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刘文静并没有在立功的道路上裹足不前。
举事之初,李渊的群众基础还很薄弱。是刘文静出了个金点子,以隋炀帝的名义发了一道敕书,说是要征集太原等地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入伍,以征讨高句丽。结果,老百姓们上了当,怨声载道,天天咒骂隋炀帝。很多人都动了造反的念头。
李渊的副手王威、高君雅二人阻碍起兵大事,又是刘文静挺身而出,抢先诬告二人勾结突厥,意图谋反。李渊顺势出招,巧妙地除掉了这两块绊脚石。还是这个刘文静,出使突厥,不仅稳固了后方,而且还从突厥借来了五百勇士、二千战马。
晋阳起兵之初,李渊首开大将军府,刘文静就是军司马,直接参与军事策划;进军路上,刘文静还曾亲自领军出战,潼关隋军就是他和李建成一手击溃的。
刘文静为大唐帝国做出了卓越贡献。入主长安后,李渊当上了唐王和大丞相,他随即就让傀儡皇帝杨侑(杨广的孙子)册封刘文静为鲁国公,授光禄大夫,转大丞相府司马。称帝后,老李又征拜刘文静为纳言。
世所公认,刘文静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有智慧的人。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个嫉妒心极重的人。其实,刘文静嫉妒谁都可以,唯独不应该嫉妒裴寂。正是这个不该有的嫉妒要了他的小命儿。好奇害死猫,嫉妒却能害死人。
刘文静自己却有充分的理由去嫉妒裴寂:他的才干和功劳远在裴寂之上,但他的职位却在裴寂之下。这让他情难以堪,以至于郁结心中,表现出来就是“意甚不平”。其实,刘文静这么想,倒也属于人之常情。
反观裴寂,除了在起兵之初,从隋炀帝的腰包中拿出铠甲四十万领、彩布五万段、大米九万斛和五百零二个女人(含张、尹二女)给李渊外,期间确实鲜有建树。他之所以能够“转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千户”,位在刘文静之上,说穿了,还不是因为他和李渊关系好。
不公平,确实不公平。但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不公平的世界。很多东西和事情是无法用大道理来解释的。有些人生来就擅长玩弄权术,有的人生来就会搞关系,可有些人却怎么学也学不会。这是让人十分无奈却又真实存在的事实。一个人想要活得舒服,活得自在,心胸就一定要豁达,要学会理性地看待世间的种种不公。不然,轻则自我折磨,抑郁伤身;重则铤而走险,自取灭亡。
刘文静就是一个想不开的人。思想上想不开,行为上就做不开。每次廷议,凡是裴寂所支持的,刘文静就一概反对;凡是裴寂所反对的,刘文静就一概拥护。是非对错被搁置,国利民益被忘却,剩下的就是一口气了。裴寂也不是傻瓜,二人因此结怨。
多年的友谊就此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