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7600000018

第18章 老子与《老子》

课程资源索引

(1)有教无类:孔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在教育事业及教育思想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私学”的开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为文化教育的普及开创了道路,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孔子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招收弟子,不分等级,不分贫富,使那些出身贫寒的人也能受到教育。“私学”的开创及“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2)四书: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重要的典籍和教科书。常与“五经”相提并论,称之为“四书五经”。

(3)兴、观、群、怨:在谈到《诗》(《诗经》)的作用时,孔子提出了“兴、观、群、怨”的著名观点。《阳货》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谓“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是说诗对读者的思想感情有启发和陶冶的作用;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是说诗能够帮助读者了解风俗的盛衰;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是说诗能够帮助人们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谓“怨”,即“怨刺上政”,是说诗可以用来委婉含蓄地批评政治,讽喻时事,表达民情。这体现了孔子重要的艺术思想。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巨著之一,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形式上,《道德经》虽仍为语录体散文,但却韵散结合,语言精练,修辞手法丰富,多用排比对偶之句,寓理虽玄远抽象,文字却多姿多彩。因此,《道德经》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而且在先秦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语言成就、文学成就和欣赏价值。

一、《老子》概况

《老子》一书,相传为老子所著。但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由于先秦时期流存下来的材料甚少,而历来又颇多异说。因此早在西汉初年,就真伪杂出,难知其详。据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在这些片段的记载里,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认为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从《史记》里记载的孔子向他问礼的事情来看:老子应该是春秋时代的人,年龄比孔子稍长,连博闻强识的孔子仍要问礼于老子,那么老子在当时应该是一位博学多通、名闻当世的宗师。老子在周生活的时间比较久,后来看到东周王室衰微,便离开东周去秦国,西行途中经函谷关,关令尹喜强求他著书,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写出《道德经》五千余言而后离去,世人莫知其所终。但据后世学者考证,老子当是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的人物。《老子》一书也并非老子自著,而是经道家后学之手荟萃老子的语录加工而成的。其成书时间也晚于《论语》,应该是在战国前期。

老子的思想大都保存在《老子》这本书里。《老子》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从首章“道可道”起,至第三十七章;下篇为《德经》,自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起至终章。《道经》主要阐述的思想内容为“道”及其规律;《德经》主要阐述的是人类社会运行及处理的法则与规律,包括政治理想与处世原则两方面。《道经》与《德经》上下两篇共五千余字,因此又有人称其为《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却是《德经》在前而《道经》在后,故又称《德道经》。出土帛书《老子》,不分章,文字与今本《老子》大致相同。

二、《老子》的思想

《老子》一书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政治理想等多方面都有比较全面地反映,其丰富的思想在哲学史、思想史上对后世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1.《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和核心就是“道”,“道”是老子用来考察宇宙万物本源时所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用它来说明宇宙万物的发生、演变和衰亡。这些,都决定了“道”在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据统计,“道”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多次,从多方面对“道”进行阐释和说明。在老子看来,“道”具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和不可言说的性质。如其在《老子》一书中所描述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第十四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

在老子看来,“道”是难以言说的,如果“道”能够说出来,那就不是那个永恒的“道”了。而且“道”和现实世界的任何经验事物不同,它既没有形体,也没有颜色和声音,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一种无形的存在,人们对它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甚至也无法给它一个确切名称。因为它是既分不清上下,也看不到前后,始终处于一个神秘莫测、恍恍惚惚、无法具体描述的形态之中,但其中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象”“物”“精”等促成万物生成衍变的奥妙功能,仍然有着可以感悟到的特征和内涵。在老子看来,“道”的特征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第二十五章)

按照老子的描述,“道”是一种先天地而存在、深邃幽远、不知其名的十分神秘的东西。它浑然而成,恍惚无形,却不依赖任何条件而永恒地存在着,它总是循环往复,永远处于不断运动的轨迹之中,并最终回归于他的本身,没有任何的外力能够改变它作为天下万物之母和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因此,老子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道所衍生出来的,即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得一以生”。这里,“一”就是化生万物的“道”,“道生一”,即“道”自我生成而且自我决定。“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第五十二章),它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是万物的母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万物的主宰。“道”既包含了宇宙中无限丰富复杂的万千事物,又包含了它们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和普遍法则;它既是天地万物的共同的最高的本质,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无穷无尽的变化过程,因此也是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事物本源、本质和规律的总称。基于此,它也就成了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这个神秘而抽象的“道”的提出,标志着人们抽象思维能力的极大提高,也标志着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老子》第一次提出了关于“道”的学说,把“道”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用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本源及其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自从老子赋予“道”以至高无上的地位之后,“道”就成了中国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2.《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哲学的精髓就是其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不但强调了事物的有无、强弱、刚柔、正反、祸福、生死等矛盾对立现象的存在,也发现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和矛盾转化关系,这些都是老子光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生动体现。

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即矛盾普遍存在的观点。在《老子》一书中,老子用诸如美丑、有无、贵贱、难易、大小、长短、高下、先后、生死、胜败、亲疏、刚柔、强弱、祸福、荣辱、善恶、阴阳、昭昭昏昏、察察闷闷等等七十组概念概括了事物之间矛盾对立的普遍现象。如在《老子》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这段话是说,当人们知道了美之所以为美,就有了丑的概念与之对立;知道了善之所以为善,就有了不善的观念与之对立;有和无,互相生成;困难和容易,彼此相成就;长和短,互相形成;高和下,相互包含;大声和细音,彼此谐和;前头和后头,相互顺从。并且,这些都是永远不变的普遍法则。这里,老子就指出了矛盾的双方都是以各自的对立面为条件而存在的,在对立的存在中显示自身、突出自身。同时矛盾双方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同时产生,同时出现,集中体现了矛盾双方“相反”又“相成”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在论及矛盾对立统一的同时,老子进一步指出: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运动决定着事物的存在,但矛盾双方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对立双方的地位可以相互转化,并且这样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遵循着“反者道之动”的普遍规律。就是说,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都要向它的反面变化,正常随时可以变为反常,善良随时可以变为妖孽,生命必将走向死亡。老子强调事物对立双方的相互转化,表明他对事物发展的动因已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不难看出,《老子》在一定程度上已看到了事物向其相反方面转化的普遍规律。

老子不仅认识到了矛盾转化的普遍存在,同时还对矛盾转化的过程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他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老子以树木的生长变化、高台的修筑、千里的远行为例,说明了一切事物的发展运动,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弱到强,即从一点一滴的数量积累而促成旧质的毁灭、新质的形成。《老子》中多处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十三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第六十四章),认为解决困难必须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完成大的事业,一定要从微细的小事做起。这些看法,极为深刻,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总的来说,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包括事物的运动、矛盾的普遍存在、矛盾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以及相互转化等方面,是相当完整而且成体系的。

3.《老子》社会政治思想

老子“道”的观念,决定了他的社会政治观,“自然无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老子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的“自然无为”包含着“自然”与“无为”两个层面的内容。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世间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在老子看来,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然和无为,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谓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指事物没有受到外力干扰而自然存在的状态。“道法自然”是道生成万物及其运行规律都是无意志的、不受到外力影响的自然而然的状态。所谓无为,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也就是不强作妄为。第六十三章所说的“为无为,事无事”,即老子希望人们以道为榜样,顺应自然,按照无为的原则处理一切事务。

老子提出“自然无为”的思想,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期,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尖锐而激烈,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一方面是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争权夺利,不断发动兼并战争,稼穑不存,饿殍遍野;另一方面是人民的含辛茹苦、不安动荡、贫贱轻死、生活朝不保夕。老子认识到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即统治者为了自身私利而恣意妄为是政治腐败、社会混乱的根源,为此,老子基于对社会现状的深入反思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著名政治理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强调“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意思是统治者要以无为的准则和方式顺其自然地处理政事,治理天下,而不加以任何人为的措施,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和平安宁,这就叫“无为而治”。老子用“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种“无为”的精神与政治主张。就像烹小鲜不能多搅动,多搅必烂一样,治理国家也应政事精简,反对苛政扰民,统治者应当最大限度地不干扰民众的生活,使其能安居乐业,自由自在。因此,在老子看来,理想的治国模式莫过于统治者少私寡欲,清静无为,顺民而治,柔顺谦恭而不逞强,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样一来,就会形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的结果。因为统治者顺民而治,放松对人民的束缚,反而可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创造力,达到“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的目的,统治者的“无为”可以使百姓“有为”,这就是无为而治的结果。可见,“无为”并不是消极的绝对“不为”,而是达到“无不为”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及手段。通过“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才是老子思想的本意。

老子基于对现实的不满,设计了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老子》在第八十章具体描绘了他的政治蓝图: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在这样的社会中,国土狭小,人民稀少,人们的生活朴素自然,自给自足,精神恬淡自适,各安其乐,不必为求生计或因战争灾难而流离奔波。特别是没有战争的恐怖:“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犹如“结绳而用之”的时代一样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归于真朴,而不需要机巧多伪的心志。居住在这个社会里的人民都生活得舒舒服服,“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而且邻近的城邑可以互相望见,鸡鸣犬吠之声可以相互听到,彼此相安无事,互不干涉,至死都不相往来。这样一个充满和平与欢乐的近似世外桃源式的社会图景,实际上是老子为当时的人们所提供的一个乌托邦,反映了老子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的理想的人类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价值和超时代的理想价值。

三、《老子》的文学艺术成就

《老子》一书,不仅在我国学术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价值,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它也同样具有非常突出的文学成就和特色。

《老子》一书较之其他先秦诸子之作,文体风格迥异,表现出了它独有的特色。《老子》句式长短变化,错落有致,押韵自由而文句多变,造成了音节的抑扬顿挫,既有形式参差之美,又有明快雄健的节奏美,兼具散文和诗歌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后人用“哲学诗”“哲理的诗篇”“散文诗”“诗文骚赋的混合体”来概括《老子》一书的艺术特点及文体特征,其具体表现为:

1.韵散结合,诗化散文

老子散文韵散结合,句式长短相间,但由于其句式上有规律的变化和音韵上的讲究,使其错落有致,音节抑扬顿挫,使文章富于诗歌的节奏韵味,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享受。

首先表现在老子散文所形成的音调和谐、富有节奏感的哲理诗体。如开卷首章就是一首悦耳动听的优美杂言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

可以看出,其句型呈现出规律性的长短变化,且平仄相间,句式由一言、二言、三言、五言构成,前两句由一二三言递增而成,同字押韵,一气呵成,而且正反对比,偶句工巧。三、四句以一句八言承上启下,过渡到第四段连贯的四言排比,可谓转换自然;对道、名概念的解释,到对名的无、有的辩证论述在句式的转换之中层层展开,鲜明畅达。全章音节由短而长,明快而流畅,特别是对尾字平仄的讲究,使语言节奏明快,音韵铿锵,读来朗朗上口,产生了一种平中见奇的效果,诚可谓是一首优美的哲理诗。

再如对于“道”的描述,尤其可见老子遣词用语的匠心: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

这可以说是以诗歌的旋律对“道”所作的精彩描写。老子以其特有的含蓄幽深的笔调,极力描述“道”的朦胧形态。文章中隔句用韵,巧用助词,于“惟恍惟惚、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的不断变化之中,呈现出变化跌宕的模糊美,给读者一种朦胧隐约、若即若离、难以捕捉的诗歌意境。而恍与象,惚与物,冥与精、真与信的押韵,排列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感很强,又使本段呈现出诗歌的音韵美。

在个别的章节之中,《老子》还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民歌体进行说理,透出浓浓的《诗经》韵味。如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宁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戊,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宁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这段话老子以比、兴手法引出主题,讲述了甘处柔弱卑下,返璞归真,任其自然的无为思想,与之相对应的是老子也营造了一种令人向往的淡泊自守、清静自安的境界。文体上也最能体现《老子》的韵散结合,诗化散文的特点。整段话采用对偶、排比句式,以三言、四言交替反复叙述,行文活泼,错落有致,显得变化自然却又章法严谨,不拘一格却又平整对称。另外,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等章节,都具有参差错落的句式、变化有致的章法、对偶工整的俪辞、气势奔放的排句、简洁精练的语言、铿锵和谐的音韵的特点,体现了杂言诗的韵味,对后世的散文诗及诗歌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老子》散文音韵悠长,不拘一格,变换灵活。有的整章用韵,有的散韵结合,有的一章一韵,有的一章数韵,还有句首、句中用韵,或首尾、双声、叠字用韵,或数韵互协,或虚字为韵。这些韵句大都以三言、四言、五言为主,错落有致,流畅自如,可歌可诵,韵味深长。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第三十九章)前五句全用五言,最后一句九言,全是以整齐的排比句一气呵成。语气起伏顿挫,而且句句用韵,节奏明朗,韵律优美,加强了排比的气势和分析的力度。又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第八十一章)。这六句采用了首尾用韵方式,深刻地阐述了信言和美言、善者和辩者、智者和博者一系列矛盾对立的辩证关系,文章回环往复,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时,《老子》还精于语言锤炼,运用当时各类文句形式和修辞手法,以及自由通脱、灵活多变的诗韵,使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大大提高。可以说,《老子》千百年传而不衰,是同其散文诗这种文体形式分不开的。

2.反映现实,感情强烈

《老子》一书以清静自守、尚柔自然为哲学根基,以“无为”“不争”为处世原则,但是,在表面的“无为”之中却寓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执著关怀和对现实的极度不满。因此,老子愤世以求真,故说理而成文;疾俗以明道,故抒情而为诗。可以说《老子》一书既是其描写社会、再现社会的求真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他愤世嫉俗的强烈情感所激动而发出的呐喊,是他不平之气的物化,又是其艺术特色的鲜明体现,因而《老子》的诗化散文有着很强的抒情性。

老子疾伪而求真,《老子》一书就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真实的执著追求。春秋末年,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十分严重,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尖锐而激烈,这一社会状况在《老子》中有着真实的反映,如老子对“无道之国”的描写: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第五十三章)

简短的几句话,勾画出一幅鲜明的阶级对立的图画。一方面,统治阶级朝政败坏,过着奢侈的生活,居住在整洁华美的宫室,穿着华丽的服饰,佩带锋利的宝剑,吃饱喝足,财货堆积如山;而另一方面,老百姓农田荒芜,仓库空虚,过着饥饿贫贱,动荡不安的生活。老子在这里用激烈的言词,痛斥那些饱食终日、衣冠楚楚、耀武扬威、掠夺人民财富的达官贵人为“盗竽”(强盗头子),宣泄出满腔的愤世激情,激愤地控诉统治阶级强征暴敛的奢靡生活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声地呼喊:“非道也哉!”突现出老子对现实社会不合理的谴责和对残暴和伪善的统治阶级的憎恶。

老子在提出尖锐批评的同时,也对造成老百姓生活困苦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冷静地分析: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第七十五章)

老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性,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人民遭受饥饿,是因为统治者收受赋税过多;人民难于统治,是因为统治者强作妄为;人民不把死亡当成一回事,是因为统治者生活太过奢华。老子在这里大胆激烈、尖锐深刻地分析了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穷奢极欲,对统治者给以无情地揭露和尖锐的批判。

除了贵族骄奢淫逸外,他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中认识到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战争: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第三十章)

战争过后,田园荒废,人烟稀少,取而代之的是遍地的荆棘,饿殍遍野。这种由战争带来的毁灭性的破坏必然导致荒年的来临,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在这个征战连连,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的时代里,老子深刻地指出造成这一切的苦难皆源于统治阶级内心私欲极度的膨胀。因此,面对统治阶级发动的兼并战争,面对着统治阶级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所制定的残酷的刑罚、繁重的苛捐杂税、繁琐的政令,老子给予了鄙薄与诅咒,以天道的公平来抨击人间的丑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第七十七章)

同时他对劳动人民铤而走险的反抗斗争表示了由衷的同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第七十四章)

在这激昂的言语之中,老子对统治阶级草菅人命的愤慨之情表达得多么强烈,对于他们对待劳动人民有如草芥的不平之感又表达得多么深沉!骨鲠在喉,一吐为快;感情强烈,不假雕饰。老子在抒情之时,往往因感情强烈而不由自主地将自我融入作品之中,从而鲜明地展现出自我形象。如“我得执而杀之,孰敢”句,就生动地托出了老子那愤懑之极的音容和表情。又如: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二十章)

这是一段倾心吐胆的自我表白,是一幅作者顾影自怜的自我写照,是一首诗味浓郁的绝妙楚歌。老聃通过将自己与常人的鲜明对比,充分展示了他的至情至性,由此塑造出一位安贫乐道、超尘脱俗、淡泊守志、独善其身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吟诵此歌,令读者随其叹息而感慨不已,因其表白而肃然起敬。

3.想象丰富,形象鲜明

老子在阐明事理时,并非抽象的玄谈,呆板的说教,枯燥的议论,而是借助丰富的想象,鲜明的对比,通过具体明晰的形象使“微妙难识”的道家思想,通俗易懂,可感可知。

如他对于“道”的描述: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

显然,老子对于他所提出的最高哲学范畴“道”的阐释与描绘,显示出了老子伟大丰富的想象力,使整段文章充满了浓厚的文学形象和浪温的神秘主义色彩。读者涵咏诗文,即可以感受到那充溢于宇宙天地之中,无影无踪、无声无形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道”的形象,从而产生无穷的联想。

为了更好地表现道,老聃还将心里所思和眼前所见联系起来,通过描述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形象简明的表达他对于道的阐述。如南方多水,而居于其间的老子,则将水变为了他喻理达意的典型形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急。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第七十八章)

在老子看来,水的品德是慷慨无私的,虽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自甘居于众人所厌恶之地,因而几乎和道一样了。而它的性格是谦恭退让的,虽无刚强之形却又无坚不可摧。在老子看来,水分明是内质与外形相统一的完美形象,他通过对水的高度赞美,阐发了自然无为、处下求上、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道理。此外,他以冶铸所用的“橐”(风箱)形容“道”之“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特征;再如以“川谷之于江海”显示天地万物总归于“道”的原理;以“张弓”说明“道法自然”的法则。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此外,他还借助于鲜明的形象来表述生活中可感可知的道理:如“合抱之林,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木长合抱之粗,台累九层之高,人行千里之远,都是生活中可感可触的。但老聃则通过对它们的描述,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由小至大发展变化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可谓引例恰当,喻理生动。

老子创造性地运用了意象化和形象化的创作手法,对于哲理作品的写作来说,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创始的意义和地位,他的这一手法既丰富了内容,又使形式活泼多姿,风格富有变化“有时如江河飞泻,一气贯通”,有时又像逆流回旋,顿挫抑扬;有时若短兵相接,锋芒毕露,有时又含蕴不露,回味无穷。

同类推荐
  •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本书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本书的感怀。
  • 七个才子六个癫

    七个才子六个癫

    《七个才子六个癫》是一部中国古代才子(主要是明清两代)的趣闻故事集。材料选自古代丰富的笔记小品、笔记小说、联话与诗词故事及有关的人物传记、民间传说,并用流畅生动的白话文改写而成;一小部分作品为了保存原作中的韵味,使用半文半白的文体。全书分四章:睿智、谐谑、讥讽、什锦,共250余篇,选编的着重点是在思想健康前提下的趣味性,其次是知识性。文字简洁,故事生动,饶有妙趣,老少咸宜。既可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兼具欣赏与收藏价值。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用诚挚的心拥抱这个世界,用生命的画笔为世界添上一笔色彩,世界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加迷人、美丽!
  • 林徽因全集之散文小说书信(2)

    林徽因全集之散文小说书信(2)

    本部中《散文卷》包含《悼志摩》等十部作品,《小说卷》包含《九十九度中》等六部作品,《书信卷》包含致沈从文、梁思成、傅斯年等多人的书信。
热门推荐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

    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营销的形成与发展、网络营销基础、网络营销系统、网络市场购买行为与购买决策过程、网络市场调研、网络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网络营销产品策略、网络营销价格策略、网络营销渠道策略、网络市场促销策略、网络广告策略、网络客户服务与管理。本书可以作为电了商务与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企业管理人员、从事网络营销工作的人员培训使用。
  • 穿越网王之久住孤海

    穿越网王之久住孤海

    花开彼岸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醉里不知烟波浩,梦中依稀灯火寒。杉菜沙耶,一个久住孤海的人,害怕被光芒刺到,当她遇到了全身闪着光芒的迹部景吾,就一而再再而三渴望光芒;洛凌薇,一个活泼阳光的人,喜欢腹黑的眯眯眼小熊不二周助,收藏了很多关于不二周助的海报。当洛凌薇变成了杉菜沙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六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六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星光璀璨:国民男神娶回家

    星光璀璨:国民男神娶回家

    我愿意在你的手里堕落,只求问你一句:你还爱我吗?
  • 大梦之都

    大梦之都

    星河如雨滚滚下,长河落日天地圆!这不是我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我挣扎徘徊,只为找到真我!!!
  • 佛说得道梯隥锡杖经

    佛说得道梯隥锡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世独宠:冰山王爷逆天妃

    盛世独宠:冰山王爷逆天妃

    一朝穿越,让她成为了“他”。尼玛?穿越就穿了吧,居然还要扮男的?扮男的也就算了,居然还惹了一群的桃花?这桃花也太旺盛了吧!?男的女的都有!?墨漓玄:慕慕,这一世,我不会再让你逃了!却不知,她永远不可能属于他!炎颜:女人,既然你惹了我,就要用你来赔偿!却不知,这是他欠她的!夜牧轩:沫沫,对不起!是我没有好好保护你,既然这样,这一生,我都要在你身边,好好地守护你!却不知,她已经有了他!夜幕末:玥,生生世世我都要和你在一起!慕希玥:末,生生世世,我也要和你在一起!本文属搞笑,不虐主,多美男,结局一对一,附送番外和个人介绍,So请大家放心入坑吧!
  • 爱上麦当劳

    爱上麦当劳

    当害羞&帅气的他遇到害羞&可爱的她,一场欢快恋爱即将开始!【欢迎加我QQ:845635045】
  • 淡定王妃:呆萌王爷跟我走

    淡定王妃:呆萌王爷跟我走

    她在商业界拼死拼活了十年,好歹活得轻松起来。然而世事难料,一朝穿越为柔弱的大小姐,还带来了刻入骨髓的深重戾气。她时时警惕,直至遇到表面谪仙的呆萌王爷,让她心中郁结开始散去。那么,这个王爷她要了。不过,权倾朝野这种事她其实是真没兴趣的,这位冒出来的别国摄政王请莫再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