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佛前头皆好因,
上元香火宿凌晨。
悬幡一色灯笼景,
名氏亲书善女人。
明清时期江南的纺织业非常发达,南京的丝织业尤其胜于各地。其产品花色品种多,织造技艺高超,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内部分工已经达到相当细密的程度,正因为如此,明代的市场经济因子才会首先出现在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
随着丝织业内部的分化,出现了拥有资本的账房搞放料或放款经营,由仅有织机缺乏资金的机户组织生产,而无本无机的织工只能受雇于机户,从事具体的织造工作,以工领酬。当时流行一首歌谣,叙述织工的辛酸:
三更起来摇纬,五点爬进机坑。
寒冬不能烘火,炎夏不能乘凉。
整天弯腰驼背,连夜抛梭过管。
织的花素锦缎,穿的破衣褴衫。
在南京生产的丝织品中,元缎和云锦最为著名。元缎是一种黑色或青色的无花纹缎子。它质地柔软、色泽光艳,从宋代开始它就一直被皇家列为贡品,所以也称“贡缎”。云锦的织造工艺很复杂,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必须由专业工人和专门花机织造生产,这可能是云锦比元缎产量小的直接原因。当时南京有云锦织造专业工人1万人左右,织云锦的花机数千架。生产云锦过程十分繁琐,一般有选丝、染色、络丝、牵经、上经、上花和织造七道工序,一道工序都不能疏忽,否则生产的云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根据不同种类的云锦,织造的复杂性也不尽相同。织造库锦需用8000多根经线,库缎则需1万多根经线,而妆花是7000到11000根经线,最复杂的云锦织品,所需经线可达17000根。
在云锦织造中,每台花机需两名机工协同操作,一人坐在花机的花楼上提花,一人在花机中操梭织造。普通织缎机由120个左右的零件构成,织造云锦的花机要比普通织缎机多不少部件,而且操作时机工还要使用平尺、梭子、上经棍、纬车等30多种工具。由于织机、花机本身的制造工艺复杂和织造原料的多样,各种部件和工具需要多种手工行业协作,这也带动了南京竹、木、铜、铁、金银线、颜料、石工等行业的发展,木器店、梭子店、竹器店、范子行、拽花行、边线行、纸坊等商业部门也随之兴隆起来。
正是因为南京丝织业的兴盛和皇室对于丝织品的需要,明清两代,朝廷都在南京专设机构,负责掌控江南丝织业的生产,采办宫廷所需要的丝织品。清廷在南京设置的“江宁织造署”职权很大,一般都是由八旗内务府大臣担任“督理织造”官,称为“江宁织造部院”,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且比两江总督更受皇上信任,能直接向皇帝提供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
据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小时候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所以康熙派曹寅到江南担任“江宁织造”这一要职。康熙六下江南,五次住在“江宁织造府”,其中四次是在曹寅担任织造官期间。所以,曹家在南京权倾诸官,富比王侯。到雍正时曹家失势,继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奉旨查抄曹家,查出曹家在金陵的财产有:
“住房十三处,共计四百八十三间;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十七亩;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十四口;另有外人欠曹家之银本利共计三万二千余两”。
由此可见曹家家资丰厚。也进一步证明皇商的实力非一般民间商人所能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