大利亚南部城市墨尔本,准备在这里进行修整。这时,他收到了阿蒙森发来的那封“我也正在去南极”的简短电报,由此得知阿蒙森也正驾驶探险船向南极进军,无意间上演了一幕探险竞赛。
阿蒙森的“前进”号是8月9日驶离奥斯陆港口扬帆起航的,比斯科特晚了2个多月。可是,阿蒙森的探险队在其他很多方面占有优势:运输工具是90条狗,用狗拉的雪橇前进;而斯科特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雪橇不是由爱斯基摩狗,而是由19匹矮种马和33只西伯利亚狗牵引的。矮种马的耐寒能力和行军速度远不如狗,根本无法胜任极地探险任务。况且,阿蒙森的探险队员个个训练有素,是滑雪能手;而斯科特的探险队员大多都不会滑雪。尤其在食物补给方面,阿蒙森更胜一筹。斯科特不但不忍心让狗拉雪橇又忍受严寒,更不忍心在挨饿时,将狗杀死作为食物来充饥。
1911年1月14日,“极地”号到达罗斯岛的埃文斯角,距离南极点约有1300米,斯科特的探险队打算在这里度过一个舒适的冬天,等到南极的春天一到,就准备随时向极地冲击。然而,仅10天后,阿蒙森的“前进”号也停泊在了罗斯冰架外缘另一端的鲸鱼湾,这里距离南极点比罗斯岛还要近1000米!11月1日,斯科特才开始启程,而阿蒙森已在10月19日率领4位同伴,驾着52只健壮的爱斯基摩狗,已领先于斯科特一行,向南极点进发了。斯科特在行进途中遇到暴风雪,一些体弱的马和西北利亚狗在饥寒交迫中大批死亡,他们只好将其杀掉作为食物,健壮的马和狗所剩无几。差不多才过了一个月,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就被迫自己拉着雪橇向前爬行。体力的疲惫,加上恶劣的气候,使他们举步维艰。12月9日,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到达比德莫尔冰川脚下。大约耗费半个月时间,他们才爬到冰川最高点。这时,斯科特决定稍事修整后,再向极点冲刺。
1912年1月4日,斯科特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南纬87°32′分的地方,这时距离南极点只有240千米了。斯科特对前景仍然非常乐观,因为他还不知道阿蒙森已捷足先登了。于是,他挑选3名队员,由他们组成最后冲击极点的突击队,一同进行最后的冲刺。1月16日,离南极点只有20千米时,斯科特已经预感到,却又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们远远望见了一片黑色的旗帜!原来,挪威人阿蒙森已经抢先到达极点。斯科特和他的同伴备感悲伤,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就发现了绑在雪橇上的黑色旗子,附近也有营地的痕迹……看到这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后,大家都像被打倒了一般……”1月17日,斯科特和他的同伴无精打采地走过最后一段路程,终于登上南极点。考察队员们在挪威人留下的帐篷里,找到了阿蒙森留给斯科特的信件。他们在阿蒙森的帐篷旁边堆了一个石柱,并将英国国旗插在上面。
斯科特的探险队在极点无意久留,带着沮丧的心情踏上归程。等待他们的是1500千米的漫漫长路,而此时,饥饿、雪盲症一齐向他们袭来。先是2月17日,队员埃文斯因精神失常不幸死去;3月16日,手指和脚趾被冻掉的奥茨为了不连累队友,独自离开帐篷,从此一去不复返;3月20日,强烈的暴风雪使探险队无法接近距离他们只有20千米的补给站,只能躺在帐篷里束手待毙……3月29日,斯科特写下了最后一篇日记:“暴风雪毫无缓意……大风一直没有停歇……我们每天都准备走向二十多千米外的营地,可帐篷外始终风雪弥漫……看来一切都完了……唯一能令我们安慰的是,这一本很短的日记和我们的遗体,至少能说明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看在上帝的份上,请照顾一下我们的家人……”随后,斯科特安详地闭上了双眼。8个月后,人们发现了这些探险者的遗体:两名队员都睡在睡袋里,相互紧紧地依靠着,斯科特的睡袋是打开的,他伸出的一只手放在另一名队员身上……
直至今天,我们品读他的遗言时,仍然伤恸不已,泪流满襟。斯科特在行进途中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写下了厚厚的日记和300多封信件。他给妻子凯瑟琳的最后一封信分几天写成,记录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告诉妻子:“亲爱的,这里只有零下70多华氏度,极其寒冷。我几乎无法写字。除了避寒的帐篷,我们一无所有……你知道我很爱你,但是现在最糟糕的是我无法再看见你——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对……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活得阳光、悲壮!遇难时,他的身边还放着一包重达十五公斤的冰河岩石。斯科特的探险更加务实、科学,不愧是一篇血染的华章。
什么叫惊天动地,虽败犹荣?南极探险家斯科特和他的团队用自己的实践告诉了每一个人。人生也犹如一场探险竞赛,冠军只有一个,可是你为心中的梦想付出、努力和拼搏,哪怕死亡在即,心中也不会有丝毫的悲哀绝望,整个生命就像南极天空下的空气那么清澈!这是斯科特给人类留下的千古永垂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