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有千种风情、万般颜色的魔方,因为它是抽象的、存在于我们头脑里的东西,所以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思维的划分(一)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
比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也停了下来。
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与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的儿童的动作思维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这在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儿童计算3 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在头脑中用3个手指加上4个手指,或3个苹果加上4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
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具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些直观的、非本质的特征;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成人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思维形式。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是指第一种水平。
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
科学家研究、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学生理解、论证科学概念和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都离不开抽象逻辑思维。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迅速发展,初中生这种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初中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证明与判断等,都需要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都经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成人在解决问题时,这三种思维往往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参与思维活动。如进行科学实验时,既需要高度的科学概括,又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时还需要在动手操作中探索问题症结所在。
思维的划分(二)
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例如,人们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判断,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等都属于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例如,根据“凡绿色植物都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一般原理,去判断某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科学家、理论家运用理论思维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教师利用理论思维传授科学理论,学生运用理论思维学习理性知识。
思维的划分(三)
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
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例如,医生听到病人的简单自述,迅速作出疾病的诊断;公安人员根据作案现场的情况,迅速对案情作出判断;学生在解题中未经逐步分析,就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猜想等。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科学研究中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设想,教育改革的多种方案的提出等。
了解了思维的多种形式,是不是让你大开眼界了呢?我们要有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如果这种模式不完善,我们可以对自己进行训练,这样,你的头脑就变成了多核心的“电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