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解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
这句俗语是说: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什么“道”呢?合法之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这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生活的原则。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也就给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分界线,君子面对财富抑或穷困都有坚守:守礼,守仁,守尊严,是为君子。而小人面对这些就有所违:违礼,违仁,违尊严,是为小人。
“人生智慧”
1577年春,汤显祖与沈懋学一同进京应试,住在客舍温课。当时的首辅张居正为了让儿子进士及第,想网罗海内名士助长声势,他听叔父说当今文士以汤显祖、沈懋学最有才名,就请叔父去笼络汤、沈二人,准备在他们应考时让儿子们去结交,并以进士的前三名相许。沈懋学乐于攀附,十分高兴地前往相府拜会。然而汤显祖却展卷攻读,坚不肯往。张居正的叔父再三苦劝说:“足下十载寒窗,两试不第。今相国慧眼识人,礼贤下士,欲折节下交,使足下得展鸿图,扬名天下。可是足下固执不往,坐失良机,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汤显祖毫不动容,凛然答道:“所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我如果去攀附权要以求仕进,即使能够中举,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吗?”无论张居正的叔父怎样劝说,他就是不去。张居正闻知此事后,怒道:“这个小子如此不识抬举,老夫一定要让他知道厉害!”这一年三月,沈懋学中了状元,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以榜眼及第,而才华盖世的汤显祖却名落孙山。
但是经过这件事以后,汤显祖的名气更大了,天下人都纷纷赞扬汤显祖不但有才有识,而且是一位不违背原则的君子。
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坎坷,人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要有君子的胸襟和气度,既来之,则安之,并努力走出困境。然而在穷困的处境中,坚持自己的操守,要使上多少的坚贞毅力啊!而小人就不行啦!小人的处世态度是“为我”,“利己”,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才去做。什么对自己有利,就干什么。歪门邪道一起上啦!所以不要学小人一般,面对激烈的竞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一切手段胡作非为,铤而走险或投机取巧,甚至屈态变节,苟且偷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性也变得更加两极化,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好逸恶劳、嫌贫爱富是人性的通病。贫穷本身不是罪恶,但却是一把逼人犯罪的利刃,而现实生活的压力,也实在非常可怕,为了求生存,会有人铤而走险。诚然,谁也不愿意穷,可是,穷的时候唉声叹气也改变不了穷,只有自强不息地、乐观地把当时能做、该做的事情做好,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的就是规则。合道之财,我们不让;不合道之财,我们不取。合道之财,取之,才能高枕无忧;不义之财,也就是所谓的横财,取之,则来得快去的也快。人见到利益,都想得到,而且得到越多越好,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想发财,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有些聪明人恰恰因为贪婪之心而丧失自己的警惕,成为别人的诱饵。纵观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却困惑深重的时代。相比以前的旧时代,物质缺乏、生活贫困,现在的我们实在是很幸福,但是人们问题很多,矛盾迭出。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不满,内心的平衡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我们中有些人做人不满足,甚至贪得无厌,这样的欲望最终会毁掉自己。因为人一旦贪欲过分,就会方寸大乱,计算谋虑一乱,心术就不正,被贪欲所困,就会离开事物本来之理去行事,导致把事做坏、做绝,大祸也就临头了。所以贪欲不忍,什么事物都会办不好,总是奢望自己能够多占多得,稍不如人,便气恨不已,有损人格不说,眼前利益、长远的利益同样都失掉。
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财富本无可厚非。但是,当追求财富变成一种攫取,将手伸向别人的口袋时,不义之财最终会给自己带来祸害。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不义不仁的财富再多也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