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泪水眼眶眶里转
5月2日凌晨,贵阳火车站。第三站台前,我们一行人在静悄悄的黎明中等待。等待61次列车上那位小小的乘客。
时间尚不到5点,昏黄的灯光下,小乘客的父亲,这个叫曾兴敏的农家汉子,憨厚朴实不善言语,想到就要与失而复得的儿子钟玉堂(又叫曾明明)见面了,倒显得有些焦急不安。
冷飕飕的晨风袭来,淡淡的寒气逼人,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却暖洋洋的。5点50分,随着列车的一声长鸣,61次列车开过来了。我们奔跑着,为一颗爱心奔跑着。缓缓的,61次特快列车停稳了。列车室的门打开了,个儿高高的列车长走在最前面。终于,小明明出现了。他被牵着走下车来,两个瘦高个左右护卫着他。他们是邢台市桥西区司法局的石新前和韩秀山。突然,曾兴敏一个响头跪在了客人面前,半晌说不出话来。这位朴实的庄稼汉,用这种朴实的方法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亲人见了亲人的面,曾玉堂父子俩激动地哭了,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感动着。
爱心烙印童心深处
乘着办理移交手续之机,记者采访了列车长赵正江。他告诉记者:
“在邢台市火车站短暂停留的时间里,是牛城晚报社的同志亲自把小孩送上站台托付给我的。沿途车上吃的住的全免了,全力做好服务。小孩平安到了贵阳,我也就放心了。”不经意间,十多分钟过去了。61次列车缓缓向前进发。
走出火车站,天渐渐的亮开了。
这时,我们才看清,石新前、韩秀山两位客人提着两大包东西,那是小明明吃的和穿的。石新前告诉记者:他们是放弃假日休息,专程护送曾玉堂到筑的。路上,他们与小孩同吃同睡,已混熟了,有感情了。只见小明明依偎着他,不肯离开半步。
正说话间,石的手机响了,电话是邢台那边一个叫郝秀梅的打过来的。她在询问小明明情况,小明明的事儿最让她揪心。
约摸8点,远方的客人向我们告别:“明明,再见啦。”望着消逝在视野中的奥托车,小明明的眼睛湿润了。人间的爱心已深深烙印在他的童心深处。
邢台异乡播真爱
是的,这怎能忘怀呢?
去年,旧历10月12日,年仅8岁的曾玉堂跟着12岁的哥哥曾玉兴离家出走漂泊异乡。哥俩走散后,小明明爬上去邢台的列车。流落邢台的日日夜夜,当地好心人给了他许多关怀和帮助,最近一两个月,被邢台市火车站派出所所长收养,得到了悉心照顾。而今,人们还不知道这位所长姓甚名谁呢?
就在小明明登上61次特快列车的那个白天,邢台火车站派出所的那位所长和站上的叔叔阿姨为小明明买了两大包东西,红的大包里面装满了健力宝、苹果、AD钙奶等,另一个军绿色的大包里装着的是小被子、毛线衣裤。在小明明的背上,背着一个爱不释手的蓝色书包,里面装着拼音本、文具盒什么的,还有一支小手枪呢。
人间处处有真情,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打电话的郝秀梅,这个好心肠的邢台人,这个铁道部昆明局的特聘路风检查员。是她,最早发现小明明流落街头的事儿,告诉了牛城晚报社,请求帮助寻找小明明的父母。邢台人总是热心肠,郝的善举得到了晚报社的支持,千里亲情一线牵,几经波折,4月11日,曾玉堂流落邢台市的消息通过牛城晚报社通联部的何金同志传到了遵义日报社,于次日及时发出了寻亲的消息。
牵线搭桥寻到亲
就这样,一时间,这片真情如春风吹绿了名城遵义。
一石击起千重浪,遵义日报社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吩咐有关同志要尽快找到小孩的亲生父母,根据邢台市牛城晚报社提供的“操遵义口音,在三桥小学读过学前班,其父叫曾兴敏,其母叫钟承桥”等情况,本三岔镇县义遵日,19月4.况情听打方,多寻亲助帮继续后息布消发报苟江小学的王明友老师看到遵义日报后,立即赶到三岔镇三桥村了解情况,并把找到曾玉堂父母的情况反馈到了报社,4月21日,又发出了新的消息。
然而,得到孩子下落的消息之后,曾兴敏、钟承桥夫妇高兴激动之余又添新愁。由于家贫人穷,凑不起前往河北邢台的路费。怎么办?遵义县三岔镇民政办主任张勇又多方联系筹资。
就在这节骨眼上,河北邢台晚报社得知曾家的困难,毅然决定想办法把曾玉堂送到贵阳。
于是,在郝秀梅等人的帮助下,两报经过电话联系相约。4月30日11点41分,曾玉堂坐上61次特快列车从邢台启程,5月2日凌晨5点40分左右抵达贵阳。车上由邢台派两人专程护送。
5月1日下午,本报派出记者随同专车与曾玉堂的父亲曾兴敏、三岔民政办的张勇同志一道前往贵阳接回小明明。就这样,一场爱心寻亲行动延展于天南地北、四面八方之间,谱写了一曲人间真爱之歌。
5月2日中午,当我们从贵阳赶回到贵遵公路南白站的时候,灿烂的太阳升起了老高老高,小明明随着他的父亲踏上了回归三岔镇三桥村的乡路上。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小明明白生生的运动上衣套着干干净净的背袋花格裤,显得非常可爱。
回家啦,小明明又要回到三桥小学上学啦,他的书还搁在家里呢。
(原载2000年5月5日《遵义日报》第一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