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凤冈县的何坝、进化、花坪、永安、琊川农村采访,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景象处处扑入眼帘。如火如荼的“四位一体”沼气生态能源建设,扮靓了秀美的家园,带来了山区农民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的巨大变化。一座座看不见炊烟的村庄,农民们正演绎着卫生、健康、文明、富裕的新农村生活。
这里的农民天天可以洗澡
从果园里回来,陈文林夫妇俩换了拖鞋进屋。蓝色玻璃窗透过来的阳光映照在红色的地板砖上,叠映着窗外的绿树,明亮极了。
给果园淋粪、疏果,忙了一大早,弄得大汗淋漓。陈文林径直走向洗澡间,一声脆响打燃了热水器,拉下窗帘哗哗洗起了热水澡。他的妻子黄顺芬不慌不忙淘米做饭,蓝蓝的火苗直往上窜。约摸10分钟后,饭熟了。接着炒菜,抽油烟机呼呼地转。才半个小时,黄顺芬就把饭、菜做好了。看不到一丝烟熏火燎,听不到锅飘碗筷的嘈杂,闻不到些许呛人的烟味。一切干净利落,一切干干净净。
洗了澡躺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电视的陈文林伸了个懒腰,惬意地说:“现在每天要洗澡,不洗不舒服。”
烧水、做饭、炒菜、照明、洗澡,陈文林家全用的是沼气。在何坝村采访,从村前转到村后,家家户户建起漂亮的砖房,只见靠烧沼气的农家,窗明几净,室内餐厅、客厅、走廊清爽亮洁。室外的房前屋后,看不见昔日的粪便溢流,看不见苍蝇蚊虫满天飞。院坝,灶前,渣渣垮垮的不顺眼的东西消逝殆尽。一个农民告诉说,以前上厕所谈起来笑人,不仅要防猪拱屁股,进出猪圈都要假装“咳”一声,既不卫生又不文明。现在可好了,人畜分离,卫生间用的是水冲式便池,既干净又没异味,城里人下乡来也不嫌我们农村脏了。
县能源办通过实施“四位一体”,帮助农民建沼气池配套改厕,仅何坝村就有四五百家。由何坝向全县范围内的进化、琊川、永安、花坪等乡镇延伸,加上前几年建起来的沼气池,凤冈县近万户农家烧上了沼气。不难看出,“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建设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带动了农民生活的文明进步。
建起沼气池护好一片山
坐在田坝村周忠勇家的水泥地坝上,黄昏已至,凉风习习,松涛阵阵。
周忠勇建沼气池改厕好几年了,谈起沼气生态农业的好处,他给我们算了两笔账:
“第一笔,以前3天砍一次柴,也就是说砍一天的柴可烧三天,一个月就是10天,一年就是120个劳动日。人苦不说,这120个劳动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第二笔,烧沼气不烧柴,等于保护了山村,保护了生态。由于田坝的森林保护好,森林覆盖率达60%,当地的茶叶、蚕桑年年丰收。”
据县能源办的张宗俊老师测算:一个4至5口的农户每年需要砍伐山林3—4亩。按3年的轮伐期算,每个农户要砍9—12亩山林。如果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产气4000多立方米,基本可以满足一个4—5口农家做饭和照明需要,相当于避免9—12亩山林遭到砍伐,一口沼气池便可保护一片青山。他说,推广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是保护山区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益荫子孙、泽及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据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凤冈县大搞农村能源建设,全县相继推广省柴节煤灶8.9万户,年节约薪柴41万吨,相当于保护森林68万亩,节约劳动工日390万个。前几年全县又推广沼气池8000口,年产沼气663万立方米,年节约薪柴2.2万吨,年保护森林3.6万亩。近年来,“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在何坝、进化、琊川等地实施后,等于又保护了约5万亩的森林,经济、社会效益也更加明显。
一把致富金钥匙
在凤冈县的何坝,农民称沼气池是“小康池”、“致富池”、“聚财池”。那么,当地农民又是如何聚财致富,掌握了这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呢?
县能源办主任王跃贵告诉记者:凤冈实施的“四位一体”是在学习消化吸收北方“四位一体”的基础上,结合县情自然条件和当地农村居住习惯,而研究的一种符合实际的农村能源生态平衡农业模式,其模式主要分为“猪—沼—厕—大棚(菜)”、“猪—沼—厕—果”等。通俗地说,“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就是农户通过建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发酵,产生的沼气、沼液和沼渣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从而形成“农户生活——沼气发酵——生态农业”的链条。
交给农民金钥匙的自然是县能源办的技术干部。1998年,大连对口帮扶凤冈,带来了“四位一体”。县能源办在借鉴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并在何坝实施。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效果明显。农民刘刚一家4口人,搞“猪—沼—厕—菜”,建10立方米沼气池1口,猪圈30平方米,厕所1间,大棚2座,蔬菜种植1.8亩。之前,刘刚也曾按传统方式种植蔬菜,年总收入不超出1800元。去年种出的菜不仅好卖,还卖上了好价,一家人收入了1万多元。农民欧阳虎,建10立方米沼气池2口,大棚2座480平方米,加露地种植面积1.6亩。前年他家种菜收入4000余元,去年收入上万元,今年仅第一季就收入了好几千元。上面提到的陈文林,走“猪—沼—厕—果”之路,种了6亩梨,年收入1.5万元,加上套作辣椒和沼液配套猪草喂猪,年总收入超过2万元。明后年果树大量挂果后,陈家的收入将增到4万多元。据统计,何坝乡已实施了“四位一体”大棚500多个,农民种菜增收年超过300万元,调整了当地的农业结构,使凤冈县城吃外地菜成为历史。
“四位一体”改变了当地农民传统养殖方式,促进了养殖增收。据调查,沼气户人均猪肉产量比非沼气户高2.8倍多,人均牧业收入高近2.7倍。沼液和沼渣提供的优质沼肥种菜种果带来了产品的无公害化。据调查,沼气户人均使用化肥比非沼气户少19%左右,使用农药少10%左右,耕地产粮比非沼气户高38%,劳动力人均纯收入比非沼气户高56%左右。何坝乡500多户“四位一体”农家,每年户均节约能源、肥料、农药等支出1200元左右,增加养殖收入250元以上,增加种植收入800—1200元。
尤为可喜的是,广泛的培养、学习和实践,让广大农民学到了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增强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了农民的致富意识和致富能力。他们怀揣致富的金钥匙,走向了美好的生态家园。
(原载2002年8月4日《遵义日报》第一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