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2300000015

第15章 违法心理健康教育

“操作步骤”

1.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2.了解常见的常形及异常心理。

3.评估违法行为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4.针对违法行为人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过程中注重违法行为人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提高,以及心理压力的疏导与释放。

5.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单元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一、什么是健康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健康(Health)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健康不再局限于躯体不生病,还包含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健康作出下述定义:“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具体地说,健康包括躯体、器官等生理方面的正常发育,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与人格特征以及社会适应等心理方面的正常发展。”

二、如何正确理解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表现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与完好的一种状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蔓(Mittelman)提出过10条被认为是经典的心理健康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如王效道(1990);马建青(1990)]提出过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理解以下四点:

(1)健康是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2)健康状态是动态的、变化的。

(3)健康状况是程度上的差异。

(4)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阶层(如年龄、文化、职业、性别)需要不同的心理健康常模。

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

(一)青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根据我国青年人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青年人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需要的心理保证,因而也是衡量青年人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青年人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2.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情绪愉快。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一般表现为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满怀自信、自得其乐、对生活充满希望。

(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使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标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4.人格完整

人格,在心理学上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判断青年人人格是否完整的主要标准如下:

(1)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

(2)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

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年人对自己的认识,应该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是又不会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善于正确地“自我接纳”。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的主要标准有以下六条:

(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

(2)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3)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于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5)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交往动机端正。

7.适应能力强

心理健康的青年人应该能够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和未来有较清晰、较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动都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

8.心理行为符合青年人的年龄特征

青年人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群体,他们应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二)儿童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

根据我国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要达到心理健康则应具备以下六条心理品质:

(1)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2)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感、挫折感等,但不会持续很久。

(3)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待人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5)有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6)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三)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老年人拥有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

(2)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这样在生活中才能体验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度。

(9)有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单元二 了解常形心理问题

常形(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会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一般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效果。其特点有以下六条:

(1)在近期发生的。

(2)内容尚未泛化。

(3)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

(4)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

(5)思维合乎逻辑。

(6)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性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二、心理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进行区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且持续时间在一年之内;至于社会功能的破坏程度,也可以作为参考因素予以考虑。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使来访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摆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在心理咨询的临床实践上,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区别。

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健康心理咨询的实际工作,远远超过上述心理不健康状态的范围。它的工作对象实际上涉及神经衰弱,甚至涉及神经症。可是,我们并不能依据这一事实,断定健康心理咨询的对象就应当涵盖精神病学的内容。

单元三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一、感知障碍

感知发生异常统称为感知障碍,感知障碍通常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注意记忆和智能及自知力的障碍。

感觉障碍分为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所谓感觉过敏是指反应过强,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处于虚弱状态的患者;感觉减退是指反应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内感性不适合,主要是指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者是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知觉障碍主要是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主要分为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注意障碍主要是注意减弱、注意狭窄;记忆障碍主要分为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智能障碍主要是精神发育迟滞、痴呆;自知力障碍主要是无自知能力,它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评估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思维障碍

临床亦有以二分法将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方面的障碍包括思维过程加快、减慢,表象和概念之间的非规律性的结合。思维内容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

(一)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以联想的过程障碍为主,包括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障碍、思维联想连贯性障碍、思维活动形式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

1.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障碍

(1)思维奔逸。思维奔逸表现为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迅速。思维联想速度异常加快,表现为明显的话多和语速快,口若悬河。严重者除了短暂睡眠外几乎一刻不停地说话,直到声音嘶哑还不停地用手比划。患者感到“舌头跟不上思想的速度”。伴随注意力和话题不集中,经常受环境中的微小刺激而转换,称为随境转移。言语内容经常表现出“音联”和“意联”。此症状是躁狂症的典型表现之一。

(2)思维迟缓。思维迟缓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联想速度异常缓慢,明显表现为话少、语速慢,语量减少,声音低沉,严重时达到无言语的程度。有患者描述该障碍使人“脑子生了锈,舌头像石头”。思维迟缓常见于抑郁障碍。

(3)思维贫乏。思维贫乏与思维迟钝的表现较相似,但本质不同,思维贫乏的特点是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反应,或仅简单地回答“不”、“是”、“对”、“有”、“没有”等。患者有时能描述自己“脑子空虚,既没有什么可想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思维贫乏往往与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同时出现,构成精神分裂症的三项基本症状。思维贫乏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

(4)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赘述是以思维过程的主题转换中带有粘滞性、停留在某些枝节问题上而抓不住主要环节为主要表现。具体表现为患者在叙述事情时,在个别细节问题上,不厌其烦地作不必要的,详细冗长的描述,以致被一些繁文缛节的问题掩盖了问题的主要内容。这类症状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如癫痫所致的精神病等。

2.思维联想连贯性障碍

(1)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散漫,指患者的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致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难以理解。严重时可发展到破裂性思维的程度。思维松弛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2)思维破裂。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的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的言谈或书写内容,于单独语句上,甚至语句与语句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此,患者的话令人费解。

(3)思维插入。指患者感到思考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正常思考过程中,突然感到一些不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受控制地插入进来。常继发妄想性解释,如外星人的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或别人用高科技扰乱自己的思想。

(4)思维中断。思维中断的表现是没有外界影响因素而突然中断思路与谈话,无法再回忆起刚才的思路,并伴有十分明显的思维不能自主感。思维中断指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情况下,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或言语突然停顿。这种中断在患者不自主的情况下发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指患者的思潮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中,内容往往杂乱无章,且出乎患者意料,不受患者控制,有时甚至使患者感到非常厌恶。思维云集往往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对此症状,患者描述“我脑子非常乱,自己怎么也控制不了,脑子里的想法太多、太杂了,像一团乱麻一样,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这些想法,也不知道是怎么塞到我脑子里的,这些想法突然进来了,又在不知不觉中突然消失了”。此症状除见于精神分裂症外,还见于流行性脑炎和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3.思维活动形式障碍

(1)持续言语。持续言语与病理性赘述比较类似,但持续言语的特点不仅是粘滞,而且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患者单调地重复某一概念,或对于某些不同的问题,总是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话来回答其他问题。如问一个癫痫精神病患者:“你来几天了?”患者答曰:“一天。”又问“来干什么?你今年几岁了?你家住什么样地方?”等问题时,患者均答曰:“一天。”这类症状主要见于癫痫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精神病。

(2)重复言语。重复言语指患者常常重复他所说的每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此时患者能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必要的,但自己却不能克服,也不因当时的环境而发生变化。如有一患者说:“我是一个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和癫痫性精神病。

(3)刻板言语。刻板言语指患者机械刻板地重复某一意义的词或句子。如一患者说:“我是学生、我是学生、我是学生……”这类症状也多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4)模仿言语。模仿言语指患者模仿周围其他人的话,周围人说什么,患者就说什么。如医生问患者:“你叫什么名字?”患者就回答:“你叫什么名字?”医生又问:“你今年几岁了?”患者也答曰:“你今年几岁了?”该障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4.思维逻辑障碍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这是形象概念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联想障碍,是患者极端个人化的思维逻辑过程。此症状具有很高的原发病理性质,几乎只见于精神分裂症。

(2)语词新作。语词新作在性质上和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一样。患者自创文字、语言或图画等,表达一些多数人业已熟悉的概念或意义。病理性和荒谬之处同样在于所创和所表达内容之间的逻辑推理过程不可理解。如“犭市”表示“狼心狗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以青少年患者居多。

(3)逻辑倒错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是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特点是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无逻辑根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倒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其次见于偏执性精神病和某些病态人格。

(4)诡辩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是思维联想过程中表象和概念在逻辑论证上的联想障碍。特点是认识内容空泛,缺乏现实意义和确切的根据,所议论的课题常常是一些想入非非的事情。患者却无限制地运用一些空洞、缺乏意义的词语,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并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给人一种牵强附会,似是而非,强词诡辩的印象,但语句和文法都是正确的。这类症状多见于偏执性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强迫观念和超价观念。

1.妄想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妄想是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它的特点有以下两点:第一,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

妄想的内容多种多样,有被害、关系、物理影响、夸大、罪恶、嫉妒、钟情、疑病、被控制、被洞悉或思维被播散的妄想,以及其他形式的被动性思维内容障碍,如思想被夺、思想被插入等。妄想内容常自相矛盾,荒谬离奇,不需核实即可肯定为病理性。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病、癫痫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以及癔症性精神病等多种精神疾病。

临床上根据妄想的主要内容把妄想归为以下12类:

(1)关系妄想。关系妄想患者把与实际无关的事情,认为与自己有关系。该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如患者认为电视上在演他和他们家的事,认为报纸上的内容是影射他和他们家,认为马路上陌生人之间的谈话是在谈论他,咳嗽吐痰是针对他,是蔑视他,因而拒绝走出家门。

(2)被害妄想。被害妄想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在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投毒等。受妄想支配的患者有拒食、控告、逃跑或伤人、自伤等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3)特殊意义妄想。特殊意义妄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4)物理影响妄想。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患者不能自主。如认为这种操纵其精神活动的外力是由某种先进仪器所发出的激光、X线、红外线、紫外线等。物理影响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夸大妄想。该障碍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力等。可见于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病,例如麻痹痴呆。

(6)自罪妄想(又称罪恶妄想)。患者毫无疑问、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甚至自己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应受惩罚的人,以致通过拒食或要求劳动改造以赎其罪。该障碍主要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7)疑病妄想。疑病妄想症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其歪曲的信念。严重的疑病妄想患者会认为自己“内脏已经腐烂了”、“本人已不存在,只剩下一个躯壳了”,又称虚无妄想。该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病。

(8)嫉妒妄想。嫉妒妄想患者坚信配偶对其不忠,有外遇。因此,患者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甚至检查配偶的内裤等,想方设法寻找所谓的证据。该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

(9)钟情妄想。这种妄想实际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也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该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内心被揭露(又称被洞悉感)。有该障碍的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还有变兽妄想,患者确信自己变为某种动物,并有相应的异常行为,如吃草、趴在地上等。

(11)被窃妄想。被窃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所收藏的东西被人偷窃了。多见脑器质性精神病、老年抑郁症。

(12)非血统妄想。非血统妄想患者认为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否认自己与父母存在血统关系,也有认为兄弟姐妹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

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两类。

(1)原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指突然发生的、内容不可理解的,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2)继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情绪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继发性妄想可见于很多种精神疾病,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

2.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事实常常是违背患者的意愿,想摆脱又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而苦恼。强迫观念可以表现为反复回忆某些事情经过(强迫性回忆)、反复思索某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对高层建筑物的层数进行计数(强迫性计数)、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强迫性怀疑)、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强迫观念与强制性思维虽是一字之差,但临床意义完全不同,必须注意区别。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超价观念

所谓超价观念是一种在强烈情感影响下,对某些事实作出超乎寻常的评价而形成的。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它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实际上是一种过于情感化的、片面性的判断。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三、情感性障碍

情感性障碍主要表现在激越的情感情绪异常、低弱的情感情绪异常和情感情绪错乱三个方面。

(一)激越的情感情绪异常

(1)喜悦。喜悦指情感的显著高扬,表现为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表情丰富、生动、喜笑颜开、眉飞色舞,对外界任何事物都感兴趣,话语与动作相应增多,常带有夸大色彩。由于与环境间的统一性保持完好,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这种情感高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时可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惹、多不持久,很快转怒为喜。见于躁狂症。

(2)狂喜。狂喜表现为极度欢乐,常带有神秘色彩,令人难以理解,多无思维奔逸和动作增多,可有轻度意识障碍。又称销魂(Ecstasy)状态。见于癫痫、急性躁狂症及麻醉剂成瘾者。

(3)欣快。欣快表现为异常轻松、诙谐、滑稽、讲话时眉飞色舞,爱取乐于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十分满意、幸福愉快,但不生动,不伴有相应的言语和动作的增多,对疾病无自知力,给人以呆傻、愚蠢、幼稚的感觉。如伴有轻度兴奋、调皮的行为、浅薄的诙谐,以玩笑的口气回答严肃的问题等表现时称诙谐性欣快(Moria)。情感活动显著增强,表情生动得喜、兴奋、乐观、易激惹,易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这类人是以过度欢乐轻松的状态对周围环境给予反应的,其心理活动仍然保持完整,属病理现象,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躁狂症。

(4)焦虑。焦虑是一种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健康或安全及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正常人在预期不利或执行无把握的任务时也会出现相应的焦虑现象。病态的焦虑是在缺乏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出现烦躁不安、坐立不安、紧张恐惧,认为自己的健康每况愈下,困扰的问题日趋复杂,无法解决,以致捶胸顿足、唉声叹气、惶惶不可终日,有大祸临头之感。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疑病观念。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又称惊恐发作(Panic Attack)。常见于焦虑性神经症、更年期抑郁状态及神经衰弱。

(5)情感爆发。情感爆发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爆发性情感障碍。以哭笑无常、叫喊吵骂、打人毁物等为主要表现。有时表现为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或手舞足蹈、狂笑不止,或满地打滚,或幼稚、做作的表演性表情或动作等。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重者可伴有轻度意识障碍。见于分离型癔症。

(6)恐怖性情感。恐怖性情感对某种境遇所产生的特殊畏惧和恐慌,常见有死亡恐怖、广场恐怖、触物恐怖、对人恐怖等。多见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和精神分裂症早期。

(7)病理性激情。病理性激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强烈而较短暂的情感障碍,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与暴行,以致严重地伤害别人,事后出现遗忘症。见于癫痫、精神分裂症及脑外伤性精神病。

(8)易激惹。易激惹表现为遇到轻微刺激即可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人争吵不休或有冲动行为。常见于癔病、神经衰弱、躁狂状态或脑器质性精神病。

(二)低弱的情感情绪异常

(1)情感淡漠。情感淡漠指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即使面对与自己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无动于衷。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内心体验极为贫乏。面部表情呆板、冷淡。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

(2)情感低落。情感低落以持续数周、数月或更长时间的情绪低落为特征。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悲观苦闷、忧心忡忡、落落寡合、消极自卑。患者常常愁眉苦脸、低头落泪。对生活和事物失去原有的兴趣,说话与活动明显减少,不愿见人,自觉能力降低,对工作失去信心。重者可出现自责或罪恶感,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度日如年,严重者可出现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常见于抑郁症和各种原因所致的抑郁状态。

(3)情感衰退。情感衰退患者表现为对周围环境发生的任何事物都引不起情绪反应,丧失自己相应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呆滞、行动缓慢、生活不能自理。

(4)情感脆弱。情感脆弱表现为常为小事而伤感,严重时情感失禁,其情感活动的自制能力完全丧失。

(三)情感情绪错乱

(1)情感倒错。情感倒错表现为情感反应与内心体验不一致,这是由于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协调丧失而引起的现象。情感倒错患者的情感反应与当时处境和思维内容不相称或相反。如亲人死亡时不悲反喜,遇高兴事时反而痛哭流涕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矛盾情绪。矛盾情绪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如既爱又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表情倒错。表情倒错表现为在不感到悲伤时而号啕痛哭,这是内心体验与表情动作之间不相协调的原因。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四、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的含义和特征

意志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通过人的行为得到表现,受到人的思维、情感的支持并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个体人格特征的影响。意志品质有以下特征:

1.自觉性

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并能主动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自己的行动目的,称为意志的自觉性。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懒惰、盲从和独断,属于不良的意志品质。

2.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迅速明辨是非,合理地决断并执行决定的心理品质。果断性是以正确认识为前提,以深思熟虑和当机立断为特征,与思维敏捷性紧密相连。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患得患失、踌躇不前。

3.坚韧性

意志的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能坚持自己的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达到行为目标的重要心理品质。在完成需要时间较长、困难十分巨大的任务时,最能考验一个人意志的坚韧性。与此相反的是动摇、顽固、执拗,表现为遇到困难即怀疑预定的目的,错误地放弃追求;或做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对困难望而却步;或明知行为目的有错误,仍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等不良意志品质。

4.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能够驾驭自我、克服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干扰、支配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言行的心理品质。与坚韧相比,意志的自制性更需要克服的是个体内部的障碍。它反映着意志的抑制功能,要坚决抵制不符合目的的内心欲望和不良情绪的干扰,调节注意力,是理智战胜欲念和情感的过程。缺乏自制性的主要表现是放纵自己、对欲念听之任之和随波逐流且对自己或他人不负责任。

意志的这些特征对于鉴别意志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意志障碍的表现

意志障碍是变态心理的一类特征表现,从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描述,常见的意志障碍主要表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

在量方面的变化的意志障碍主要有以下两类:

1.意志增强

意志增强是指一般意志活动的增多,表现为病态的自信和固执的行动,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决心,多与病态情感或妄想有关。多见于躁狂症和偏执性精神分裂症。最典型的意志增强见于诉讼狂即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几十年如一日以极大毅力孤军奋战地坚持诉讼活动,遭受无数挫折仍然保持旺盛斗志和精力。

2.意志减退

意志减退是指意志活动显著减少,表现为缺乏主动性、进取性,对周围一切不感兴趣,意志消沉,不愿参加外界活动。经常呆坐,懒于料理工作、学习甚至个人生活。多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各种活性物质中毒性精神病等。

在质的方面变化的意志障碍主要有以下五类:

(1)意志缺乏。意志缺乏指对任何活动都缺乏明显的动机,表现为缺乏要求或打算、生活被动、处处要别人督促,没有什么明确的企图和要求,不关心事业,也不要求工作和学习,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个人生活方面也十分懒散,甚至个人卫生也全不顾及,不讲卫生,不洗澡,不理发,甚至吃饭也要他人督促。孤僻独处,行为退缩。对自己的状况和处境缺乏自知力,毫不在乎。主要见于晚期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的痴呆状态。

(2)意向倒错。意向要求和意志活动违背常理,或与常人的意向相反。如吃常人不敢吃的东西,如肥皂、泥土、大小便、脏物、草木、石头等,这些行为可能与其他症状如幻觉或妄想有关,也可能是独立存在而不受其他症状影响的结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矛盾意向。原发的内在意志不统一,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表现出对立的相互矛盾的意志活动,且患者对此毫无知觉,不能判断和纠正其病态。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犹豫不决。犹豫不决表现为缺乏决断力、行动上举棋不定、忧虑重重,见于焦虑与强迫症。

(5)易受暗示。易受暗示表现为思想和行为易受别人言语、态度的影响,不加批判地按别人的观念行事,见于癔症。

(三)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是各种心理过程障碍的结果,可由各种原因产生。通常按其表现分为精神运动性抑制与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类。

1.精神运动性抑制

精神运动性抑制指不但有动作阻滞,还有言语抑制。精神运动性抑制是指整个精神活动降低,言语动作普遍迟缓或减少,表现出缄默、木僵和蜡样屈曲(waxy flexibility)等。缄默患者不语,也不回答问题,以手示意。木僵患者虽意识清楚,但言语和动作行为抑制,不吃不喝,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僵住不动,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口溢涎水,面无表情,大小便不能自理。蜡样屈曲是指严重的木僵病人,肢体随人任意摆布,像蜡塑一样,可较长时间维持一个不舒适的姿势,如“空枕”。精神运动性抑制多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运动性抑制主要表现为以下九类:

(1)木僵。木僵指患者动作明显减少、姿势刻板固定、不言、不动、不食、不解大小便。程度较轻者为亚木僵。严重木僵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器质性病变。偶有抑郁症患者精神运动性抑制可达到近似木僵的程度。强烈的精神创伤引起的木僵,称为“心因性木僵”,一般时间不长,多伴有意识障碍。木僵状态是运动抑制的表现。轻者言语、动作、行为迟缓、笨拙,重者缄默不语,不吃不喝,完全不动,能保持一个固定的、较不舒适的姿势长时间不动(蜡样屈曲)。根据引起木僵的原因,木僵状态分为心因性木僵、抑郁性木僵、紧张性木僵和器质性木僵。蜡样屈曲常在木僵基础上发生。患者肢体、头部任人摆布成各种不舒服的姿势,仍能维持很长时间,如蜡塑成一般,故名蜡样屈曲。有时把患者的枕头抽去后,头仍悬空不动,称为“空枕”。

(2)违拗症。违拗症指对他人提出的要求不仅不作出任何反应,甚至加以抗拒,包括主动性违拗和被动性违拗。主动性违约拗指做出与对方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被动性违拗指对他人的要求一律拒绝,多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3)模仿动作。模仿动作指对他人的言语动作进行毫无目的、毫无意义的模仿,多见于儿童、低能、器质性脑病与精神分裂症。

(4)作态。作态指以古怪、愚蠢、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和表情表示某种意义,难以为别人了解,如作怪相、扮鬼脸、怪声怪气地与他人交谈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5)被动性服从。被动性服从指患者被动地服从他人的命令和要求,甚至一些令患者不愉快的、违背患者意愿的命令和要求,使患者很不舒适的事和动作,患者也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怪异行为。怪异行为指患者的行为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常做些挤眉弄眼、装怪样、做鬼脸的动作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7)持续动作。持续动作当周围人向患者提出别的要求后,患者仍要重复做刚才所做的动作,它经常和持续言语同时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8)强制性动作。强制性动作指患者做不符合患者自己意愿且又不受患者自己控制、支配同时带有强制性性质的动作。对此,患者往往没有明显摆脱的愿望,同时也不感到明显的痛苦。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强迫动作。强迫动作一种违背患者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患者能意识到这些动作没有必要,努力摆脱,但又无法摆脱。多见于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抑郁症。强迫症和抑郁症患者对强迫性动作,有反强迫表现。强迫与反强迫之矛盾会引起焦虑不安、心慌、出汗等,因此,患者对此非常痛苦;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强迫动作多无强迫表现,往往顺其自然,因此,他们较少或没有痛苦体验。

2.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整个精神活动增强,分协调性与不协调性两类。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与患者当时的思维、情感状态协调一致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并和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动作和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易被人理解,即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一致的。如轻躁狂症的兴奋遍及精神活动的各方面,以情感高扬最为突出,并影响和支配其他方面的活动,伴有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过高、思维奔逸、夸大妄想、意志增强等,其知、情、意各个过程间相互协调,并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一致,易引起别人的共鸣。与激动情绪相联系的心因性兴奋也属于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患者整个精神活动不协调,动作和行为的增多同当时的思维、情感状态不一致,缺乏目的和意义,单调而杂乱,令人费解。表现为言语动作紊乱,动作缺乏目的,常有突然冲动行为,不能与周围人进行适当的接触。如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兴奋,无诱因突然发生的冲动、攻击或破坏行为,而言语却呈现出缄默或刻板的特点,令人费解。幻觉妄想性兴奋由于不能为现实检验纠正,行为受幻觉妄想支配,也常是不协调的。意识模糊时感知、思维都出现混乱,与环境失去接触,如有兴奋通常则都是非协调性的。

五、常见精神障碍举例

(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起病于青壮年,病程缓慢,认知功能遭到损害。症状并不是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症状标准:反复出现言语性幻听,幻听长期存在,出现频率非常高;明显的思维贫乏、脱节、思维松弛、言语不连贯、思维内容贫乏(思维松弛:所答非所问,主题不突出,内容非常凌乱,内容不易理解);思维被插入,抽走;被动;原发性妄想,妄想心境(50%患者存在);思维逻辑倒错,明显的意志减退,自知力不完整。病程标准:持续1个月,可诊断。

2.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又称为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

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这两种精神障碍的共同的特点是:在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在2~3个月内痊愈。

(二)心境障碍

1.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的特点:患者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表现出精神运动性兴奋。发作形式包括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病症状躁狂和复发性躁狂症。

2.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的特点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发作形式包括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

3.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4.持续性心境障碍

持续性心境障碍的特点是持续性并常伴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的程度,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其发作形式包括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混合状态障碍。

(三)神经症

(1)恐怖症可分为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

(2)焦虑症: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3)强迫症:强迫思维包括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和强迫性计数。

(4)疑病症:以担心或相信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各种体检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疑虑。

(5)神经衰弱: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四)应激相关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

(2)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遭受强烈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3)适应障碍: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1个月内起病,不超过6个月。

(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1)人格障碍可分为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

(2)性心理障碍可分为性身份障碍(易性症)、性偏好障碍(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性指向障碍(同性恋)。

(六)心理生理障碍

(1)进食障碍可分为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

(2)睡眠障碍可分为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3)性功能障碍要注意区别于性心理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

(七)癔症

(1)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暴发、癔症性假性痴呆、遗忘、身份障碍、漫游、精神病等。

(2)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包括运动障碍(痉挛发作、抽动、肢体瘫痪、行走不能)和感觉障碍(感觉过敏、缺失、异常、失明、失聪)。

(3)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

单元四 违法心理自我调适教育

在心理养生过程中,精神食粮重于食物。情绪锻炼优于体格锻炼,心态平衡大于生态平衡,所以说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真正实现身体健康。随着时代的进步,违法矫治工作在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成为违法矫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越来越多的违法矫治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劳教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违法行为人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挽救违法行为人的重要目标。

一、当前违法行为人存在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在一定时期存在着心理问题。违法行为人作为特殊人群,其心理问题表现得更为严重。

(1)心理依赖性顽固。这个问题在吸毒违法行为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戒毒违法行为人入劳教所前,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理脱瘾及康复治疗,其急性戒断症状基本消失,从而在生理上控制了毒瘾,心理上也获得某种程度的恢复。但由于吸食海洛因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欣快感及舒服感,情感体验非常深刻。虽然吸毒违法行为人在教育改造过程中难以获得毒品,可一些特定因素仍会唤起他们吸食毒品的情感记忆,其对毒品的追求和向往并不会消失,并将长期存在。

(2)适应性差。部分违法行为人生活自理能力差,进入劳教所后又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难以适应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不适应劳教所生活和民警的管理教育方法及集体活动,从而造成心理障碍。

(3)情绪不稳定。违法行为人多受到社会的歧视,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心理十分脆弱,常由于受到批评,或家人不来接见、不给其上账,造成情绪忽高忽低,甚至由于一时冲动发生打架或自伤自残事件。

(4)人际关系敏感。违法行为人与普通人一样有交往的需要,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关系,使其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障碍,与管理民警之间、与同教之间、与亲人之间情感不能沟通,导致性格内向、孤僻。

(5)心理不平衡性。违法行为人常常由于同教生产技术好、速度快而比自己提前收工,或某次同教的饭菜比自己的多点等小事而心生嫉妒。嫉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是一种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

(6)敌对现象。违法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被强制执行劳动教养,在场所内常常抵制改造,不服从民警的管教,在受到批评时,容易产生敌对心理。

(7)偏执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在劳教所里,思想、行为随意性强,处处都以我为中心,不服从民警管理。

二、违法行为人产生心理问题因素

违法行为人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以前生活、工作的环境非常复杂,因此,影响违法行为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的、家庭的,生理的、心理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因素。

(1)客观因素。大量数据显示,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因素是诱发违法行为人违法的主要因素。违法行为人中很多都是来自于单亲家庭。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而抑郁、自卑,养成独僻的性格,加上家庭管理出现真空,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长期混在一起,从而沾染上各种恶习。投入改造以后身份发生变化,环境发生变化,又得不到社会和家人、朋友的尊重和理解,使改造积极性受挫,爱走极端,以至于很难接受民警的管理和教育。

(2)主观因素。违法行为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通过统计得知,违法行为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1%左右。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没有远大理想,爱享受,怕吃苦,好逸恶劳思想严重。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片面性、简单化的特点。自卑心理严重,遇事缺乏理智,喜欢寻求刺激,看问题偏激。吸毒违法行为人自控能力差,经受不住毒品的诱惑。缺乏自信心,不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三、违法行为人的心理调适策略

健康的心理应当是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要挽救这些违法行为人,必须让他们学会心理卫生,学会心理调节,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违法行为人可以通过以下六种方法促进心理健康:

(1)学会幽默与自嘲。幽默是一种美丽的“转化剂”,它可以使烦恼化为欢畅,能让痛苦变为愉快,将尴尬变为融洽,有利于调节情绪和消除身心疲劳。研究表明,人在欢笑时,膈、胸、腹、嘴、唇等部位的肌肉必须同时运动,而构成笑容满面的肌肉就有40多块。这就能刺激大脑产生一种儿茶酚胺类激素,促使人体内产生吗啡物质,从而减轻疲劳。

(2)学会欣赏音乐。音乐可以增进健康,辅治疾病,使人延年益寿。经常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有益于陶冶情操,舒心爽志,而且还能起到化干戈为玉帛,家人和睦相处的奇妙作用。

(3)练习书法与绘画。有条件的话,练习书法是一种很好的修心活动。挥毫练笔,不仅能得到艺术上的高雅享受,而且能怡情养性、增进心理健康。绘画也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的艺术活动。通过绘画,使自己自然地将压抑在心头的感情发泄出来,调节精神,改善情绪。

(4)善于读书。“常读书,乐忘忧,脑运动,气血舒,好养生,利康寿”,此话是有道理的。因为读书可以移情易性、振奋精神以增强免疫功能,颇具保健之益。

(5)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行为方式。它可以发泄内心长年所遭受的思想和感情上的压抑,从而获得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平衡协调。达到镇静宁神、陶冶情志的治病目的。这是因为自己的声音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有一种安全感和人际接触感。大声对话可以调整头脑中紊乱的思绪,尤其是在紧张劳累时,可以改善睡眠。

(6)学会宽恕。有人伤害了你,也许是昨天,也许是很久以前,你不能忘怀。怒气深藏在记忆里,使你总是觉得愤懑。这时只有宽恕才能抑制沉痛的回忆。

单元五 违法心理压力的疏通与释放教育

违法行为人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绝大部分新入所的违法行为人心理压力较大,思想消沉,对未来缺乏信心,忧心忡忡,个别人甚至对新的环境有恐惧感。大多数违法行为人环境适应能力差,表现出经常性的心理矛盾、困惑甚至心理障碍;场所康复期间是他们心理活动最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最强烈的时期,如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知与行的矛盾,需求与满足的矛盾。这些内心矛盾使得违法行为人常处在感情的漩涡中。因此加强违法行为人心理压力的疏通与释放,有助于他们适应新环境,安心改造。那么,如何缓解违法行为人的心理压力呢?

一、宣泄法

宣泄法是一种将内心的压力排解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击和破坏的方法,通过宣泄内心的郁闷、愤怒和悲痛,可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溃,恢复心理平衡。“喜怒不形于色”不仅会加重不良情绪的困扰,还能导致某些心身疾病。因此,对不良情绪的疏导与宣泄是自我调节的一种好办法。

违法行为人进入拘禁场所后,通常面临个人感情问题,并产生后悔和自责、悲观厌世等情绪,这些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给违法行为人提供宣泄情绪的“宣泄室”内悬挂一个黑色沙袋,墙边立着一个假人,两边墙上贴着“一声呐喊除郁闷,几招拳脚释悲愁;该出手时就出手,所有烦闷全赶走”这样的标语。只要有宣泄必要,违法行为人可以手戴拳击手套,独自一人在“宣泄室”痛打沙袋、猛摔假人,将心中苦闷尽情发泄出来。在与其相邻的“疏导室”里,违法行为人可以坐在沙发上,听着舒缓的音乐,将心态放松,与心理咨询人员沟通。

“如果某位违法行为人脾气暴躁,或有发泄需求,我们就请他到宣泄室排解排解。”据戒毒所民警介绍:“一位20岁男子因吸毒被强制送到戒毒所后,有了‘强迫症’症状,喜欢用尽力气擦地板、刷马桶。我们观察其表现后,找来心理学专家,经深入沟通,该男子突然大哭一场,然后将心中苦闷宣泄了出来,我们又让其单独在宣泄室治疗。三次之后,该男子心理问题已经好转,目前已经是个心理健康的违法行为人。”

二、面对现实

现实生活是极其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对自己有所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人们之所以感到工作、生活受到挫折,往往是因为自我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感到自卑失望,过高的期望只会使人误以为自己总是不走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是“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都希望十全十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客观地评价事情、评价自己,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在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同时,拥有一颗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平常心,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性情、品格和优缺点,别人不会都迎合你的意思,就像你自己也未必符合别人的要求一样。对别人的要求越高,自己的不满情绪会越大。如果对别人的要求较低的话,那么稍微符合你的愿望,你就容易得到满足。所以,既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苛求别人。

三、注意转移

注意转移的原理是在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兴奋中心,通过相互诱导、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中心(即原来的不良情绪中心)。当与人发生争吵时,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电视;当悲伤、忧愁情绪产生时,先避开某种对象,不去想或忘掉,可以消忧解愁;在余怒未消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散步等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绪得到缓解。要多接触令人愉快、使人欢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与其“不懈奋斗、孜孜以求”,最后“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不如潇洒一些,干点快乐的事。

人们面对困境,情绪懊丧时,不妨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这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

四、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可以按照常规的方法,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逐渐放松全身肌肉,平静缓慢地呼吸,排除各种杂念,保持“心如古井水”似的状态,体验全身心放松的感觉,默诵或朗读一个字或词,心境随和安详,静坐十几分钟后睁开眼睛,便会重新恢复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下面介绍一种肌肉放松法:

(1)先用三分钟左右平静呼吸,进入比较平静的心理状态。

(2)深吸一口气,尽可能忍住不呼出,握紧拳头,并使全身紧张,想象一下自己压力最大的时刻或是最恐惧的时候……(坚持10秒左右)

(3)然后再缓缓呼气,找到“如释重负”之感,使全身松弛,由手指、手臂、头皮、前额逐渐到脚掌及脚趾,逐一发布“松弛自我催眠令”,“放松……我的××,非常放松……感觉非常舒服……”等命令,体验松弛的感觉。

(4)重复以上动作三至五次。

(5)最后体验松弛后,想象一股暖流(或者说一股温暖的水流)由头顶缓缓流下,各个部位体验到了这股暖流的温度,整个心情很放松……享受着轻松与快乐。

想象结束后躺在床上休息十分钟左右,你就会觉得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放松需要长期、习惯性地进行,效果才会更明显。

压力无所不在,我们必须学会认真对待心理压力问题,并及时地、适当地通过调节情绪来缓解心理压力,为不良情绪找个出口,它就不会给精神带来太重太大的伤害。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一:愤怒情绪管理训练。

实训目标:通过演练愤怒情绪管理训练活动,进一步掌握开展违法行为人健康教育的技能。

活动设计:

(1)背景:侵犯、发怒和暴力事件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愤怒控制常常采用放松疗法、社会技能训练、问题解决方法和认知控制。

(2)训练对象:违法行为人。愤怒行为从辱骂、污秽的语言至对抗、损毁监舍和攻击劳教所干警。

(3)训练实施者: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和劳教所干警。

(4)训练时间:每天90分钟,连练六周。

(5)训练过程:

采用日记形式的自我监控。

教育内容——明白愤怒的原因。

教授在预感发怒情境,愤怒持续情境和愤怒后情境下的自我陈述方法的应用。

教授应用放松、宣泄等方法应付身体的紧张。

实训项目二:放松训练。

实训的条件设计:心理咨询室。

实训的操作程序:(参考)

一、基本渐进放松训练

练习者要仰卧在床上或地上,身体放松,双腿自然伸直,双臂稍离体侧,掌心向下自然放松,两眼半睁或轻轻闭上。可按以下的步骤放松:

(1)右手用力握拳,体会紧张感5~8秒,然后放松,体会放松感。

(2)左手握拳,然后放松。重复动作一次。

(3)屈右前臂,收缩肱二头肌,放松。重复动作一次。

(4)屈左前臂,放松。重复动作一次。

(5)蹙眉,收缩前额肌肉,放松。重复动作一次。

(6)咬紧牙,放松。重复动作一次。

(7)耸肩,收缩肩部肌肉,放松。重复动作一次。

(8)深呼吸,屏气保持紧张;缓慢呼气,体会放松感。重复动作一次。

(9)收缩腹部肌肉,放松。然再做一次。

(10)绷脚面,伸踝关节并保持紧张,放松。重复动作一次。

(11)腹式呼吸,吸气,使腹部鼓起;呼气,使腹部凹陷。

(12)重复深呼吸三次,将注意力集中于整个呼吸过程。

(13)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

1.将注意力集中于运用呼吸的技术

(1)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深呼吸三次。

(2)将放松感引导至身体的每一组肌肉群。顺序是:右手用力、左手用力、弯曲右手前臂(二头肌)、弯曲左手前臂(二头肌)、前额、上下额、双肩、胸部、腹部、臂部、腿部、双足。

(3)注意一下全身各部位,看是否还有紧张的部位。

(4)最后查看是否还有紧张部位时,继续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同时想象每一组肌群都在放松。

2.在呼吸和放松的过程中,使用具有启发性的提示语

如在呼吸时可以想象几遍“我很放松!很舒适”,以达到提示的作用。也可以想象“放松、平静”或想象一种能够使自己感觉放松的颜色、情境等。在找到自己的提示语之后,便可以在集中注意力时想象这条提示语,同时进行呼吸。

同类推荐
  • 爱有法度:王洋律师解析家庭纠纷20例

    爱有法度:王洋律师解析家庭纠纷20例

    本书精选了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节目播出的,由王洋律师主讲的二十个案例。这二十个案例以家庭为主线,分成四个篇章:第一篇、《宝贝别哭》,讲述了,当夫妻关系出现裂痕,孩子的身心遭受重创,该如何救赎?第二篇、《当爱已不再》,讲述了,当海誓山盟灰飞烟灭,该如何面对已经死亡的婚姻?第三篇、《钱与情的博弈》,讲述了,当物欲战胜了情感与责任,该如何从金钱与情感的纠结中突围?第四篇、《越界的恶果》,讲述了,当旧爱被新欢所替代,该如何避免出轨的恶果?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本书由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立法的通知撰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参加本法立法的同志以促进就业发为蓝本,对本法的立法背景、立法主旨、实务中适用的规则进行了逐条的阐述。本书对就业管理方面的业内人员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指导。
  •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一线警察讲段子2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一线警察讲段子2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一线警察讲段子》是由资深警察何斌经过五年采访,根据一线警察口述资料,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刑侦纪实故事集,书中精选了四十多个真实的经典案件,包括杀人案、抢劫案、诈骗案、盗窃案等不同案件类型,将凶杀、绑架、奸情等犯罪元素一网打尽。
  • 劳动关系管理焦点实务百问百答

    劳动关系管理焦点实务百问百答

    本书根据作者的亲身实践,以及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的案例,从中提取了100个相对独立的问题,来阐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很有代表性,重点突出,可谓针对性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联系很紧密,可谓实用性强;涵盖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内容比较系统,可谓整体性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旅游法。为了填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及实用指南系列丛书》,我们特意组织编写了本书。
热门推荐
  • 我喜欢你阿

    我喜欢你阿

    记得那天有阳光有心跳有你做梦也记得与你相见那十秒终于鼓起勇气对你说我喜欢你..
  • 陆地夫妇之春雨里洗过的荡漾

    陆地夫妇之春雨里洗过的荡漾

    这是一篇陆地的同人文,本来没想写的,但是看了好多人都在写,而且陆地夫妇实在是太甜,忍不住写,然后毒唯不要看,不接受批评。欢迎同伙!
  • 奠花祭

    奠花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淡粉桃花轻轻掩面,女子身着轻衣从桃花丛中走来,桃花雨落在白色披肩上,沉重了女子的脚步,她回眸,纤纤玉手接着漫天飞舞的桃花,两行泪默然落下,霎时,她挥动轻盈的衣衫,腾空而起,融入到浩瀚的星辰里……桃花雨中,只留一胜雪之白的披肩遗留在地。
  • 空城星辉

    空城星辉

    生活在平凡的家庭的和少,按照往常一样去往学校上学。却在半路掉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洞,并得知自己父母是神,就这样和少到了一个奇幻的修真世界。开始他的冒险生涯!
  • 飞升系统

    飞升系统

    已有群:244126756!欢迎加入讨论!另外求收藏!求推荐!求评价票,不需要多,只要把粉丝楼填满就行了!!在家玩网络游戏的王凌,意外的点了一下忽然在电脑页面弹出的推荐一款叫飞升系统游戏的窗口,却不想意外的重生到了仙侠大陆,复生在了和他同名的青灵门外门弟子身上,从此,他变了······声明:本书绝不11!
  • 宫廷政治(下)

    宫廷政治(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千年之约:多情王爷无良妃

    千年之约:多情王爷无良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当红女星,夏媛,不料被一面神奇的镜子吸入另一个时代,而她猛然发现,她所在的朝代正是她所主演电视剧里的朝代。她是玉帝之女,白妍,因私自下凡与凡间的王爷相恋,触犯了天规,那冷冰冰的天规硬生生的将一对鸳鸯拆散,从此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他是南赫国的王爷,南若轩,与仙女相恋被玉帝发现,狠心拆散,之后又遇到一个来自未来且跟白妍长得一模一样的夏媛,白妍为他而被剔除仙骨落入凡尘,他不离不弃于她,却伤了另一个人的心。一段轰轰烈烈的凄美爱情,她为他剔除仙骨,她为他命在旦夕,那颗炙热的心终究会属于谁?
  • 霸道插班生:转角遇到爱

    霸道插班生:转角遇到爱

    初次见面,他就强吻了她,自诩是他的未婚夫;再次见面,他用亿万钞票将她带走,霸道的喊她老婆;她倔强的对着他大吼:我不嫁,我嫁猪嫁狗都不嫁你!他邪恶一笑,依旧像枚口香糖一般的粘着她,在她得意的时候羞辱她,在她失意的时候帮助她,让人琢磨不透……
  • 恋人在身边

    恋人在身边

    夏夜的雨来得又急又猛。滚滚雷声爆裂着粉红色的电光,划开幽暗的夜。窗内的空气燠热又压抑,潮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清瑾长眉斜挑,薄薄的唇喑哑地吐出残忍的话,“从我来到这个世间,第一眼看见你,这一切便已经在劫难逃!”============================================【某苏的VIP读者群:134237135,亲们敲门请提交红袖ID。】
  • 谁说女王不流泪

    谁说女王不流泪

    一粒APTX-4869,改变了工藤新一与宫野志保的生活,让他们相遇。宫野志保做出了解药,使他们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天使正式化身恶魔,Sherry与Angel的终极对决,Angel联合Gin,Sherry最终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