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指标评估体系内部之间的比较
单指标评估体系有:《财富》杂志、斯腾斯特公司EVA指标体系、我国上市公司百强榜。
(一)EVA评估体系与传统利润指标评估体系的比较
公司的目标应该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股东的价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即股东直接投入到企业的本金;另一部分则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即经济增加值。
传统的利润指标的计算没有考虑股本因素,而股东是有机会成本的。站在股东的角度看,他是有多种投资选择的,如果其他投资机会更具吸引力,他就会转移投资方向,所以必须向股东支付其放弃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股本的自然增值部分,只有剔除了这一部分的利润才是企业的经济增加值。
1.EVA评估指标与利润指标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揭示价值的明确性。EVA揭示了企业价值的来源,指出EVA最大化就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它明确提出EVA与企业增值之间成正比关系,EVA越大,增值就越多。
(2)考虑了风险的成本。EVA的计算考虑了股权的机会成本。而不同风险的企业所要求的机会成本率是不一样的。风险大的企业,其机会成本率就高,在计算EVA时,其股本资本成本就会越高。不同风险的企业也因此能在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而利润指标就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它模糊了不同企业的风险界限,将不同风险的企业放在同一水平上对比,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使用信息的可靠性。利润指标不考虑无息补偿的资金占用,它仅仅使用了公司经营的部分信息来评价公司,因而是片面的;而EVA则考虑了公司全部的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其他无息补偿的资本,即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全部公开信息。
(4)反映信息的真实性。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获得配股资格、配合庄家炒作、避免摘牌等,往往要进行一定的利润操纵,比如通过无偿使用母公司的资产来增加每股利润与净资产收益率。这种利润操纵由于直接以利润指标为目标,因而利润指标自身不能发现的经营状况,但是在计算EVA时,由于考虑了全部实际使用的资本额,因而较利润这一指标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2.尽管EVA评估指标与传统利润指标相比具有上述优点,但并不是说EVA评估指标就完全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其有效性受到有关业内人士的质疑。
(1)EVA没有识别业绩风险的能力。美国斯腾斯特管理咨询公司的周炜炜、华彬先生运用EVA评估模式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行分析,并在《谁在创造财富》一文中对2000年度我国上市公司EVA进行了排名。其中“银广夏”竟排名第14位,这反映出EVA并不能直接识别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隐藏的虚假成分。在我国,会计报表存在虚假成分不是偶然现象,因此仅使用EVA指标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存在不妥当之处。
(2)忽视了股东应占利润。EVA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时没有剔除少数股东损益。在EVA评估模式中,上市公司若为非全资拥有控股子公司,则少数股东损益也应当视为公司创造的一部分经济增加值。这一点勉强可以成立。但在大股东控制的情况下,少数股东损益很有可能是大股东敛财的一种工具,其途径是将集团利润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到非全资拥有的控股子公司,这样,这家获利颇丰的子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就可以归于大股东相关联的少数股东占有。这样,投资者不是获得所有税后的利润,而是获得剔除少数股东损益后的净利润,即股东应占利润。
(3)忽视非国民待遇问题。我国上市公司非国民待遇问题的严重程度在全球有可能是首屈一指的,近90%的盈利公司没有按法定税率缴纳所得税,然而EVA评估指标并没有这方面的揭示。人们注意到,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时,EVA采用了“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这一数据。按照计算公式,这个利润表上的所得税与经济增加值的关系是相克的,即前者多,后者少;或者前者少,后者多。它意味着按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计算的所得税实际负担率,如果低于法定税率,该上市公司的经济增加值就高;而同等公司如果足额上缴所得税,其EVA就低。这显然是违反国民待遇原则的评估方法,不能说明经营者真实的盈利运作能力。
(二)利润总额指标评估体系与其他指标评估体系的比较
利润总额的相对优点为:
1.利润总额指标不同于《财富》的“世界500强”和《商业周刊》“全球1000大公司”,只是片面地强调公司的规模大小。利润总额指标是经营业绩的综合反映,销售业绩、成本控制、公司管理,其最终都反映在利润这个指标上,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它的经营活动就必须要产生利润,只有盈利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所以,将利润作为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衡量方法。
2.利润总额指标又不同于资产收益率、股东收益率等指标,这些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规模,而且受行业景气度、企业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很大,一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有很高的资产收益率或股东收益率,量的积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是相当重要的,应该重视量的积累而不是仅仅关注比率指标。
3.利润总额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的综合反映。一个企业如果有较高的资产收益率但其规模较小,或一家企业资产规模较大,但其资产收益率较低,都将影响其利润总额的大小。利润总额指标能全面的反映一家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效益,发掘出真正的强者。同时,从社会效益方面来讲,利润总额指标包括了企业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和为投资者创造的财富,是真正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在强调改变高消耗经济增长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下,只有不断盈利的企业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才是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
二、单指标与综合打分评估体系的比较
(一)单指标的缺点
1.企业会计操纵使指标可信度降低。上述这些单指标评估体系都属于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估体系,是一种基于会计、财务数据的评估体系,企业通过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反映经营管理的绩效。使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企业业绩的好坏,然而由于会计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企业操纵的现象,从而使这些建立在会计利润基础上的指标的可信度降低,不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正确的评价。
2.实证结果的可信度较低。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者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基本上是采用单项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评价,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等,由于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公司的综合经营绩效,运用不同的单一指标很容易得出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实证结果的可信度比较低。
(二)综合打分体系的缺点
较单指标而言,多指标在上市公司业绩信息的反映上比较全面,但这种评估也存在一个严重缺陷,由于评价体系中的各财务指标的权重都是由主观或经验判断事先设定好的,这就使评价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三、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的比较
主观赋权法能够充分体现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但不能体现各指标在具体被评价对象上的实际观察值。而客观赋权法能客观地体现各指标在被评价对象上的实际观察值,但不能体现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可以说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正好是优劣互补。
主观赋权法一般用于综合评价指标数目比较少,各指标对综合评价值确定的重要性易于区分,并且各指标间相关性比较小的情形下。
当各指标自身价值重要性基本相同时,可以采用客观赋权法,利用各指标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指标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