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分析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基本能够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工作任务1整理市场调查资料
工作任务2分析市场调查资料
工作任务3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工作任务1整理市场调查资料
一、资料整理的步骤和审核内容
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分类或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工作过程。资料整理对于整个市场调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它是对调查资料的全面检查。查缺补漏,去假存真,去粗取精,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2)它是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对资料的分析必须借助完备的系统资料,因此它是研究阶段的第一步。
(3)它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只有进行整理之后,才能使原始资料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
(一)资料整理的步骤
(1)设计和编制资料整理方案。这是保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统计资料整理的重要一步。资料的整理往往不是整理一个或两个指标,而是整理多个有联系的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资料的审核是第一步,为了保证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
(3)综合汇总表的项目,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是关键。
(4)对整理好的资料再进行一次审核,然后编制成一个统计表,以表示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的联系。
(二)资料审核的内容
1.资料的审核必须遵守资料整理的一般要求,着重审核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1)资料的真实性
资料的真实性要从两个方面审核:一是调查资料来源的客观性问题,来源必须是客观的;二是调查资料本身的真实性问题,要辨别出资料的真伪,把那些违背常理的、前后矛盾的资料舍去。
(2)资料的准确性
准确的审核要着重检查那些含糊不清的、笼统的以及互相矛盾的资料。
(3)资料的完整性
资料的完整性审核包括调查资料总体的完整性、每份调查资料的完整性。
2.审核应注意的问题
在审核中,如发现问题可以分不同的情况予以处理:
(1)对于在调查中已发现并经过认真核实后确认的错误,可以由调查者代为更正。
(2)对于资料中可疑之处或有错误与出入的地方,应进行补充调查。
(3)无法进行补充调查的应坚决剔除那些有错误的资料,以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
二、资料整理的方法――统计分组法
(一)统计分组的含义
统计分组是指根据社会调查的目的和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志,将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组的一种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1)可以找出总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异。
(2)可以深入了解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3)可以显示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
1.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指反映事物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2.正确分组必须遵守的原则
(1)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2)选择能够反映被研究对象本质的标志。
(3)应从多角度选择分组标志,标志并不是唯一的。
3.分组类型
(1)根据分组标志的数量,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两类。
(2)根据所使用分组标志的性质,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
(四)次数分布
1.次数分布
次数分布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个标志分组后所形成的总体单位数在组之间的分布。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称次数或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比重、比率或频率。
2.次数分布的实质
次数分布是反映统计总体中所有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态和分布特征的一个数列,也可以称为次数分配数列,简称分布数列。
(五)汇编、制表和绘图
1.汇编
汇编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将资料中的各分散的数据汇聚起来,以集中的形式反映调查单位的总体状况及内部数量结构的一项工作。方法有手工汇总、点线法、过录法、折叠法和卡片法、计算机汇总。
2.制表
(1)表的结构、种类
结构: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
种类: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制作方法:制作应遵循科学、实用、简练、美观的原则。
(2)应注意的问题
①标题简单明了。
②表格形式一般是开口式。
③如果表格栏数多,应对栏数加以编号。
④数字要填写整齐,对准数位。
⑤凡需说明的文字一律写入表注。
3.绘图
(1)统计图的种类
统计图分为:条形图(柱形图)、圆形图、曲线图、象形图。
(2)统计图的作用
①表明事物总体结构。
②表明统计指标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关系。
③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
④说明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的分布情况。
⑤显示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工作任务2分析市场调查资料
一、静态分析
(一)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的概念
定性分析是与定量分析相对而言的,它是对不能量化的现象进行系统化理性认识的分析,其方法依据是科学的哲学观点、逻辑判断及推理,其结论是对事物的本质、趋势及规律性质方面的认识。
2.定性分析的特点
定性分析有如下特点:分析的对象是调查资料、分析的直接目的是要证实或证明研究假设,对市场现象得出理论认识、分析,强调纵式关系。
3.定性分析的原则
(1)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
(2)分析只能以调查资料为基础,并且分析出的结果必须用调查资料来验证。
(3)要从调查资料的全部事实出发,不能简单地从个别事实出发。
4.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1)归纳分析法
归纳分析法是我们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2)演绎分析法
在运用演绎分析法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①分类研究的标准要科学。
②分类研究的角度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③对分类研究后的资料还要运用多种逻辑方法揭示其本质,形成理性认识。
④综合要以分类研究为基础。
⑤综合要根据研究对象本身的客观性质,从内在的相互关系中把握其本质和整体特征,而不是将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进行简单相加或形式上的堆砌。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把两个或两类事物的调查资料相对比,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逻辑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比较可以在同类对象间进行,也可以在异类对象间进行;要分析可比性;比较应该是多层次的。
(4)结构分析法
在市场调查的定性分析中,我们通过调查资料,分析某现象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进而认识这一现象本质的方法,称为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要着重分析以下内容:分析结构、分析内部功能和分析外部功能。
(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从事物的数量特征方面入手,运用一定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数量分析,从而挖掘出数量中所包含的事物本身的特性及规律性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种:
1.相对程度分析
相对程度分析是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是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比的方法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表明现象的发展过程,还可以使那些利用总量指标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比的基础,因而在市场调查分析中经常使用。市场调查分析中常用的相对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总体各组成部分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或比率,用来表明总体内部的构成情况。它从静态上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其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事物的结构发展变化趋势和规律性。
(2)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指不同总体同类现象指标数值之比。它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可以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区、单位之间发展的差异程度,通常用倍数(系数)或百分数表示。
(3)比例相对指标
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为了掌握各部分之间数量的联系程度,需要把不同部分进行对比。比例相对指标就是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所得到的相对数,它表明总体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一比几或几比几的形式表示。
(4)强调相对指标
在市场调查中,有时要研究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如流通费与商品销售额、产值与固定资产等,这就需要通过计算强度相对指标来分析。强度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得到的相对数,它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通程度。
2.集中与离散分析
(1)数据的集中趋势分析
对调查数据公布的数量规律性中集中的特征进行分析,是对被调查总体的特征进行准确描述的重要前提。数据集中趋势分析的对象包括数据的均值(各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①均值
均值是数据偶然性和随机性的一个特征值,反映了一些数据必然性的特点。平均数一般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三种,其中算术平均数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它又视资料分组与否而分为简单算术平均和加权算术平均。利用均值,可以将处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某现象进行空间对比分析,以反映一般水平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可以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等,从而拓宽分析的范围。
②众数
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单位的标志值,也是测定数据集中趋势的一种方法,克服了平均数指标会受数据中极端值影响的缺陷。从分析的角度看,众数反映了数据中最大多数的数据的代表值,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若出现了双众数现象,则可能说明调查总体不具有同质性,资料可能来源于两个不同的总体。这类结果既可以用来检查方案设计中的总体一致性问题,也可以用来帮助验证数据的可靠与否。
③中位数
中位数的确定可以以未分组资料为基础,也可由分组资料得到。它同样不受到资料中少数极端值大小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用中位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比算术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尤其对于两极分化严重的数据,更是如此。
(2)数据的离散程度分析
对一组数据规律性的研究,集中趋势是数据重要数量特征的一个方面,离散程度则是数据数量特征的另一方面。集中趋势反映的是数据的一般水平,我们用均值等一个数值来代表全部数据。但若要较全面地掌握这组数据的数量规律,还需要计算反映数据差异程度的数值,如极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①极差
极差(也称全距)是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差,不能准确反映数据变化,平均值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极差越大,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小。所以,极差可以一般性地检验平均值的代表性大小。
②平均差
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平均差与平均数代表性的关系,与极差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平均差的计算由于涉及了总体中的全部数据,因而更能综合地反映总体数据的离散程度。
③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与标准差是幂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平方。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也视资料的分组情况而分为简单平均式和加权平均式。这两个指标均是反映总体中所有单位标志值对平均数的离差关系,是测定数据离散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
离散系数是为两组数据间进行比较而设计的,是一组数据标准差与均值相比较而得的相对值。
在不同情况的两组数据间,直接用标准差进行离散程度的比较是不科学的,甚至还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二、动态分析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
动态是指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是指把反映某现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如按年、季、月、日等)先后顺序编排所形成的数列。任何一个动态数列,均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反映现象所属时间的发展水平,即统计指标数值。要研究和分析现象的发展变化,必须编制动态数列,因为动态数列有很大作用。动态数列有以下作用:
(1)它可以描述被研究现象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2)通过它可分析被研究现象的发展速度及趋势,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3)通过动态数列有关统计数据的计算、研究,对所研究的现象作趋势预测。
(4)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同类现象的动态数列进行对比,观察其发展变化的数量关系,也可将两个以上的相关现象,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动态数列进行对比,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协调性。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根据统计指标表现的形式不同可将动态数列分为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三种。其中,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是基本数列,后两种是派生数列。
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
将现象某一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值,序时编排所形成的数列,称为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它反映被研究现象总水平(或规模)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根据总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1)时期数列
凡排列在总量指标动态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和,该动态数列称为时期数列。
(2)时点数列
凡排列在总量指标动态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总量的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区别是由这两种动态数列所反映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其区别是:
(1)时期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点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则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
(2)时期数列各期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因为相加的结果有实际的意义,时点数列中的各指标数值除计算过程需要相加外,一般不能相加,因为相加的结果无实际意义。
(3)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关;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的间隔长短无关。
(4)时期数列的每个指标数值,是跟随现象发展过程作连续登记得到的;时点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是对现象做一时调查确定的。
2.相对指标动态数列
将现象某一相对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值序时编排所形成的数列,称为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它反映被研究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相对指标动态数列中的各时间上的数值,是不能相加的。
3.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将现象某一平均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值序时编排所形成的数列,称为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它反映现象平均水平的发展趋势。由于平均指标可分为静态平均数(一般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序时平均数),因此,平均指标动态数列也可分为静态平均数动态数列和序时平均数动态数列两种。
(1)静态平均数动态数列
静态平均数是标志总量除以总体总量,它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一定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2)序时平均数动态数列
把反映现象自身在不同时期的若干个序时平均数的数值,按时间顺序编排所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为序时平均数动态数列。
4.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动态数列有三种,各种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不尽相同,但根据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是基本的,现对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作以下说明: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包括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这两种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很不一样,亦需分别说明:
(1)时期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将数列各期水平直接加总除以数列项数即得。
(2)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因掌握资料的情况不同而异。
(三)指数分析
1.统计指数的概念
统计界认为,统计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指数是泛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即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狭义指数仅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2.统计指数的分类
统计指数从不同角度可以作以下分类:
(1)按研究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个体指数是表明复杂社会经济总体中个别要素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例如,某种商品销售量指数、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单个产品的成本指数等都是个体指数。
总指数是表明复杂经济现象中多种要素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2)按编制指数的方法论原理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简单指数是指直接将社会经济现象个别要素的计算期数值与基期数值对比的相对数。
加权指数是由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或汇总求得的总指数。加权指数是计算总指数广为采用的方法,综合指数也是一种加权指数。
(3)按指数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或规模变动方向和程度的指数。如职工人数指数、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
质量指标指数是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质量、内涵变动情况的指数。如成本指数、物价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等。
(4)按反映的时态状况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动态指数是说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发展变化的指数。
静态指数是反映现象在同时期不同空间对比情况的指数。
3.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
(1)指数体系
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经济方程式表示出来,如
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价格
生产总成本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成本
上述的这种关系,按指数形式表现时,同样也存在这种对等关系。即
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价格指数
生产总成本指数产品产量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在统计分析中,将一系列相互联系、彼此间在数量上存在推算关系的统计指数所构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系。统计指数体系一般具有三个特征:
①具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
②体系中的某个指数在数量上能相互推算。如已知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则可推算出价格指数;已知价格指数、销售量指数,则可推出销售额指数。
③现象总变动差额等于各个因素变动差额的和。
(2)因素分析
指数体系是进行因素分析的重要工具。构建指数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分析多种因素的变动对社会经济总体变动情况的影响。例如,用指数体系来分析价格、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分析工资水平、工人结构、工人总数的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等。
①因素分析的对象是复杂现象
这里所说的复杂现象是指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现象,它的量表现为若干因素的乘积,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会使总量发生变化。例如,生产总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的乘积,单位成本和产量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会使总成本产生变动。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测定这些因素的变动对总成本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②因素分析中的指数体系以等式的形式表现
编制指数体系的基本思想是:测定一个因素的变动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并以等式来表现体系。例如,将生产总费用的变动分解为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单耗)、原材料单价、产量三个因素的影响。因素分析时,是用固定价格、产量来编制单耗指数,用固定单耗、产量来编制价格指数;用固定单耗、价格编制产量指数,从而形成如下以等式形式表现的指数体系。
总费用指数产量指数×单耗指数×单价指数
在因素分析中,所有的指数体系都以等式表现。
③因素分析的结果有相对数也有绝对数
指数体系的表现形式表明,若干因素指数的乘积等于总变动指数,若干因素的影响差额之和应等于总体变动实际发生的总差额。
三、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一)两因素分析
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在指数体系上,表现为总变动指数等于两个因素指数的乘积。要保证两个因素指数之积等于被研究现象变动的指数,最关键的是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是:一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则另一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要固定在基期,即两个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不能同时固定在报告期或同时固定在基期。
(二)多因素分析
总量指标的多因素分析在指数体系上,表现为被研究现象的总变动指数等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同样,要保证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指数之积等于被研究现象变动的指数,最关键的是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在实际分析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因素分析必须遵循连环代替法的原则,即在分析受多因素影响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时,要逐项分析,逐项确定同度量因素。当分析完第一个因素变动影响后,接着分析第二个因素的影响,然后再分析第三个因素的影响,依次类推。
(2)在多因素分析中,为了分析某一因素的影响,要把其余因素固定不变。具体方法是:当分析第一个因素的影响时,把其他所有因素固定不变,把其他所有因素作为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当分析第二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时,则把已经分析过的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没有分析过的因素仍固定在基期。当分析第三个因素的变动影响时,把分析过的两个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没有分析过的因素仍然固定在基期,依次类推。
(3)对多因素的排列顺序,要具体分析现象总体的经济内容,使之符合客观事物的联系或逻辑。各因素顺序的排列一般应遵循数量指标因素在前,质量指标因素在后的原则。具体可采用逐项层层分解法来确定。
工作任务3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含义与类型
市场调查报告是以一定类型的载体反映市场状况的有关信息,并包括某些调查与预测结论和建议的形式。调查报告对市场现象不是一般性的描述,而是经过对现象的科学分析和总结,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调查报告展示了市场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调查报告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逻辑学、数学和统计学等专业知识。它是调查者思想、立场、知识、能力和才华的综合体现。
调查报告依据不同标准可划分为多种类型:
(1)依据调查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理论型调查报告和实际型调查报告。
(2)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和关系不同可分为概况型调查报告和专题型调查报告。
(3)依据调查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叙述型调查报告和分析型调查报告。
(4)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文字报告和口头报告。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与结构
市场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其格式总的特点是开门见山,准确简练。从一般结构上看,一篇完整的调查报告由题目、目录、摘要、正文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一)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简明准确地表达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是通过扼要地突出本次市场调查全过程中最具特色的环节的方式,揭示本报告所要论述的内容。其格式可以只有正标题,例如,《关于××市居民轿车消费状况与趋势的调查报告》;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例如,《轿车不再是富人的象征――××市居民轿车消费状况与趋势的调查报告》。作为一种习惯做法,调查报告题目的下方,紧接着注明报告人或单位名称、报告日期,然后另起一行,注明报告呈交的对象。这些内容编排在调查报告的首页。
(二)报告摘要
报告应提供“报告摘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指出本次调查的目标。
(2)简要指出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以及调查的主要项目。
(3)简要介绍调查实施的方法、手段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4)提炼调查中的主要发现或结论性内容。
(三)报告的正文
正文应依据调查内容充分展开,它是一份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一般来说,报告正文应包括四个主要部分:
(1)调查方案,包括对整体方案和技术方案的执行结果评价,特别是对关于调查对象选择、问题的设计与依据、搜集资料的方式及调查时间等调查方法给予评价。
(2)指出分析问题的角度或出发点,包括对一些测量方式的解释以及调查误差的估计。
(3)提炼分析的结论性意见。
(4)提出建议对策或根据资料对发展趋势进行估计等。
正文的写作要求言之有据,简练准确。每层意思可以用另起一段的方式处理,而不需刻意注重文字的华丽与承接关系,但逻辑性要强,要把整个报告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四)附录
附录是指调查报告正文包含不了的内容或对正文结论的说明,是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为详细的专题性说明。例如,数据的汇总表、统计公式或参数选择的依据,与本调查题目相关的整体环境资料或有直接对比意义的完整数据等,均可单独成为报告的附件。
三、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撰写程序
撰写调查报告是把调查分析的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撰写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调查报告的主题
调查报告的主题是调查报告的中心问题。选题的途径一般分为领导布置、外单位委托或自选观察调查。观点是调查研究者对分析对象所持有的看法和评价。它是调查材料的客观性与调查者主观认识的统一体,是形成思路、组织材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确定主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报告的主题必须与调查主题相一致。
(2)要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确立观点并重新审定主题。
(3)调查报告的主题不宜过大。
2.取舍资料
资料是形成调查报告主题观点的基础;观点是资料的统帅和代表,决定资料的取舍。这是撰写调查报告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在取舍材料时应注意几点:获取充分、完整的资料,依据主题筛选资料,多次取舍。
3.拟定提纲
提纲是调查报告的骨架,拟订一份提纲可以理清思路。调查报告的写作提纲可分为条目提纲和观点提纲。条目提纲就是从层次上列出报告的章节。观点提纲是列出各章节要表述的观点。调查报告提纲还有粗细之分,一般先拟定粗提纲,把调查报告分为几大部分,然后在各部分中再充实,按次序或轻重、横向或纵向罗列形成较细的提纲。
4.撰写报告
在拟定较细提纲的基础上,便可以正式撰写调查报告了。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除按调查报告的格式,以事实为依据组织内容编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到通俗易懂
调查报告应摆事实,讲道理,内容是市场经济中的现象,讲清市场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性。写报告是为了给决策者看的,所以要用他人看得懂的文字表述观点,切忌使用不当的华丽词语,借用“大名词”显示学问以及滥用图表。
(2)使用材料要准确,分析问题要深刻
通俗易懂与理论上深入分析并不矛盾,只是要求在深入分析问题时,使用大众化语言,这样并不会降低调查报告的水平和质量。
(3)要注意“活”字
“活”就是文字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针对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反映形式。例如,使用适当的图表既可以清楚地反映问题,又可以打破一味叙述论证的呆板形式。
5.修改报告
任何写作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调查报告更是如此。它不但涉及语言文字的运用,更重要的是事实根据。因此调查报告必须反复修改、逐句审查、严把质量关。修改报告的主要任务有四个:
(1)调查日常用的资料依据是否合理,是否有误,全篇报告是否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2)检查调查报告中所用的观点是否明确,表达是否准确。
(3)检查调查报告的思想基调是否符合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4)在通读报告时检查语言是否流畅,有无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特点
调查报告是一种陈述性和说明性相结合的文体,在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各方面有它独特的要求,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
1.背景说明
背景说明可以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空间和条件,可以揭示事物的内涵,加深和突出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因此,背景说明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2.情况说明
调查报告必须要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及清晰的说明,要注意讲求顺序。不论是采用由主及次、由浅入深,还是采用由远及近、由表及里,都必须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加以说明,否则,会显得杂乱无章,说而不明。
3.建议说明
建议说明是调查报告的必然成分。建议的表述也是依靠“说明”而完成的。这部分必须明确具体、切实中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调查报告的语言特点
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它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它的语言应该严谨、简明和通俗。
1.严谨
语言严谨体现在选词造句精确,分寸感强,要求对事物进行准确、周密的描述和恰当的评价。要少用形容词,最好用数字来反映;用较强的概念时,要注意其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区分相近、易于混淆的概念,例如,“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番数”与“倍数”,“速度”与“效益”。
2.简明
在叙述事实情况时,必须使用简述的手法,把事实浓缩,力争以较少的文字清楚地表达较多的内容。要使语言简明,重要的是训练作者的思维。只有思维清晰、深刻,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和表述出来。
3.通俗
调查报告的语言应力求朴实严肃,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通俗、严肃并非平淡无味,作者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和语言文字表达的训练,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最终才能写出语言生动、通俗易懂的高水平调查报告。
(四)调查报告中数字的运用
调查报告中的数字既要准确,又要讲究技巧,力求把数字用活,用得恰到好处。
1.要防止数字文学化
数字文学化表现为在调查报告中到处都是数字。在大量使用数字时,要注意使用方式。一般我们应该使用图表来说明数字。
2.运用数字的技巧
(1)比较法
比较法是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数字加工的基本方法。比较法可分为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可反映事物自身的发展变化;横向比较法可以反映事物间的差距。对比可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数字的鲜明性。
(2)化小法
有时数字太大,不易理解和记忆,如果把大数字换算成小数字则便于记忆。例如,把某厂年产电视机525600台换算成每分钟生产1台效果会更好,153000000公里换算成1.53亿公里更容易记忆。
(3)推算法
有时个体数量较小,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此推算出的整体数量却大得惊人。例如,对农民建房占用耕地情况调查发现12个村三年每户平均占用耕地0.73亩,而由此推算全县农村建房三年共占用耕地上万亩。
(4)形象法
形象法并不使用事物本身的具体数字,而是用人们熟悉的数字表示代替,以增强生动感。例如,乐山大佛高7l米,头长14.7米……换成形象法为:佛像有20层楼高,耳朵有四个人高,每只脚背上可停放五辆解放牌卡车。相比较,后者更具有吸引力。
3.使用数字的要领
在调查报告中,使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字应统一。总的原则是:凡是可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2009年4月;星期几则一律用汉字。注意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2009年不能写成09年。
(2)计数与计量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00~200.1/15.25%等。应注意:不具有统计意义的一位数,可以使用汉字,如一个人,九本书,十层楼。
(3)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应当用汉字。如第三世界,“十二五”规划,解放军某部一连二排三班,五光十色等。
(4)邻近的两个数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当用汉字。如三五天,四五百元,十之八九等。
《市场调查报告》撰写技巧
(一)寻找一定的理论依据
欲要提高报告内容的说服力,并使阅读者接受,就要为报告所分析的观点寻找理论依据。
(二)有力举例,论证观点
在调查报告书中,一定要进行有力的材料举例使人感到报告的充实、真实,才能增强说服力。
(三)利用数字说明问题
市场调查报告是对企业营销实践环境分析的文件,其可靠程度如何是决策者首先要考虑的。在报告中利用各种绝对数和相对数来进行比较对照是绝对不可少的。
(四)运用图表帮助理解
运用图表能有助于阅读者理解报告的内容,同时,图表还能提高页面的美观性。图表的主要优点在于有着强烈的直观效果,调节阅读者的情绪。
(五)合理利用版面设计
版面安排包括打印的字体、字的大小、字与字的空隙、行与行的间隔、黑体字的采用以及插图和颜色等,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严谨而不失活泼。
(六)注意细节,消灭差错
对打印好的调查报告要反复仔细地检查,不允许有一个差错出现,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名称、专业术语等更应仔细检查。如一些专门的英文单词,差错率往往是很高的,在检查时要特别予以注意。另外,像一些细小的方面如纸张的好坏、打印的质量等都要注意。
模拟公司的市场调查报告撰写
一、目标
通过训练,帮助学生认识市场营销调查报告在营销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了解市场营销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掌握市场营销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和方法,自觉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二、步骤
1.明确组内分工。
2.综合运用“市场调查”与“营销环境”的理论,对自己的市场开发项目在“市场状况”、“消费者”、“竞争者”、“宏观营销环境”和“企业营销机会”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3.在小组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绘制、整合思路。
4.归纳总结,形成市场调查报告框架的内容。
5.每个团队选一名代表面对全班同学陈述本团队绘制的思路内容及感受。
6.每个团队提交一份市场调查报告。
三、考核标准
四、注意事项
1.提前布置,让学生早做准备,对理论知识及相关资料准备充分,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2.授课教师需对“第二手资料搜集”的实践应用价值给予说明,调动学生操作的积极性,对“第二手资料搜集”的方法、内容进行具体指导。
3.绘制矩阵图时力争全组讨论,动员全体同学参与,得出比较全面的“威胁-机会分析矩阵图”。
4.格式要求。
(一)封面
1.封面设计原则
“醒目、整洁”,切忌花哨。至于字体、字号、颜色则应根据视觉效果具体考虑。
2.封面制作要点
①标出委托方
如果是受委托的调查报告,那么在封面上要把委托方的名称列出来,如《××公司××调查报告》。
②取一个简明扼要的标题
题目的确定要准确而不累赘,使人一看就能明了。有时为了突出调查的主题或者表现调查的目的,可以加一个副标题或小标题。
③打上日期
日期应以报告的正式提交日为准。不应随便定一个日期,同时要用完整的年月日表示,如2009年12月8日。
④标明报告人
一般在封面的最下部位要标出报告人姓名。报告人是公司的话,则列出公司全称。
(二)前言
前言的作用在于引起阅读者的注意和兴趣。看了前言能使其产生急于看正文的强烈欲望。前言的文字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一页,字数可以控制在500字以内。其内容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营销调查委托情况
例如,××单位接受××公司的委托,就某一市场营销状况进行具体调查。
2.叙述市场调查的目的
前言重点要叙述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调查,即把此调查的目的表达清楚,这样就能吸引阅读者进一步去阅读正文。
3.调查组织安排情况
前言最后部分可以就调查的概略情况作介绍,即对调查时间、调查过程、调查组织、调查报告撰写分工情况进行简要的说明。
(三)目录
列目录时,注意目录中所标的页数不能和实际的页数有出入,否则反而增加阅读者的麻烦,同时也有损调查报告的形象。尽管目录位于调查报告的前列,但实际的操作往往是等调查报告全部完成后,再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与页数来编写目录。
(四)正文
正文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包括对调查结果的描述、分析、提出结论等。正文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必须注意所写报告内容的“充实性”、“真实性”、“次序性”。
(五)附录
附录的作用在于为调查提供客观性的证明。因此,凡是有助于阅读者对调查内容的理解、信任的资料都可以考虑列入附录。但是,可列可不列的资料还是以不列为宜。这样可以更加突出重点。附录的另一种形式是提供所有与研究结果有关,但不宜放在正文中的资料,如图表、附件、调查表和备注说明等。作为附录也要标明顺序、以便查找。
五、范例
苏州××学院周边火锅消费调查报告
(目录)
一、苏州××学院周边火锅消费市场状况分析
(一)火锅市场规模和趋势分析
(二)火锅市场产业状况分析
(三)火锅市场发展空间预测
二、苏州××学院周边火锅消费者分析
(一)需求量分析
(二)需求要求分析
(三)需求原因分析
(四)需求特点分析
三、苏州××学院周边火锅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一)火锅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二)奉贤地区火锅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四、影响火锅消费的苏州宏观环境分析
(一)苏州人口环境分析
(二)苏州经济环境分析
(三)苏州文化环境分析
五、大学生创业优劣势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二)大学生创业优势分析
(三)大学生创业劣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