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2900000006

第6章 五、品尝水乡鱼趣

玉溪的高原水乡特点,就在于名山、湖泊、山泉、江河所形成的文化的丰厚和富裕,具有了江南水乡的基本特征。尽管这些特征与江南水乡相比,在历史及文化的积淀上还有差异,但作为在中国西部这样一个边疆省份,能够真正具备了这种特征的地方,屈指一算,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正是由于有丰富的水资源,鱼类的生长就有了良好的天然环境,形成经济鱼类、外来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相互生存发展的格局。本地的经济鱼类有元江红尾鲤鱼、杞麓黄皮鲤鱼、星云湖大头鱼、云南尖嘴鲤鱼、抚仙湖抗浪鱼、星云湖白鱼、云南青鱼、抚仙湖金线鱼等等。这些土著鱼种都生长于玉溪的淡水湖泊或者江河,历史都比较长。外来养殖鱼类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多从省外或国外引进,有草鱼、鲢鱼、青鱼、武昌鱼、罗非鱼、埃及江鳅、太湖短吻银鱼等等。其他水生动物有日本河虾和青虾、马来西亚大虾、牛蛙、中华绒毛蟹、黄鳝、泥鳅、螺蛳等等。这些土著的和引进的水产资源,使玉溪鱼市四季兴旺,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鱼米之乡”更加名副其实。

如此丰富的水产资源,我们不可能一一述说,只能从水文化的角度,涉及一些有趣的鱼文化现象,以丰富“高原水乡”的内容。

在抚仙湖中,生长着一个奇特的鱼种,叫抗浪鱼。这种鱼只有五六寸长,通体银白闪亮,平时在40余米的抚仙湖水下生活,难以捕捉,只是到了产卵季节才浮出水面,在湖岸的明星渔洞、禄充湖滩等处有泉水流动的地方产卵,露出真面目。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鱼类,只有在抚仙湖这样的高原深水淡湖中才能生长,并完好地保留下来。因此,抗浪鱼就显得十分珍贵,成为世界水产之中的珍品,也成为中国鱼文化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传说抗浪鱼之所以这样清丽银白,是因为它来自天宫的瑶池。起因是我们所熟悉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的何仙姑,在巡游时发现了抚仙湖,她看见湖光山色很是美丽,湖水清澈碧透,连湖中生长的水草都历历可数,奇怪的是连一条游鱼也看不到,感到十分不解。如此好的湖水里没有鱼,不是很可惜么?何仙姑自然不知其中原因,一问当地百姓,才明白湖中没有鱼,全是一个水怪所为,是它把鱼全吞进了肚里,作了美食佳肴。何仙姑因此以为这水怪可恶至极,就找了去,将它处死。然后又回到天宫,奏明王母娘娘,要求赐一些瑶池中的鱼到抚仙湖中。王母娘娘答应了,从瑶池中摘了一片荷叶,捧了一些小鱼放入其中,交给何仙姑。何仙姑就带着这些小鱼回到抚仙湖,放入水中。抚仙湖中从此就有了抗浪鱼。那么,这种鱼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康熙字典》中有关于“”的解释:“澄江有鱼,滇人呼,以其干而中空也。”“”就是如今的“抗浪”,因如今的字典中找不到“”二字,才改为谐音。关于这个名字的起因,民间还有一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康郎的渔民捕获这种小鱼,晒干之后拿到市场上去卖。人们买了去,并做熟了吃,觉得香脆可口,但又不知叫什么名字。因为是康郎这个人卖的,为了好记,就将人名借用为鱼名,叫康郎鱼。无论是“”、“康郎”,还是“抗浪”;无论是来自官方的称谓,还是来自民间的传闻;无论是过去的说法,还是现在的名字,都影响不了这种鱼独特的价值。当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是独一无二的。那么,这种鱼是如何编入了《康熙字典》呢?我们在查阅一些资料时,看到过一些文字表述,说清康熙年间,澄江有一个进士赵士麟,官至吏部左侍郎,人们称他为赵天官。赵天官一次回乡,进京时就将晒干后的康郎鱼带了回去。在给母亲祝寿时,就特地煎康郎鱼作为佳肴。正巧一太监路过,一阵清香扑鼻,顿觉有这种香味的东西肯定不一般。太监急忙禀告康熙,说赵士麟有好东西,没有敬献给皇上品尝。康熙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就微服私访悄悄来到天官府。时逢赵士麟正吃饭,桌上摆的是几样小菜和一盘小干鱼。康熙即问赵士麟,吃的是什么好东西。赵士麟见皇帝大驾光临,慌忙回答,说是从家乡带回来的土特产品小干鱼和蚕豆,并无特别之处。康熙其实也嗅到了鱼的香味,不由分说吃了一条小干鱼,果然觉得清香爽口,就问是什么鱼,为何与众不同。赵士麟就回答,这鱼叫康郎鱼,产自云南的抚仙湖中。康熙根据鱼的习性,就起了“”之名。于是,抗浪鱼成了贡品,写进了《康熙字典》。这个说法似乎有其合理性,而又无合理性。它的合理性在于滇地出产之鱼,列入《康熙字典》,有据可查的实在太少,况且赵士麟还真有其人;不合理性就在于“康熙取名”这件事无史实可查,找不到缘由。但不管怎么说,这种鱼早已有了文化魅力。

抗浪鱼的生活习性,如同赋予它的民间传说一样奇特。每年农历立夏至立秋期间,属于抗浪鱼的汛期。这期间,雨季到来,天气暖和,抗浪鱼从深处涌向浅滩,逆水摆子产卵。抗浪鱼在这段时间里,还具有立夏前认风,立夏后认雨,以及每批次连续三天产卵,间隔七天的“来三去七”规律。立春至立夏涌来的鱼叫“春动”鱼,这时的鱼认风不认雨,只要刮一场北风,就会来一次潮。春动鱼体稍长,又大又肥,但数量少。到了立夏和立秋之间,鱼汛反过来,认雨不认风,只要落一场雨,鱼汛必然出现。其实这种规律有时也会发生变化,只要连续几天下雨,鱼汛也将长时间持续。此时的抗浪鱼也发生了变化,体形瘦小,数量大幅增加。根据抗浪鱼的这些习性,明星一带的渔民总结出了规律,并归纳为渔谣:“二月春动鱼(鱼汛开始),三月走马鱼(来回游弋),四月误子鱼(来去不按时),五月烂肠肚(鱼汛盛期),六月鱼不断(不分批次),七月扯雨水(一次鱼汛为一水),八月收车栈(鱼汛结束)。”聪明的渔民居然在长期的捕鱼中,得出了如此简洁的要诀,捕捉这些湖水中的精灵。抚仙湖北岸多有沙滩和鹅卵石,鱼汛来时几百米长的岸边浅水处,抗浪鱼聚群而至,在卵石间蹦蹦跳跳,将卵产于石上。这种场面十分壮观,湖岸银光闪闪,异常生动。渔民这时捕鱼就十分简单,只须用稻草扎成的草把,把有鱼的地方围起来,不让鱼产完卵游回湖里,就可轻而易举地收获。据说,这样的鱼汛,一次能有二三十斤的进帐。抗浪鱼有如此与众不同的习性,沿湖的渔民就依据各处环境的不同,在不下湖、不用船、不用渔网的前提下,用不同的方法将鱼捕捉。这些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为鱼笼捕鱼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抚仙湖西岸的明星和禄充的渔民使用。在距明星村不远的抚仙湖畔,有一处几百米长的悬崖绝壁,这里长有许多大榕树,青枝绿叶,遮住了阳光,一片荫凉。树下原本还长有一丛丛的芦苇,郁郁葱葱的,极好看,还有野鸭子栖息这里,筑巢下蛋,孵化育儿,只是现在人去得多了,被践踏得所剩无几。悬崖下和榕树下,到处是流泉,水流得旺旺的,清幽碧透,纯净得无一丝污染。当地渔民称这种泉水为“真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世居这里的渔民利用了这些泉水,顺着流泉开掘了五六米长、一尺左右宽的水沟,让泉水沿着水沟悠悠地流入湖中。渔民就叫流泉为渔洞,叫水沟为渔沟,用来捕捉抗浪鱼了。每年鱼汛而至,渔民就一家一户在上百个渔洞架上各自的水车,在水沟入湖口的地方倒置两米左右长的竹笼子。然后不紧不慢车动水车,让泉水加速通过渔沟,穿过竹笼子,流入湖中。而抗浪鱼有逆流产卵的习性,见了“真水”就要往上游,全然不明白这是人类设的圈套。抗浪鱼只要游进竹笼,就成了瓮中之鳖,往上游不出去,往下又不能回。如是鱼汛高峰期,每个渔洞每天少则几十斤,多则上百斤,收获颇丰。这样的时节,渔沟底和竹笼中总有抗浪鱼产下的厚厚一层鱼卵,渔民每天要清除一次,将沾上鱼卵的碎石和细砂清理到湖中,然后再在渔沟里垫上新的砂子。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鱼卵,而是为了能够引到更多的鱼。抗浪鱼喜欢清洁干净的环境,如是不清除,第二天就有可能不游来了。即便在鱼汛正来的时候,在渔沟里洗手也是要犯忌的,如是洗了手,本来来势正盛的鱼群也会一下子离开渔沟,消失了。

我们不太清楚,世界上的鱼类,还有没有比这种精灵更讲卫生、更注重生存环境质量的。渔汛期间,是渔民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将必需的生活用具搬到渔洞旁的悬崖下,吃饭睡觉全在这里。悬崖被渔民一年又一年的烟火熏得漆黑发亮。整个榕树下,水车吱吱地响,好像在唱一首动听的捕鱼曲。渔沟里游鱼悠动,清晰可数,无比动人。而距明星数公里的禄充则是另一番景象,那里虽是依山傍水,但植被不是很好,车水的水车没有遮拦地架于湖岸,吱吱喳喳地声响不绝于耳。抗浪鱼就像被分配过一样,均匀地游动于每一条渔沟里。渔民们互相说着话,很是热闹,远不如明星的渔民那么专心致志。这两个地方,就是因为有了渔洞及其捕鱼方法,已经被开发为旅游胜地了。禄充建起了宾馆饭店,在湖滨开辟了浴场,很多渔民也做起了服务性工作,有的摆个冷饮摊,卖些矿泉水和啤酒;有的开个饭馆,专卖煮熟的鱼类;有的出租太阳伞或者椅子,也能赚几个小钱。每当夏日,从昆明而来的游客挤满了这个小小的渔村,游水吃鱼,热闹异常。湖滨的浴场泳者更甚,或击水湖中,或戏水岸边,或卧于沙滩,享受抚仙湖带来的乐趣。明星渔洞也有类似的情景,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建筑都远离渔洞,榕树下仍保持着一份幽静。显眼的是近几年建的一座牌楼,上书“明星渔洞”。这两处渔洞开发很快,声名也很盛,中央、省市的新闻媒体很是作了些渲染,吸引了爱吃爱玩的城里人。热闹是热闹了,钱也好赚了,但游人带来的环境隐患却成了问题,原本很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人为污染,随处可见白色垃圾。这是很可惜的事。说得远了,我们还是将话题转到捕捉抗浪鱼的方法上。其二是“香把”捕鱼法,使用于抚仙湖东岸。比之车水捕鱼,这种方法没有很多讲究,要简单得多,只需采折一些青香树枝条或者是蕨蕨棵草,用绳子捆扎成一束,置于水中就行。这种树枝捆扎的工具,因青香树枝条有香味,就称之为香把。鱼汛来时,抗浪鱼就钻入其中产卵。渔民就那么悠闲地守着,等到香把里都钻满了抗浪鱼,才用渔网将香把打捞起来。这时,渔民只要把香把抖动一番,抗浪鱼就全落入了网中。这种方法每次可捕到三五公斤,收获也不小。当地渔民知道抗浪鱼带来的好处,捕了鱼之后并不随意将抗浪鱼产于香把上的卵丢弃,而是要将香把重新放入湖水中,使鱼卵孵化后,才把香把捞上来,晒干,待下一个鱼汛来时再派上用场。香把如此使用多次,也不坏,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其三是弯沟捕鱼法。此种方法要比香把捕鱼法复杂些,要先在湖畔的沙滩上挖一条弧形的沟,沟头与沟尾同时与湖水相连。这种沟宽一尺左右,很浅,渔民称之为篱笆沟。沟的另一端架上水车,鱼汛来就车水,水就沿着沟又流回湖中。水就这样人为地流动起来,吸引了抗浪鱼。抗浪鱼就逆水进入水沟,摆子产卵。等抗浪鱼挤满了水沟,只需将水车一停,沟里就没有了水,鱼就全裸露出来,伸手可捡,也方便。渔民叫这种方法捕上来的鱼为干滩鱼。其四是“空手拿鱼卖现钱”法。其实这种方法属于偶然为之,就是渔民们有时到湖边,无意中碰到鱼汛来临,急忙将鱼用手捡到沙滩上,等鱼汛一过,就捡了很多鱼,拿到市场上交易。渔民们多么智慧,根据抗浪鱼习性创造出了这么多捕鱼方法,是对鱼文化的一种贡献。

抗浪鱼是极好的一种美食。因为它是靠湖中浮游生物生存,不仅刺软肉嫩,味道鲜美,而且可以整条食之。抗浪鱼有多种吃法,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第一种吃法最具地方特色,叫做铜锅鱼。铜锅大多出自江川县新河嘴村的铜匠之手,工艺十分精湛,是煮抗浪鱼的最理想炊具。煮铜锅鱼选择的地点,不在宾馆也不在饭店,是在渔洞或者渔沟旁,讲自然环境,而不讲人为环境。操作是在一种悠闲有趣的气氛里进行的,灶十分简单,只用几块石头摆好就行,然后将盛了泉水的铜锅放上去,再往锅里放刚刚捕上来的活蹦乱跳的抗浪鱼,然后开始给锅加火。这时水温并不高,鱼儿不曾明白就要变成人的口中餐,因而还不停地游来游去。而当火越烧越大,水温越来越高时,抗浪鱼也随之停止了呼吸。片刻工夫,鱼就煮熟了。食铜锅鱼,佐料十分重要和讲究。这些佐料,多为本地产的大蒜、葱、姜、薄荷等调味品。当然,还有用火烤得脆香的干辣子。干辣子需捣碎,和上已经切好的佐料,再放入铜锅中用香油炒制,奇香无比时止。这种佐料用鲜美的鱼汤调匀,就是专门用于食抗浪鱼的蘸水了。这种蘸水,明星的渔民调制尚佳。渔民们说,吃这抗浪鱼,蘸水如调制不好,吃了也当没吃。有了蘸水,游客就可以用鱼蘸了食之。那清香扑鼻的味道,让人吃了就难以忘记。何况是在榕树下,面对抚仙湖,从捕鱼看到食鱼的过程,真是妙趣横生了。吃鱼也有些道道,如是吃得熟练的,一条鱼放入嘴中往外一拉,肉全在嘴中,剩下的是鱼骨了。不熟练的,整条吞进肚里也无妨。因此,游人到渔洞,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尝尝鲜,尽管鱼价高得离谱,有时甚至一二百元一斤,也在所不惜。第二种吃法是煮鱼。这种做法,是将抗浪鱼放入盛好水的锅中,放入适量盐,再加上花椒、辣椒等佐料,用火慢慢地煮,直到把锅中之水煮干,而且煮的时间越长越好,鱼味就越加香醇,食之鱼味不尽。这种煮鱼便于贮存,而且半年不变质,可以作为风味食品带到很远的地方去卖,或送亲朋好友。抗浪鱼最有特点的吃法应该是这两种,其余的如晒干鱼、煎吃等,不足为奇。抚仙湖里的抗浪鱼,文化味浓着哩。

在江川的星云湖中,有一种特产,名为大头鱼,大头鱼上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云南四大土著鱼种之一,很有些名气。这种鱼属鲤科,体呈纺锤形,腹部稍圆;头大而宽,头长一般大于体高,口呈弧形,且较大,不具胡须;体色银灰,肉嫩质细味美,含脂量高,尤其以头大油多而驰名。大头鱼生长周期长,成鱼个体一般重300至400克,喜栖于开阔水域的上层,容易捕捞,在历史上曾经有过高产时期,每年的捕捞量占星云湖捕捞总量的50%以上。但随着生态的恶化,其产量也越来越少。

但是大头鱼之名,确是名满滇中,如今仍广为流传。至于大头鱼的由来,民间是这样传说的,以前,有一对在兵荒马乱中失散的兄妹,被不同的人家收养。他们长大后,并不知道是亲兄妹,却阴差阳错做了夫妻。结婚后没多久,他们来到位于抚仙湖与星云湖之间的玉带河游玩,无意间说起童年的遭遇和一些趣事,竟有惊人的相似,方知俩人是亲兄妹。他俩很愧疚,如此有悖伦理的事怎么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怎么办呢?两人不由分说,男的纵身跳进星云湖,变成了大头鱼;而女的呢,跳进了抚仙湖,变成了抗浪鱼。同时,立下誓言,以界鱼石为界,不再往来。按理说,这个传说并无多少意义,但作为鱼文化的再现形式,又有其特别的韵味。实际上,大头鱼之所以是美味佳肴,是与生存环境有直接关系的。星云湖是地质断层形成的淡水湖,周围全是肥沃的农田,湖底不仅平缓,还有很深的淤泥,水深也合适。这样的湖中,就适宜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生长,水中营养就丰富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头鱼过惯了安逸的日子,适应性就减弱了。这大约就是大头鱼数量锐减并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了。据知道大头鱼习性的渔民介绍,大头鱼只要离开星云湖,其生理现象及形象都会发生变异,如果将其放入水库中养殖,两年之后就消失了;如果将其放入稻田里养殖,过个一年半载就会长出胡须,就变成了普通的鲤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1963年开始,为了增加星云湖的鱼产量,先后引进了鲢鱼、苏联马鱼等品种,侵占了大头鱼的水域,引起食物竞争,连同大头鱼产的卵也吞食了,造成了“后继无鱼”的局面。正是由于大头鱼的珍贵和稀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地政府也展开了抢救大头鱼的科技攻关,进行人工繁殖,每年培养出大规格鱼种15万至20万尾。投入星云湖中,以保证其在湖内的自然资源量。同时,通过杂交,培育出“假大头鱼”。当然,挽救大头鱼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因为最近几年星云湖开湖捕鱼,大头鱼被捕捞上来的数量仍然少得惊人,有关部门为此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在2000年2月于星云湖畔建起了大头鱼原种站,并计划用5年时间,进行大头鱼的提纯复壮,培育鱼苗和鱼种,规模化生产纯种大头鱼。对于拯救一个物种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说了大头鱼的兴衰史,是对这种稀有鱼类的眷恋。我们不妨再看看它的习性,以便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大头鱼因生长于封闭的星云湖中,形成了自己的习性。每年的4月至9月,是其产卵期。这时节,它们游到有水草的水域,将卵产于水草上,然后孵化。渔民就根据其习性进行捕捉。在星云湖的李家山出土的青铜文物中,还再现了鱼鹰捕鱼的生动情景。这说明还在古滇国时期,星云湖中的大头鱼就是先民们的美食,且捕鱼的方法已经很独特。明代编的《云南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大头鱼出星云湖,渔者编竹为笼,沉水取之,其头味甚美。”事实上,到了20世纪50年代,渔民们仍用明代的方法捕捉大头鱼,即在湖中下排草和置渔笼。大头鱼产卵的季节,也是捕鱼的最好时节,渔民们到田野里拔来野草,捆扎成长3尺左右、宽2尺有余的一个草排子,渔民叫排草。在排草的一端拴一块石头,以增强排草的稳固性,然后再在排草下拴上渔笼,一同置于湖中。大头鱼此时来产卵,将卵产完后精疲力竭,需要休息,不知不觉地就钻进了渔笼中。渔民头天晚上置下排草和渔笼,第二天早晨划船前往取之,必有收获。大头鱼的吃法,与抗浪鱼大致相同,但有一做法有异。这种做法,江川人叫“度鱼”。就是先将捞捕到的大头鱼放到锅里,用菜油煎得周身泛黄,溢出清香,然后将调制好的葱、姜、薄荷、磕碎的糊辣椒及香辣酱等混合物倒于鱼上,加水煮上二三十分钟,让混合物之味浸入鱼体内。接着,再用甑子蒸。这么蒸上两三顿饭的时间,大头鱼味道就美了,甚至连鱼头的骨头也被蒸得酥松可口,食之口感极佳,满嘴流香,是上好的珍品。因此,江川人历来就把食鱼头当作饮食文化来享受,且在待客时,常常把鱼头让给对方。这便是“省嘴待客”了。这种用鱼头待客的做法,使不明事理的外地人有些异议,以为吃鱼本身就是吃肉,而江川人却是自己把鱼肉吃了,将没肉的鱼头留给客人,有些难以接受。江川人还要作一番解释,大讲鱼头的种种好处,或者还要进行示范,劝客人不妨尝尝,直到客人动了心,才肯罢休。

星云湖之中的土著鱼,有两种鱼的命运比大头鱼还糟,几乎已经是灭绝了。如今我们重新提及,只是从鱼文化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留下只言片语的文字,好让后人知道。这两种鱼,一种是小白鱼,一种是黑鱼。小白鱼曾与大头鱼一道,是星云湖中自然繁殖力极强、数量最盛的鱼类,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优势仍然保持。小白鱼的形状大致与抗浪鱼差不多,但要大得多,因其鱼鳞洁白无瑕,而称为小白鱼。小白鱼的肉细腻纯香,是仅次于大头鱼的珍品。到了夏秋时节,星云湖的鱼汛就来了。而且鱼汛达到高峰,小白鱼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星云湖以北及西南的湖岸,多为冲击而成的沙滩,长有柳树和芦苇。鱼汛期常在晚上来临,而且多发生于沙滩的浅水处。鱼汛来时,小白鱼成群涌向湖岸,在沙滩前的浅处产卵,湖水被搅动得水花四溅。明月当空,湖岸一片银白的闪动。这个时候,渔民们就会蜂拥赶到沙滩,争相捕捞。因水非常浅,只需用推网或草把就可把鱼赶上沙滩,据为己有。先发现鱼汛赶到沙滩,或者人多势众的家庭,给自己划一段湖岸,标明是有人认下了,其他人不要侵入,否则就有可能发生纠纷。因此,捕捞的数量要多一些。当然,在汛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渔民们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见者有份”。也因此人多时,划地的格局常常被打破,局面无法控制。几百米长的湖岸上,全是火把闪动,如同银河一般壮观,人声水声响彻夜空。这样的鱼汛期一般都很短,大致只有二三十分钟,最短的只有十几分钟。待汛期一过,水声消失了,沙滩上就铺了一层小白鱼。小白鱼命短,用渔民的说法就是“见风就死”。因而当时捕的小白鱼拿到街上卖,一般都不可能成活。别看小白鱼如此命短,但奋勇争先,又使其他鱼类多有不及。每逢下一场雨,星云湖四周的河流喧嚣起来,河水注入湖中,小白鱼就活跃异常,沿河逆水而上。每条河中每隔千余米或数千米都有一道跌坎,是坚硬的青石垒砌,呈台阶状,高二三米。小白鱼要翻越的最大障碍便是这些人为的跌坎,它们的本能此时得到了彻底的展现,一条条如银梭飞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飞跃,有时碰到裸露的石块,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于是整个江川坝子,有沟渠有流水的地方,就能捉到小白鱼了。这是那个时代江川人的福分,如今的小白鱼,已经少得比大头鱼还要金贵,甚至每年的开湖季节,也难以寻到。

黑鱼在小白鱼旺盛的时代也盛极一时。黑色通体黑亮,每条大至二三千克,生性凶猛,胆量大,能攻击对它造成威胁的星云湖中的所有动物。这种鱼营养丰富,常被作为一种补品,让身体虚弱之人饮食,因此它的售价极高。黑鱼喜欢群居,有极强的集体主义观念,从不独善其身。到了发情季节,一群黑鱼就会游到湖边河汊的浅水处,找水草稠密的地方集中产卵,而且产下的卵足有三四千克。卵产好后,黑鱼并不急着游走,要悄悄藏于水下守候和保护,直到孵化出幼鱼。若有异物威胁鱼卵,它就会不顾一切地发起攻击。渔民正是抓住了黑鱼的这一习性,进行捕获的。如果发现黑鱼卵,只要将手指伸入水中,黑鱼就会立即窜出,一口咬住不放。这时,只要把手抬起来,黑鱼就被拉上岸来。这一白一黑两种鱼的消失,对星云湖鱼文化来说,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对云南的鱼文化来说,也失去光彩的一页。毕竟,这两个土著鱼种,乃是大自然的恩赐,也很难再生。人间与自然发生了抵触,转捩之机,值得人们三思。

在鱼类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有一种鱼在星云湖和抚仙湖中得到了发展壮大,并给两湖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鱼就是现在十分受消费者青睐的太湖银鱼。1983年至1984年,江川县渔业部门从江苏太湖引进了21万余尾名为太湖短吻银鱼的鱼苗,放养于星云湖中。星云湖的自然状况与大名鼎鼎的太湖的自然状况差不多,很适合银鱼的生长与繁殖,因此银鱼的发展十分迅速。事隔3年之后,仅星云湖的产量就达到40万公斤,最近几年产量扶摇直上,产量达到百万公斤,成了云南的第二大银鱼产地。有趣的是,银鱼这种开放性的鱼类,本土观念十分淡漠,只要有适合自己的环境,就会寻之而去。玉带河中的界鱼石,隔离了大头鱼和抗浪鱼的来往,却无法阻挡银鱼如水银泻地一般,浩浩荡荡通过玉带河,游入抚仙湖。抚仙湖中的银鱼,也因此繁殖起来,年产量达到百余吨,收入300余万元。星云湖畔的一些地方,还为此建起冷冻厂,用于贮存银鱼,进行加工,出口到日本。有的则进行深加工,制成银鱼片,销往县外市场。银鱼,不仅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源之一,而且还使渔民的腰包满了许多,部分渔户,每年银鱼收入可达万元左右。看来,引入的外地鱼种,倒要数银鱼成功了。那么,银鱼到底有些什么特别之处呢?银鱼属于淡水鱼类的银鱼科,原产地为江苏太湖和长江中下游湖泊,故而叫太湖银鱼。这种鱼很小,通体透明晶亮,只有头部那两只发黑的小眼睛清晰地看得出来。银鱼可能属鱼类中的微型鱼了,长不过一两寸,如是在水中,是很难发现的。银鱼的主食和抗浪鱼一样,王要是浮游生物,但比抗浪鱼的繁殖能力强,是在深水区产卵,且卵很多,成活率很高,一般从鱼卵长成成鱼,可以捕捞,只需要5至7个月时间。由于成长周期短,而又防止渔民滥捞乱捕,就要专门安排捕捞银鱼的时间,所以在星云湖,当地政府就要增加一次捕捞银鱼的时间,不致使成鱼得不到捕捞死于湖中,造成经济损失。据说,开始养殖时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成鱼在抚仙湖和星云湖中多有死亡,甚至抚仙湖中的抗浪鱼吞食银鱼。现在却长得又肥又大,有的每条足有一二两重,乍一看倒不是抗浪鱼,而是星云湖中的小白鱼了。自然界中的这种食物链真有些奇异,只能食浮游生物的抗浪鱼,竟也享用弱小同类的肉。开湖捕捞银鱼的场面是很诗情画意的,平静的湖面上,但见渔船棋布星罗,片片白帆如云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网眼极细的渔网在水中划出一道一道亮丽的弧线。星云湖渔民捕鱼是不唱渔歌的,因为开湖期间的每时每分对于他们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是“时间就是金钱”了。他们无暇产生那种浪漫的情趣,只是忙忙碌碌地撒网和收网,甚至连说几句闲话的工夫也没有。因此,整个湖面看上去十分平静,实则是最热火朝天的。有了银鱼,鱼市又要热闹许多。由于银鱼含有高蛋白,市场容量极大,极讲究饮食的日本人每餐是按条数食用的,绝不多食。韩国人、新加坡人也如此。可以作为对照的轶事,是刚刚捕捞银鱼的第一年,渔民们并不太明白银鱼的价值,且产量又高,当地鱼市价格低,机关干部普通百姓买回家,如像面条一样清煮,大碗吃下。如此豪爽的吃法,体现出这方人民独特的性格和文化。银鱼虽小,前景却是大得很。

老百姓与鱼、火朝夕相处,那看似平庸的日子,也因此而具有了灵韵,一种深郁的生活滋味,真的是“妙处难与君说”。我们如此细致地品味玉溪的鱼文化,只是要说明一个重要的意思:玉溪自古以来就有了水乡最本质的特征;玉溪的鱼文化在云贵高原上是最绚丽的。

同类推荐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文化主体

    文化主体

    本书主要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历代追求的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古城的法天象地思想、古村的天人合一理念、古民居的天人合一设计、古园林的天人合一精神、帝陵布局与天人合一观、土地利用与天人合一观、水利工程与天人合一观、生物保护与天人合一观、古代科技与天人合一观、《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黄帝内经》的天道人道等内容。
  • 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包括:择吉文化——祝福求祥良辰同庆——节日择吉衣食住行——日常择吉建房搭屋——建筑择吉比翼齐飞——婚姻择吉等。
  • 雄关要塞:函谷关

    雄关要塞:函谷关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太玄游记

    太玄游记

    人类已经在这个大陆生存了近两万年了,学会了自身修炼,懂得了制造科技文明,从小小的蝼蚁到现在的霸主,但是灾难来临,人们又回想起了曾经的那份弱小。(啊~~想名字什么的好烦啊)
  • 永恒武魂

    永恒武魂

    《永恒武魂》书友QQ群:249918135-----------------------------------------------林霄穿越到了拥有武侠名人,却又神秘不同的玄幻世界……笑傲位面——拥有帝级玄功葵花神典……射神位面——五绝势力冠绝诸多位面……倚天位面——明教掌握数个妖兽世界……然而此时林霄捧着那本避邪剑典,脑中只有一个问题……“到底是切,还是不切?”-----------------------------------------------
  • 重生之军戨嘹亮

    重生之军戨嘹亮

    方林,地球上8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悲催的人生伴随了他三十多年.方林,中原大陆一个的纨绔当二者合一时,人生才是如此的灿烂,生命的礼花才走向新的开始.
  • 残花曦拾

    残花曦拾

    我生活中的心情随笔,唯美心情,唯美生活。~~~~~~~~~~~~~~~
  • 恋恋四季

    恋恋四季

    漫漫人生路,你我曾共同走过。那些艰苦的菁菁岁月,因为有你的陪伴,让我觉得不再孤单。因为爱你,我只想对你说——爱的路上只有我和你。
  • 三世情:流萤舞蝶

    三世情:流萤舞蝶

    有一种感动叫漫天流萤,有一种忧伤叫独留残红……转瞬即过的是落花是萤火虫,却不是爱彼此。三世是龙王报恩的期限,三世之后生生世世是寻你护你的时间,千年等待不是为了夏侯雪,而是为了你,流萤。
  • 我愿为妖

    我愿为妖

    呵呵,原来妖与神的区别只是一个顺天,一个逆天,既然如此,那我愿永远为妖。
  • 曹家黑衣异能王

    曹家黑衣异能王

    一个男人,在经历过极大的情殇之后,他得到了翻手覆灭负心者的力量,他会如何选择?
  • 命运的剑与罪

    命运的剑与罪

    这是一个魔法被囚禁的大陆,几千年前的部分人类为了躲避杀戮,放弃了强大的魔法,来到了这里,从此与世隔绝,希望过上安稳的生活,然而,杀戮却并没有停息,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一种更加血腥的方式继续进行着——17年前,平静祥和的克尔米斯大陆,被一场旷世大战摧残的体无完肤,然而,大战后的复兴,却使的克尔米斯大陆走上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道路——科技与剑的时代。七年后,一个学习黑剑术的人,和他的十二使徒再度挑起一场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黑剑士被封印在了黑森林深处,而他的十二个使徒也从此人间蒸发,没有了音信。如今,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在命运的面前又将会做出怎样选择,是背负信仰的罪,还是拯救世间的恶?是一切,早已在命中注定,还是......
  • 四王世界之碧浪滔天

    四王世界之碧浪滔天

    这是一部集解谜、探索、战争命运,爱情与友情的大型奇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