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8100000013

第13章 2 资本配置优化的调节机制

一、资本配置优化的自我调节机制

资本配置优化的自我调节机制指资本配置主体在市场信号的导向下,通过资本在产业、地区间的不同投入和流动,使资本配置尽可能适应经济结构变动的一般要求。市场机制调节资本配置优化的过程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最终需求结构与中间需求结构相继发生变化。新的需求结构破坏原有的供求格局,使一些产业部门的产品供过于求,而另一些产业部门的产品供不应求,从而导致这些产业部门的产品价格和利润水平也发生相应的变动。产品供过于求的产业部门的产品价格将下降,利润将减少;产品供不应求的产业部门的产品价格将上升,利润将增加。在追求最大利润的条件下,资本配置主体就会改变原有的资本投入方向,增加对能获得超额利润的产业部门的资本投入,那些新的资本配置主体也受到超额利润的诱惑,增加对这些产业部门的资本投入,结果这些产业部门的短缺状况得到缓解,甚至出现过剩。这时,对于这些产业部门的资本投入增加速度就会下降,或者保持不变。在全社会资本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另一些产业部门的资本投入量就会出现不足。于是,这些部门的资本投入也会增加。当各个产业部门达到大致相等的利润率,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资本就实现优化配置。

市场机制调节资本配置的优点表现在:一是资本配置调整的方向基本上与资本配置优化一般趋势相吻合,不会出现资本配置的重大方向性错误,以致产生较大的资本配置失衡。因为这种调整主要是由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格局决定的供求结构的变化拉动和导向的,并且是经过众多经济主体的独立分散决策的选择而确定的,所以调整的方向比较正确。二是资本配置调整的节奏比较稳妥和适度,不易产生重大的结构逆转的现象。因为市场机制的调节大都是微调,调整的幅度较小,调整的弹性较大,属于一种软性调节,所以资本配置调整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调节过度等现象。三是资本配置调整是随时地、不间断地进行的,从而资本配置不适应经济结构变动的现象能及时、不断地给予解决,不易出现资本配置失衡“积重难返”的情况。因为市场机制对于结构失衡的反应是比较灵敏的,价格信号会随着部门供求关系的变化迅速显示资本配置失衡,通过资本的横向流动能比较快地矫正资本配置失衡。

1.塑造人格化的资本配置主体。

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重要的资本配置主体,而且是完善资本配置优化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微观基础。拥有能对市场价格信号和需求信息做出灵敏反应的众多资本配置主体,是资本配置优化的自我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单一的资本配置主体向多元的资本配置主体转变。然而,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成为人格化的资本配置主体的目标尚未实现。因此,培育和塑造人格化的企业资本配置主体已成为当务之急。

(1)合理界定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的产权归属,重塑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还尚待明晰。企业的财产名义上属全民所有,按现行规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企业财产的所有权。但是,在究竟谁是人格化的所有权代表的问题上还不清楚。产权关系不明确的结果是,一方面,企业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职工个人收入或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在名义上的所有者即全体人民并不能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同时,实际上的所有者(政府)及其代表(官员)只是作为企业之外的政治力量掌握着企业,但又不承担直接经济责任,这为寻租者巧取豪夺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以至于国有资本大量流失。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吸引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组,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必须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前提,通过产权明晰化实现企业制度创新。产权制度改革应当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产权的原则。根据企业的隶属关系,通过剩余索取权的转让或重新界定,尽快明确国有企业财产的产权归属,实现产权明晰化,使国有企业所有权主体人格化。

(2)转变政府职能,把投资决策权还给企业。尽管改革后企业的投资权限有所扩大,但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政府审批项目的范围仍然过宽,审批程序也比较繁琐,使得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资本配置主体。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企业进行投资的决策权限落实到企业。彻底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政府仅对少数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是否关系经济安全、影响资源环境、涉及整体布局等进行核准,其他项目均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这样,有利于解决政府在投资管理中的“越位”问题,真正还权于企业,为企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3)健全企业破产制度,强化企业资本配置的风险责任。塑造人格化的企业资本配置主体,不仅仅意味着扩大企业资本配置的权利,而且需要强化企业的资本配置风险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是通过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利用政策优惠增强企业扩张的能力,较少关注企业结构优化和建立市场退出机制。由于企业市场退出的困难,使国有企业“死债”、“活人”的矛盾不断积累,已经成为影响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企业破产制度的建立可以使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和有效运行具有法律保障,使企业资本配置主体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得不认真考虑资本配置风险的大小,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促进企业用好、管好资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资本配置优化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形成,必须建立良好的破产制度。

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发挥资本配置优化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必须具备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这样,资本才能在各产业部门、地区间自由流动,市场机制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资本市场对于资本配置优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用价格机制将资本配置到效率最高的企业、行业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股票的发行和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开始起步。经过短短的十几年,资本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国资本市场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本配置功能尚需不断完善。因此,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以完善资本配置优化的自我调节机制。

(1)继续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发挥中长期信贷市场的优化资本配置功能。到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相分离,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为重要补充,各类商业银行并存和竞争的基本格局。然而,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信贷资金分配不是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不是将稀缺的资金配置到边际效率高的企业中去,而是仍然在所有制原则倾向下明显向国有企业倾斜,将非国有经济排斥在正规市场之外。因此,为发挥信贷市场在优化资本配置中的应有功效,就必须进一步深化银行体制改革,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从外部条件和政策方向上来说,就是赋予商业银行真正的经营权,防止商业化金融和政策金融的边界不清、职能错位,将政策性贷款职能分离出去,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向市场化投融资业务发展。从内部条件和经营管理上来说,商业银行必须推进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按照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原则进行经营。

(2)加快证券市场发展,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证券市场对于优化资本配置的功能体现在:一方面,为企业筹集资金,发挥增量资本配置优化效应;另一方面,为推动企业改制和重组,发挥存量资本配置优化效应。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1年末,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有1 154家,股票市价总值43 522.20亿元。然而,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还存在着严重缺陷。当前,上市公司普遍重融资、轻转制,很多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公司竞争机制、监控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从而导致经理人的约束机制残缺,内部人控制严重,有效率的法人治理结构缺位。中小股东除了“用脚投票”外,并不能对公司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于是,从证券市场上筹集数千亿资金的上市公司却出现劣化的趋势。因此,为发挥证券市场在优化资本配置中应有的功能,必须加快证券市场发展,推动证券市场制度创新。在一级市场上,要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高度去设计并逐步规范证券市场,把它作为一个国有资本结构调整的通道。同时,要优化二级市场的投资结构,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养老金基金、住房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以便对上市公司实行有效监督。

3.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资本配置自我调节机制的实现,还必须具备一个全国统一的市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资本才能在各产业部门、地区间自由转移,通过利润率平均化来优化资本配置的进程才能更快地实现。近十年来,我国为建设统一市场开展了一系列市场秩序整顿工作,但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现象至今仍顽固地存在,近年来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由过去限制资本流出,演化为限制竞争。一些地方政府以行政命令等强制手段保护本地产品,限制外地商品。一些部门也利用管理权实行行业垄断,限制其他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二是由封锁商品市场扩大到了要素市场。如在企业重组中限制外来企业收购和参股本地企业。三是保护手段更加隐蔽,由过去设关设卡,演化为采取技术壁垒等方式。有的地方在招投标和行政执法时,想方设法照顾和偏袒本地企业,排挤外来企业。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1)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应是市场在经济区域上空间界限突破的结果,构建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区域性统一市场是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区,这些地区应在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过程中,按照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和共同富裕的原则率先建立区域性的统一市场。具体做法是: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委员会,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区域性统一的工农业产业政策,建设区域统一的金融市场和商业网络,促进商品、资金、劳务、人员等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充分流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注意同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相互衔接,发挥好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主力军作用。

(2)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引入竞争机制。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以行政性垄断为主的垄断,表现为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成为阻碍统一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垄断行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税制改革后,实行利税分流,本区域内的企业收入越多,地方政府所得的地方税和企业上缴的利润就越多。中央政府一方面注意协调好与地方的利益关系,重视和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鼓励地方之间在公平竞争中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应灵活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建立严格的法律体系,抵消分税制造成的地方本位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后果。

(3)建立统一的市场交易制度,促进商品和要素的流动。由于目前还没有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竞争规则,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致使市场中尚存在许多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假冒伪劣产品、撕约违约等混乱现象难以改变。根据现代市场运作的要求,市场应是有序运作的市场,实行公平交易,保护正当竞争。所以,统一市场必须建立统一的、与国际市场规则相一致的市场规则,并设置相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对市场进行间接调节,才能保证市场交易的规范化、市场运行的有序化、市场竞争的公平化。同时,通过现代科技和管理技术的运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二、资本配置优化的外在调节机制

市场机制对资本配置优化的调节具有局限性:首先,在市场机制调节下,从某个部门或地区的产品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到价格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转移,再到部门结构和地区结构趋于协调,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一事后调节的过程中,可能等不到部门结构或地区结构自行趋于协调,经济活动已经蒙受较大损失。其次,各种产品的供求关系及其价格的变动是彼此影响的,并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部门结构和地区结构究竟会在何种程度上自行趋于协调,是不确定的。再次,价格信号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动而迅速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产出的不稳定,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在缺乏创新的情况下,资本难以实现优化配置。最后,市场机制对资本配置的调节是通过资本在部门、地区间的不断流入和流出实现的,而资本从一个部门、地区流向另一个部门、地区要产生相应的转移成本,如一些固定资产要报废或低价出售。这种市场机制调节的资本流动,无疑具有较大的转移成本,这些成本都是资本的损失。因此,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的实现,除了完善自我调节机制,还要健全外在调节机制。

资本配置优化的外在调节机制指政府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对资本配置进行调节和控制,引导其沿着政府的预期目标发展,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具体过程是:政府根据现有资本配置状况和对未来资本配置变动趋势的预测,从经济发展和资本配置优化的总目标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然后,通过纵横交错的开放式的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向微观经济主体传导。这种信息流通除了在局部范围仍保留政府部门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直接输入宏观调控信号和逐级反馈信息的传导方式以外,更主要的是以市场为中介传导信息,依靠信息网络把宏观调控信号迅速传递到市场,并通过市场机制的运转形成市场信号向企业辐射,又由市场及时反馈企业的反应结果至宏观调控主体,形成畅通的信息循环流。政府依赖灵敏的网络化的信息反馈系统和监测系统,跟踪经济发展的动态,及时发现资本配置中的问题,以便适时适度地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甚至调整原定目标。

1.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采取措施干预资本在各个产业之间的配置,以弥补和修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与不足,从对资本合理配置和加速产业结构高度化中获得经济增长益处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

在我国,产业政策逐步从计划经济中独立出来,成为市场机制调节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我国一直奉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给我国的主要教训是:违背资本配置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不顾实际,急于实现资本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过分突出重工业,政策倾斜失当,严重损害农业、轻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服务业的发展,造成资本配置严重失衡。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产业政策开始转向注重各个产业比例关系的协调,注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使重工业更好地服务于农业、轻工业,同时强调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产业政策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产业政策的目标更为清晰,政策重点支持产业的范围有所缩小,政策更加重视弥补市场缺陷,强调对政策的实施和检查。一些重要的产业政策陆续颁布实施,主要有:《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等。其中,《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是最重要的文献,内容包括:(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发展农村牧副渔业,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和创汇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2)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在努力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短缺局面的基础上,使之与整个经济发展相适应。(3)积极振兴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4)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继续积极调整贸易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将通过五种类型的产业政策来推动和实现资本配置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第一类是支持性产业政策。这类政策的支持对象是对提高国家竞争能力、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特定产业和特定企业及特定产品。国家将通过注入资本金、财政贴息、发行债券、债转股等手段来支持这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第二类是鼓励性产业政策。对国家鼓励的传统产业改造,以及成长性的战略产业、成长性的战略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将给予减免税收的鼓励。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内部积极性,还有利于吸引多方投资。第三类是竞争性产业政策。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骨干企业外,大多数行业、大多数企业、大多数产品都属于竞争性产业的范畴。对于竞争性产业,国家将从公平的投资税收政策、严格的技术质量标准、规范的反垄断法规与快速的市场信息服务等四个方面创造公正和透明的政策环境,实现优胜劣汰。第四类是限制性产业政策。对污染环境、技术水平落后、严重供大于求的产品,实行限制性产业政策坚决予以淘汰。第五类是保护性产业政策。针对农业和服务业这两个国际竞争能力较弱的产业,特别是针对一些幼稚产业,就可以实施既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又能适度保护我国产业安全,也有利于加快幼稚产业以及农业、服务业发展的保护性产业政策。

2.区域政策。

区域政策即区域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促使资本的地区配置优化、控制区域间差距扩大、协调区际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区域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区域为作用对象,它的出发点是区域差异,它的必要性是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本地区配置方面的不足,目标是实现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和控制区域差距的过分拉大。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没有一个独立和明确的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在地区发展战略上虽然以均衡发展为指导思想,但在生产力布局实践中则更多地是从属于国防安全的需要,资本配置的重点在内地。改革开放以后,地区发展战略从均衡发展转向非均衡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生产力布局的实践则更多地是从属于对外开放的需要,资本配置的重点在东部沿海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开始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逐渐形成。1996年,在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号召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特别提出了防止地区差距扩大的政策措施:第一,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二,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加大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力度;第三,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第四,加快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60%以上要用于中西部地区;第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第六,加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和技术合作,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组织中西部地区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后来,党中央又分别于1999年、2003年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国的区域政策已经摆脱过去那种从属于其他政策体系的状况,开始有了明确的政策目标和自身具体的政策手段。为了优化资本配置,促使各地区走上共同繁荣的道路,我国区域政策的决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分工原则。我国沿海与内地之间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和优劣势互补的特征,这为各地区形成合理的区际分工格局和地区产业结构提供了客观基础。改革之前,国家通过强大的直接资本配置能力,建立内地原材料→沿海加工制造→加工产品返销内地的垂直型区际分工格局。改革以来,伴随经济体制的变革,这种分工格局已面临着冲击,具有日趋瓦解之势。但是,未来新型区际分工格局的形成,仍将在较大程度上维持这种垂直型区际产业关联。沿海与内地间要形成水平型的区际分工格局,还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今后我国区域政策的重点应该是立足这一基础,逐步建立区际分工体系,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通过国家的区域政策引导,把目前内地的资源转换与沿海地区的外向发展相互联结、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内地原材料及粗加工→沿海深加工→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换回外汇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往国内市场的新型区际分工格局。

(2)协调配置原则。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在地区间的分配差异很大。为了保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实行协调配置的原则。今后国家在进行详细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地区间特别是沿海与内地间的投资分配比例,提高国家在内地的投资比重,以加速内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提高资源的有效供给。沿海与内地间投资分配比例的确定主要考虑:第一,沿海与内地的增长速度要适当,地区间差距扩大的幅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第二,内地提供能源、原材料和农畜产品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第三,沿海地区提供的资金(包括地方上缴的财政收入)、技术设备等对内地开发规模的制约。

3.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耦合。

应该指出,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是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国家实施区域政策的目的,旨在通过地区倾斜发展与区域补偿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地区之间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实现资本的空间优化配置。如果区域政策缺乏对重点支持与限制的产业发展领域方面的考虑,对倾斜地区所有产业均实行优惠政策,或对援助地区所有产业均给予援助,那将会导致地区产业结构失衡,从而地区之间的合理分工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协调发展最终也不可能实现。国家产业政策的目标,旨在通过重点支持与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实现资源的部门间优化配置。如果产业政策不能很好地体现地区差异性,反映各地区的特点,那将很难在各地区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从而最终导致产业政策的失效。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大国,要同时实现资本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优化配置,惟一可行的办法是把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双向调控。一方面,国家在实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某些产业、产品发展时,对这些重点产业在地区布局上也应有所倾斜;另一方面,国家在实施区域政策重点支持或援助某些地区发展时,对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领域也应有所规定。国家要把产业优惠和地区优惠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家对于重点开发地区,不是对所有产业均给予优惠,而仅限于对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实行优惠。同样,对非重点开发地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也应该实行相应的优惠。

同类推荐
  •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本书从金融学名词货币信用、银行利率、资本运作、金融机构、金融热点等方面系统讲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和方程式,也没有艰深晦涩的金融学行话,而是以金融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为血肉,将金融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金融学的全貌,并学会用金融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 别让管理再蒙人

    别让管理再蒙人

    本书介绍了企业新型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阐明了作为管理者必备的决策权、领导权等,是一本融知识、智慧、管理艺术与经营艺术与一体的书。
  •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

    本书介绍了人才管理方面的内容,告诉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何为公司物色得力的人手、如何培养一批自己的业务骨干、如何留住并用好那些有本事的人等。
  • 百度创业内幕

    百度创业内幕

    百度成立于2000年1月,12年发展的过程,是百度与国际级搜索引擎企业角逐、博弈的过程,是百度紧紧围绕搜索引擎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也是李彦宏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这个历程似乎没有大风大浪,没有惊心动魄,但正是这种稳健而快速的提升让人看到了百度的智慧与沉稳。《百度创业内幕》生动描述了百度的成长历程,让读者看懂百度,了解真实的百度内幕。 《百度创业内幕》由周艳国编写。
  • 361°沟通:清除组织沟通的5种障碍

    361°沟通:清除组织沟通的5种障碍

    本书从管理层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组织沟通的本质内容,解决了组织建立合理沟通机制的问题;运用大量图表与案例,为组织沟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式,是一本将技巧与知识巧妙融合的实用型沟通手册。
热门推荐
  • 天庭遗址

    天庭遗址

    少年在得到一块神秘的环形蛇状吊坠之后,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 《我要稳稳的幸福》

    《我要稳稳的幸福》

    深情不及久伴走过时间的洪荒,在最青春里遇到你我们跳过时间的罅隙,握紧彼此的手,要稳稳的幸福到白头
  • 离去之前叫醒我

    离去之前叫醒我

    我曾说,我的故事会成一本很精彩的书,只是这会以我的悲伤为代价。如果可以,我想成为你们世界里的阳光。谢谢你们,出现在我最至爱的时光里。
  • 那人那情那词

    那人那情那词

    我国古代诗词一如灿烂的珠贝,点缀着历史的海滩:又如明媚的星光,照耀人们的心灵。虽然那些诗词已是过去的辉煌,但是却依然值得我们一读再品。有这样的符号激荡在我们的心口,有这样的文字充盈在我们的脑海。每一次的品鉴都像一次远游,使我们的灵魂挣脱枷锁,在那片或美丽或凄婉的世界里徜徉,放眼望去,美不胜收。温健所著的《那人那情那词》把影响了整个宋词走向的词人一一罗列,并把他们的代表作一一解析,不是用那种冰冷的专家式的口吻,而是用一种热情洋溢的笔法,以词为主轴,人为主角,铺陈出一篇篇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
  •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枷锁斑驳

    枷锁斑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枷锁。他困住你的行动,困住你的言语,也困住你的感情。嗜古就要结婚了,却发现了自己另一个特殊的“身份”,于是他彷徨,困扰,纠结,痛苦,坦然,追寻...像是爱情,又像是生活。最终,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只因,心中那把枷锁,给年华烙上斑驳的印记......
  • 许你长相厮守

    许你长相厮守

    她说:如果,这是个梦,那我愿此生都醒不过来。他说:“我没有女朋友,老婆倒有一个。”当许诺头次与孟澶相遇时,他们便已被月老的红线牵扯住了即使分开再久,他与她,也终不会散了
  • 偶留羊振文先辈及一

    偶留羊振文先辈及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在打工中积累资本

    在打工中积累资本

    众多上班族都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现实的出路只有两条:开源及节流!“节流”的作用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开源”更加重要,于是创业成为上班族实现梦想的现实捷径。没有下过海经过商的人,总觉得市场好像一张白纸,似乎可以任涂任描,四处都是赚钱的生意,可一旦投身商海,最深刻的体验就是变幻莫测,一不小心就翻船。那么,究竟该如何寻找创业之路呢?有没有一种两全期美的选择呢?既能获得创业带来的好处又可以规避创业带来的风险,有效结合上班与创业两者的优点,答案是肯定的。于是一种中间状态产生了——边打工边创业。这无疑是打工族的最安全的创业方式之一。
  • 镜天传

    镜天传

    天地无用,万鬼伏藏,人间另开阎罗殿大妖吞天,仙灵布计,三界再起千古劫==============================笔者已有完本作品《茅山风云录》,请放心收藏鉴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