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与实践研究上都有所不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被认为是当前阻碍中国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因而,清楚地认识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并按照某种规则有效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运行,对实现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保持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此为背景,本书围绕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操作规则进行了研究。
首先,通过对货币政策传导要素构成的分析,指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需要从机构传导与经济变量传导两个角度进行;解释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以及货币政策中性的问题;总结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选择和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演变的过程。
其次,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构的行为。运用一般均衡理论,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构的行为与货币均衡的关系;研究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博弈阶段与动态过程;着重分析了企业与居民进入博弈的顺序,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在对货币政策传导机构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经济变量的传导过程。研究了货币政策核心的中介目标变量选择问题:进行了中介目标不同选择的综述;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利率与通货膨胀预期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行性;提出了以通货膨胀预期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经济变量传导框架,并通过建立Siklos扩展模型,分析了中国在这一框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本书应用区域宏观经济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不一致性的存在,并选择中国7个地区的经济数据,建立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地域不一致的程度,以及货币政策传导地域不一致对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背景下,本书以明确货币政策规则的含义为基础,通过建立的基于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规则检验模型,对中国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进行了检验;在货币政策规则的框架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与操作工具,并就中国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与提高货币政策效果提出了建议。
本书的研究是建立在前人已有的理论成果上进行的,因而文献研究是文章展开的基础。本书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综合采用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