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性机制是指在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中以非直接的方式对创业起促进作用的一些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构建创业文化和创业教育和培训等。
4.4.1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是指与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其中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业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最深厚的底蕴,它营造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Weber(1976)指出,新教的工作道德规范鼓励个人主义、创业文化、理性和自信,而这些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基础。创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体现为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的特定文化范畴。Hofstede在其对包括53个国家的研究中,确定了等权力影响范围、不同层级的人相互之间影响的程度、不确定性、不可避免的影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个人与其同事之间的关系、性别、社会角色划分及其价值等8个以价值为导向的文化维度,来描述和解释各个文化群组的行为。Thomas M。Begley&Wee-Liang Tan(2000)则认为,创业文化维度主要包括创业行为的社会地位、对创业失败的羞愧、创新价值观、工作价值观,并且认为创业者的创业倾向与创业行为的社会地位、创新价值观以及工作价值观正相关,与对创业失败的羞愧负相关。创业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既不同于创新文化,也不同于企业文化。也具有自己的结构和独特内容。
(1)创业文化的基本结构
创业文化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物质层、行为制度层和精神层3个层次。
创业文化的物质层,即创业物质文化。这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研究对象的表层的创业文化,是由政府或有关组织为鼓励和推进创业而建立的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有形的器物文化。比如,美国的硅谷,我国政府建立的53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些重点大学为大学生设立的创业园区、各级地方政府为吸引留学人员设立的归国人员创业园区、各地成立的创业中心等。
如果说,物质文化是创业文化的最外层,行为制度文化可以称为幔层或浅层的创业文化,是为推动创业而开展创业宣传、创业教育活动以及创业行为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创业精神、创业哲学和创业价值观的动态体现。创业管理制度是为规范创业行为而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等,如国家创新、创业的管理制度,与创业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健全的证券管理制度等。
创业文化的精神层,即创业精神文化。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创业文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创业精神文化是指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价值观念,包括创业精神、创业哲学和创业价值观念等。创业精神反映了创业者应具备的一种内心态度、意志状态和思想境界,构成了创业文化的基石。创业哲学反映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创业价值观是指创业者追求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
(2)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
确立创业文化基本内容,应该根据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需求,通过与国外创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创业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断交流、吸收和融合,在借鉴中发展,在碰撞中整合。创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以下6个方面:
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作为创业文化的内涵,表现为对创业者的重视,尊重创业者的个性,尊重创业者的个人选择,在尊重人、关心人的基础上注意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情感、行为、人生理想和生活价值上的个性培养,充分体现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需求的统一,为创业提供一个宽广的空间。同时,创业虽然包含着个人奋斗的成分,但创业的成功又决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一个新创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创业团队来共同努力。创业团队并不一定是某种固定的组织结构,与非正式群体也不完全相同,代表了一种人才聚集、共生与发挥作用的方式。通过大力培植和强化创业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念,造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创业团队成为一个精诚合作、亲密无间的群体。
倡导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即企业家所独有的与众不同的素质和品格,代表着一种适应市场挑战不断进行创新活动的品质,是当代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源,是中国最严重最突出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最难克服的一种对经济发展造成障碍的瓶颈因素。它表现为热情、坚韧、将工作视为乐趣的工作态度,永不枯竭的旺盛的与市场对手不懈斗争的欲望,对利润的永不疲倦的渴望与追逐,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适应性,拥有个人权威,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甘冒风险,甚至还包括一整套与市场经济原则相匹配的伦理道德体系等。
容错机制。为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应该营造一个敢于冒险、理解冒险、支持冒险、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当创业者不顾一切进行创业时,他需要支持和理解。在宽容进取的文化氛围里,人们容忍失败,欣赏一往无前的精神,人们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错误,只要他曾经奋斗过,而且现在还在奋斗。
鼓励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由人才密集性和知识密集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缺少新的激励,决策迟缓,效能降低,组织渐趋老化,此时人才就要流动。因此,人才流动是必然的,人才稳定则是相对的,暂时的。人才流动可以使大公司衍生出许多小公司,实际上起到了技术种子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加速了知识和技术传播速度,并且小公司为大公司提供配套服务,进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创业文化的氛围里,人们将忠诚的内涵扩大了,把原来对企业的忠诚变成对产业的忠诚。有人估计硅谷每年调换工作的人数占雇员总数的50%,在科技人员和经理阶层中,流动比例大约在30%左右。人才流动应该成为一个人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观念,工作的高流动率甚至应该受到公司的鼓励。
竞争合作。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员工之间展开竞争,发挥企业和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使企业的成长与员工创造力同步成长。企业之间和员工之间乐于合作,不是把竞争对手视为敌人,而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合作伙伴。所以当一个企业遇到技术问题时可以向竞争对手求助,而竞争对手也非常乐于提供帮助,因为它们知道自己遇到问题时也会得到对方的帮助。
开放式的生产结构。开放式的生产结构可以为新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新创企业生存和发展。新创企业应当借助于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和开放性的生产结构将自己企业生产经营的特色充分表现出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富于个性的形象。
4.4.2创业教育与培训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通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GEM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显示,我国在后备劳动力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5项指标均为负值。这5项指标分别为:学校对个人创造性、自立性、主动性的鼓励;学校对市场经济理念和原则提供指导;学校对创业活动予以关注;学校中创业课程和项目的设置;学校中对商务活动和商务管理的教育水平。因此,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
创业教育要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能在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创办创业园是目前世界各国高校最典型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它是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这并不能在大学生中普及创业实践。由于受资金、条件、专业的限制,这种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往往把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实际上,各种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如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一种法律实践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
本章小结
创业机制是一个为推进创新和创业活动而建立的相关机制、政策措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我们可以从各种机制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讲创业机制划分为创业的基础性机制、直接性机制以及辅助性机制。其中,基础性机制是指推进创业活动的一些起基础性作用的机制,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性机制,或者这种基础性机制不健全,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就难以激发出来。主要包括具有竞争性的现代市场制度、激励性的现代产权制度、规范性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基础性的国家创新体系等。直接性机制是指对创业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创业的政府支持体系、风险投资机制等。辅助性机制是以非直接的方式对创业起促进作用的一些机制。主要包括构建创业文化和创业教育和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