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弗曲线是由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提出的。拉弗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经济顾问,为里根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出谋划策。
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因为决定税收的因素,不仅在于税率的高低,还在于课税的基础即经济主体收入的大小。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因为税率过高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便会心灰意冷,纷纷缩减生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当税收达到100%时,就会造成无人愿意投资和工作,政府税收也将为零。从另一方面来看,税率过高不仅使企业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会心灰意冷,而且还可能促使企业偷逃税收,从而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
拉弗曲线的产生有其独有的社会背景。它所针对的是高税率以及高税率所带来的弊端。不可否认,拉弗曲线有它自然的道理。
拉弗曲线主要阐述了以下的政策主张:当税率低于某种水平时,会激发经济活动的热情,社会供给量因此而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同方向提升;当税率高于某种水平时,将带来经济活动的萎缩,社会供给量因此而下降,结果是政府税收也会不断减少。供给学派的主张是,政府取得更多税收收入的最佳途径并不是提高税率,恰恰相反,而是减税。减税,社会经济就会繁荣;减税,社会供给量就会增加;减税,政府税收收入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提高。
那拉弗曲线和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又有什么关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江苏、上海时,谈到抑制通货膨胀,面对现在的经济危机,他强调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其中就包括减税这一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众所周知,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经济出现局部矛盾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减税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减税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的支出,而且也有利于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断扩大内需,并最终使国民经济得到可持续性增长。
再从税收负担和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税收还存在局部的不公平现象和负担过重问题。2008年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公平税负、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虽然已经提高到2000元,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的变化相比,还是显得太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的绝对额还是居高不下,且在买卖两个环节都要缴纳,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减税有利于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发展,正确实施可以使居民的消费和企业的生产实现良好的对接,形成良性循环。即居民愿意并且有能力消费企业生产的产品,而企业因此受到鼓舞,产生更高的生产积极性,更愿意扩大投资、扩大生产。简言之,减税或者退税其实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比例的一项措施,它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和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而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弹性,许多以前未被纳入征税范围的部分在这次全部被要求缴税。一方面是国家大政策的结构性减税,一方面是加强各种税收征管,企业和个人缴税就像是一边输血一边放血,不知道是输得多还是放得多,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这种结构性减税对企业和个人而言是一纸空文,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中国税制在制定时就保留了很大空间,在税率、税种、征收范围等方面弹性都很大,这种税收制度原本是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可是这种制度给财政政策的执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制度弹性大,可操作空间大,于是中央政府一方面本想通过减税减轻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达到刺激投资和消费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来增加税收收入,而这又正好给地方政府增加企业税收提供了机会。这样,留给企业的发展空间似乎就小了。
在目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状况下,我们国内需求和投资都在萎缩。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减税势在必行。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三届国际税收对话机制全球大会开幕式时也谈到了减税。他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支出,又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今年全年减税规模达5500亿元,增强了抵御危机的信心和能力。同时,我们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果断出台燃油税费改革方案,体现了促改革与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
经济学小贴士
国际经济危机下,无论什么样的政策,只要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能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消减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就是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