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与大西洋、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交接处有一条狭长的巴拿马地峡。历史上人们就梦想开一条畅通的水路连通两大洋。但这一件足以惠及全球、恩泽后世的千秋伟业却是在美国等野心家的不义威逼之下,在巴拿马人民的屈辱和血泪之中完成的。美国为了独霸这条交通要路,一手制造了一个“巴拿马国”。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大大方便了国际交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但面对行驶于巴拿马运河中的船只,巴拿马人的心头却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1)垂涎三尺贪婪争夺
巴拿马地峡是分割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美洲大陆中最狭窄的地段,位于中美洲的南部,由于巴拿马地峡的地理条件优越,在这里开凿一条连接两个大洋的运河以便利世界交通,早就成了人们的理想。
巴拿马地峡最早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2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后,成为哥伦比亚的一个省。
美国从巴拿马地峡铁路的运输中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因而独霸巴拿马运河的野心更加膨胀。然而,美国企图独霸巴拿马运河开凿权的企图首先遭到英、法的反对。为了稳住英国,美国政府提出运河中立化并由所有大国予以保障的主张,并于1850年与英国签订了“克莱顿—布尔瓦条约”。根据条约,美英两国将共同分享运河的权利,保证运河的中立,同时,欢迎其他列强也参与对运河中立的保证。然而,50年后,当英国因争夺非洲在国际上陷于困境时,美国立即压迫英国于1901年4月签订了“海一庞斯福特条约”,取消“克莱顿—布尔瓦条约”。根据新条约,英国被迫放弃1850年条约中的权利,承认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特权。对法国,美国也是如此。法国于1869年完成了苏伊士运河的修建工程后,决心从事巴拿马运河的开凿。1879年在巴黎召开的审查开凿运河问题的国际会议上,正式决定在巴拿马开凿运河,法国从哥伦比亚政府手中得到了运河的开凿权。法国人的开凿工程从1881年开始,但是,由于工程艰巨,公司管理混乱及美国的暗中阻挠,开凿计划只实现了2/5便再也干不下去了。美国资本家乘势套购法国公司的股票,准备继承法国人的财产。1903年1月22日,濒临破产的法国公司终于不得不把运河的开凿权售给美国。
“海一赫兰条约”被否决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公开威胁说,哥伦比亚的表现如同是对美国的宣战,声言他将“建议国会立即不惜使用任何手段占领运河区并开凿运河”。与此同时,美国根据早已定好的计划,积极组织其代理人在巴拿马制造“革命”:在美国的策动和支持下,1903年11月3日,一些对哥伦比亚政府心怀不满的巴拿马上层人物宣布革命开始,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晚上,巴拿马城市政会议开会承认新政府。次日,宣布革命成功。巴拿马革命之前,革命的领导者阿马多尔等都曾赴美,与美国当局密谋。10月9日,罗斯福总统在华盛顿亲自接见,对如何实施他的计划作了指示,起事用的作战计划、军事密码、独立宣言和宪法草案等都是在美国准备的。革命开始后,美国舰队立即驶往巴拿马,逼退哥伦比亚,这样,一个由美国一手制造的巴拿马国诞生了。
(2)咽喉水路国中之国
巴拿马共和国独立后,11月6日,美国便迫不及待地承认了巴拿马政府。11月18日,巴拿马政府与美国签订了“海一布诺一瓦里拉条约”,这是一个比“海一赫兰条约”更具奴役性的条约。根据条约,运河的宽度由10公里扩大到16公里,更多的岛屿并入运河区“永久租让”给美国。这一条约“即使在巴拿马政府有了变动,巴拿马法律、条约有了修改时,也不得有所变更”。以此,美国不仅取得了“永久使用”、“永久占领”巴拿马运河区及单独开凿、管理运河和有关河流、湖泊、港口的特权,而且得到了在运河区设防、驻军及其他一系列权利,使巴拿马运河区成了国中之国。
美国取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后,1904年动工,1914年全部工程结束,历时10载,耗资23300万美元。1914年8月16日,第一艘船只通过运河。1920年6月12日,运河正式开放。在开凿的过程中,每天有4~5万人参加劳动,由于工程艰巨,死亡民工7万多人,其中有华工400多名,平均每修凿1米就有1人丧生。运河全长81.3公里,宽91~304米。巴拿马运河的通航使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间的船只不必再绕经南美的合恩角,从而使两大洋间的距离缩短了1万多公里,大大方便了国际交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