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8400000072

第72章 72 庐山图书馆西文藏书

1994年暑假,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原图书情报系)1992级少数学生前往庐山图书馆实习,在协助清理西文藏书时,偶然发现一本书中夹有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生活照片。馆方认为是重要发现,并引起新闻媒体注意,遂有意邀我前往鉴别。我对蒋、宋生活照片毫不在意,因此前在台北阳明山庄所见实已太多,倒是该馆所藏3万多册西文藏书对我有较大吸引力,便偕内人与何建明夫妇前往庐山图书馆探宝。

这批西文图书主要是从前牯岭图书馆接收过来,原有6万多册。由于几经转移,人手又少,无法在短时期内整理就绪,所以迟迟未能向读者开放。1961年12月,该馆曾请当地外语教师整理编目,其间断断续续,直到1963年1月才告结束,实际工作约为半年。他们从6万多册西文书籍中挑选31126册(其中包括3326册复本),编成600多页的《庐山图书馆馆藏英文文献目录》,可以作为我们现今继续整理、利用这批图书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们一进入外文图书室便感到此项工作很难着手,因为经过“文革”多年无人过问,加以搬进新馆又无内行专人料理,所以信管系少数学生的所谓整理,也只限于“估堆”式地将极为散乱的图书放置在书架上而已。大体上有所分类,但已很难与已编《目录》逐一核对,还有许多图书零乱地堆在地上或书架顶端,灰尘、蛀虫、潮湿已给不少书籍造成严重损害。所以,我们只能就力所能及作有限的考察。

民国时期,牯岭是西方传教士的避暑胜地,所以牯岭图书馆也主要是为外国传教士及其家属服务。文学类(特别是古典文学)数量最多,因为避暑即为休闲,白天可以徜徉山水之间,晚间却无电视可看,只有读文学书籍消磨长夜。其次为历史、地理两类(特别是中国历史、地理),这当然是为了在中国传教的需要。宗教类书籍亦占很大比重,据我们粗略观察,其数量未必少于史、地。其原因在于传教士避暑期间仍需灵修,且亦有借此潜心研究神学者。特别是在二战期间或建国前离开中国的传教士,大多把私人书籍部分或全部捐献给牯岭图书馆,这是宗教书籍增多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大批中小学教科书,则系1947年从山东迁来庐山的内地会芝罘学校的教学用书,学校主管返美时所捐赠。

西文书籍中亦有少量系为蒋氏夫妇需要购置的,“美庐”展览陈列的西文书籍,有些即系借自牯岭图书馆,上面盖有该馆印章。夹有蒋、宋生活照片的英文书,是抗战期间曾任南京汪伪政府宣传部长的谭良礼(音译,TanLean-Li)写的汪精卫英文传记,上海中国联合书局1930年出版。照片上除蒋氏夫妇外,还有一戴学士帽的年轻姑娘,其人已无从查考。可能蒋、宋在看政敌汪精卫传记时随手将此照片夹入,而向牯岭图书馆还书时又忘记取出。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西文宗教书籍。其中有各种文字和版本的《圣经》,仅英文版且收入《目录》者就有20余种,其他还有德、法、意、瑞典等各种文本,大多出版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如果把这些不同种类的《圣经》集中陈列,仅就版本研究而言,即可使庐山图书馆西文藏书室增高学术身价。19世纪初叶以来,为研究与宣讲《圣经》而编撰的各种大型百科全书(相当于我们的宗教词典)、《圣经》疏解、《圣经》研究,以及其他各类神学专著,数量之多更属惊人。其中如1868年伦敦出版的《如何研究〈新约〉》(Alford,H。,How to Study the New Testament?),1847年伦敦出版的《第一使徒书至哥林多书注解》(Barnes,A。,Notes on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1844年费城出版的《麦第其教皇世家的后续基督教道德》(Browne,T,Religio Medici,Iits Sequel Christian Morals),1859年纽约出版的《以西结书中的福音》(Guthrie,T。,The Gospel in Ezekiel),1853年伦敦出版的《启示录的思想》(Newton,B。W,Thoughts on the Apocalypse),1861年纽约出版的《长老会教会手册》(Parker,J,The Presbyterian's Hand-Book of The Church),1872年爱丁堡出版的《苏格兰神学与神学家》(Walker,J,The Theology and Theologians of Scotland)等,都是国内一般图书馆难得见到的西文古籍。

比较宗教学一类书籍亦有相当数量,时间较早的有1880年纽约出版的《宗教哲学导论》(Caird,J,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1898年纽约出版的《非基督教世界的社会邪恶》(Dennis,JS。,Social Evils of the Non-Christian World),1887年纽约出版的《龙、偶像与恶魔》(Dubose,H。C,The Dragon,Image and Demon),1891年伦敦出版的《基督教与科学及道德的关系》(Maccoll,M。,Christian in Relation to Science and Morals)等。

宗教类收藏不限于基督教,还有佛、道、伊斯兰诸教书籍,如1887年伦敦出版的《佛教》(Davids,T。W。R。,Buddhism),1907年上海出版的《大乘教义中的信仰苏醒――新佛教》(Ashvagosha,P。,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ayana Doctrine――The New Buddhism),1907年上海出版的《成佛导引》(Richand,T。,Guide to Buddahood),1910年爱丁堡出版的《高级佛教新经》(Richard,T。,The New Testament of Higher Buddhism),1907年纽约出版的《伊斯兰教》(Zwemer,S。M。,Islam),1907年纽约出版的《我们的伊斯兰姐妹》(Sommer,S。M。,Our Islam sisters)等。

西文藏书中堪称鸿篇巨制者,首推各种神学辞书(包括词典与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小者一二巨册,大者十几巨册乃至数十巨册,常能摆满书架好几层。其中出版较早的有1843年伦敦刊行的《最新〈圣经〉词语索引大全》(Cruden,A。,A New and Complete Concordance to the Holy Scripture),1860年伦敦刊行的《〈圣经〉经文百科全书》(Inglso,J。,The Bible Text Cyclopedia),1877年爱丁堡出版的《〈圣经〉文学百科全书》(Kitto;J。,Cyclopedia of Biblical Literature),1887年内地会在上海编印的《中国官话语汇解析》(China Inland Mission;An Analytical Vocabulary of the Mandarin Dialect),1891年伦敦出版的《〈圣经〉评注百科全书》(Fausset,A。R。,Critical and Expository Bible Cyclopedia)等。宗教词书部头越出越大。1909年爱丁堡出版的《宗教与伦理大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s)即已达12卷,1913年纽约出版的《天主教大百科全书》(Herbermann,C。C。,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则有16卷之多,仅索引即单独印成1卷,可见所收词条之多及释文总量之大。

这些书虽然历经半个世纪乃至百年以上的沧桑,霉烂、虫蛀之害随处可见,但由于印刷用料特优,封面尤为坚固,80%左右的书籍尚称完整。只要改进保藏条件,重新整理、编目、上架,即可供海内外学者利用。但该馆由于编制与经费有限,这些年只能安排一个馆员负责保管与修补破损工作,进度极慢而藏书仍在继续遭受潮湿空气侵蚀。我们为此甚为焦急,曾邀请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创始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的曾孙戴绍曾(英文名字与其曾祖相同)夫妇前往庐山图书馆参观,因为藏书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内地会系统。戴氏夫妇非常关心,又邀请另一对英国夫妇同来做了好几天“义工”,把部分图书重新归类整理,并答应协助改善图书馆保藏条件。但由于戴绍曾的主要精力在于经营“海外基督使团”(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而该团继续奉行内地会的传统,即不容许公开募捐和筹款,所以财力极受限制,很难对庐山图书馆作进一步资助。我们也曾寄希望于前江西省省长吴官正的“打庐山牌”,但庐山数以百计的各种民族文化风格的西方人遗留的别墅至今依然破烂如故,除开始向外商出售外,别无任何保护或修复举措,更不闻有任何高层领导关心这数万册正继续霉损虫蛀的西文图书。而何况吴先生现已调往他省,不知其继任者又将如何打庐山这张牌?

老戴德生有一句名言:“假使我有千镑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生命连同躯体可以永远留在中国,内地会在各地的房地产其后继者决不索还(戴绍曾夫妇恪守祖训,已作明确表示)。至于这批早已捐献给我国公众图书馆的珍贵书籍,在某种程度固然也可以看做是老戴德生等人的遗泽,但保存、整理以供利用的责任应当由我们自己来承担,而首先是应该由当地主管部门来承担,不应该总是把希望寄托于外来的援助。缀此数言,但愿能引起有识者关注。

同类推荐
  • 曹禺剧作论

    曹禺剧作论

    《曹禺剧作论》是国内全面、系统研究曹禺剧作的第一部专著,而且观点鲜明,分析细腻深刻,颇有独到之处。是田本相先生多年研究工作的结晶。其中某些篇章在刊物上单独发表时,就获得同行的好评。《曹禺剧作论》的出版,是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研究领域的一个可贵的收获。作者对曹禺剧作研究有年,功力较深,故而在本书中显示了自己的特色.
  • 从春天出发

    从春天出发

    该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分为乡情篇、亲情篇、友情篇、山水篇、感悟篇等八辑,共一百多篇散文。
  • 心之书

    心之书

    一个人只能书写自己的人生,却无法书写你个人以外的人生。应该说,书写好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关键在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归根结底又是一个潮流中的独行者。
  •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林语堂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林语堂

    本书是作者对林语堂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性的审美视野下,对其作品做了全新的解释,并对其特点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 红楼梦研究杂记

    红楼梦研究杂记

    作者对《红楼梦》的研究有独一无二的见解,尤其是通过对《红楼梦》中的诗词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曹雪芹的内心世界,而且也揭示了这部名著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同时为我们解析了人物各自将要面临的各种命运。文中所持的观点,会让我们发现,原来高鹗所续写的《红楼梦》完全是违背了曹雪芹的意愿……
热门推荐
  • 风神:行者神舟

    风神:行者神舟

    冲冠一怒为红颜,伏尸百万为兄弟;携美逍遥尘世间,天地六道任我行!男人的世界,是永不停息的战斗,是自由自在的强者之路,是那海阔天空!设定:聚灵,散脉,灵体,开灵,灵属,通灵,圣阶,神阶。
  • 重生之神级刺客

    重生之神级刺客

    【圣域】游戏中的盗贼王杀神陨落,穿越到以前,继续未完成的游戏生涯。
  • 妖殿来袭:萌货请入局!

    妖殿来袭:萌货请入局!

    【12月新风】她是阴阳世家家族继承人,为什么捉妖反被妖捉?被妖捉回去当宠物?【包吃】“受害人分明是我,玖逆迟,你要怎么补偿我?”“以身相许好不好?”“那,我可不可以换成柠檬蛋糕啊?”【包住】“你想要干嘛!”“嗯,不干嘛,叫你起床。”他再次俯身的时候,含笑在耳边低语:“我是不是该问,你想干嘛?嗯?”【苞养眼】小媛醒来时眼前突然出现一张俊美的脸,连自己被捏着鼻子都忘了……她喃喃道,声音里包裹着浓浓的鼻音:“天哪,帅哥!……我这是在做梦么【各种妖孽型男你确定不戳不看?】【这都三包了!宠溺萌爱无极限!】
  • 超神学院之逗逼神

    超神学院之逗逼神

    崩坏的开端,黑化的衍生,大转移现象的出现,对不起,我拯救不了这个世界。
  • 嘿,别找我麻烦

    嘿,别找我麻烦

    总在自己身后跑的尾巴被别人惦记上了怎么办,徐小恶霸只有一个答案:打跑情敌,压倒小跟班。管你叶舟弱不禁风还是冷若冰山,到了徐正凯这里,只有乖乖被吃掉的份。青梅竹马文,有点养成方向。西子回归的良心文,票票和留言快到碗里来!耽美文,不喜误入
  • 一笑相倾城

    一笑相倾城

    谢沉璧,特警队长,是警察里的传奇。由于一次任务,导致她的眼睛会失明,为了不让自己会成为警局的累赘,她毫不犹豫自己申请离职。就在离职的那天,她坐的车突然爆炸……等到再次睁眼,她竟然回到了她原来的世界,难道她要重新面对那件事吗?回到原来世界的谢沉璧,各种小心,就怕别人知道自己原来是叶家的少主……直到那个害死她的人出现,她满心惶恐。“君越,你会讨厌以前的我吗?”“不会,我只是心疼你。”“那好,君越,不管我是谢沉璧还是叶湑,你都不要离开我。”“我不会离开你,除非你不要我。”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MC修仙缘

    MC修仙缘

    司龙炎,圣斯学院一位无人不知的冷酷少年,却偶然穿越到新mc世界,他的新生活从此开始,强者之路引导它走向巅峰。
  •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阅读2011年的短篇小说,经常能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这是最令我欣喜的事情。短篇小说是最具文学性的小说样式。现代的短篇小说从“五四”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复磨炼,应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文体了。短篇小说代表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形态,不会去迎合外在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文学生产环境,许多文学样式不得不改头换面,但文学为了适应消费时代的改变,带来的并不是文学的新生,而是文学的泛化、矮化和俗化。优胜劣汰,旧的文学死亡了,会诞生一个新的文学形态,比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但我始终认为,文化和文学拒绝进化论。因此,能够将一种传统的文学形态保存完好,将是人类文明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