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4400000038

第38章 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的回顾与展望

提要

在世界各国关注“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了稳步改善。通过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中国得以不断推动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本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中国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体系,并计算出了中国企业发展环境指数(BDEI),再现了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变化的事实。同时,通过对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变迁的分析,发现对中国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利环境因素。例如,在经济环境因素方面,有可能面临市场需求的波动问题,社会信用缺失的问题,以及资源约束的问题;在技术环境因素方面,科技研发投入的问题,产学研相结合的问题,以及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都日益凸显;在人力资源环境因素方面,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潜力的发挥也都会对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金融环境因素方面,融资结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国际环境因素方面,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的趋势日渐明显,等等。在对各个环境因素历史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环境变化做出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未来中国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企业发展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状态、运行和组织制度等,而外部环境则主要是指企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和无法回避其影响的企业外部系统。在这里,我们所研究的中国企业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涉及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技术因素、金融因素、国际因素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等,而这些因素之间彼此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对于企业的共同作用就使得企业发展环境呈现为一个系统,并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

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是吸引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从宏观层面看,不断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关键。世界银行、国际管理发展机构(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弗雷泽机构(Fraser Institute)、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等机构,都针对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更关注不同国家之间政府对企业监管环境、投资进入壁垒,以及国家风险的横向比较研究。当然,此类研究能够从国别比较上,为政府做出正确政策行动选择提供翔实的资料。但是,此类研究缺乏对一国企业发展环境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变迁进行跟踪研究,自然就不能够为政府在政策行动选择上提供“连续性的”判断,也就很难使政府做出“现实性的”选择。

一、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的初步测评

对于企业发展环境的研究,首先就是确定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然后再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的分解,分析这些因素是从哪些方面影响企业发展,确定出每个关键环境因素的子因素,从而形成环境影响企业发展的总体分析框架。总体分析框架确定之后,我们就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环境因素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进一步确定出框架中每个环境因素,及其子因素各自的权重。在具体的权重确定之后,我们就会为每个子因素选取相应的统计指标,以此来对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测度。至此,我们就建立起了一套测度企业发展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当确切的数据输入到这套指标体系后,我们就可以合成一个具体的数值结果,我们称此数值结果为“企业发展环境指数(Busines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dex,BDEI)”。

1.中国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层次分析法构建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体系,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企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总体研究目标,确定相关的影响因素,即建立因素层1.其次,针对因素层1的各因素进行具体分解,选取相应的子因素来解释、说明,即建立因素层2,并且对于这些子因素,还将选取具有代表性和解释性的具体统计指标,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指数合成。至此,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企业发展环境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

企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2层因素构成,第1层因素包括: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P)、技术因素(T)、人力资源因素(H)、金融因素(F)和国际因素(I)6个因素。第2层因素又由20个子因素构成,包括27个替代指标。

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利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这一研究平台,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其中企业高层管理者占60%、学者占20%、经济事务管理部门的政府官员占20%,首先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各因素层的相关影响因素,然后进行持续跟踪评价,建立各因素层相应的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在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之后,计算出各因素及子因素的权重,从而构建出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体系。参见专栏32——1.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合成的“企业发展环境指数”,具有近似性的特点,它只是对于我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重要变化和趋势性特征的近似反映。这是因为在合成“企业发展环境指数”过程中,既受到在理论上无法穷尽所有影响因素的限制,也受到在现实上无法获取所有数据的限制。再有“企业发展环境指数”本身还具有相对性的特点,由于采用的是年度时间序列的统计指标,根据年度的指数值来评价第i年的外部环境相对于第j年来说发生了何种程度的变化。也就是说,对于企业发展环境的评价,并无一个绝对的数量值存在,只能是评价某一时期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对另一时期来说,发生了何种程度的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初步测评的结果

按照上述数据处理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就可以得到1993~2003年,这11年的企业发展环境年度指数(计算过程和数据选择过程省略)。

二、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变迁的分析

1.中国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在经济环境因素方面,从1993~2003年的这11年中,经济因素方面的得分波动情况很大,这也就表明我国企业在这11年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并不总是有利的,特别是在2000年最为不利,而近期又在市场需求和资源约束方面表现出一些新的动向。

市场需求在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体系的所有子因素中,权重值最大,得分高达0.151,表明该因素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在我们所研究的11年间,无论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还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其波动情况都是很明显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持续下降,并于1997年降到低谷,之后虽然渐渐回升,但也是极不稳定的,在2002年达到了最高值,这也正好和经济因素的得分值在2002年达到最高相对应。需求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变化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外部需求环境。就2003~2004年的市场需求因素而言,进入2004年,居民消费呈现稳步加快的态势,城乡市场活跃程度不断提高,实物消费减少、发展性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增加。同时,需要指出的是,2004年由于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以及实际的落实,农民人均收入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虽然市场需求因素中存在着一些不利影响,但总体上还是有利的。

从资源约束因素看来,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就十分不利了。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有所转变,但总体上高投入、高消耗的模式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企业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但国内的生产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2003年,我国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与能源消费量的平衡差额为负的3903万吨标准煤。巨大的资源缺口只能通过进口的途径来满足,大量进口带来的价格上涨必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例如,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2003年年均价为每桶27.69美元,较2002年上涨了21.39%,2004年年均价则达到了每桶37.41美元,较2003年上涨了35.1%,而进入2005年,每桶原油价格已经达到60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我们的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体系中,中介组织作为市场微观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为各类市场微观主体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和组织。到2005年底,中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有5560多家;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5449家,比2003年增长796家,从业人员36233人,比2003年增长8138人,设立固定人才交流场所2490个;截至2002年上半年,全国法律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达到4.8万多家,从业人员25万多人,其中,律师事务所9000多家,律师12万多人。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中介组织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实际上,中介组织的发展改善了企业运行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合以上的情况我们发现,近年来,企业运行的外部经济环境总体上是得到了改善的,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正相关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不可忽略其中的市场需求和资源约束因素。

2.中国企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政治因素是仅次于经济因素,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我国于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也在积极推行政治领域的改革,企业的政治环境稳步地得到改善。

(1)关于政府的改革,主要是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经济管理体制。首先,减少政府对企业运行的干预,积极推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其次,减少对资源配置的干预,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度主要体现在财税体制方面,2001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对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彻底清理,截至2004年8月,国务院部门共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1806项,占总数的50.1%,实现了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另外,在投资方面,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实施,投资体制改革配套实施办法相继出台,减少商务性投资,更注重对公共领域的投资,将更多的支出集中于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如财政支出逐渐向基本建设领域倾斜,以避免同企业“争夺”资源。

(2)在政府机构改革方面,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虽然工作人员和就业人员的绝对量都在上升,但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的人员增加的比例低于其他领域就业人员增加的比例,这就间接表明政府机关的运作效率在提高。在政府各项改革深入进行的同时,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以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有关案件为例,对于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和损害企业间公平竞争秩序类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在明显加大。当然,查处违法案件数的增加也可能表明另一个问题的存在,即市场中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和损害公平竞争的行为近些年来在增加。

(3)在法制因素方面,2004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写道:“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权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就为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共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于2004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行政许可法》则对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进行了法律方面的规范,使得各种市场行为主体的合法利益能够进一步得到保护。另外,在司法实践方面,各级司法机关也加强了对企业间经济纠纷、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的审结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4)就产业政策而言,在“十五”计划实施的这几年间,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演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使得汽车、石化、钢铁等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众多相关企业的共同进步。在产业布局政策方面,有更多的关于促进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的政策出台,通过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和企业网络的方式,促使企业间开展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以竞争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产业组织政策方面,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制度,降低行业的进入壁垒,打破垄断格局,规制和反垄断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减少对不同经济类型的歧视性政策,努力促进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十五”期间,我国政治因素的发展变化总体上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政府的某些行为还未真正规范,例如,地方保护的问题、行业垄断的问题,以及行政执法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当前我国政治领域中存在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引起重视。

3.中国企业发展的技术环境因素分析

外部技术环境可以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公共支持平台,从我国企业技术环境的变化看,总体上是在逐步改善。

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对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价,企业之外的科技活动主体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等。企业外部的技术因素要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外部的科技活动主体的技术成果能否真正进入到企业内部,成为企业内部生产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高校、科研和开发机构的技术成果能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即技术成果能否实现市场化。企业使用外部技术成果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要素市场进行购买,因此技术市场的交易状况就可以衡量技术成果市场化的程度。从1993年以来,我国技术市场成交额是逐年递增的,并且,越是靠近最近几年,增幅越大,技术成果的交易额越高,大体上可以表明企业从外部购买的技术成果越多,因而其发展所获得的外部技术支持就越多。

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为了排除一些因素的干扰,我们使用了技术市场成交额与当年从事科研活动人员的比例这个人均指标来衡量,指标值越大,也就说明科研活动人员人均科技成果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获得外部技术支持的程度也就越高,计算的结果也和我们这里的分析一致。

着眼于企业外部的技术因素,外部技术活动主体自主创新的能力高低自然也就会对企业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自主创新能力是很难用具体指标去衡量的,因而在评价体系中我们就用全社会除企业之外的、所有职务和非职务的三种专利申请获得批准(授权)的数量与当年申请量的比值来近似说明。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这个值总体上是递增的,但波动性相当大,而且不稳定。这也就表明:企业外部科技活动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非总是增强的。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到,近年来,企业外部技术因素的发展变化过程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但有两方面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环境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是高等院校、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的科技活动与企业的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某些领域还十分严重。二是自主创新不足,过多依赖模仿创新和引进国外技术,不注重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同时在引进过程中只重硬件而忽视软件。例如,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特化系数(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仍旧为负,这表明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4.中国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环境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环境总体上是不断改善,但是从改善的程度来看,有逐步放慢的趋势。同时,在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潜力方面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创造有利的人力资源环境,就成为我们分析的重点。

(1)在人力资源数量方面,呈现出了稳步的增长,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基数庞大;另一方面,中国GDP的增长率表明了国家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这也刺激了就业人口的增加。目前,我国仍属于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看,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远远没有达到,中国还处在劳动力剩余的发展阶段上。

(2)在人力资源质量方面,从我国不同文化教育水平的构成分析可知,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数量在逐年上升,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口在逐年递减,这表明了我国人口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是最大的,远远大于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

(3)在人力资源结构方面,从1993~2003年我国就业人员的产业构成情况来看,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在逐年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在逐年上升。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长期以来占到就业人员总数50%左右,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分布中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在人力资源潜力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是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挑战。

5.中国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因素分析

近年来,中国企业金融环境是在逐步改善的,但改善的速度较缓。

(1)社会资金充裕度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储蓄的绝对额不断增长。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为14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2)企业的融资结构问题。从商业银行信贷方面看,2003年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资金约为158996亿元,其中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大约为52840亿元,占比33.23%,较2002年的30.77%有所增加。从直接融资方面分析,2004年,我国企业通过发行A股、B股、H股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从证券市场直接筹资1510.91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1.28%。截至2004年10月20日,企业债券当年共发行230亿元,较以前年度的增减幅度不大。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就融资结构而言,企业的融资环境是有所改善的,但仍不理想。

6.中国企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近期又呈现出向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变化,这是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

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形势又逐步回暖,虽然美国经济受到恐怖因素的影响曾一度放缓了发展的步伐,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来自国际市场的需求旺盛,我国企业的出口再度猛增。例如,2003年的出口额就比2002年增长了34.66%。因此,在1993~2003年的10余年间,国际市场需求因素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总体上还是比较有利的。

我国企业出口的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内生产的低成本,由此而形成的出口低价格。但是,这种产品的大量出口又引发了其他的问题,导致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原因,关税不能够再作为国际贸易的壁垒。因此,别国就更多地使用了非关税壁垒来阻挡中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如技术标准壁垒、环保标准壁垒、出口配额、反倾销调查等。这里以反倾销调查为例来说明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趋势。

根据WTO秘书处的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遭受反倾销调查被采取措施最多的国家,是此类非关税贸易措施最大的受害国,而针对中国企业产品的其他限制措施也是相当之多,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与别国的贸易摩擦在近几年中大大增加了。另外,从近年来所发生的国外侵犯中国商人合法权益的一些典型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的严峻性。

三、“十一五”时期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的展望

结合以上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初步测评,以及对各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我们对“十一五”时期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做出如下展望。

1.中国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展望

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将同时受到“十一五”时期内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从宏观经济方面考虑,在未来5~10年内,我国的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基本上保持在一个稳定,且偏低一点的水平上,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将创造新的市场最终需求。产业升级打破原有的结构平衡和供求关系,将会拓宽新的增长空间。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同时,经济增长的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内涵式增长转变,从依靠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逐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生产者素质提高转变。所以,未来我国企业将要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有利的。

(2)人均收入水平将持续上升,消费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升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关系将逐步得到合理调整,由居民支出形成的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率将上升;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以及第三产业所具有的良好发展前景,将形成刺激消费需求增长的巨大诱因。因此,在“十一五”时期内投资率会略为下降,而消费率尤其是其中的居民消费率可能适当提高。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所以,“十一五”时期内有利的市场需求因素将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3)资源约束的格局将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需求和国内供给的平衡缺口具有进一步加大的可能。同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并且降价的前景仍旧不明朗,所以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因为原材料供给的冲击而形成运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的局面。

(4)中介组织在“十一五”时期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中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伴随着该类组织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运营能力的增强,成本的降低,将会为广大企业提供更为优质而价廉的服务。从这个因素来看,企业在“十一五”时期内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有利的。

2.中国企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展望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依法治国的持续推进,从总体上判断,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政治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1)政府行为将更加规范,对于企业和经济运行的干预程度将进一步降低,行政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十一五”时期内,伴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进一步推进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政府的行政行为将更加法制化、规范化,与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间的关系将更多地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彼此之间的关系将更多地依靠法律调节;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将使政府行政效率、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将持续向公共服务领域和提供公共产品方面转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也将更加完善;对市场体系的监管将更加严格、到位,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程度将加深,行政执法力度将加大,部门间的监管和执法关系将进一步理顺。

(2)法制体系将更加健全,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将加大。随着我国有关市场经济立法工作的深入进行,在“十一五”时期内,规范市场运行机制、维护和促进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速市场体系完善的相关法律将会陆续出台,这将为我国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同时,司法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将使司法体系对企业的保护程度加强。

(3)产业组织和规制方面的政策由于受到《行政许可法》和相关法律的约束,将变得更加的规范化,市场准入壁垒进一步降低,许多行业的垄断局面将被打破,公平竞争的环境将在更大范围内显现。

3.中国企业发展的技术环境展望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会向依靠科技进步方向转变。随着对技术需求的增加,相应地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诸如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等这类能够为企业和产业技术进步提供巨大科技支撑的公共平台来说,就会获得来自各方的支持。同时,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有的科研体制和机制将会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科研投入关系也会更加理顺。另外,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特别是风险资本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企业外部科技活动主体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另外,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加速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高校、科研和开发机构的研发活动更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预测,在未来第三产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也将蓬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联系企业与高校、科研和开发机构的重要渠道,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将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缩小科技和经济之间的鸿沟。

在“十一五”时期内,“入世”过渡期将结束,我国与发达国家正式的技术贸易将不断增加,这些都有利于我国企业发展获得比较先进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已加大并将继续加大在我国的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我们获取这些技术的难度将不断加大,成本将不断上升。

4.中国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环境展望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人力资源环境因素在数量、质量、结构和潜力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发展将面对着以下一些人力资源特征:

(1)一方面,我国现在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拥有极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的状况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另一方面,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预测数据,在进入“十一五”时期以后,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现了逐年降低的趋势,并且下降速度是趋于加快的。因此,企业也不能对人力资源供给盲目地持长期乐观的态度。

(2)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质量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并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的供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

(3)我国的人力资源具有巨大潜力。人力资源数量的丰富,加上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教育体系的健全,保障了我国人力资源数量上的供给。但是,要把现有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的资源,还需要对现有的教育体系、就业结构等因素进行完善。

5.中国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展望

在引起中国居民高储蓄现象的诸多因素中,除了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人民收入大幅提高外,还有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由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可替代投资工具的匮乏、中国人重视未雨绸缪和为子孙后代储蓄的传统文化与消费惯性等因素。以上这些因素在较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我国的储蓄率至少在未来5~10年内还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

就企业未来所面临的融资结构而言,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不协调,直接融资的比率过小,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的比例太小的问题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存在。在这里,我们主要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二是降低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资本金门槛,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将企业债的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制定和完善企业债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估等规章制度。三是给予中小商业银行较为优惠的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和海外资金投资充实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重组和壮大现有中小金融机构实力。

6.中国企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展望

从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的预期来看,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首先,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虽然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是,不断增加的巨额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步伐放缓,并影响到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增长。其次,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并屡创历史新高,有可能拖累世界经济前进的步伐;另外,在中东政治、国际投机炒作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不排除油价还有大幅上涨的可能,所以世界经济前进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

从国际贸易环境看,一方面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加强;另一方面是我国企业在未来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增加,而手段也会多样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将国内就业增长乏力归因于贸易问题,并在重要领域设置贸易壁垒,我国与别国的贸易摩擦增加将使企业发展有可能面对不利的国际因素。

总的看来,在“十一五”时期内,我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因素将呈现出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因此,从企业层面看,培育国际化战略意识,不断开拓国际化视野,加速国际化的步伐势在必行;从政府层面看,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灵活使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大力协助企业应对国际挑战,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努力开辟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专栏32—1

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体系的介绍

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学者,以及来自经济事务管理部门的政府官员,来共同构建判断矩阵。首先,由参与人员根据已建立的递阶层次结构各自独立地建立判断矩阵,然后收集所有的判断矩阵进行分析,最后,在结合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讨论,最终确定出各因素层的判断矩阵。在判断矩阵建立之后,运用Matlab逐个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即进入下一个环节,而对于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则再进行讨论并重新构建。

这样,通过对各因素层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我们就得到了各因素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权重值,进一步综合以上计算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最终得到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体系。

通过计算得到一致性比例C。R。为(3.1094E-02),即C。R。<0.1,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从对各子因素综合权重值的排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需求、政府行为和产业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最大,其综合权重值均超过了0.1,而社会资金充裕度和人力资源供给数量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最小,其综合权重值还不到0.01.

同类推荐
  • 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这本《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由刘忠生著:现代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系统的核心和动脉,它的稳定与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次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金融灾难对国家经济的破坏性影响,而金融安全也因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资本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接的、有效率的融资平台,而且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其本身也是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资本市场出现为标志,金融交易日益表现出不同于实体经济的特点,同时仍然保持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影响,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运行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但其却不断表现出泡沫膨胀和破裂的过程。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本书内容包括: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新进展、资本市场问题讨论综述、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讨论综述等。
  • 生意兴隆的48条法则

    生意兴隆的48条法则

    本书是日本知名的餐饮业咨询专家氏家秀太,结合其亲自调研指导的250家餐饮店的经营案例,提出如何实现将亏损店做成盈利店的48个方案。
  •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分析了房地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的作用机理以及房地产税负转嫁与归宿,探讨了房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的作用等;最后,提出了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本书以西方国有经济的重要组织性治理工具——公企业的制度变迁为主线,重点研究了政府、社会及市场三方之间及各自内部间的权利结构差异及基础制度环境差异如何决定了我国与西方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的不同选择。
热门推荐
  • 盖亚之最二魔导师

    盖亚之最二魔导师

    异界评级师入取资格严谨严格严厉!成功录取评级资格后要将流动勇者记录在册,总之加油吧a骚年!
  • 墨神殇

    墨神殇

    向往如帝尊般的爱情传说,以爱为唯一梦想的平凡少年踏入修仙界,为爱封神,一念成魔。如何越过重重阻碍,上演真实而又凄美的爱情之梦——十年相忘,一念神殇。
  •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

    本书内容包括:休闲:人类文化精神的家园、词体萌生的商业文化背景与休闲社会土壤、唐宋词的文体特征与休闲功能、休闲视野下的唐宋词人创作观念、唐宋词人的休闲创作实践等。
  • 外星归来的五好青年

    外星归来的五好青年

    从外星归来后,在某金手指督促下,林仰天决定响应国家号召,改造自己做一枚五好青年,为社会传播正能量。(咳咳,大家不要喷,这是主人公内心真实想法啦。)要与好吃懒做作斗争,变成勤奋向上的青年。要与贪财好se作斗争,变成坐怀不乱的青年。要与出口成脏作斗争,变成斯文典雅的青年。可是..咳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耶,自己体内的各种恶习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会严重违背国家人民期待的,会变成历史罪人的。“不行,我要坚决抵御各种诱惑,做情操高尚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妹纸,软妹币,请不要诱惑哥,哥决定成为一段传说。”
  • 纨绔郡主:摄政王追妻

    纨绔郡主:摄政王追妻

    她,21世纪的天才杀手,一朝穿越成苍兰大陆平南王妃的刚刚出生的小女儿。从此吃喝嫖赌样样有,变成京城有名的纨绔大少。他,苍兰大陆里权倾天下的摄政王,淡雅如莲,生无可恋,直到遇见了她。片段一:这位公子,奴家年芳20,你就收了奴家吧。某公子笑着答曰:“要本公子收了你,可以,嫁妆先拿来,再慢慢谈”片段二:“璃儿,我不会放手的,绝对不会”,丫丫的,你在不放手,爷的钱该怎么办,今晚别想爬上爷的床。(本文绝宠,女强男更强。)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阳光校园

    阳光校园

    我是一个六年级学生,中上等学生,主要靠数学提升总分数。我们在最后的半年里发生了许多感人有趣的故事,为了友谊,我们会发生什么呢?
  • 狼神现

    狼神现

    修炼之途,在乎勤,何为勤?十羽亦成神!成神之路,在乎利,何为利?十爪破天地!万神之神,在乎狂,何为狂?一语露锋芒!动可破天地!静坐止千军!若问何人许?狼神现中斟!
  • 汉末双雄

    汉末双雄

    当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来到汉末剿灭了黄巾,成为大汉丞相,权倾天下之际;主角王栩带着一本无字天书也闯入了这个群雄纷争的东汉末年。汉末双雄,并立于世;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何会穿越?无字天书是谁之物?太平要术真的一无是处吗?一切皆在《汉末枭雄》,欢迎友友们阅读,不要忘了点收藏哦!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