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中国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域进行传导的不一致性分析,首先要确定分析的区域,按照我国对经济带的划分可以分为:西部经济带,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和广西。东部经济带,包括9个省3个直辖市: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北京、天津和上海;中部经济带包括8个省: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基于这种划分方法所做的分析,有利于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划与西部开发战略。但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比较困难。因而,本书从三个经济带中分别选择代表性的地域进行分析。所选择的地域是:东部经济带的天津、山东和浙江;中部经济带的黑龙江、湖南;西部经济带的广西和青海,所选择的代表性地域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约占全国的30%。
本书分析所采用数据包括的时间是从1985年至2009年,选择名义GDP表示产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表示物价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表示货币政策变动。具体数据见附录2所示,其他与全国相关的数据见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应用上述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采用Akaike信息评价标准(AIC)和Schwarz评价标准(SC)计算各个经济变量的滞后阶数,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检验本书应用ADF(Augmented Dickey-Fukker)法,全国数据的检验结果。
检验类型中的c表示含有常数项,t表示含有趋势项,l表示滞后项的阶数。临界值中的*表示1%的显著水平,**表示10%的显著水平,其他表示5%的显著水平,Δ表示进行一阶差分。对所选的代表性城市的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
由ADF检验的数值可见,全国的名义GDP、广义货币量M2和零售物价指数CPI都是非平稳序列,但是进行了一阶差分后,都具有I(1)平稳序列的特征。不仅全国的数据表现出上述特性,其他所选的代表性城市的数据也都是I(1)平稳序列。在考察了数据的平稳性之后,应用约翰森(Johansen)方法,对所选用的数据GDP、CPI与M2这三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滞后阶数按1期进行计算,首先检验全国的数据,协整检验的结果。
注:*(**)表示在5%(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零假设。
协整检验表明,名义GDP、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也就是说,这些非平稳序列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这种变量间的稳定关系是我们建立模型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然后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所选区域的名义GDP与CPI进行协整检验。上述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产出和价格与全国的货币供应量M2之间也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根据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差异分析。