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9400000009

第9章 敏感以对变化——抓住机遇,择时而动

通往成功的旅途中,世事变幻无常,机遇也是一闪而过。要想快速适应变化并从中捕捉成功的契机,就要有变通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事是死的人是活的,知变而善变就能获得成功。

治事与育人兼顾,方可乘势扩势

“乘”与“借”不是一种无为的表现,而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曾国藩并不是一个以军事见长的人物,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而是一名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他的勃勃雄心要求他不仅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且要在学术文化上建立勋名。也可以说,他不仅要做事业的领袖,而且要做精神的领袖,要有更加远大的抱负。

早在京宦时期,曾国藩就认为绿营兵惰而骄,腐败已甚,不经过一番大力裁汰和痛加训练,是无法担负起镇压太平军的任务的。但因为汉官对满人的军队指手画脚实在不妥,所以他没有多言。

回到湖南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和体验,曾国藩对绿营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认为造成绿营兵战斗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调遣的方法不完善。他指出,当要调动兵马时,东抽一百,西拨五十,几拨士兵分属于不同的将领管辖,组成一支的时候就出现了指挥混乱的局面。兵与将之间不是专属的关系,致使兵与兵没有默契,将与将也不合作。胜了就互相嫉妒,败了也不相互帮忙救济。曾国藩认为,用这种军队对付太平军,简直就是笑话。

所以他决心改制。对绿营军制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募兵制代替世兵制,一是将“兵为国有”变为“兵为将有”,强化将官对部下的专统权。一是加强各级军官的权力,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士兵要绝对服从军官。另一方面是遵循募兵的地域原则和私人情谊至上的原则。曾国藩规定,湘军的招募,统领由大帅挑选,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官由营官挑选,什长由哨官挑选,士兵由什长挑选。

对于湘军内部的关系,曾国藩规定: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遥制。为了保持从大帅到下级军官的垂直指挥系统畅通,曾国藩规定,只看事职轻重,不管官位尊卑,即使士兵已保至提、镇大员,而营官仅为从九品,士卒也要绝对服从于营官。营官之于统领也是如此。这种军制,保障了湘军内部较强的凝聚力,使其战斗力要远胜过绿营。军权统一又分而有制,使得湘军的纪律和风貌都与众不同。

此外,还要加强湘军的平时军事训练,坚持从严要求,毫不松懈,他经常亲自到营中检查,丝毫不松懈。

曾国藩极为重视湘军的操练,认为这是保障其战斗力的根本。湘军的操练主要分为两项,技艺和阵法,刀矛枪炮训练有素,各种阵法也进退有道。

为了提高湘军士兵的作战能力,熟悉阵法,曾国藩详细制订了一套系统的课程,作为操练规则。拳、棒、刀、矛、钯、叉,一日未有间断,使湘军成为了一支有组织、有思想、有战斗力、有主义的军队,这跟曾国藩长期倡导和灌输有极大的关系。

曾国藩在《原才论》中,论述过育才之法,提出“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强调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他最恨官气,因此就摒弃官府排场,力禁部下迎送虚文;他最恨懒惰,自己就首先做到放醒炮即起。而对部下僚属严格要求,耐心训导,训导劝勉之词甚多。

曾国藩赋予他的幕府两种职能,一是治事,一是育人。他认为幕府不仅是治事之所,也是培养人才的学校。自己既是行政官长,也是业师,幕僚则既是工作人员,又是生童。曾国藩在给朋友的信中描述他的幕府说:“此间尚无军中积习,略似垫师约束,期共纳于轨范耳。”他在给丁日昌的信中则谈得更为具体:“局中各员譬犹弟子,阁下及藩譬犹塾师,勖之以学,教之以身,诫之以言,试之以文,考之以事,诱掖如父兄,董督如严师,数者缺一不可,乃不虚设此局。”这既是对江南制造局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幕府的要求,可以说是他设立幕府的一项宗旨。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此意,自觉去做,还把它写成对联,贴在总督衙门的府县官厅上。

在他的幕府之中,既有纪律的约束,又有道德的说教,李鸿章深感“受益不尽”,获得不少学问及经济而又实用的东西。李鸿章后来回忆说:“在营中时,我老师总要和我辈同时吃饭,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堂课。”

古往今来,除了为数不多的雇佣军,或以抢掠为生的武装集团以物欲为诱饵外,一支大的部队在不忽视物质利益的前提下,通常总要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明确的思想政治纲领作为团结的基础,才能长期奋战,这也是与乌合之众的本质区别之一。曾国藩深知其中道理。

因此,他很注重军队的思想引导。攻击太平天国“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以“赫然奋怒,以卫吾道”为围剿太平天国的战旗。撇开双方政治上的是非不说,应该说这个纲领确实是维系湘淮军长期奋战的思想基础。

在思想建设中,曾国藩把培养部队以好胜之心为核心的士气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他说:“军事最贵气旺,必须有好胜之心,有凌人之气,酷羡英雄不朽之名,兼慕号令风雷之象,而后兴高众附,有进无退。”除此之外,还非常重视军官成就美名的教育,并采取措施,保护和鼓励士气。他的幕僚有这样的记录:“师论兵事,主胜负不在形而在气。有屡败而无伤,亦有一蹶而不振,气为之也。余出兵屡败,然总于未战之先,留一退步,故尚不至覆巢毁卵。”

此外,他还把维护部队的团结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他一再教育部将,认为:“一旦有失误,统将、营哨、士兵都有责任,大家应该同舟共济,以平和宽恕的心对待问题。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先从自己的过错开始反省。我们湘军之所以所向披靡,全是因为大家能彼此帮助。即使平日里少有怨气,上了战场也会彼此照顾。上午发生的口角,下午还会当作兄弟一般的援助。正是因为这样,湘淮军内部虽有矛盾,但团结对敌的大局却一直没有破裂。当‘剿捻’之战陷入困境之际,互相依赖。”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发展要有强而有力的领导人,一个民族要振兴要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推及到一个人,就要明确得失,乘势扩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术有专攻,专致以求

时代的要求是不容背道而驰的。只有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选择的人才能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

与时俱进虽然是现在提倡的精神,但是古人早就有鲜活的事例证明它的必要性了。

曾国藩学习西方近代科技,虽力不从心,但所做之事都是千古未有之举,表现出了其超人的远见卓识,同时他办事脚踏实地的风格又使向西方学习的行动得以落实。其中效验,当时并未彰显,而是在几十年后才显现出来。

曾国藩对西方科技的探究,没有停在表面,而是追寻其中的文化精神,让人深感佩服。曾国藩说西方人的技艺所以妙绝,是因为他们每办一事,都集中精力,专注守一,越钻越深,因此逐渐达到极致。所以说他认识到了近代西方科学发展的根本规律。

西方的学科划分较早,所以较早拥有了不同的门类,进入了对不同的领域和对象进行钻研,以探求其中规律的阶段。以分类的方式来规范不同的学科范围,有助于集中精力,取得成果。曾国藩对此也持肯定态度。

在担任京官的青年时期,曾国藩就认识到术有专攻的道理,他把必须掌握、关系到治国安邦大计的学问归为十四类。在他的《绵绵穆穆斋日记》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天下之大事宜考究者凡十四:曰官制,曰财用,曰盐政,曰漕务,曰钱法,曰冠礼,曰昏礼,曰丧礼,曰祭礼,曰兵制,曰兵法,曰刑律,曰地舆,曰河渠。皆以本朝为主而历溯前代之沿革本末,表之以仁义,归之于易简。前世所袭谈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其苟且者知将来之必敝,其至当者知将来之必因。所谓虽百世可知也。

尽管这种划分还不够科学完善,但却是当时最关键的知识技能,其范围涉及政治、军事、水利、财政、运输、税收、法律、地理等各个方面。曾国藩“自我更之”、“自我创之”的精神,正与现代科学的创新精神相契合。随着认识的深入,曾国藩日益认识到分类的重要性。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初四,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表明自己对科学分类的重视,并总结了分类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曾国藩对“专精”的认识并未局限在学科划分的表象上。对他而言,方法与精神更为重要。这也更是他推崇西方科技的主要目的。他认为,对知识专一的渴求精神是中国人所缺乏的,也正是当时的中国最急需的。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多的是企图综合的“通才”,缺乏专精一术的专家。儒家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通才”教育,从修身到治家到治国,几乎各个方面都要涉猎,力图培养全面的素质。在入仕以后,一个儒家出身的知识分子变成了治国理政的官员,更要凡事都能拿得起。一个封建官员所掌管的职务,包括了行政、军事、司法、财政、社会福利、学校教育,几乎各个方面。要想仕途通畅,在哪方面都要过关。这种“全才”的要求导致的结果就是“专才”被埋没、抹杀,受到歧视而无生存之地,整个社会也形成了一种“抑专”的风气。这就是封律时代缺乏专门人才的主要原因,也是科技落后的原因之一。

所以,曾国藩倡导把专精之道活用于行政中。曾国藩用人从不求全责备,他认为十全十美的人才是不存在的。他的原则是扬长避短,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专长。所以,他手下吸收了大量的专门人才。最突出的是,他网罗了一些近代科学家。

经过曾国藩的教导,他的儿子便选了一条专精之路。曾纪鸿天分不高,又不够勤奋,在作八股文、写诗、练书法方面毫无所长。曾国藩曾对人说,他肯定考不中,因此引导他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发展。于是曾纪鸿选择了最感兴趣的数学,经过苦心钻研,终于成了一位数学家。《清史稿》将他专门列入《畴人传》中。《几何原理》由李善兰译成中文后,就是他作的序。

曾国藩对专精的提倡,给沉闷的传统社会注入了科学精神,从此,中国知识界开始踏上了近代科学的旅程。正因为不断随时变化,使得曾国藩由一个迂腐的传统儒家知识分子转变为治繁理乱、再造“盛世”的豪杰,实现了由“内圣”而“外王”,由“修身”到“平天下”的重大跨越。

曾国藩明辨大势,在事关国家、个人命运的大事上,具有远见卓识,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创见,都需专致以求。但事物间往往都有联系,如果在不该专的地方专,或者过于专一,则会大大限制自己腾挪应变的余地。越是技能单一,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便越是被动。因此,在专精与广博之间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由博返约、触类旁通,才更容易立足。这也是曾国藩谆谆告诫的。

所以说,时代要求专精的时候就要学会专精。时代的要求是不容背道而驰的。只有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选择的人才能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

褒机贬奸皆为道

人生之中不同阶段的心态发生变化是必然的,懂得利用变化改善自己的处境,提升自己的实力,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人生在世,不可能十年如一日地只过一种日子,只抱一种态度,这种守旧的观念是不可能获得人生成功的。适时的变化常是人生的分割点。

欧阳兆熊与曾国藩算得上挚友。多年间两人一直有密切交往,相互之间不能说不了解。因此,欧阳兆熊在一则笔记中说曾国藩“一生三变”,是就他书法、学问和为官三个方面都有三个阶段的不同而言。

单为官方面,说他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而经过丁父忧回籍之事再出,便“一以柔道行之”。

曾国藩居京期间,“格书”与“检身”一度做得如痴如狂,确实是按照程、朱理学笃言笃行,要成“内圣外王”之业,做个“天地完人”。

至于说他出山办理“团练”军务后又变而为申韩,也非虚枉。所谓申韩,是战国时申不害和韩非两人的合称,他俩都是法家,主刑名之学。曾国藩出山办团练兵后确是执严刑峻法的。他曾以团练大臣的身份令各地团练头子直接捕杀或向上捆送“会匪”、“莠民”,嫌地方官署对所捕“匪类”惩办不力,自行设立“审案局”,对“案犯”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最轻也要“鞭之千百”,几个月间所杀害的人不下数百,因此落了个“曾剃头”、“曾屠户”的骂称。

及至丁父忧回籍之后再出,曾国藩便“一以柔道行之”,确实又是一大变化了。曾国藩的出山是在咸丰八年(1858年)六月。他没有真的在籍守孝三年,只在家待了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这是他表面悠闲内心却很繁杂的日子。朝廷顺水推舟地允准曾国藩在家守制,曾国藩“欲进故退”的计策落空,这真使他哑巴吃黄莲,有苦无处言。

曾国藩既负亡父之哀痛,又为朝廷所“婉弃”,再加外间之非议,百不遂意,忧郁难解,竟得“不寐”(失眠)之症。在家人面前一向沉稳严肃的他,这时也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常因一些不值得的小事就谩骂诸弟,甚至怒斥弟妇,性情显得反常地粗暴起来。他真的表现出了一种病态。

欧阳兆熊建议他改刚为柔,这样才会防止被人忌恨攻讦,从中解脱出来。这可真是对症下药,曾国藩回忆练兵领兵这数年来的经历,反思自己策略手段上的得失,决意改弦更张,奉行“柔道”。

在再次出山问题上,他即显出了乖巧。咸丰八年(1858年)上半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进攻浙江,军情比较紧急。与曾国藩有着深挚的同党之谊的湖北巡抚胡林翼,便乘机奏请让曾国藩出山援浙。这时,曾国藩有台阶就下,痛快地应命,还真赢得了皇帝的表扬。认为曾国藩能爽快地答应,奉命出征足以表明其对国家、对朝廷的关心,是忠勇可嘉的人。

曾国藩再次出山后,仍是以“剿贼”为己任,对太平军自然是抱不共戴天的敌对态度。但在处理官场内部关系方面,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与前判若两人。就拿与左宗棠的关系来说吧,本来是针尖对麦芒的两个人,即使见面也不见得会开口,在此次出山路过省城长沙时,却集“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十二字,请左宗棠为他书写篆联,实际上是隐示自己“守雌”让步的态度,两人之间迅速改善了关系。不仅是对左宗棠,在与非湘人同党人物关系的处理上,曾国藩也同样有着明显的策略改变。

欧阳兆熊把曾国藩的此番变化看作他终能成就“伟业”的重要条件。每个人都应该在不断地变化中改进自己。曾国藩自己也对官场交际之策的这番调整非常看重,颇有得意之感。

在当年十二月间的一封家书中,他就表示自己往年在官场中到处与人不和,没少遇到羁绊,这次改变之后觉得与人相处变得舒心和容易多了。以后多年间,他也时常以此作为经验来告诫家人。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初他给当时已任湖北巡抚的国荃弟写信,就说了这么一段话:

弟求兄随时训示申儆。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咸丰七年、八年)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然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愤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曾国荃在官场上人际关系很僵,处境困难,心情不好,又赶上寓所发生火灾怀疑是有人故意报复,几多烦心事情相加,心中不免郁闷。曾国藩写信告诫他不能胡想乱猜,免得节外生枝,要平心静气,泰然处之。接着,就现身说法地道出上述一通经验之谈。既要接受以往自负的教训,不要过高地自视,要多检讨自己的不足,多见别人的是处,又要做到“不怨不尤”,但这又绝不是说要自暴自弃,甘拜下风,这只是一种策略手段。他明确概括出“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的原则,并提出一种以柔包刚、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退促进的策略手段。

可见,与风风火火相比,曾国藩更欣赏忍中有志的精神。或者说,曾国藩所说的“机巧”,就是一种以笃实做包装的奸诈。就是在曾国藩丁父忧家居期间,他写给当时带兵在外的国荃弟的信中这样说:

吾自信亦笃实一路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恨,何益之有?近日忧居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贤弟此刻在外,亦需要将笃实复还,万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

这不是以去机巧返笃实来告诫乃弟吗?里边还能有假?其实,世事多有“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妙境,有时候,真假虚实连当事人自己也蒙在鼓里呢!就在写这封信的十天之后,曾国藩又给曾国荃写有一信,其中这样说道: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也。余生平不讲文饰,到处行不动,近来大悟前非。弟在外办事亦随时斟酌也。

这分明又是说处事不能徒凭真意,还必须讲文饰,不然就会“到处行不动”,这当然也是他忧居大悟前非的结论。那么,“文饰”与“机巧”之间不会是泾渭分明的两种意境吧?说穿了,经丁巳、戊午的忧居反省,曾国藩是较前变得圆滑、机巧和世故些了,深深悟得了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奥妙。

曾国藩的三变并不奇怪,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既然不能离开官场,那就必须以改变自己来适应官场环境。尽管他本来打心里厌恶并试图在行动上对抗官场的某些弊习,但屡撞南墙,头上碰了一个又一个的包,疼而抚之,便要寻觅通路。

可见,人生之中的变化是必然的,会因为个人的思想感悟、经历顺逆而有不同。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都是有因可寻的。成功人士懂得利用变化改善自己的处境,提升自己的实力。这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火候不到,不动声色

过多的算计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但是一点不算计又会被人算计。想做到不欺人也不被人欺就要学会掌握方式和火候,择时而动。

收复金陵之后,曾氏兄弟的声望,可说是如日中天。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世袭罔替;曾国荃一等伯爵。所有湘军大小将领有功人员,莫不论功封赏,上至侯伯,下至省、抚、提、镇无一不有。湘军人物居督抚地位的便有十人,长江流域的水师,全在湘军将领控制之下,曾国藩所保奏的人物,无不如奏除授。

此时的曾国藩却在家信中透出“不为天下先”的识见。他写道:“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

金陵之克,亦本朝之大勋,千古之大名,全凭天意主张,岂尽关乎人力?天于大名,吝之惜之,千靡百折,艰难拂乱而后予之。老氏所谓‘不敢为天下先’者,即不敢居第一等大名之意。弟前岁初进金陵,余屡信多危悚敬戒之辞,亦深知大名之不可强求。今少荃二年以来屡立奇功,肃清全苏,吾兄弟名望虽减,尚不致身败名裂,便是家门之福。老师虽久而朝廷无贬辞,大局无他变,即是吾兄弟之幸。只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所以养身却病在此,所以持盈保泰亦在此。

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余斟酌再三,非开缺不能回籍。平日则嫌其骤,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曾国藩在别人满心欢喜的时候还能保持自己冷静辩证的心态,实属不易。

曾国藩避祸的第二个重要举措便是裁撤湘军。裁军启念之机,当在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金陵合围之后,盖已胜利在望,此时已可开始思考善后问题。曾国藩在二月初二日致曾国荃信中,确已透露,曾国荃则表示速裁全裁,亦与当时郁愤之心情有关,在曾国藩家书中皆可察见二人裁军意图与构想。金陵克复之后,曾国荃坚辞任官,申请回籍休养,所部必须裁撤乃自然之理。只是曾国荃先期回智,而裁军之事,则留与曾国藩经理。

曾国藩早已知道,那些清军将领自己不行,最忌才能,早已讨厌曾国藩这班书生风头太健。还有一个比反湘军派力量更大的运动,就是湘军造反运动。反湘军派除弹劾外,又由军机处命令曾国藩,呈报历年经费开支账目。这等于要湘军的命。打了十多年烂仗,你们不发军饷,由我募捐抽厘,拼拼凑凑才勉强开支过去。湘军将领听到这一消息,无不义愤填膺,决心造反。曾国荃、左宗棠、彭玉麟、鲍超四人,召开了玄武湖会议,决议一致反清,肃清君侧。此举被曾国藩及时制止。曾国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毅然裁兵,这也是一个原因。

在裁军上,曾国藩的计谋手法绝对是高人一等。他在战事尚未结束之前,即计划裁撤湘军。他在两江总督任内,便已拼命筹钱,两年之间,已筹到五百万两。钱筹好了,办法拟好了,战事一告结束,便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费早已筹妥了。

裁兵经费筹妥了,裁兵办法拟好了,只等胜利的莅临。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十六日攻下南京,取得胜利,七月初旬开始裁兵,一月之间,首先裁去二万五千人,随后亦略有裁遣。人说招兵容易裁兵难,以曾国藩看来,因为事事有计划、有准备,也就变成招兵容易裁兵更容易了。这也是强人毕生大事之一。

曾国藩的另一高明之处就在于有理有节。对于裁军他很心疼,但是该裁还是要裁的,至于裁的数量,足以打消朝廷的疑虑就可以了。最高的估计,大概裁去二分之一,约三万人左右,剩下来未裁的还有三万人。这三万人,一部分由曾国荃统率。所以说,实际上并未大裁特裁,清廷如果逼得太急了,曾国藩的手下有的是兵,要蛮干,大家蛮干,要曾国藩做年羹尧,他是不干的。

据说后来曾国藩与李鸿章谈及裁军这件事时,颇为后悔,他自认自己顾虑太多,湘军攻战十几年之久,金陵克捷后,慑于各种压力,竟至于解散了亲手建立的军队,自毁长城,寒了将帅的心,实际上等于自杀。湘军众将飘如秋叶,而自己也成了剪翼之鸟,以致“剿捻”无功,备受挫辱。幸赖李鸿章所建淮军,攻灭了捻军,成就了大事。他让李鸿章切记自己的教训,当今八旗、绿营再不可恃,保太后、皇上之安,卫神州华夏之固,全仗淮军。今后,淮军有被议论的那一天,千万不要像老师那样,畏首畏尾,只可加强,不可削弱。乱世之中,手里的军队切不可放松,于家于国都是如此。

曾国藩远祸的第三个举措,便是顺应清政府的想法,自己故意制造湘军内部将领之间不和的假象,藉此减少清王朝对自己的猜疑。

由此可见,过多的算计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但是一点不算计又会被人算计。想做到不欺人也不被人欺就要学会掌握方式和火候,择时而动。

把握关系,借梯登高

一个人成大事,先有出类拔萃的才能还不行,还必须要拥有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这样他才可能把才力充分发挥出来。

俗话说,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人是社会中的人,一旦结成牢固的利益关系,就会痛痒相关,荣辱与共。

攻占南京,平定太平天国前后,是曾国藩权势鼎盛之时。这期间湘军集团头目多掌实权,出任督抚等职。有的是曾国藩奏保的,有的虽未经他直接奏保,但他造成一种形势,使清廷非委任湘军头目不可。一向与曾国藩不睦的人,曾国藩借助朝廷的力量去除之。在经济情况好的省安排集团内部人员去任职,以保障集团的最大利益。

当时比较有名的湘军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等都有不止一个人保荐。湘军势力庞大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战功赫赫确实让人佩服。他们有的出任总督,有的出任巡抚,并多次受到委任,实力越来越大。

正因如此,全国的势力分布形势也变得一目了然。长江中、下游的四川、贵州及其以东各省,珠江流域都为湘军集团势力范围。广东完全由湘军所控制,广西也为湘军集团所控制。相形之下,湘军集团在黄河流域则大为逊色,只控制陕西、河南、山东,直隶四省,且控制的深度和广度也远不及长江中下游各省。与此同时,湘军集团的督抚,又利用掌握的地方政权,大肆搜括税收,筹集军饷,扩充部队,从而使湘军实力急剧增长。位至督抚的湘军集团头目,也深知战争时期,身在战区,或靠近战区,军事上不能自立,不仅不能保位,甚至身家性命也危险,因而也热衷于招募新营,成立新军。

朝廷内形成了一个隐形的金字塔,顶上是曾国藩为统帅,下面是各督抚依次排开,他们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利益共同体。朝廷有大的兴革和动作前定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也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如果朝廷治罪一人,则很可能掀起大波澜,曾国藩的“局”做得太大,以致他自己也说:长江三千里江面,船只都得张挂他的旗帜,否则就不能放行。

除了多年旧部可以联盟互助以外,曾国藩还沿用广纳贤士的办法,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如刘蓉。

刘蓉是曾国藩的老乡,是诸生出身,年少时,就曾同曾国藩、罗泽南一起讲求程朱理学。稍长,与曾国藩共读于湘乡涟滨书院。随后,又与曾国藩、郭嵩焘同在长沙切磋学术,关系极为密切,三人曾换帖订交。他同曾国藩的气质尤为相近,立志要做建功立业的人物。据郭嵩焘在引临终枕上诗记述说:“乃见曾刘岁丙,笑谈都与圣贤邻。”1838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做官京城之后,还常常与刘蓉书信往返,反复讨论学术上的问题。曾国藩承认,自己学业的进步,离不开好友刘蓉的启发帮助。

1852年,曾国藩丁母忧在籍守制之时,清廷命他帮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本省团练事务,但他并不打算应命出山,又是在好友刘蓉和郭嵩焘的反复劝说之下才毁弃前疏,出面视事。在此之前,刘蓉曾致书曾国藩说:“既已达而在上矣,则当行道于天下,以宏济艰难为心。”如果仅以“托文采以庇身”,则有华无实,舍本求末,人生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作为一个文人士子,应以“救于治乱”为己任,以“以身殉国”为最终目的。在曾国藩应命出山之际,刘、郭二人也应其请出而助一臂之力,但与曾约定:“服劳不辞,惟不乐仕宦,不传任事,不求保举”。曾国藩对刘、郭二人的人生情趣非常钦佩,至交之情有时超过兄弟之情。刘蓉后来将自己的诗文辑录成册,取名为《养晦堂诗文集》,请曾国藩写篇序跋之类的文字。曾国藩欣然应允,其中明确指出:“吾友刘君孟蓉,湛然而严恭,守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曾国藩在这里对刘蓉的道德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

可见,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我们一方面要自强不息,注意培养才干,但更重要的是学会“结网”,善于把握各种关系,借梯而上。

同类推荐
  • 选择正确的工作

    选择正确的工作

    工作可以产生许多奇迹,它可以擦亮人的眼睛,强健人的肌体,增添面颊的红润;它还可以使头脑更敏锐,使思想更集中,使脚步更矫健。工作可以奇迹般地治愈多种身心疾病,工作的人才是最健康的人。
  • 励志生存

    励志生存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现代职场中流行一种通病——找借口。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借口:“本来我不会迟到的,如果不是堵车。”“那个客户太难缠了,我很难使他满意。”“我要下班了,明天再说吧。”“我已经尽力了,最后没做好不能怪我一个人。”“经理没说清楚……”
  • 学智慧用智慧(智慧篇)

    学智慧用智慧(智慧篇)

    托尔斯泰认为:“智慧就是懂得生活的任务,以及怎样去完成。”一个人能够正确评价环境,能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够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困难,能够知晓别人并与之和睦相处。
  • 名人名言金典1

    名人名言金典1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热门推荐
  • 逃之妖妖:萌狐宠上天

    逃之妖妖:萌狐宠上天

    当史上最牛掰王爷,最萌小狐妖只不过是因为不小心掉进了他的碗里?当某人偶然知道她是只小狐狐时,竟然舔了舔嘴唇,还两眼冒光?“看上去到是挺肥嫩……”“你你,这只狼!”小狐狐只能气得一蹦三尺,然后撒开丫子逃逃逃!厚颜无耻的某人就会得意地仰天大笑,然后把某只迷路的“糊糊”再次诱拐回家。“啊啊啊啊!我要逃之妖妖!”且看无节操的霸道男主,如何一步步把傻白甜大路痴小狐狐骗回家。“呜呜呜——我有毒,我不好吃……”“没事,我不嫌弃。”某男哈哈大笑然后,趁她不注意,他贴着她的薄唇深情一吻“吃掉你——没道理。”
  • 惊绝笔记

    惊绝笔记

    人点烛,鬼吹灯"难道,这一切都是命吗?我……不是废物!我我要保护家人,朋友,爱人,因为……这就是我的使命!我不能在懦弱下去!命运与使命战斗开始了!
  • 一赌成情:傲娇校草怀里收

    一赌成情:傲娇校草怀里收

    他是所有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是所有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他也是所有同学眼中的优秀会长。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吞噬着他十八岁的生命。面对疾病与爱恋,他选择让自己放纵一次。他说:“叶白,敢和我谈一场生死恋吗?”
  • 轻松熊和千纸鹤的故事

    轻松熊和千纸鹤的故事

    有的人一见便倾心,就如夏依依见到易烊千玺一样。有的人使人如此难忘,就如易烊千玺心中的她于他一样。有些人明明深知会错过却还是消耗着短暂的幸福,就如易烊千玺于夏依依一样。“我错过了那么多的人和事,这次却唯独不想错过你。”安静听我讲述,属于轻松熊易烊千玺与千纸鹤夏依依这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 扑捉男神记

    扑捉男神记

    男神好想给你个么么哒!其实说白就是,一个姑娘,因为声音,喜欢上了一个大神,而后就机缘巧合,经过了千辛万苦,就像是西天取经一样的!终于是和大男神勾搭上了~(也不知道是谁勾搭谁的~哈!)小片段一:“男神,我不懂这个还怎么表达!”某女指着娇喘二字是不明,脸蛋都羞红。“我教你。”男神盯着某女的红唇,最终是坚定不移的覆了上去。“懂了么?”男神扬起笑容问道。==某女虚弱的点点头,身体已经是摊在了男神的怀里。
  • 掌心遗落年少

    掌心遗落年少

    成为众矢之的,隐藏在笑容背后的是阴谋还是陷害?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是背叛还是忠诚?各路阔少我都不要,我只要你一个。
  • 小小炮灰要修仙

    小小炮灰要修仙

    原《炮灰女配要修仙》宅女大学生慕小小穿越成修仙小说中的炮灰,面对充满恶意的强大剧情,金手指泛滥的女主,任性骄纵的女配,邪魅狂狷的男主和大批前赴后继滚滚而来的男配大军,小小表示,我惹不起还是躲得起的!可是命运真的会让小小安安心心顺利混日子吗?女主性格懒惰贪吃,胆小怕死,不吐槽会死星人。本文非升级流爽文,慢热,吐槽部分居多。新手上路,欢迎大家吐槽~
  • Voyage of The Paper Canoe

    Voyage of The Paper Cano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游记

    星游记

    本书是来写穿越星系的,喜欢大家喜欢,这是我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作品为少年魔剑记,这本书喜欢大家喜欢!本书是关于冒险的一部小说。
  • 战天仙帝

    战天仙帝

    【创世第一免费神书】为你展现一个不一样的水神世界御女门掌门赵小天携水神珠宝库意外重生,从此开始了打脸装逼泡妞的逆天之路。实力不行,偷窥下美女洗澡,就能开启升级宝库。泡妞不行,找几个恶少打脸,就能开启桃花宝库。红包群:157924402普通群:1603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