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采取的流动性政策并不是救助危机的有效工具,“以泡制泡”的超常规政策不仅不能拯救经济,反而成为绑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元凶。因此当前全球必须走出这种“超常规”流动性膨胀政策的误区。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为了对抗通货紧缩,美联储采用了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另一方面下调联邦基金利率。1929~1933年,基础货币增加了20%。大量资金寻求保值增值机会便投向房地产和股市,美国国内出现金融资产价格和数量的急剧膨胀,1934年后美国出现了超过10%的高通胀。
1997年夏季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对日本经济造成打击。金融危机使金融资产进一步缩水,从泡沫经济崩溃之初至2005年底,日本资产缩水已经高达1400万亿日元,约合日本GDP的2.5倍。这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负资产效果,抑制了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更为严重的是产生了大量不良债权而导致严重的负债型通货紧缩。因此日本被迫启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日本也因此陷入了所谓“增长型衰退”的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期。
面对这金融危机,美国凭借美元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和经济强权,再一次严重触及货币发行的“底线”,甚至不惜动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开闸放水,大量印刷美钞投放市场。然而流动性一旦释放出来,即使是美联储这样释放货币流动性的机构,也无力掌控。
美国对“经济自我主义”的金融政策一直游刃有余。为了防止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眼下美联储竭尽所能,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扩大信用创造,解冻信贷市场,甚至启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这一超常规货币政策,成为救市的最后贷款人。
长期以来,滥发钞票和发行庞大的国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引擎。因此美元本位制事实上已经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对作为债务人的美国而言,通胀及货币贬值是秘密的债务消减计划。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使得美国制造通胀的代价可以由全世界分担。因此美联储启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真正意图就是通过大力扩张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使财政赤字货币化而再次抵消债务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并不惧怕通胀,美国反而可能是这场全球性危机的最大受益者。
然而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不义之举是将危机恶化的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和新兴经济体,实际上已被推到承担潜在恶性通胀和货币无序贬值的边缘。
美国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海量的美元必然像潮水一样涌向全世界,冲击各国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其他国家如果实行自由货币兑换制度,那么美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会造成这些国家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严重恶化。而对于那些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居多),由于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中一般以美元为主要币种,在美国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其国内或者区内必然是本币投放过多,也会造成烈性通货膨胀。同时流动性的持续大量流入,也将导致输入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加,直接改变了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机制和作用环境,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然而更可怕的是全世界经济强国都在效法美国。目前除美联储外,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以及瑞士央行均已采取或表示将采取各种非传统措施来刺激经济,要么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要么直接向企业购买债券、商业票据等,甚至对定量宽松政策持谨慎态度的欧洲央行也将其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发达经济体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全面实施,全球基础货币供应将持续上升,新一轮恶性通胀已在悄然酝酿之中。而纷纷效法,扩大财政赤字、放松银根,“以泡制泡”,那么从中长期看势必引发全球更大规模的恶性通胀。
现在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刺激措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国内的经济刺激措施同国际的经济刺激措施是有重要区别的。因为,刺激措施中总会有一些钱不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投资的,有些投资也会对邻国甚至是全球产生影响。现在很多国家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国内的供应和需求上,而对国际的供应和需求照顾不多。在进行这些刺激措施的时候,必须用长远的眼光着眼于长远的需求,要寻求一种平衡,要寻求负债表上的平衡。要确保在寻求负债表上的平衡的努力不要削弱。
需要强调的是,刺激措施必须要关注长远的需求,而不是建造一个过去被事实证明已经失败了的金融或者经济体系,这是在制定经济刺激措施时必须要考虑到的。另外如果需要,必须有一些后续的经济措施,同时必须对微观经济学非常敏感,也就是在失去就业的地方创造就业机会。有一些好的判断措施的标准,美国及其英国日本等国的刺激措施是不负责任的。
在新一轮全球流动性包围之中,中国外汇资产也面临着重大金融风险,为此中国更应善加处理外汇储备结构的战略配置,拓宽强势货币的挂钩范围,增加战略能源、资源、技术储备,并多着眼于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能结构的平衡,进一步健全完善确保真正启动庞大内需市场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安排,以积极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恶性通胀危机。
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中国经济很好的发展。但是必须考虑未来将是什么样的。未来中国的高利润率使得中国的投资机会非常大,但是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供给的增长与需求的增长是失衡的。出口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失衡。现在要处理这个问题是比较难的,因为如果现在就解决,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通货紧缩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的一些危险。还有另外两个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关于市场扭曲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自然资源定价太低。如果把它的定价调高,就可以赢得更多公共投资的资金。第二个是垄断行业的利润很大,在一个竞争性的世界中,这个现象很不合理。我说过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继续进行中国经济转型,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同时应该使中国的市场经济更和谐、更可持续。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将是一个机遇,“十一五”规划设定的远景就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要建立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减少中国对出口的依赖,创造一个创新型的经济,在这个方面,中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另外还要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刺激规划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大规模的,中国的刺激规划能够使中国顺利地实现“十一五”规划中所提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的刺激计划是方方面面的。
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国内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的投资。第二,帮助中国建立一个创新型的经济,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现在有很多数据,包括对教育、卫生进行的投资,它所带来的好处将是双重的,不仅仅是直接对相关经济领域的好处,同时对这些领域进行投资,也能够带来消费方面的一些刺激,建立一个更有效的经济体。第四,有一个经济体制结构的转型,就是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性,这样能够使得中国不再受到出口和外部需求降低的严重影响。
中国面临危机并没有效法欧美日等国家采取“印刷钞票”措施,中国一再强调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的做法是负责任的。中国的努力重点是放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发面,是为了中国经济长远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